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三维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全冠预备体临床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并为专用评价软件的研发建立关键技术路线.方法 在教学用标准牙列石膏模型上,对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全瓷冠牙体预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预备前牙冠、预备体代型、邻牙以及对胎牙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预备体及预备前牙冠数据进行点云间三维差异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的量化分布情况.基于点云分割及特征点云提取分析的方法,在所得截面下进行全冠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定量表示的研究.结果 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量化指标.结论 本研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初步建立一种全冠预备体关键评价指标的量化表示方法.
作者:刘思璇;吕培军;王勇;孙玉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感染根管优势菌在根尖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不同细菌致病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择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deatum,F.n)分别接种于SD大鼠第一磨牙髓腔内,以生理盐水和髓腔开放作为对照.术后1、2、4、8周处死大鼠,取上、下颌骨拍摄X线片,测量并比较各组第一磨牙根尖周透射影面积;组织学切片观察各组根尖周组织病理变化,评价根尖周组织炎症程度.结果 X线片测量结果显示根尖阴影面积在术后8周大,组织学评价结果为术后4周根尖周炎症程度重,骨吸收为活跃.各观察阶段,P.g、P.e组X线片和组织学评价结果均与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差异(P>0.05);术后4周,F.n组X线片和组织学评价结果与P.e组、P.g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前者骨吸收面积和炎症程度均高于后者;但在所有组中,髓腔开放组根尖周炎症程度重(P<0.01).结论 P.g或P.e单独感染牙髓,导致根尖周炎发病能力较弱,F.n相对较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是根尖周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变红;葛丽华;侯本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局部注射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AAV-IGF-I)对大鼠下颌髁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用5周龄Sprague-Dawley(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在每只大鼠的左侧颞下颌关节腔内注射rAAV-IGF-I,右侧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手术后2周、4周、8周及12周后分别处死并取出下颌骨,拍摄两侧下颌骨的数码照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实验组下颌髁突长度、髁突头宽度、髁突头中点及髁突头下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从实验4周时出现明显差异.实验组下颌骨的长度及髁突前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在实验8周及12周中明显长于对照组.4周及8周时实验组髁突长轴与下颌平面的夹角均大于对照组.结论 局部注射rAAV-IGF-I能够促进大鼠下颌骨长度及高度的增加,为治疗下颌发育不足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胡娴洁;徐辉;厉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定位及相对定量检测压力侧牙槽骨中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cath K、RANKL和OPG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以后均逐渐降低.结论 cath K、RANKL和OPG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一致,与止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王威;王邦康;刘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纯化牙龈卟啉单胞菌牙龈蛋白酶K催化结构域(KGPcd)融合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下一步的实验提供条件.方法 KGPcd蛋白与载体pET-16b中的His标签融合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复性后用Western blot检测.以重组、纯化的KGPcd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A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进行抗血清特异性试验.结果 经亲和层析、复性得到纯化融合蛋白His-KGPcd,Western blot进一步证实纯化的蛋白为His-KGPcd融合蛋白.抗血清稀释达1:3200时,ELASA法仍有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Westem blot也进一步证实抗血清能够与KGPcd发生特异性反应,抗体仪特异识别目的 蛋白.结论 成功制备兔抗KGPcd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张凤秋;李曙霞;杨连甲;吴织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急性下颌智牙冠周炎菌群结构.方法 采集29例急性下颌智牙冠周炎盲袋内细菌标本,提取细菌总DNA,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全部细菌16S rDNA基因V2-V3可变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分离.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DGGE图像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对比不同类别样本中的临床资料、条带数量和条带模式.结果 29例急性下颌智牙冠周炎细菌16S rDNA基因条带数量和条带模式存在不同.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临床样本聚为2组,2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条带数量和相似系数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下颌智牙冠周炎临床状态基本相同,而菌群结构不同.DGGE技术和聚类分析可用于急性下颌智牙冠周炎细菌菌群结构的研究.
作者:张昕;孙正;谭亚军;杨秋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离体下颌前牙唇舌向根管形态及弯曲情况,为掌握正确地开髓方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对收集的离体105颗下颌前牙进行近远中向拍摄,根据Weine根管分类标准,观察根管类型;采用改良Schneider测量方法,分析根管弯曲情况.沿下颌前牙近远中向X线片根中1/3画延长线,观察延长线在下颌前牙切端的位置.结果 下颌前牙根管在唇舌向半数以上存在弯曲,根尖多数弯向唇侧,弯曲部位多集中在根尖1/3.结论 下颌前牙根管形态较为复杂,弯曲率较高,开髓方向应靠近切缘.
作者:符大勇;赵洪贞;邓婧;王玲香;官群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和薄弱根管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选择牙体大面积缺损和薄弱根管患者165例219个患牙为研究对象.患牙经根管治疗后行纤维桩树脂核伞冠修复,修复完成后6个月、1年、2年进行临床复查,其中牙体缺损达龈下行牙龈切除术或冠延长术的患牙,增加修复后1个月和3个月临床复查,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165例的219个患牙中,有4例出现纤维桩与根管壁完整脱落,均未见根折、根裂,重新粘固后未见异常.其余215个患牙修复体未出现脱落,冠边缘密合,牙周正常,219个患牙均未出现基牙松动.结论 应用纤维桩树脂核全冠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和薄弱根管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修复效果.
作者:王贯新;白保晶;魏永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8名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患者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复诊,行关节常规检查并拍X线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再定位咬合板治疗,18名弹响患者中13名(72.22%)弹响完全消失,10名疼痛患者中8名(80.00%)疼痛消失,14名下颌运动异常患者中10名(71.43%)转为正常.26名患者认为治疗有效(92.86%).结论 再定位咬合板对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茹;叶少友;聂凌云;曾剑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养阴益气合剂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外周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应答模式.方法 选取阴虚血瘀证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40例,采用中药养阴益气法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NF-KB依赖性炎症介质IL-1β、IL-6、IL-8和Th1/Th2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8例健康志愿者,同时检测IL-1β、IL-6、IL-8、IFN-γ和IL-10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中药养阴益气法治疗阴虚血瘀型口腔扁平苔藓总有效率达87.5%,治疗前,IL-6、IL-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8、IL-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的不同阶段患者的免疫状态是变化的,IL-8、IFN-γ/IL-10比值对于监测口腔扁平苔藓的病情可能更加敏感.中药养阴益气合剂可能通过调节Th1/Tk2免疫平衡和阻断NF-KB信息通路的激活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关晓兵;柏景坪;付洁;王丽华;李萍;孙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测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男性患者下颌骨生长量的方法.方法 选择27名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男性患者,对其颈椎骨龄、生长时间、FMA角、下颌角、Y轴角、Sgo/Nme比值等与下颌骨综合长、下颌升支长、下颌体长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男性患者下颌综合长的增长量与生长时间和FMA角呈正相关关系,与颈椎骨龄呈负相关关系,得出预测方程:Y=9.743+0.182 X<,1>+9.35×10<'-2>X<,2>-0.103 X<,3>(R<'2>=0.618).Y:Co-Gn的增长量,X<,1>:生长时间,X<,2>:FMA角,X<,3>:颈椎骨龄.结论 此预测方程可以对青春发育高峰期骨性Ⅱ类男性下颌骨生长量的预测起参考作用.
作者:吴尽红;吕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壳聚糖作为乳牙活髓切断盖髓剂的作用效果和反应,为研制生物型乳牙活髓保存剂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壳聚糖生物反应性实验:新西兰兔6只,随机选择背部一侧肌肉植入壳聚糖试条,另一侧植入氢氧化钙试条,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动物,取植入物及周边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壳聚糖乳牙盖髓实验:5月龄小型猪8头,以双侧上、下颌乳磨牙为实验牙,共32颗,行活髓切断术;随机选择一侧乳磨牙16颗用壳聚糖盖髓;对侧同名牙用氢氧化钙糊剂盖髓.分别于术后1、2、4、8周处死动物,取实验牙及周边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壳聚糖生物反应性实验:4周时壳聚糖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减弱,纤维包裹变薄;氢氧化钙周围炎症反应变化不大,纤维包裹仍然较厚.壳聚糖乳牙盖髓实验:壳聚糖盖髓组可见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与氢氧化钙相比,壳聚糖盖髓后牙本质桥的形成早、速度快,且不引起浅表牙髓组织的坏死.结论 壳聚糖作为乳牙活髓切断盖髓剂效果明显,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尚佳健;葛丽华;刘晓勇;赵宝荣;牛景路;杨圣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8~15月龄不完全腭裂幼儿术前腭部解剖异常对早期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 8~15月龄符合条件的不完全腭裂患儿58名,按月龄分为四组:8~9月、10~11月、12~13月、14~15月.通过问卷调查对每一患儿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将其与正常幼儿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四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得分与语言能力得分均小于正常幼儿,除8~9月龄组中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外(P>0.05),其他三组中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四组患儿的语言表达得分中,虽然前三组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14~15月龄组中患儿的得分与正常幼儿问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完伞聘裂幼儿早期语言能力发育不足,对不完全腭裂患者不仅要早期手术,而且还要对其特殊性有足够的认识.
作者:彭兆伟;韩剑丽;李月梅;丁桂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骨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层面、多途径的调节,神经因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来发现正常骨组织和骨折骨痂中有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局部给予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修复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机制不明.本文就神经生长因子在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马小涵;张词;曾剑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miRNA暑是一组小的、非编码的、平均长度18~24个核苷酸大小的RNA,它在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上发挥作用,在癌症发生、发展中起促进或抑制作用.目前miRNAs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也已成为热点,涉及癌转移、浸润、耐药等各个方面.
作者:张军;陈万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0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教育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自此,双语教学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7年,我院口腔正畸教研室在首都医科大学口腔.
作者:苏莉;吕婴;厉松;白玉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掌握好口腔解剖生理学对口腔相关临床学科后续学习非常重要.但因解剖课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仅凭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缺乏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口腔解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全口义齿修复中确定颌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通常借助上下牙合托来完成.蜡堤是牙合托的组成之一,传统的蜡堤做法是制取颌位记录时将蜡片烤软卷成直径约0.8~1.0cm的蜡条弯曲成马蹄形,按牙弓形态粘着于基托牙槽嵴所在位置,修整蜡堤形态使其达到所需理论要求.
作者:李靖桓;王蔚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