学术投稿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影响因子:0.24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血糖记忆

    血糖记忆描述早期血糖情况对后期糖尿病并发症的持续影响,后期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对其影响不大.强化血糖控制与标准血糖控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证明了高血糖记忆的存在.研究表明,疾病发生早期血糖控制欠佳,即便后期血糖控制较好,疾病后期糖尿病并发症也会增加.高血糖后遗的这种不利影响,说明了早期积极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作者:蒋苏平;刘江华;陈忠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作用

    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致病作用已基本明确,循环血中沉积在眼部的AGEs和晶状体的各种蛋白糖化形成的AGEs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导致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过引起晶状体前、后囊膜下纤维化和混浊致白内障,且其在高糖环境下含量有所增高.研究表明,AGEs和TGF-β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作者:刘丽霞;姚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RNA干扰在防治滤过泡瘢痕化方面的研究

    滤过性手术是目前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发生明显降低了手术成功率.RNA干扰(RNAi)是一种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技术,具有特异性、高效性等特点.近年来,研究者逐渐将此技术运用于滤过泡瘢痕化发生机制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Tgase)表达和活性的增加在创伤后结膜下伤口愈合及纤维化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LIM激酶1的RNAi,有可能用于防治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的形成.RNAi技术可作为抑制大鼠Tenon囊成纤维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工具.核因子-κB抑制剂激酶β-siRNA介导的核因子-κB通路的抑制,能够抑制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作者:景娇娜;管怀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腺病毒性角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病毒感染性疾病,严重时可以暴发性流行.诊断主要依靠其临床表现,常存在误诊、漏诊,因此应重视其病原学诊断.国内外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包括病毒分离培养、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核酸杂交技术、PCR技术、循环抗体的检测等.本文对这些腺病毒性角结膜炎病原学诊断技术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总结.

    作者:李倩;崔红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童屈光手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屈光手术的进步,一些学者已将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等屈光手术应用到儿童,并取得了一定疗效.虽然屈光手术为儿童屈光矫正开辟了新途径,但由于儿童视觉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为了评价屈光手术矫治儿童屈光参差及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各种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就屈光手术在儿童的应用及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赵晓金;王卫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微视野计的临床应用

    微视野计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视功能检查设备,包括局部视网膜功能检查和注视点检查,该技术在直视眼底条件下,定量、定位地检测中心20°-40°视野范围局部视网膜功能,测量注视点及评价其稳定性.该检查的大特点是可实现视网膜形态与功能的对应,在黄斑疾病的诊断和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微视野计的检查原理、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毛羽;张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眼底病及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高光谱成像技术是由光学成像技术及光谱诊断技术结合发展而来.将该技术与眼底照相机相结合,可获得眼底图像及光谱信息,再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可用于观测视网膜、视神经的结构并获得其病理生理变化信息.目前已有研究将该技术用于协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及氧饱和度的监测.本文对该技术及其在眼底病及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作者:李谐;邹海东;肖功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紫外线A-核黄素诱导胶原交联临床应用进展

    交联是聚合物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使材料变硬的一种方法,角膜组织主要由胶原组成.紫外线A-核黄素交联通过诱导角膜基质胶原分子之间的交联键增加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主要应用于圆锥角膜的治疗,近年来对高度近视、角膜溃疡、屈光手术后的角膜扩张及大疱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作者:宋莉;沙翔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继发性青光眼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其适应证不断扩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继发的青光眼也越来越多见,是一种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主要就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术后早期眼压变化规律及不同术式(巩膜环扎扣带术或硅胶垫压术、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或联合硅油填充术)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燕华;凌运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干细胞治疗视网膜血管损伤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血管损伤涉及许多眼部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办法.有研究表明,胚胎干细胞和多种成体干细胞具有修复视网膜血管损伤的作用.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成血管细胞,将后者应用于视网膜血管损伤动物模型,可有效修复损伤的血管;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脐血干细胞均具有内皮前体细胞活性,可在体外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应用于一些血管损伤动物模型中,均具有修复损伤血管的作用.视网膜血管与视网膜神经组织联系紧密,视网膜损伤血管的修复,很有可能促进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和修复.

    作者:王进达;徐亮;张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光动力学疗法在眼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眼表疾病泛指损害眼睑及角结膜眼表结构与功能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手术等.光动力学疗法(PDT)近年来开始被应用于治疗眼表疾病.本文就PDT的作用原理、光敏剂的种类及其在眼表肿瘤、翼状胬肉、新生血管、圆锥角膜、角膜溃疡等眼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赵红红;孙旭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光眼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眼压升高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通过实验方法诱导动物眼压升高是对青光眼的病理、生理、药效学等进行研究的主要手段.本文就青光眼动物模型,尤其是各种实验性青光眼(前房灌注、玻璃体腔灌注、上巩膜静脉注射高渗溶液、水负荷法、药物诱导法、血压计法等急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上巩膜静脉烙闭法、甲基纤维素诱导法、α-糜蛋白酶诱导法、激光诱导法、皮质类固醇诱导法和血细胞诱导法等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特点、诱导方法及结果进行文献检索并总结,供青光眼相关研究参考.

    作者:李健;臧广喜;张丽美;李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过程中Snail基因家族的作用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换是控制多细胞生物形态发生的重要过程,与肾脏纤维化、癌症等疾病有关.该现象也发生在眼科的一些难治性病变中,如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以及青光眼滤过口纤维化形成等.Snail基因家族是诱导上皮-间质细胞转换的关键转录因子.本文对上皮-间质细胞转换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进展、snail基因家族在上皮-间质细胞转换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眼部纤维化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慧;王方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