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00/R
  • 国内刊号:11-5500/R
  • 影响因子:0.24
  • 创刊:196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0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眼科纵览杂志   2018年2期文献
  • HIV/AIDS泪液采集及泪液中病毒学和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

    在艾滋病眼病的研究中,泪液具有易采集、易分析等优势,且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已成功用于HIV/AIDS研究的泪液采集方法有反射性泪液采集法、毛细玻璃管虹吸法、Schirmer试纸法,以及其他眼病研究中可借鉴的方法(如冲洗泪液法).艾滋病患者泪液分析主要包括病毒学和细胞因子分析两个方面.对泪液中HIV病毒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有助于明确泪液中HIV病毒的传染性,探索HIV病毒眼部储存库的特点;而对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分析,则有利于了解HIV病毒在眼部的致病机制及临床表现.HIV/AIDS泪液中只包含极少量的HIV病毒组织感染剂量,故通过泪液接触感染HIV的几率非常小.但泪腺及泪液相关组织可能是HIV病毒的另一储存库.

    作者:钱宇婧;魏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近十年针灸治疗干眼研究进展与展望

    针灸治疗干眼的方法丰富多样,且有一定的疗效.其通过改善神经调节、促进黏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调节性激素水平等机制治疗干眼.针灸方法包括眼周针刺治疗、整体针刺治疗、特殊取穴治疗、经验针刺等.

    作者:许曼珊;马晓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青光眼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研究

    临床上部分眼压控制理想的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仍持续进展,而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即使眼压不能显著降低仍可延缓病情进展.因此患者对眼压的个体敏感性差异决定了青光眼病情的发展.角膜、巩膜的胶原纤维互相连接且成分相似,角膜Descemet前层延伸形成小梁网胶原蛋白的核心,因此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是眼球整体生物力学特性的首要表现.当眼压升高时角膜等弹性组织承受形变的能力较弱,导致筛板受压,进一步发生视野损害.个体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差异或许可解释视神经对眼压变化敏感性的不同.本文就角膜生物力学与青光眼诊断、进展、治疗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王蕊;汤欣;杨瑾;尹则琳;田晓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瞳孔扩张器在小瞳孔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瞳孔扩张器可辅助小瞳孔白内障手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Morcher瞳孔扩张器、Graether瞳孔扩张器、Perfect瞳孔扩张器、Siepser瞳孔扩张器、Malyugin环瞳孔扩张器和OASIS瞳孔扩张器.随着其设计和使用技巧的不断改进,瞳孔扩张器被认为是目前小瞳孔白内障手术时损伤较轻、辅助作用良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王进达;万修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

    视网膜血管疾病是临床上一类病因复杂、机制尚不明确的致盲眼病,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证实,免疫相关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Φ可分为经典活化的、促炎性的M1型和替代活化的、免疫抑制性的M2型,M2型MΦ根据刺激信号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M2a、M2b、M2c 3种.而MΦ的不同亚型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存在争议.因此,明确其不同亚型的具体作用,对深入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十分关键.

    作者:王雅芬;郭长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是以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伴随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功能障碍为特点的疾病,一般具有自限性,但多数急性和慢性CSCR需进行治疗.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激光、手术、药物和基因治疗.

    作者:姚牧笛;张晓培;姚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视网膜损伤中细胞焦亡研究进展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特异性依赖于Caspase-1和/或Caspase-4/5/11活化的致炎性、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主要有经典炎性小体(inflammasome)途径和非经典炎性小体途径介导,常发生于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视网膜损伤病变中主要是经典炎性小体途径参与,而抑制炎性小体和下游分子能够减轻视网膜损伤,因此焦亡成为视网膜损伤相关疾病干预的潜在靶点.

    作者:彭佳媛;吴蔼林;韩彬;余小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睫状肌麻痹剂对眼部组织的影响

    睫状肌麻痹剂作为M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导致暂时性眼调节麻痹及瞳孔扩大,还出现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容积增加,前房深度和前房容积增大,晶状体、睫状体、脉络膜变薄,高阶像差增大,屈光度改变等多方面的变化.并且有些变化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屈光类型及不同制剂间存在差异.睫状肌麻痹剂在眼科临床应用总体上是安全的,虽然其对眼部组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了解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形态结构及生物参数的的变化,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工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郝军生;贾绍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眼后节给药研究进展

    眼后节疾病常常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而眼部特殊的结构使药物难以到达眼后节.在眼后节疾病的治疗中,目前临床使用的眼部给药方式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或并发症多等缺点.为实现更加安全有效的眼后节给药,纳米载体、原位凝胶、眼部植入剂、微针等新型给药方式被广泛研究,且有的给药方式如玻璃体腔植入剂已进入临床使用,为眼后节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作者:赵秋雅;杜磊;龙婷;邢怡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由于眼轴延长可导致诸多病理性改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长眼轴患者并发白内障时间较早,进展较快,手术时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是否适合是长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往长眼轴白内障患者预测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时,由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不适用以及后巩膜葡萄肿的存在,术后距离目标屈光度的误差相对较大.随着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更新换代,A常数引入了更多的变量,能更好地评估眼部生物数据,从而使得长眼轴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预测变得更为可靠.Haigis公式在长眼轴白内障患者预测人工晶状体度数较以往第三代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更为准确,目前对于Holladay 2公式准确性是否高于其他第三代公式尚无定论.

    作者:邱威;吴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是模拟玻璃体皮层的一种新型玻璃体替代物,由球囊、引流管和引流阀组成.球囊的基本材料是聚硅氧烷弹性体,球囊内可充填生理盐水、硅油或水凝胶.一些研究评价了其在玻璃体手术中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且其有望成为一种药物缓释系统.但对其组成材料有待进一步改进,长期应用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薛超;王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致盲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常见于亚洲,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在亚洲的发病率高于欧美,而不同的分类、定义可能会导致不同的调查结果.APACG不仅与性别、年龄、人种等人口统计学因素相关,还与眼部解剖结构特征有一定的联系.APACG年发病率在欧美国家为2.0/10万~8.3/10万,在亚洲国家为10.4/10万~12.2/10万.女性的年发病率多于男性,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同时,PACG的致盲率高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而且APACG的致盲与就诊时间的长短有关.探索如何通过一定的干预手段降低APACG的致盲率,对青光眼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思耕;林舟桥;梁远波;瞿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飞秒激光辅助复杂性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出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相比,准确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大限度减少眼内操作时间和对眼内组织的损伤.随着对这项技术的熟练掌握,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出术逐步应用在复杂的白内障患者,如外伤性前囊膜裂伤、晶状体半脱位、小瞳孔、硬核等,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丹丹;杜珊珊;张凤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黏小管成形术研究进展

    黏小管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型非穿透性手术,通过扩张Schlemm管重建自然房水外流通道以加强房水外流,从而达到降眼压目的.黏小管成形术从初的外路手术到近来改良的内路黏小管成形术(ab-interno canaloplasty,ABiC),变得更加简单、微创和标准化,二者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治疗效果;其降眼压作用是非滤过泡依赖性的,术中无需使用抗代谢药物,与滤过泡相关的并发症也极罕见.黏小管成形术不论单独手术或联合白内障手术均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军;王怀洲;王宁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药物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翼状胬肉(pterygium)术后复发是目前影响其手术治疗效果的主要问题,为此常联合药物治疗以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抗代谢类药物为传统的预防复发用药,其中丝裂霉素C因其药源问题已限制临床应用,5-氟尿嘧啶效果较弱.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环孢素A和干扰素成为新型的手术联合用药,可发挥抗增生和抗新生血管的作用,从而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但药物的成本高,远期效果不明确仍然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尹明阳;潘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