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测定稀土元素化合物着色后3Y-TZP密度和挠曲强度的变化,方法:3Y-TZP粉体冷等静压成型为7组试样,每组10个,分别浸泡于5%和10%的氯化铈、醋酸铈、氯化铋溶液以及蒸馏水(对照组)中30min,1350℃烧结完成后测试试样的密度和挠曲强度,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试样组间密度和挠曲强度的总体均数不相等(P<0.05).着色后3Y-TZP试样的密度均比对照组增高.10%氯化铋组的密度增加多(6.128±0.005g/cm3).与对照组相比,5%醋酸铈组和氯化铋组着色后,挠曲强度无显著性差异,10%浓度着色后各组挠曲强度均有明显降低.10%氯化铈染色组试样的挠曲强度降低多(980±86MPa).结论:3Y-TZP中高原子量掺入物的加入导致终试样的密度增高,同时会造成四方相ZrO2稳定性下降,在冷却过程中自发转变为单斜相会造成材料挠曲强度的下降.
作者:刘琦;邵龙泉;孙挺;邓邦莲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干燥和唾液浸泡环境下动态循环加载对氧化锆/饰面瓷叠层瓷结构抗弯强度的影响.方法:制作氧化锆/饰面瓷叠层瓷结构圆片试件30个,随机分为干燥和唾液浸泡两组,循环加载10 000次后进行双轴弯曲测试,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损伤及断裂面形貌.结果:在干燥环境下,经过10000次循环疲劳实验后,表面裂纹主要为赫兹锥状裂纹,破碎模式主要为完全断裂.而在唾液环境下,经过疲劳实验后,表面裂纹除了赫兹锥状裂纹外还有环状裂纹,破碎模式主要为饰瓷脱瓷,而且在干燥环境下的样品抗弯强度比在湿润环境下平均要高70%.结论:口腔内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长期使用后出现性能下降的疲劳现象,与牙科陶瓷修复体处于充满唾液的水环境有关.
作者:覃小凤;苏晓晖;欧俊;韦赞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洞固位形外展度不同对低矮牙冠固位力的影响.方法:用离体牙复制出高度为3.0mm和2.5mm的金属牙体模型,然后在高度为2.5mm的离体牙模型上制备深2mm直径2.5mm大小的洞,依次控制外展度分别为4°,8°,12°,并复制金属牙体模型,在其上制作金属全冠,用玻璃离子粘固荆粘接,通过万能实验机测量记录全冠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牯接固位力.结果:高度为2.5mm无洞固位形组与高度为3mm组比较,固位力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度为4°洞固位形组与2.5mm无洞固位形组比较,固位力有所增加但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展度分别为8°,12°洞固位形组与2.5mm无洞固位形组比较,固位力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高度降低,冠固位力下降,增加洞固位形后,当外展度为很小时,固位力无明显改变,当外展度适当增大时,固位力明显增大.
作者:徐俊萍;汲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其力学分析提供数字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获得断层图像,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导入Ansys软件中建立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缺失三基牙双端固定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括牙齿、修复体、牙周膜和牙槽骨,共4260835个单元和739986个节点.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可用来进行固定桥修复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吴娴;张一岭;陈艳;张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正常牙合人下颔语音运动轨迹及同步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特征.方法:运用BioPAKⅡ口颌系统功能诊疗仪同步记录30名个别正常牙颌人朗读标准中文短文时的下颌运动轨迹和颌面部肌群肌电活动情况,对收集的轨迹、肌电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下颌语音运动大开、闭口速度为96.19±38.66mm/sec,86.89±31.96mm/sec;运动大开口,前伸、后退、左侧、右侧位移分别为9.93±3.85mm,1.09±0.76mm,5.24±2.23mm,1.58±0.93mm,1.65±0.94mm.轨迹大开、闭口速度之间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880,p=0.000).②上唇周肌、下唇周肌、咬肌浅层、二腹肌前腹双侧肌电幅值总值分别为12.09±3.97my、16.72±5.85my.4.87±2.17my、8.60±3.97my.上唇周肌与咬肌浅层肌电幅值之间(r=0.375,P<0.05),下唇周肌与二腹肌前腹肌电幅值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621,P<0.05).结论:个别正常人骀的下颌语音运动轨迹形态相似,为连续、平滑、流畅的曲线;轨迹大开、闭口速度较稳定;同步颌面部同名肌群肌电幅值对称性好.
作者:王丹;邵龙泉;汪饶饶;徐远志;杨启祥;林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测佩戴两种不同材料可摘局部义齿的患者戴牙前后口腔中静态唾液流率,探讨口干与佩戴可摘局部义齿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舌下置棉球浸唾称重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钢托排牙的患者(A组)和60例钢网排牙的患者(B组),测量其戴牙前后不同时间点口腔中静态唾液流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经过重复测量分析得出A,B两组患者戴牙前后唾液流率有差别,静态唾液流率有所减少,经t检验分析,P<0.05.结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以导致患者口腔中静态唾液流率降低,从而引起口干的症状.
作者:石旭旭;王迪;杨文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由于肿瘤或外伤切除部分甚至全部上颌骨的患者,其语言、咀嚼功能和面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必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适时地对上颌骨缺损进行修复以恢复颌面部的功能和形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典型病例介绍临床修复中的体会.
作者:董海涛;任卫红;张振庭;邹石泉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口腔临床诊疗经常暴露于血液或带血的体液中,被认为是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主要环境之一.规范口腔诊疗过程及消毒灭菌环节可以为预防和控制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提供有力的保障[1].我科从2006年开始,对进修实习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2月来我院口腔科进修实习医师共162人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年龄18-30岁,中专、大专至本科学历.临床工作经验0-5年不等.实习时间3-18个月不等.
作者:田春娟;朱秀丽;宫静萍;原海见;卜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选取我院治疗后牙食物嵌塞的患者6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24-72岁.所有患者无牙列缺损情况,无金属过敏史,垂直型嵌塞25例,水平型嵌塞2例,混合型嵌塞35例.I型防嵌器是一种颅舌面边缘线位于牙齿咬合面的自沽区或覆盖整个咬合面,近远中面的边缘线平龈的覆盖牙齿近中-<牙合>-远中部分的高嵌体修复形式设计,适用于咬合关系差且能在非局麻情况下能预备出胎面空间者(图1);Ⅱ型防嵌器是<牙合>面开面设计,但于基牙颊舌沟位置设计骀支托以防止金属防嵌器在咬合力的作用下,下沉.适用于咬合紧且非局麻状态无法预备出修复体的咬合面空间者.常规进行铸造、打磨、抛光、试戴,调<牙合>,抛光后3M玻璃离子粘固.
作者:马洪学;刘琨;潘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确定咬合垂直距离是咬合重建的重要内容,目前尚无理想的测量方法.本文就息止<牙合>间隙法、吞咽法、发音法、患者主观感觉、咬合力测定、肌电图法、面部测量法、参照拔牙前记录、参照旧义齿和面部观察法加以综述,探讨了每种方法的研究现状.
作者:费雪芬;刘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生物安全性,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本身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反复咀嚼作用力下常常出现裂纹扩展、材料失效.本文回顾了全瓷材料裂纹研究的相关实验方法,并针对单层、双层、三层结构模型的损伤模式(包括脆性模式、准塑性模式和放射状裂纹)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介艳巧;张修银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硅烷偶联剂对瓷面与复合树脂之间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评价可乐丽菲露补瓷套装中瓷处理剂对金属烤瓷修复体崩瓷的修补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将20个瓷试件随机分为2组,粗化后,实验组采用瓷处理剂(硅烷偶联剂)与牙本质处理剂混合对瓷块表面处理,对照组用牙本质处理剂对瓷块表面处理,然后所有试件使用可乐丽菲露崩瓷修复系统粘接修复,经37℃恒温水浴24h后,然后使用.AG-10TA型万能力学测定仪测定瓷试件与复合树脂之间剪切粘接强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崩瓷的患者40例,采用可乐丽菲露补瓷套装修补,修复后2年对树脂修补材料的成功率进行调查.结果:使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组所获得的瓷块与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值比未使用硅烷偶联剂组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乐丽菲露补瓷套装修补崩瓷40例两年的成功率达87.5%,失败率12.5%.结论:硅烷偶联剂能有效提高瓷-复合树脂间剪切粘接强度.用可乐丽菲露补瓷套装修补烤瓷牙瓷层断裂,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星;何惠宇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测定浸泡着色的Vita In-Ceram YZ氧化锆陶瓷试样和染色液比色板的色度值.方法:制备5组陶瓷试样,分别用LL1至LL5染色液浸泡着色2min,1530℃烧结2h,磨床单面磨至1.5mm厚度,黑色背景下用分光光度计对陶瓷试样和染色液比色板进行颜色测定.计算试样和比色板之间的色差以及计量心理量的明度差、色相角差、彩度差.结果:染色后试样的色度值范围为L:59.81-78.93,a:0.36;19.36,b:19.62-26.91.试样与染色液比色板的色空间相近,色差值4.02-6.96个NBS单位.两者之间差异大的是色相角差,均值7.38,其次是彩度差,均值2.31;小为明度差,均值2.29.结论:染色液比色板与浸泡着色氧化锆陶瓷之间具有良好的颜色适合性.对氧化锆基底瓷的颜色调控应同时包括明度、彩度和色相角.
作者:银颂;邵龙泉;伊元夫;邓斌;温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预氧化处理对Ni-Cr烤瓷合金金瓷界面的影响.方法:失蜡法铸造尺寸为25mm×3mm×0.5mm的金属片16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个.组1进行预氧化处理,组2不做处理.每组各取6个试件,采用三点弯曲法测试金瓷结合强度,剩余2个试样进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能谱分析(EDS),考察金瓷界面形貌与成分分布状况.结果:测得未预氧化组金瓷结合强度为45.91±8.22MPa,预氧化组为41.92±3.55MPa.单因素方差分析(P=0.256>0.05)表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氧化处理有利于金瓷界面生成均匀一致的氧化膜,促进扩散作用,提高金瓷界面的稳定性和结合强度.但预氧化也可能导致金瓷界面出现裂纹、孔洞、疏松等缺陷,反而降低金瓷结合强度.
作者:许胜;吴芝凯;李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SC)中c-fos(核磷酸蛋白原癌基因)对咬合刨伤的反应,探讨神经元在咬合创伤中的功能变化.方法:将直径0.5mm方丝牯固于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成左侧磨牙早接触的刨伤咬合,观察咬合刨伤后1,3,7d,2w,4w,5w时SpSC中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大鼠sp5c中偶见极少量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咬合创伤后7d,c-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2w时达到高峰,4w时开始下降.结论:咬合创伤刺激诱导了Sp5C中神经元的激活.
作者:贾静;刘洪臣;国文;邓宏燕;杨德圣;刘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