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不同正畸托槽粘接剂对口腔细菌粘附的差异.方法:采用临床实验的方法,观察三种常用正畸托槽粘接剂在口内戴用二个月后的细菌粘附情况及种类.结果:三种粘接材料的细菌粘附能力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从粘附口腔细菌的数量来看,所选三种常用粘接材料存在差异,光固化玻璃离子粘固剂为少,其次为高粘度聚羧酸粘固剂和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
作者:刘勇;段银钟;刘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二甲胺四环素生物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牙周炎组和实验组,牙周炎组和实验组用细线结扎选用牙的牙颈部,口腔接种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粘性放线菌和具核梭形杆菌以形成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组同时使用脱乙酰甲壳素作为载体加入二甲胺四环素制成的生物缓释药膜,治疗金黄地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观察比较三组牙周的各项指数变化,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各项指数(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牙槽骨吸收值)均与牙周炎组有明显不同,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实验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脱乙酰甲壳素作为载体加入二甲胺四环素的生物缓释药膜对金黄地鼠实验性牙周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具有一定的(P>0.05)缓释作用.
作者:任蕾;杨圣辉;李金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人类涎腺细胞在几种生物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筛选适合人类涎腺细胞生长的生物材料.材料和方法:将人类颌下腺上皮细胞系(HSG)细胞分别接种于聚乳酸,聚醚酯,丝素蛋白等生物材料上.噻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细胞生长,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丝素蛋白膜上生长的HSG细胞数量多,贴壁良好,形态为多边形,细胞突起多而长.聚醚酯膜上生长的HSG细胞数量少,贴壁较差.结论:丝素蛋白更适合HSG细胞生长,可作为组织工程人造涎腺支架的表面涂层材料.
作者:孙涛;王松灵;朱颉;杨新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含氯消毒剂浸泡法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对牙科手机的灭菌效果.方法:利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污染牙科手机,消毒后进行定量杀菌实验,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牙科手机浸泡在有效氯含量为3000×10-6的消毒剂中30分钟,细菌杀灭率及乙肝表面抗原的抗原灭活率均未达到100%,而环氧乙烷灭菌法可达到100%.结论:环氧乙烷灭菌牙科手机效果可靠.
作者:戴青;邓小虹;孙正;郝世雄;丁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头颅正位片的测量,揭示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下颌偏斜者颌(牙合)面在水平向及垂直向不对称的特点.方法:早期恒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伴有下颌偏斜患者40名,治疗前的正位片与40名正常(牙合)者进行比较,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下颌骨及下牙弓宽度增大;偏斜侧上颌基骨宽度及上下牙弓宽度大于对侧;偏斜侧下颌综合长度及下颌体长度小于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面部不对称主要表现在面下1/3及牙弓区;下颌不对称主要发生于下颌的水平部.
作者:王红梅;纪昌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激光龋齿诊断仪(DIAGNOdent)诊断早期窝沟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124颗恒磨牙为样本;清洁(牙合)面,拍摄(牙合)面图像,确定窝沟的某一点为检查位点,以DIAGNOdent检测该位点,记录显示值,并在(牙合)面图像上标记被检位点.在检测点的位置切片,磨片,做显微放射照片分析.以显微放射照片分析所得龋损分级结果作为金标准,对DIAGNOdent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IAGNOdent诊断窝沟龋,在D1水平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8%和89.1%;在D2水平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3.8%和94.9%;在D3水平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40%和95.6%.结论:DIAGNOdent具有较高的诊断早期窝沟龋的能力.
作者:马宏;李玉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吸烟对口腔卫生及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群体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490名男性公民的口腔卫生指数和牙周指数进行了评价,其中吸烟者321名,非吸烟者138名,既往吸烟者31名.结果:吸烟者下颌切牙和上颌磨牙的牙石指数高于非吸烟者和既往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吸烟者上颌切牙和上颌双尖牙的牙龈指数高于非吸烟者和既往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吸烟可增加牙石的沉积,加重牙龈炎症.
作者:刘萍;刘晓勇;王瑛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临床发病率较高,在口腔粘膜病中占第三位,可能的诱发因素为局部过敏、刺激、感染;系统因素为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降低、营养缺乏、神经生理功能紊乱.而精神心理障碍可能是BMS重要的原因.治疗的方法有去除局部刺激及感染、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维生素及心理治疗,多种疗法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丹丹;孙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牙科畏惧症是人们对牙科治疗所持的特殊心理和行为的表现.本文就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危害、治疗进行概述,以期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韩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日本,一位齿科医生需要承担大约2500名社区患者牙齿的治疗和保健工作,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为了满足协助齿科医生的治疗,并帮助进行牙病预防和口腔卫生指导的需要,出现了齿科卫生士这一职业,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
作者:徐燕华;侯本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前言现代法国牙科医学教育始于十九世纪末.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法国的牙科医学教育体系已日趋完善.本文作者利用在法国牙医学院深造的机会,了解法国牙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与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进行了比较.
作者:胡冰;王松灵;王邦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背景情况自国家教委于1988年批准我校招收口腔七年制学生以来,至今已有六届(88-93级)毕业生走向社会岗位.为获得我校口腔七年制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以便对我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适应21世纪对高级医学人才的需求,我们于2001年7月对88-93级口腔七年制毕业生及毕业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了解口腔七年制培养是否适应社会需求及当今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为今后口腔长学制教学改革,特别是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各方面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伟;王飞;任强;张志愿;黄锷;蔡依群;邱蔚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口腔医学尤为突出.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强调教师为主体、灌输式教学.该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考试成绩较高(属于应试教育),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快忘记,并且实际工作能力较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作者:孙宏晨;张颖丽;黄洋;王景云;张伟;孙新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纽带.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口腔专业临床其它学科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勇;李翠英;吴洪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80年代初由Issacson和Wright首先报道[1],因其具有不同于其它类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近年来成为淋巴瘤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原发于涎腺的MALT淋巴瘤的报道尚不多见,为了更好的认识此病,我们对本科近年来遇到的涎腺恶淋及其它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进行回顾性观察,现将其中2例通过高年资病理医生确诊,并经免疫组化证实的MALT淋巴瘤病例报道如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进行讨论.
作者:宋晓陵;祁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1年8月至12月,我们对宣武区和昌平县中小学生进行体检,现将其中12岁和15岁学生的口腔患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1995第二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中北京市资料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陈薇;韩永成;蔡爽;郭艳平;果小燕;庞文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报道已多见[1-7],但有关急诊手术救治的临床评价鲜见.颌面部骨折时,由于其解剖特殊,结构不规则,骨质密度不均,各种腔道交杂,并与视、听、嗅及颅脑等重要脏器相邻,还与呼吸道、食道开口为伍,所以其救治有特殊的专业要求,既要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又要尽可能功能性地恢复颌面部外形,并重建咬合关系.现将我科急诊手术救治的24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作一回顾性评价,以探讨其临床急诊手术救治的特点及适应证.
作者:沈海平;周建国;沈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烤瓷冠制作完成后,病人佩戴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基牙受损出现龋坏或基牙劈裂折断,以往都需重新制作桩钉后再重新做烤瓷冠,这样既浪费工时又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保留原烤瓷冠倒作桩钉的方法进行修复,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基牙受损后保留烤瓷冠制作桩钉操作步骤与方法及制作要领分述如下:
作者:陈煦;吴效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EGB)以前认为是组织细胞增生症X其中的一型.近年,通过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认为其组织细胞实际上是变异的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故现又称为郎格汉斯细胞病或郎格汉斯肉芽肿.是发生在骨组织的反应性、非肿瘤性、增殖性疾病.
作者:杜晓军;叶炳飞;黄晓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基层医院,经常遇到一些简易桩冠修复后的患者,因对前牙美观的要求提高了,患者要求将原来的简易桩冠改做更加美观耐用的烤瓷冠.作者自1997年起对73例122颗前牙简易螺纹桩冠采用常规烤瓷冠备牙法加颈部肩台加强法,直接做烤瓷冠修复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磨牙症是口腔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在人群特别是青少年中的患病率较高,有报道可高达9.78%[1],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如牙体硬组织的严重磨损、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的病变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的症状[2]以及同居者的反感和出差旅行等社交活动.我科自1995年至今,应用弹性软(牙合)垫治疗单纯患有夜磨牙症的15例患者均取得明显的疗效,疗效确切,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米丛波;安春青;王凌;葛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