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测定重组变形链球菌GS5葡糖基转移酶GTF(glucosyltransferase)催化活性区的活性.方法:通过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含有质粒pET32-NusA-CAT的大肠杆菌,制备可溶性的重组GTF;利用蒽酮硫酸液测定重组GTF与对照样品活性,酶联仪读取OD630数值.结果:蒽酮硫酸液测定重组GTF,对照样品和蔗糖孵育后所得产物OD630数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GTF的CAT区具有催化蔗糖生成葡聚糖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汪林;储冰峰;王成龙;刘洪臣;邵宁生;杨光;董洁;刘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鼠滑膜细胞在持续静压力作用下PRG4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颓颌关节滑膜细胞,对传代细胞施加持续静水压力12h,压力值为:0kPa,50kPa,100kPa,150kPa和200kPa,应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压力状态下PRG4蛋白和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压力施加后细胞合成PRG4蛋白和mRNA水平均有差异.PRG4蛋白在50kPa和100kPa组表达虽有增高,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50kPa和200kPa组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RG4 mRNA的表达与蛋白表达同步.结论:适当的压力负荷可刺激滑膜细胞转录、合成PRG4,压力传递机制与关节润滑机制有密切关联.
作者:冯剑颖;谷志远;林新平;吴梦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固相化金属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釉原蛋白.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TM/Am/myc-His(-)B转染至HEK 293A细胞中,用G418持续筛选,培养扩增.收集细胞,加入RIPA细胞裂解液,粗提蛋白.通过镍金属蟹合层析的方法,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检测蛋白纯化程度和产率.将釉原蛋白冻干,-80℃冻存.结果: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蛋白粗提液中有大小约50KDa的重组釉原蛋白表达,经过HisTrapHP column层析,目的蛋白形成了单一条带,纯化率为91.3%.结论:本实验通过固相化金属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釉原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蛋白质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樱林;冯海兰;黄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牙体存留壁厚度及髓室底厚度的磨牙桩冠修复后,存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及分布状况,为临床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桩冠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牙体存留壁和髓室底厚度进行量化分级,分别建立上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缺损的量化分级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牙体预备后存留壁厚度分别设定为1mm、1.5mm及2mm;髓室底厚度分别设定为0.5mm、1mm及2mm.计算分析三种牙体缺损状况时存留牙体组织的应力及分布状况.结果:存留壁的应力值是随着存留壁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髓室底的应力值是随着髓室底厚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牙体预备后的存留壁厚度不小于1mm时,桩冠修复后牙体组织的应力值均小于牙本质的抗力强度.髓室底的薄厚对柱冠修复后髓室底的抗折强度无不利影响.
作者:白保晶;曹文;张振庭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复合树脂固化收缩后釉质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三维环形有限元模块,分别采用釉质、粘结剂、树脂的材料参数,应用温度应力的原理,模拟树脂固化时的体积收缩.分别分析弹性模量10MPa 树脂在1%、1.5%、2%、2.5%、3%、3.5%体积收缩率时釉质应力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树脂固化时体积收缩率越大,釉质受力越大;应力集中的部位在釉质粘结界面边缘;距粘结界面距离越大,应力越小;釉质部分的von Mises应力明显大于第一主应力.结论:树脂固化时,可以在釉质产生较大的应力,特别是von Mises应力.
作者:封纯真;赵守亮;李鸿波;蒋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人脂肪基质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mesenehymal stem cells,hADSCs)在矿化条件与非矿化条件下分别培养,评价矿化液对其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酶消法原代培养人脂肪基质细胞,再以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矿化液进行诱导,MTT检测矿化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骨钙素(OCN)含量.结果:矿化液抑制细胞的增殖,提高人脂肪基质细胞ALP活性和骨钙素的含量.结论:人脂肪基质细胞在矿化条件下可以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
作者:张勇;刘洪臣;鄂玲玲;王东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应用于深覆(牙合)耠伴重度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深覆(牙合)患者36颗磨牙残冠,采用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固定义齿修复经过4年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深覆(牙合)伴重度牙体缺损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固定义齿保存了重度牙体缺损患者的残根残冠,有效提高咀嚼效率.结论: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固定义在深覆(牙合)患者重度牙体缺损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作者:刘晓光;郑洁;刘冬丽;曹均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髓室固位形在磨牙临床冠较短、固位不足情况下作为全冠主要固位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对28例临床冠短于4mm需要全冠修复或作为全冠固位体的磨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髓室制备箱型固位形,利用髓室作为全冠主要固位形完成修复,随访2年,评价修复效果.结果:28例无松动、脱落,除了1例崩瓷外,均能正常行使功能.结论:髓室固位形在短临床冠修复中是一种可行的固位方式,扩大了冠、桥修复的适应症.
作者:贾洪诚;王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颌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且余留牙较少的患者,为其中13例患者制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12例患者制作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的满意度和基牙牙周健康情况进行3年随访.结果: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患者的满意度和基牙的牙周情况均好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结论: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对下颌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且余留牙较少患者的修复效果较好.
作者:曾东;焦立平;刘钢;冯培明;牛光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成人牙科焦虑症(DA)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口腔科初诊并需复诊的成人患者,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问卷形式调查受检者,选择160例得分10分以上者根据是否进行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干预组(80例),对照组(80例),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MDAS得分及缓解焦虑的有效率.结果:初诊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MDAS评分分别为13.9±2.2、14.1±2.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复诊前干预组MDAS评分降至10.4±1.9,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与对照组的14.5±2.8比较差异显著,P<0.01;控制DA患者的有效率(66.25%)及MDAS减分率(51.2±11.6%)明显高于对照组(22.50%,24.6±9.9%),P<0.01.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DA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因素.
作者:惠秀丽;霍世英;朱琳;林松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牙受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者称为牙脱位(dislocation of the teeth).一般认为如果牙在完全脱位2小时后再植,则因牙髓和牙周膜内细胞已坏死,不可能期望牙周膜重建,因而只能在体外完成根管治疗术,并经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再植患牙并固定.
作者:薛国敏;张敬雷;黄丽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铸造金属桩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价格优势,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残根、残冠的修复,但因其弹性模量远高于牙体组织,当修复体受到较大的载荷时,容易导致牙根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引起根折,尤其对于根管粗大、根管壁薄的临床病例.
作者:胡群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桩核冠系列来进行残根残冠的修复.随着口腔修复材料的发展及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日益提高,玻璃纤维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桩核修复材料,被逐渐应用于口腔临床.我们选择了一些可保留的前牙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玻璃纤维桩核加铸瓷冠修复,观察其临床功能及美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郝作琦;吴冰;黄莺;吴方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套筒冠固位式固定桥基牙的牙周变化情况,探索该修复方法对于牙周维护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拆卸组和对照组,所选患者均为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每位患者均以下颌第二双尖牙和下颌第二磨牙为基牙,在修复后即刻以及修复后3、6、9个月,对基牙四个面--近中面、远中面、颊面、舌面进行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的检测,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定基牙不同时间段及不同部位的牙周状况.结果:全部入选患者按照要求完成了基牙制作和戴用,并完成了相关的检测.统计分析显示拆卸组近远中面牙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拆卸组颊舌面牙周指教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套简冠固位式固定桥便于拆卸,有利于基牙牙周的定期卫生维护.
作者:赵彬;姚蔚;李丽华;李霞;张并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面神经缺损成为面神经缺损修复的新的治疗方法.其中,神经组织支架材料成为主要研究热点.现就神经组织支架材料在面神经修复的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华蔚;温伟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支抗种植钉作为骨性支抗的措施之一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治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失败率,因此了解与其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赵弘;顾晓明;刘洪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义齿基托材料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义齿基托材料,但PMMA的性能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近年来用纳米无机填料增强PMMA性能成为PMMA改性研究领域的新方向.本文简介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晨;张修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磁性附着体在口腔修复的应用受到很多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磁性附着体能增强义齿固位和稳定,提高咀嚼效率.然而磁性附着体存在着一定的漏磁,应用于患者口腔中时将对邻近的牙周组织施加一定强度的静磁场.但静磁场对人体组织究竟有何影响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近年来静磁场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季晓妮;汲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先天缺失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直立缺隙邻近倾斜牙齿,压低缺隙对颌伸长的牙齿,集中散在间隙或开辟缺牙间隙,牙列整平,调整覆(牙合)、覆盖关系等方式矫正患者的牙(牙合)畸形,然后采用种植体修复技术对24例先天缺失牙伴牙(牙合)紊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较好的咬合关系及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对先天性牙列缺损病例,采用正畸与种植序列治疗,进一步扩大了种植体修复的适应症,能实现大限度的美观、功能及稳定,提高修复效果.
作者:张翔;王明锋;李琳;陈小冬;贺平;马芸;徐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计算机种植导板在重度吸收上颌窦患者进行种植提升手术的应用情况.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之间,通过常规上下颌骨CT扫描,经计算机辅助制作软件建模,12例上颌窦区域骨质重度吸收的患者,共19颗牙植体,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加工出个体化种植模板,并按照轴向垂直载荷的力学原则进行了反咬合设计,应用于上颌窦的种植术中.结果:在计算机种植导板的辅助下,种植体植入术前设计位置实现了种植体的精确植入,能够在修复时与对颌牙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完全实现了手术前进行的反咬合设计方案.术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利用计算机种植导板技术,在进行上颌窦植牙时,尤其是在上颌窦颊侧壁重度吸收的情况下,对于非常规的反咬合设计,可以很好的完成上颌窦种植术的定位及导向功能.
作者:张志明;耿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接受修复早期序列治疗的上颌骨缺损患者与口腔功能相关的生存质量.方法:修复序列治疗方法:术前预制腭护板(术巾戴入口内),术后3周用自凝树脂材料在腭护板上,于患者口内直接形成临时阻塞器,术后12周为患者设计制作支架开敞式永久阻塞器.观察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9名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该问卷主要由5个长100单位的可视量表组成,分别在术后2周,4周和15周三个时间点让患者对自身的语言质量、进餐质量、面容恢复质量、社交质量和总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在表的相应位置划线.对这些数值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在2周、4周、15周语言表达质量的平均值分别40.0,85.6,93.3;进餐质量分别为23.3,56.1,69.4;面容恢复质量为22.8,52.2,70.0;社交质量分别为21.7,72.2,95.6;总体生活质量分别为26.7,60.6,80.6.每一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数值经统计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早期修复序列治疗可以阶梯式地改善上颌缺损患者术后早期的口腔功能相关生存质量.
作者:任卫红;郑东翔;潘巨利;黄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家庭漂白产品中过氧化物的实际浓度和商标浓度的差别.方法:选用在中国销售的7个厂家的13种产品,使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物的实际浓度,与产品的商标浓度进行对比.结果:多数产品的实际浓度与商标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波动范围-18.675%至10.006%,大多浓度降低.结论:家庭漂白产品的有效成分化学性质活跃,容易造成浓度的波动,影响疗效,了解产品的实际浓度可更好的指导医师的临床应用.
作者:毛琼;王贻宁;吴燕丽;张丽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