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不同牙科粘接剂抗变形链球菌性能进行比较.方法 将临床常用的7种粘接剂分,3M公司的Single Bond 2 (SB)、Easy One (EO)和SE Plus B(SEPB),可乐丽公司的SE Bond(SEB)和Protect Bond(PB),松风公司的Fl-Bond Ⅱ(FLB),贺利氏古莎公司的Durafill Bond(DB),制备成10mm×10mm×1mm试件,采用薄膜覆盖直接接触法进行抗菌性能检测,将菌悬液滴加在试件中间,用无菌聚乙烯薄膜覆盖在菌液上,培养24h,将薄膜及试件用生理盐水震荡洗涤,洗涤液再行细菌培养、计数,对菌落计数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粘接剂固化后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效果.结果 各种粘接剂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菌落计数为SB:61.40±59.26;EO:0.20±0.45;SEPB:0.20±0.45;SEB:533.20±332.91;PB:16.80±30.72; DB:1099.60±329.05;FLB:936.40±308.20.SEPB、EO、PB抑菌效果佳,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DB和FLB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和FLB的抑菌效果差,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B抑菌效果较好,与SEPB、EO、PB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DB和FLB有统计学差异(P <0.05);SEB抑菌效果较差,与SEPB、EO、PB DB、FLB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EPB、EO、PB抑菌效果佳,其次为SB、SEB,而DB和FLB抑菌效果差.
作者:丁宁;张祖太;韦艳华;何敏;任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直径预成氧化锆桩和纤维桩与核树脂桩核冠修复上颌中切牙的抗折力.方法 24颗完整上中切牙根管充填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直径1.5mm、1.35mm预成氧化锆桩和直径1.5mm、1.375mm预成纤维桩与核树脂加Ni-Cr合金铸造冠修复.对所有样本进行抗折实验,并对其断裂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直径1.5mm、1.35mm预成氧化锆桩组抗折力为508.5±143.3N和434.9±141.7N,大于直径1.5mm、1.375mm的预成纤维桩组抗折力(292.2±54.5N,238.5±79.1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氧化锆桩组样本的损坏模式为桩的断裂或合并根颈部的损伤,根颈部的损伤中50%为破坏性牙折;预成纤维桩组样本的损坏模式为桩的弯曲,根颈部的损伤中83.3%为可修复性牙折.结论 预成氧化锆桩与核树脂桩核冠修复上颌中切牙可承受较高的载荷,预成纤维桩对预防破坏性根折有利.
作者:王效平;高卫民;陈溯;刘亦然;何薇;张振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BMP4基因rs17563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在1 16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123名健康对照中,对BMP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SPSS13.0软件分析BMP4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结果 BMP4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组中CC纯合子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MP4基因rs17563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北方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发生相关.
作者:由林;焦晓辉;张冰;尹晓东;覃彩化;郝嫣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和嗜神经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CCR5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及正常唾液腺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8% (30/32),与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阳性表达的腺样囊性癌标本中,可见嗜神经现象组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中CCR5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R5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与侵袭神经有相关性.
作者:申志远;孙沫逸;张静;杨向明;刘利军;李建虎;梁亮;杨永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可注射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小鼠成骨前体细胞株MC3T3-E1分别接种于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的固化块上,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粘附情况.通过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测定,检测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结果 MC3T3-E1在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和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块上能较好地粘附,在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固化块上MTT吸光值随时间延长增长幅度较大,且ALP活性高于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结论 MC3T3-E1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上高于α-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
作者:孟丹;谢秋菲;肖军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通过含SiO2-ZrO2的内包埋材料改性铸钛表面,来增强钛-瓷结合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将含有SiO2和ZrO2的内包埋材料用经盐酸酸化的正硅酸乙酯调试成稀糊状,涂在蜡型将要烤瓷一侧,铸造完成的试样为实验组;对照组为未涂覆内包埋材料的蜡型,铸造完成的试样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分别对铸造体表面进行扫描电镜及X线衍射分析.按ISO 9693标准制备钛-瓷试样,用三点弯曲试验测定其结合强度;BSEM观察钛-瓷结合界面.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铸造体表面可见Ti5Si3、SiO2和ZrO2存在,钛-瓷结合强度为41.49MPa,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钛-瓷结合的界面紧密均匀,而对照组钛瓷界面见明显氧化层.结论 使用含SiO2和ZrO2的内包埋材料通过铸造方法形成的SiO2-ZrO2中间层可提高钛-瓷结合强度.
作者:韦艳华;张祖太;丁宁;郑东翔;李辉;刘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及高+ Gx对猴舌横纹肌组织结构和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猕猴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30d模拟失重组(B),+13Gx/230s组(C)、30d模拟失重后超重组(D),其中D组根据过载峰值又分为+11Gx/270s(D1)、+13Gx/230s (D2)和+15Gx/200s(D3).动物放血处死后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猴舌横纹肌组织结构及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可见正常的舌横纹肌结构,其他组舌横纹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偶见细胞间质稀疏,细胞排列紊乱以及横纹不清或消失.A组舌横纹肌细胞HSP70呈阴性表达,细胞核与细胞浆均无明显着色;B组、C组和D组舌横纹肌细胞胞核与胞浆均着色明显,呈阳性表达,较A组变化显著.HSP70免疫组化积分显示,D组比B组和C组变化显著(P<0.05),但D1、D2、D3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30d模拟失重和高+13Gx/230s均可使猴舌横纹肌细胞产生应激反应,引起HSP70的表达增强,并可能伴有损伤.模拟失重与过载超重具有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加重了对舌横纹肌的影响.
作者:张凯;牛忠英;包博;陈宇晖;张建中;司少艳;王艳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溶血试验评价口腔修复用国产碳纤维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用4种国产碳纤维桩材料,分别命名为PI1、PI2、PI3和PI4.参照IS0 10993-4:1992及YY/T 0127.1-1993,采用新鲜兔血,对4种国产碳纤维桩材料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结果 新研制的根管修复用碳纤维桩材料溶血率均小于5%.其中PI4材料的溶血率小.结论 新研制的国产碳纤维桩材料均不引起急性溶血.
作者:郑晓雁;张振庭;牛景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Met在小鼠颌下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特点.方法 制作ICR小鼠颌下腺不同发育阶段的冰冻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颌下腺自蕾状期至出生后两天不同发育阶段c-Met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c-Met在小鼠颌下腺发育的蕾状期上皮中表达呈明显阳性,在假腺管期早期表达减弱,而在假腺管期晚期的上皮突起中表达增强.在微管期的分枝状上皮条索和顶端胚芽中呈不对称表达,周围细胞表达较强而中心细胞表达较弱.在终末分化期的腺泡、闰管的部分上皮细胞表达,在导管上皮中持续性强表达.结论 c-Met在小鼠颌下腺发育的细胞增殖、分支形态发生及腺泡和导管的形成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王学玖;宿颖;葛立华;张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形态的固位螺钉对修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锥形螺钉与平头直角螺钉分别进行实验,计算在相同扭力(200Nmm)下所获得的预负荷值(即夹紧力)及其分布,以及拧紧力矩、防松力矩;在上述扭力下,分别给修复体施加150N和300N垂直向(牙合)力,比较其预负荷值、拧紧力矩、防松力矩的分布与变化.结果 在给予同样扭力(200 Nmm)时平头直角螺钉能够获得更大的预负荷;拧紧力矩和防松力矩在螺纹处分布较多,而在螺钉头处分布较少;而锥形螺钉分布相反,力矩主要分布在螺钉头处.在受到150N垂直载荷时,预负荷均下降,其中平头直角螺钉保留的预负荷明显高于锥形螺钉.当受到300N的载荷时,2种螺钉损失的预负荷及力矩值都很大,平头直角螺钉剩余力矩仍然大于锥形螺钉.结论 平头直角型(牙合)面固位螺钉的稳定性优于锥形螺钉.较大载荷会降低修复体的稳定性.
作者:罗晨晨;张振庭;蒋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BCL6共抑制因子-BCOR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的BCOR shRNA基因敲除BCOR,进行丧失性功能研究.通过检测ALP活性、茜素红染色、钙离子定量分析、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BCOR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基因敲除BCOR促进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活性、体外矿化能力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骨涎蛋白、骨钙素的表达.结论 BCOR基因表达降低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证实BCOR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抑制基因.
作者:曹钰;杜娟;范志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固定正畸矫治中GC护牙素预防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64名,随机分为2组,护牙素组32例,657颗牙;对照组32例,678颗牙.矫治结束后对牙面脱矿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矫治前二组患者被观察牙齿牙釉质脱矿率和脱矿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矫治后护牙素组牙釉质脱矿率为5.78%,对照组为15.78%.护牙素处理组牙釉质脱矿率和脱矿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固定正畸治疗中配合使用GC护牙素处理牙面,可预防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作者:廖福琴;厉松;张昊;张丽军;吴燕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医患对唇腭裂患者侧貌协调性主观评价的一致程度及影响评价敏感部位的异同.方法 10名唇腭裂患者对150张唇腭裂患者侧位标准照的鼻尖突度、鼻上唇协调性、上下唇协调性和侧貌整体行主观等级评分.计算医患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异性及局部在整体评价中的敏感性.结果 医患主观评价一致性加权Kappa值为0.408~0.508.对于鼻尖突度和侧貌整体,医生评分较患者高(P<0.01);对于鼻上唇协调性,患者评分较医生高(P<0.01).唇间角在患者整体评价三等级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医患对唇腭裂患者侧貌协调性主观评价中度一致.对于鼻尖突度和侧貌整体,医生比患者认可度高;对于鼻上唇协调性,患者比医生认可度高.影响整体评价的敏感部位是上下唇协调性.
作者:孟甜;王智;周侠;马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氧化锆陶瓷预成根管桩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收集61例上颌中切牙或尖牙病例,均采用非金属桩+树脂核+全冠修复,其中27例用新型氧化锆陶瓷预成根管桩,34例使用目前临床常用的石英纤维桩.对上述病例修复1年后进行复查.结果 2组患牙均无粘膜过敏反应,且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X线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未出现预成根管桩松动脱落的病例,存留率均为100%.结论 新型氧化锆陶瓷预成根管桩和树脂核直接修复前牙缺损初期疗效满意.
作者:邓宏燕;高卫民;张振庭;卢怡;姜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拍摄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锥形束CT片和曲面断层片,观察796颗牙近远中、及颊(唇)、舌侧牙槽骨吸收情况.并通过锥形束CT对其中60颗单根牙近、远中和颊(唇)、舌侧8个位点的牙槽骨吸收情况进行测量取均值,与曲面断层片测量得的近、远中牙槽骨吸收均值进行比较.结果 锥形束CT片和曲面断层片均可明确显示近、远中牙槽骨吸收情况,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束CT测得牙齿近、远中牙槽骨吸收的均值与曲面断层片测得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束CT在判断颊(唇)、舌侧骨吸收及根分叉病变方面,明显优于曲面断层片.结论 锥形束CT比曲面断层片对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王蕖蔓;祁森荣;沙晓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临床中常可见到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齿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色,影响了口颌系统的整体美观.本文从牙齿脱矿、牙髓状态改变、正畸酸蚀和粘接操作等方面对引起矫治牙变色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可能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马玉洁;付鼎;厉松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牙周炎导致的牙齿缺失是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及身心健康.传统牙周治疗方法尚不能使丧失的牙周组织获得理想的再生.因此牙周组织缺损修复是口腔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牙周骨移植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牙周再生能力,但仍不能完美的再生牙周组织.目前研究表明,利用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治疗牙周炎、再生修复缺损的牙周组织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利用干细胞及组织工程技术再生牙周组织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阐述.
作者:杜鹃;范志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上颌骨缺损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重降低,患者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良好的缺损修复对患者的心理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上颌骨缺损患者的心理状态应该受到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得到合理的治疗,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青;任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严重深覆(牙合)患者的矫治常需要辅助平面导板打开咬合,传统的活动平面导板常因患者的配合不佳而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本文介绍一种改良型固定小基托平导的制作方法,既打开咬合,导下颌向前,又由于患者无法随意摘下,缩短矫治时间,临床效果理想.
作者:韩晓希;张宝茹;李靖桓;周冬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