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小型猪根尖孔径大小对小型猪实验性牙髓炎组织病理进展的影响,为建立小型猪牙髓炎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实验牙。方法选用18~20月龄的小型猪,体视显微镜下应用Digimizer软件测量小型猪的各组牙齿根尖孔径的大小。使用龈上菌斑诱导法,建立小型猪前牙和前磨牙牙髓炎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不同根尖孔径牙髓炎症的特点。结果18~20月龄小型猪后牙根尖孔径与人牙根尖孔径较为接近;根尖孔较大牙齿的牙髓炎症情况明显轻于根尖孔较小的牙齿。结论根尖孔径大小对牙髓炎进展有影响,18~20月龄第二、三前磨牙可作为建立小型猪牙髓炎模型较为理想的实验牙。
作者:樊闪;刘晓勇;汪育苗;王凤光;陈宁宁;郑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酸蚀时间对可切削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瓷块预烧结后切割成厚3.0mm,边长10.0mm的正方形瓷片,分别用9.5% HF酸蚀处理,按照酸蚀处理时间的不同分为A、B、C、D、E、F 6组,每组随机选择10块瓷片与树脂粘接形成粘接试件测量剪切粘接强度,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酸蚀后瓷片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B组剪切粘接强度与其他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瓷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与粘接强度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9.5% HF酸蚀时间对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的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经9.5% HF酸蚀30s可以获得佳粘接强度。
作者:朱玉龙;王力敏;陈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iASPP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16例舌鳞癌癌旁组织、71例舌鳞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iASP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舌癌旁组织中, iASPP少量位于棘层细胞胞浆中,呈淡黄色颗粒。在舌鳞癌组织中iASPP主要分布于上皮全层,其表达显著高于舌癌旁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是否淋巴结转移舌鳞癌患者中,iASPP的平均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者表达水平高,高分化者表达水平低,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05)。不同临床分期iASP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iASPP表达的改变可能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何舒奇;燕王翔;陈丹;赖仁发;张兆强;陈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矿化液诱导条件下人牙髓干细胞( 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在钛金属表面向成骨细胞样细胞分化的潜力。方法将HDPSCs接种于钛金属板表面,于第3、7d时观察其增殖状态。将HDPSCs接种于钛金属板表面进行矿化液诱导,于诱导的第0、3、5、7、14、21、28d时,采用RT-PCR检测其牙本质涎磷蛋白( DSPP)、碱性磷酸酶( ALP)、骨涎蛋白( BSP)和骨钙素( OCN)的基因表达。 Western印迹分析、免疫荧光检测BSP及OCN蛋白表达。对照组为矿化液诱导培养皿中的HDPSCs,检测指标、方法基本相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OCN蛋白表达。结果钛金属板上 HDPSCs增殖迅速,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两组细胞均自诱导第3天ALPmRNA呈高表达、DSPP始终不表达。培养皿组BSP、OCNmRNA于第5天开始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高;钛金属组BSP、OCNmRNA表达于第14天出现第一峰值,随后有所下降,28天再次升高。两组BSP蛋白表达趋势与其RT-PCR结果一致,第5天 OCN染色阳性。结论钛金属表面 HDPSCs 经矿化液诱导向成骨细胞样细胞分化。
作者:张晓艳;李小彤;曾祥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在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打开咬合过程中,不同下颌磨牙后倾弯角度对下颌前牙应力分布及位移趋势的影响。方法利用志愿者锥体束CT,建立下颌牙列和差动直丝弓矫治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颌30°、35°、40°和45°四种后倾弯,对模型加载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下颌前牙牙根和牙周膜所受应力均随后倾弯度数增大而增大,当后倾弯角度大于40°时应力出现减小,其应力分布符合非控制性倾斜移动的特点。下颌前牙的初始位移趋势随后倾弯的增大而增大,当大于40°时初始位移趋势开始减小。下颌尖牙在颊舌向上表现为冠颊倾,下颌切牙冠唇倾,在垂直向上表现为先尖牙再切牙的顺序压低,在近远中向均表现为冠近中移动趋势。结论在差动直丝弓打开咬合阶段,通过调整磨牙后倾曲的角度可获得下颌前牙段适宜的压入以及匹配的上下颌牙弓宽度。
作者:何欣;白玉兴;张伟波;朱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分冠在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双侧基本对称、临床均需要拔除的下颌Ⅱ类、中低位、水平阻生智齿患者30例。同一患者双侧分别随机采取连续分冠法或传统一次性分冠法拔除阻生智齿,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张口度、肿胀度、疼痛、拔牙窝完整性,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连续分冠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与一次性分冠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变异系数明显小于一次性分冠组(P<0.05),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性分冠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分冠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可以减少术后反应,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王璇;贾洪诚;李晓光;侯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含氟牙膏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对预防牙釉质脱矿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通过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种牙膏刷牙,将患者随机分为氟化物组和对照组,氟化物组采用含氟牙膏刷牙,对照组采用不含氟牙膏刷牙,应用时间平均18个月。分别比较矫治前后两组患者及被观察牙齿牙釉质脱矿发病率和脱矿程度,判断含氟牙膏在固定矫治中对牙釉质脱矿的预防效果。结果在正畸固定矫治中,应用氟浓度为0.15%的含氟牙膏刷牙,可明显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明显减少牙釉质3度脱矿的发生。结论0.15%含氟牙膏应用于固定矫治能够降低牙釉质脱矿的程度。
作者:李一妹;厉松;张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下前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并初步探讨年龄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未行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的CBCT资料,根据患者垂直骨面型进行分组,组内再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及中年组。应用Simplant软件进行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各类骨面型下前牙区骨形态以及年龄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结果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及下切牙倾斜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增龄也会对牙槽骨形态造成影响。高角组的唇舌侧牙槽骨高度较低,骨厚度较小,下切牙较舌倾。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存在差异,提醒在正畸矫治设计时予以注意。
作者:李哲仪;白玉兴;厉松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腺样体肥大与儿童牙颌面畸形的形成有很大的相关性。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张口呼吸,对生长发育期儿童的牙颌面发育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腺样体肥大的病因、诊断,和其所致张口呼吸对儿童牙颌面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冯海亮;赵桂芝;柯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如何修复下颌骨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异质材料因其易获取,较易塑形,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不同异质材料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3D打印异质材料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作者:赵冰净;胡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nonsyndromic cleft of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先天性缺陷。尽管对于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病因已经有明显的进展,但是对于更加常见的NSCL/P病因的研究仍然十分匮乏。目前已经明确了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对NSCL/P有影响,并且还有一些报道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NSCL/P发生的影响,但是对于NSCL/P的病因,仍然有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对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对NSCL/P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郭思远;陈仁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前中国的口腔种植市场蓬勃发展,但种植厂家以学习班形式主导着种植技术培训,而作为口腔医学教学主要载体的口腔医学院尚未成为种植培训的主流。为了更好地规范种植医疗市场,培养合格的种植医师,使患者能够接受可靠的种植医疗服务,有必要在口腔医学院校中推广标准化的种植教学内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大学种植教学课程的设置理念可以给我们启迪。
作者:陈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北京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分析各区县之间患病状况的差异。方法2013年进行的横断面研究,调查3~5岁儿童333344名。龋齿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标准,以牙为单位记录成洞的龋坏,即龋均指数。结果3、4和5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分别为40.3%,52.2%和60.3%;龋均分别为1.69、2.45和3.06;充填率分别为7.9%、13.7%和18.9%。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随年龄正向增长,回归模型拟合度在96%以上。3个年龄组儿童的患病率、龋均和充填率在不同区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北京市3~5岁儿童乳牙龋病的患病率依然较高,患病程度处于较重水平,龋病发病年龄早,区县之间存在差异显著。提示乳牙龋的防治负担重,应尽量从低龄幼儿做起。
作者:刘敏;石一谷;王鹏;韩永成;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舌刺矫治器是用于破除伸舌、舔牙、吮指和原发性吐舌等不良习惯[1],其为活动矫治器可由患者或医生自由摘戴,舌刺给患者带来强烈不适感,导致患者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差的少年儿童时常自行摘下矫治器,从而延长矫治时间,影响矫治效果。如将舌刺转移到固定矫治器上,则会发挥固定矫治器的优势。本文介绍这种改良型固定式舌刺矫治器的制作。
作者:何鸣;任超超;李靖桓;韩晓希;于仲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颜面尤其是牙齿美学的追求与日俱增。如何在各种情况下对牙齿或缺牙进行美学修复,提升患者的面部美学,是一个经常要面对的修复临床难题。同时由于美学既来源自哲学,又派生于心理,使得临床美学修复更加难以驾驭,给后临床的成功带来困扰。
作者:陆跃智;李俊颖;于海洋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