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5760
  • 国内刊号:11-5797/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94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74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国家科委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
  • 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4年3期文献
  • 两种机械耳点确定方法与解剖耳点位置关系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机械耳点确定方法与解剖耳点位置关系的区别.方法方法选择分别采用两种机械耳点确定方法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100张,以机械耳点上缘为原点,以FH平面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测量解剖耳点与机械耳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以圆形阻射光斑和环圈确定的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重叠率分别为30%和68%.结论用圆形阻射光斑确定机械耳点,表达真实、客观,但与解剖耳点的不重叠率较高,而用环圈确定机械耳点,模糊了两点间的差异,使解剖耳点与机械耳点在确定FH平面时具有相近似的代表意义.

    作者:刘进;郭鑫;肖水清;刘芙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滑动直丝技术矫治安氏Ⅰ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滑动直丝技术临床治疗效果,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滑动直丝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安氏1类牙列中、重度拥护的拔牙矫正患者60人,年龄11-16岁,男17人,女43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人.研究组用滑动直丝技术,对照组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对治疗前后X线头颅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治疗前后支抗磨牙前移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平均伸长0.4mm,对照组平均伸长1.4mm,经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中切牙转矩平均减少5.4°,对照组平均减少9.6°,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每次复诊椅旁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平均少8.5分,平均疗程前者比后者短5.4月,组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滑动直丝技术拔牙病例磨牙支抗需求与标准方丝弓技术无明显差异,但对切牙控制较好,同时临床操作简便,疗程较短;应用于国人时矫治程序可有变通.

    作者:蒋旭梅;孙一春;卢山;郭前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摇椅形唇弓作用下下颌中切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下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深度摇椅弓作用下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研究.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中切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所建模型包括783个节点、984个单元.分析其在摇椅弓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摇椅弓作用下下切牙牙周膜在唇侧颈缘和根中部为压应力区,在舌侧颈1/3为拉应力区,根尖部为压应力集中区.结论摇椅弓作用下下切牙有压低、唇倾的趋势,且此趋势随摇椅弓深度的加深而愈加明显.

    作者:陈莉;张丁;傅民魁;孙树立;刘剑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畸拔除下颌中切牙治疗的测量研究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的适应征和矫治特点.方法选择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病人32例.应用Steiner方法和Riedel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合)颌面改变和下颌切牙的位置改变;并进行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颌切牙至NA的距离、下颌切牙与NB的角度、牙弓拥挤度和前牙弓宽度显著低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前牙覆(牙合)低于矫治后(p《0.05),矫治后下颌切牙平均后移1.4 mm,(牙合)向移位1.85 mm,舌向倾斜4.06度.结论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的适应征为前牙反(牙合)或对刃(牙合)、Bolton指数异常和牙列拥挤病人.对伴有个别下颌前牙牙周萎缩的牙列拥挤病人可选择5|5/1拔牙模式矫治.临床矫治应严格选择适应征,不应单纯为了缩短疗程拔除下颌中切牙.矫治中可配合使用邻面去釉方法,使用柔和的正畸力量,防止牙间乳头丧失和牙龈退缩.

    作者:李玉超;毛毳;席兰兰;张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PEED矫治器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目的总结和评估应用SPEED矫治技术在临床治疗的病例,探讨SPEED矫治器的矫治机理和有效的矫治方法.方法采用SPEED矫治技术治疗22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选用加拿大Strite有限公司生产的0.022的SPEED托槽,并采用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指数对患者模型测量评估.结果PAR指数结果显示,矫治前后PAR总分差值21.50±9.57,减少百分率为85.43%,矫治前后加权PAR总分差值23.50±3.39,加权减少百分率为87.57%.治疗后明显改善占77.78%,改善占22.22%,变坏或无改善为0.结论SPEED矫治器是一种高效的直丝弓矫治器,借助高弹性的弹簧夹锁住弓丝,不需结扎,具有如下优点:自锁,减少椅旁时间;能量储存;力量释放持续、轻柔;低摩擦力和有效的三维控制;美观、舒适和卫生.

    作者:缪耀强;刘从华;李兰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治疗

    目的通过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科门诊患者中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患者30例,对缺牙数目、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缺牙部位常见的是下颌切牙;多为缺失1-2个牙齿;16例采用了结合减数方法进行矫治,14例采用了集中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结论对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采用结合减数矫治或采用扩大间隙、结合修复的方法进行矫治能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为使上下颌牙量协调,结合减数方法进行矫治,是伴有先天缺牙的错(牙合)畸形常用的矫治方法.

    作者:陈远萍;宋继超;胡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支抗治疗骨性Ⅱ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

    骨性支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正畸临床提供支抗控制的手段.应用骨性结合的修复种植体可以实现绝对的支抗控制而不需要依赖患者的合作,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正畸患者,修复种植体正畸支抗受到植入部位有限、术式复杂、愈合期长等的限制.近来,微型钛钉和微型钛板种植体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中,我们介绍一种治疗骨性Ⅱ类双牙弓前突错(牙合)的新的支抗方法,应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内收前牙,改善患者的突面型.

    作者:寻春雷;曾祥龙;王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上颌尖牙易位致中切牙根吸收的非常规拔牙治疗

    某些前牙段拥挤患者,尤其是尖牙与邻牙易位病例,常常会压迫邻牙牙根,导致牙根吸收,因此,如果常规减数四个前磨牙进行治疗,则意味着将牙根状况良好的牙去除,而保留了根吸收的牙,不利于牙齿长期的健康使命,同时也违反了正畸治疗的拔牙原则.本文介绍一例尖牙易位致中切牙极吸收的拥挤病例的非常规拔牙治疗.

    作者:辛洪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新进展学习班招生

    作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上海召开牙(牙合)畸形防治研讨会

    作者:邓燕;田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研究生肖楠同学荣获SCP亚军

    作者:北京口腔医学院正畸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牙根吸收的影像学进展

    一、牙根吸收的形成和分类1.牙根吸收的形成及分类错颌畸形的矫治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有复杂的生物学内容的生物机械运动.由于正畸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解剖因素、治疗因素等引起了牙骨质的过度吸收,从而形成了牙根外吸收(以下均称为牙根吸收).Andreason[1]将牙根外吸收分为三类:①表层吸收②炎性吸收③替代性吸收.正畸源性的牙根吸收是典型的表层吸收.

    作者:沙海亮;白玉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固定矫治中定期去除菌斑对防治牙齿脱矿的临床研究

    如何有效防治固定矫治中因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的牙齿脱矿,日益为广大正畸医师所重视.我院口腔科自1999年7月至2003年7月,对109例固定矫治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定期去除牙齿菌斑,对预防或减轻牙齿脱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房永兴;顾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外弓在治疗安氏Ⅱ1错(牙合)中的应用

    安氏Ⅱ1错(牙合)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口外弓作为一种有效的推磨牙往远中装置,临床上用来矫治远中磨牙关系,以达到中性,减少安氏Ⅱ1错(牙合)的拔牙率.本文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行口外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固定矫治器结合垫高后牙咬合治疗前牙反(牙合)

    前牙反(牙合)是正畸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必须及时矫治.作者在临床中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结合垫高后咬合矫治反(牙合),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会民;郭鑫;刘进;葛元输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加力时间点人牙周膜细胞中核心结合因子(Cbfal)mRNA的表达变化

    目的核心结合因子Cbfal是决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系分化的特异性转录因子,本研究观察人牙周膜细胞在间歇性牵张力作用下Cbfal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系列酶消化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加力装置施加间歇性牵张力,半定量RT-PCR反应检测cbfal mRNA在加力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牙周膜细胞在不受力的情况下cbfal mRNA有微弱表达,加力后表达增强,并具有时效性.结论间歇性牵张力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而Cbfal则在机械力诱导成骨分化的启动阶段发挥作用.

    作者:杨瑛;张丁;王衣祥;李盛林;傅民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颜面不对称患者开闭口时的髁突运动轨迹特征

    目的通过记录颜面不对称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研究颜面不对称患者的髁突运动规律.方法颜面不对称患者24人,其中男性9人,女性15人.使用CADIAXⅢ型(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髁突运动记录仪,记录患者在不同下颌运动时的髁突运动轨迹,对开闭口运动时的髁突运动轨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颜面不对称患者双侧髁突开闭口轨迹具有不对称性,偏斜侧(下颌颏部所偏向的一侧)的轨迹弧度大于非偏斜侧,定量分析大张口时双侧髁突的运动距离、矢状面、水平面的倾斜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在髁突运动5mm时双侧髁突在矢状面、水平面的倾斜度偏斜侧大于非偏斜侧,具有显著性差异.髁突铰链轴的旋转度比正常(牙合)人群要高.结论颜面不对称患者不仅具有形态结构的不对称,髁突运动轨迹在长度、角度等方面也呈现一定的不对称性.

    作者:张若芳;刘怡;张丁;傅民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腔正畸用数码相机及其选择

    数码相机及数字化图象在正畸科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选择口腔正畸用数码相机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机型,考虑的因素包括相机的分辨率、镜头的焦距、照片的存储格式、电池容量等.一般要求分辨率在300万像素以上,采用90mm镜头,可以使用环形闪光灯,配备高容量电池,符合这些条件的数码相机在正确使用时拍摄的照片即能满足口腔正畸的需要.

    作者:厉松;白玉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稿件修改中心的注意事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