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1477
  • 国内刊号:11-6022/R
  • 影响因子:0.62
  • 创刊:1979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46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9期文献
  •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虹膜者植入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13眼)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伴无虹膜及瞳孔极度散大者,行二期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术后畏光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术后3个月时矫正视力<0.1者1眼,0.1 ~0.3者5眼,0.4 ~0.6者4眼,>0.6者3眼.术后有5例眼压升高,4眼控制,1眼行引流阀植入术好转.结论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虹膜合并无晶状眼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

    作者:李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角膜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应用硝酸银烧灼的效果

    目的 探讨角膜外伤后真菌感染应用硝酸银烧灼的效果.方法 对21例(21眼)真菌性角膜炎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溃疡面以2%硝酸银烧灼,等治疗.结果 19例在10 ~60 d治愈,2例角膜穿孔瘢痕愈合.结论 硝酸银烧灼辅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缩短病程,效果.

    作者:薄玉霞;李长瑞;马淑玲;王朝峰;容占其;林莉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后囊大破裂口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中后囊大破裂口下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26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因失误导致后囊破裂,且破裂口大于1/2,经行脱出玻璃体切除处理后,充分利用残存囊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并回顾分析其疗效.结果 术后1周约80%达到0.3或以上矫正视力;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浑浊(88.46%),但多在1周内消失.结论 本手术术后并发症少而轻,视力恢复较快,是白内障手术后囊大破裂口发生后仍能常规植入后房IOL的有效补救手段.

    作者:陈惠;邢球;黄晓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

    目的 探索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高度近视63例(117眼).球面等效屈光度-6.25~-19.00D,矫正视力≥0.8者101眼,0.5~0.6者15眼,1眼<0.3.术前检查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压、散瞳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轴长、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水平经线直径(WTW).屈光度取较平均的值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Starr公司专用公式;根据角膜水平直径加0.5 mm选择人工晶状体的长径;人工晶状体为美国Starr公司产品,以胶原异分子聚合物为材料,双凹单片式.术前行钇铝石榴石晶体(YAG)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每眼2点,相隔90°,手术选择表面麻醉,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吸除黏弹剂,缩瞳,充盈前房.术后检查屈光度、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等情况.结果 117眼均成功,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且稳定,随访无回退,前房深度无改变,术后无持续眼压升高,人工晶状体相容性好,2例(2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浑浊.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预测性好,视力恢复迅速,无严重并发症,适用屈光度范围广.

    作者:楚艳玲;蒋丽;李波;郑广瑛;刘保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感染性眼内炎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病因、病原、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感染性眼内炎12例(12眼).对其性别、年龄、致伤物、病原学、诊疗方案、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例行眼球摘除术,1例拒绝手术、行保守治疗后眼球萎缩,10例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行玻璃体切除术者中,1例眼内巨大异物包裹未摘、随诊期间眼球萎缩;1例为真菌性眼内炎随诊期间眼球萎缩;其余8例均保留眼球挽救了部分视力(光感至0.3).眼内液培养结果1例培养出施氏葡萄球菌施氏亚种,2例培养出曲霉菌,7例培养未检出细菌及真菌,1例眼球摘除未行培养,1例保守治疗未行培养.结论 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眼内炎,经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及全身抗生素应用无缓解者,需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清除玻璃体炎性病灶,玻璃体切除术可大限度挽救患者眼球及保留部分视力.

    作者:李健;樊伟英;牟莉;李明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眼科术后抗感染用药对于创口愈合的作用

    目的 探讨眼科术后抗感染用药对于创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眼科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抗感染组和非抗感染组,两组在术后均给于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其中抗感染组在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非抗感染组在术后不给于抗感染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d、7d手术切口红肿、疼痛、感染及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在术后手术切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但抗感染组的红肿、疼痛程度明显比非抗感染组轻,抗感染组的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明显比非抗感染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d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抗感染组疗效优于非抗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感染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非感染组.

    作者:卢新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短眼轴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短眼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和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手术难点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51例(77眼)眼轴18.6 ~ 22mm,平均(21.65±0.57) mm的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的变化,探讨手术难点和并发症.随访时间:3个月~2年.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术后眼压(13.49 ±2.31) mm Hg较术前(15.26 ±3.44) mm Hg明显下降,P<0.001;术后前房深度(4.07 ±0.22) mm较术前(2.80±0.34) mm明显加深,P<0.001.术后视力均提高,除眼底病变和弱视者外,63眼视力≥0.5(81.82%).后囊破裂2眼,核坠入玻璃体1眼,悬韧带断裂1眼,均经正确处理后获较好视力.长期观察全部病例无青光眼发生.结论 短眼轴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加深、眼压下降.因前房浅,手术有一定难度,采取正确措施后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宜尽早手术.

    作者:李珍;岳靓;于丰萁;葛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时机.方法 外伤性白内障116例(116眼).Ⅰ期行IOL植入79例,Ⅱ期IOL植入37例.结果 Ⅰ期和Ⅱ期IOL植入者手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两者术后视力提高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IOL植入者术后的葡萄膜炎、角膜水肿、IOL前膜及后囊浑浊并发症明显多于Ⅱ期IOL植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OL植入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恢复视力唯一有效的方法,Ⅰ期IOL植入虽然术后并发症多于Ⅱ期,经过治疗对术后的视力无影响,并且避免了二次手术.

    作者:任庆芬;陈振超;舒强;邱旺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青光眼术后眼轴长度改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青光眼术后眼轴长度的改变,为临床高眼压状态下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9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的眼压、眼轴长度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9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平均眼压(15.20±2.66) rnm Hg与术前平均眼压(60.27±10.6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5,P=0.000);术后平均眼轴长度(21.86±0.80) mm与术前平均眼轴长度(22.28±0.81) 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P=0.000);手术前后平均眼压差为(45.07±10.26) mmHg,平均眼轴长度差为(0.42±0.04) mm.结论 高眼压引起眼轴长度增加,对于术前眼压不能控制的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测量眼轴时应考虑眼压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避免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屈光误差.

    作者:张建华;王予东;石荣先;方亚非;晁小蕊;李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眶骨膜瓣矫治固定性内斜视

    目的 探讨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眼眶骨膜瓣锚定术加强外直肌矫治固定性内斜视18例(24眼).通过内直肌断腱术外直肌缩短联合眶骨膜瓣锚定术加强外直肌的综合手术治疗方式,矫治固定性内斜视眼位.结果 18例(24眼)均取得良好效果.除2眼内斜欠矫5°~10°外,其他术后眼位居中,眼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2眼术后矫正视力0.2 ~0.4,基本恢复了视功能,其余则达到了美容效果,术眼可轻度外转,眼球运动灵活且自然.无1例过矫或发生垂直性斜视,随访1~5年,无1例复发,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由于眶骨膜作为有良好血运活体的组织瓣,而且眶骨膜是自身组织,不具有抗原性,又临近术区,具备良好的取材优势.质地坚韧,不会发生吸收变形,眶骨膜瓣矫治固定性内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美容效果显著而且自然,近远期效果稳定良好.

    作者:郭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

    目的 评价带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使用带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27例(27眼).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3个月~1年,除1例高血压患者发生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外,其余视力均有改善.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眼压下降,术前24~ 62 mm Hg,平均(36.36±9.52)mmHg,术后5~26 mm Hg,平均(16.36±5.76) mm Hg.结论 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进发;林娜;李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挫伤眼底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眼挫伤眼底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9例(314眼)的眼球挫伤的FFA和O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眼球挫伤的FFA及OCT表现有:大致正常、视网膜水肿、出血、前膜、脱离、萎缩、黄斑孔、脉络膜破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等.结论 FFA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眼球挫伤的损伤部位及程度,OCT在活体上能清晰的显示眼挫伤病变类似病理组织的改变,两者相互印证、取长补短,为眼球挫伤眼底病变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并可较准确的评估其预后.

    作者:刘敏;刘丽;赵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改良横“V”法联合重睑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

    目的 探讨改良横“V”法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内眦赘皮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240例480眼实行改良横“V”法处理内眦赘皮,松解切口处错位的轮匝肌,泪阜完全暴露及内眦赘皮完全矫正后对位缝合皮肤,并同期行重睑成形术.结果 随访2个月~4年,术后睑裂较前均明显开大,内眦赘皮完全矫正,内眦切口隐匿于重睑线内,外观上无皮肤瘢痕,内眦及重睑形态美观自然.结论 采用改良横“V”法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合并内眦赘皮,可个性化矫正内眦赘皮,有效开大睑裂,并使内眦皮肤达到无痕愈合,手术效果好,安全实用.

    作者:魏星;杨丽;陈彬川;雷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所致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36例(36眼)外伤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等手术.部分患者应用了暂时性人工角膜技术.结果 36例(100%)眼内炎术后均得到控制,眼球得以保存,视网膜复位良好.除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者外,1例术后仍无光感和1例术后仍为光感外,其余30例(93.75%,30/32)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眼内炎疗效可靠.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时机,能挽救大多数眼球,保留有用视功能.

    作者:游昌涛;岳立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眼科健康检查对裸眼视力一词的见解

    目的 分析屈光矫正手术非常普及情况下,“裸眼视力”这个名词的适用性.方法 介绍眼科健康检查时对裸眼视力判定的困惑.引用辞海对“裸”解释和裸眼视力的英语表达进行分析,解释裸眼视力这个名词的内涵.结果 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没有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的视觉辨别能力仍称为裸眼视力是不妥的.结论 建议淡出或不用裸眼视力这个名词.

    作者:张贻转;陈利荣;郑亦君;张冬香;周宇;袁铸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常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调查

    目的 调查常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情况.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对常州市1829名(3658眼)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的变化进行检查.结果 3658眼中发现晶状体浑浊256眼(7.00%),随着工龄延长,晶状体浑浊率逐渐增高,其中医用X线人员晶状体浑浊率明显高于工业探伤组.结论 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可造成晶状体浑浊,应加强个人防护和放射防护监督管理.

    作者:李贵英;吴钢;欧阳运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眼眶肿瘤术前超声造影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各类眼眶肿瘤(包括眼内肿瘤)38例(38眼).其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7例;皮样囊肿及粘液囊肿7例;泪腺多形性腺瘤5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恶性淋巴瘤4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6例;脉络膜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1例;视网膜下出血2例.全部病例术前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治疗以及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几种眼眶内肿瘤(包括眼内肿瘤)在超声造影中均有特征性显像,与CT和MRI检查比较,在诊断符合率上存在差异(P<0.05),超声造影在眼眶肿瘤的术前诊断上更具有优越性.结论 超声造影对于眼眶内肿瘤的术前诊断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信息,结合CT、MRI的检查,可以更准确地完成眼眶肿瘤的定性诊断.

    作者:陈力;陈琴;樊映川;杨吟;彭洁;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虹膜根部断离的修复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的修复方法.方法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出现虹膜根部断离者21例(21眼).19例行Ⅰ期修复手术,将断离的虹膜根部用10-0尼龙线缝合至巩膜隧道切口的后唇;2例虹膜根部断离范围小,无需修复.结果 术后随访3周~2年,19例经修复后瞳孔形态、位置明显改善,2例无需修复.所有患眼人工晶状体正位、稳定,无明显双瞳,无复视、眩光等不适.结论 术中操作不当是造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中虹膜根部断离的主要原因,需行Ⅰ期修复手术,可将断离的虹膜缝合至巩膜隧道切口的后唇.

    作者:袁永刚;梁纳;马胜生;郑东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92例(142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90例(140眼)非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作对照组.术前已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39眼,其中32眼于术后3周~2个月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12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0.5者,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6眼,占41.03% (16/39),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93眼,占90.29%(93/103);非糖尿病组130眼,占92.86%.糖尿病组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6.08,P>0.05);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6,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的,术后可以提高视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观察眼底,为及时治疗视网膜的病变提供了条件.

    作者:徐国英;潘国聘;詹合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探讨

    目的 探讨采用虹膜缝线固定术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或后囊破裂无法行睫状沟或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者13例(14眼),植入三件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将晶状体两襻置于虹膜后,光学面置于虹膜表面,10 -0聚丙烯缝线缝合人工晶体袢于虹膜中周部.双襻相同方法缝线固定,再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放入后房.结果 随访3 ~12个月,术后佳矫正视力0.6~1.0者8眼(53.8%),0.3 ~0.5者5眼(38.5%),<0.2者1眼(7.7%).UBM提示人工晶状体正位无偏斜,随访中无出血、人工晶状体襻滑脱、慢性葡萄膜炎或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折叠人工晶状体虹膜缝线固定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无法行睫状沟或囊袋内植入情况下人工晶状体者又一有效方法.

    作者:陈潇;李灿;刘翔;王恩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高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对扶贫90岁以上高龄患者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安全性、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对白内障患者中90岁以上超高龄老人28例(3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术中麻醉效果、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8例(32眼)白内障成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快.随访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高龄老人白内障在基层医院开展扶贫高龄白内障复明手术,安全、实用、效果良好,同样可取得好效果.

    作者:郝黎;李媛;侯习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吸虫病脑型合并眉弓皮下结节手术摘除一例

    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疾病,是肺吸虫寄生人体所致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肺吸虫不仅寄生于人体肺部,且常侵犯脑、胸、腹腔、皮下组织等脏器,引起一系列症状.我院于2009年12月2日收治1例皮下结节型,部位在眼眶眉弓区.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淑琼;祝利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制砖机器致眼球穿孔伤的调查报告

    在4个月内同一台制砖机器发生两起相同的眼球穿透伤,究竟是怎么了?首先介绍这两起特殊的职业眼外伤经过.1病例例1:病案号22867.男,18岁,云南昭通市人.2011年11月14日10点30分以右眼被扎伤后疼痛,视物不见2h入院.2h前,以制砖机切割砖坯的钢丝折断,弹回扎伤右眼.当时右眼疼痛,流泪,视物不清,工友拔出扎入眼球的钢丝时有少量出血,到当地就诊,建议转我院.平素体健.生长原籍,1年前来本市打工.全身体检正常.眼科检查:左眼视力1.5,外眼及眼底正常.右眼视力数指/眼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角膜上方12至1点位2 mm不规则全层裂伤,伤口处可见泥土样异物,前房浅,角膜伤口对应处虹膜嵌顿于角膜伤口处,瞳孔上方瞳孔缘虹膜组织缺损,瞳孔不规则,角膜伤口对应处晶状体前囊、后囊破裂,皮质灰白色浑浊,玻璃体无法窥请,眼底无法窥请.眼压右眼8 mm Hg,左眼15 mm Hg(1mm Hg =0.133 kPa).B超示双眼玻璃体点状浑浊.

    作者:陈少华;郭洋;侯立亭;穆红梅;闫利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电烧伤合并电击性白内障一例

    1病例患者,男,48岁,工人.住院号:1395260.2010-03-15工作时头部不慎接触4万V高压电受伤,当即昏迷.经抢救约20 min后苏醒送我医院急诊.检查见生命体征大致正常.右侧头面部皮肤Ⅲ度烧伤,上鼻道穿孔,左上臂皮肤Ⅲ度烧伤.右侧眼睑、眼眶、眼球损伤;左眼睑红肿,结膜充血(+),角膜、前房清,瞳孔直径约4 mm,对光反应正常,眼底无视盘水肿或视网膜出血.头部计算机断层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示额面部电击伤,右侧额部、颧面部及眼眶内组织(包括眼球)撕裂,右侧眼眶外侧壁骨质及鼻骨骨质结构不完整.送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抗休克等抢救治疗.

    作者:覃光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眼睑毛母质瘤手术切除二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1.1病例1患儿女,8岁.父母发现其左眼上睑外侧长一硬结半年,无明显长大,无红肿疼痛.于2009-07-14日至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左眼上睑包块性质待查.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5,右眼未见异常,左眼上睑皮肤光滑,颜色正常,颞侧皮下可触及1个10 mm×9 mm大小的硬结,边界清楚,无触痛,结节与皮肤部分粘连,其余眼部检查无异常.

    作者:吴敏;肖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眼睑汞异物一例

    1病例患儿,女,2岁半.因诉左眼部皮肤瘢痕经常红肿发炎2个月,于2011年10月11日来院门诊.患儿曾于2月前不慎被折断的体温表戳伤,当时疼痛、流血,即到医院清创缝合,术中未发现创口内有明显异物,1周后痊愈拆线.查:神志清,左眉旁外上方皮肤可见约15 mm斜形瘢痕,略隆起,触诊质软,无明显异物感或触痛,眼球正常.1月前2次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均在原创口皮下见形态各异的绿豆大小高密度阴影,CT值为2090hn.他院彩色多普勒B超:皮下见2 mm ×2 mm异物;因手术难度大嘱观察随访,或待异物被包裹后再手术.根据病史,结合检查,局部触诊及不同时间段的CT、彩色多普勒B超检查,考虑为是眼部皮下汞异物,由于汞为液态,变异很大,故即行眼部三维CT+异物定位检查:在体表定位标记前方6~7 rnm处可见赤豆大小高密度阴影,CT值为1200 ~ 1300 hn;另在定位标记上方1~2 mm处可见芝麻大小(0.5 mm×0.5 mm)细点状高密度阴影,CT值为650~850 hn,考虑为汞被挤压弥散在组织中的细小颗粒.

    作者:孙建初;朱靖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