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5760
  • 国内刊号:11-5797/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94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74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国家科委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源期刊
  • 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力值、时间因素对即刻加载微钛钉大抗力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动物实验模型,研究力值、时间因素对即刻加载的微钛钉支抗种植体大负载强度的影响.材料方法 本研究包括8只新西兰大白兔,平均分成4组:即刻组、2周、4周、8周加力组.即刻组实验动物上颌骨两侧分别植入2枚微钛钉,右侧的4枚微钛钉用于即刻植入后大抗力强度的检测.加力组试验动物上颌骨两侧分别植入3枚微钛钉,近中的两枚间相互加力,右侧150克力,左侧50克力,远中的一枚微钛钉不加力.加力组分别在2、4、8周时各处死两只动物,用于微钛钉大抗力强度的力学检测.结果 自攻型微钛钉植入后即刻加载时种植体-骨界面大负载强度平均为2.1公斤.即刻加载并持续负载的微钛钉大负载强度随时间明显增长,2-4周有显著性提高.150克和50克负载组之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大负载强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微钛钉种植体能够有效的提供正畸支抗,其大负载强度受加载时间的影响大于力值变化的影响.大负载强度随时间呈增长趋势,提示种植体骨界面在负载正畸力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骨性结合.

    作者:寻春雷;曾祥龙;王兴;孙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畸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牙列轻中度拥挤及前突

    目的 探讨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矫治后,对侧貌突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牙列轻中度拥挤病例共17例,均拔除四个第二双尖牙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模型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矫治后齿槽座的位置、大小、骨骼矢状向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维持了原有的上下基骨关系;IMPA角、U1-PP角分别减少了4.6°和12.16°,前面高AFH增加了2.1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IA角平均增大了5.21°、Z角平均增大4.15°,后面高PFH(mm)平均增加了4.30mm、面高比FHI平均增加了5.62%,矫治前后此四项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轻中度拥挤的临界病例,当侧貌协调或前突不严重时,拔除第二双尖牙矫治既能有效地解除拥挤,又能维持或改善软组织侧貌突度.

    作者:陈丹鹏;徐磊;柏忠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使用两种不同牙刷刷牙对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正畸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牙刷刷牙后对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一个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根据200名患者治疗前的釉质脱矿指数将其随机均衡地分为两组.一组患者使用高露洁360°牙刷,另一组患者使用Oral-B指示型牙刷.正畸治疗1年后再次检查患者的釉质脱矿情况,计算釉质脱矿指数和釉质脱矿增加指数.对比两组患者的釉质脱矿增加指数的差异.结果 正畸治疗前两组患者釉质脱矿指数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正畸治疗1年后的釉质脱矿指数均高于治疗前水平(P<0.001).使用高露洁360°牙刷患者的釉质脱矿增加指数为0.102,使用Oral-B指示型牙刷患者的釉质脱矿增加指数为0.151.前者较后者明显减少,该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正畸治疗中使用高露洁360°牙刷刷牙可以降低釉质脱矿的程度.

    作者:胡炜;傅民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打开咬合时下颌中切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有限元研究

    目的 对下颌中切牙及其牙周膜在打开咬合时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打开咬合时下颌中切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情况.方法 建立下颌牙列各牙齿、牙槽骨及切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进一步模拟临床,在中切牙处加载15 g垂直向下的力,求得牙齿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牙根表面大应力值分布复杂,在根尖处可见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集中在颈缘处,向根方应力值逐渐变小,表现为典型的弯曲变形应力分布特征.舌侧、近中面主应力值相对较小,大应力值在远唇轴角处.牙槽嵴顶部的应力值大值达20.5×105 g/mm2.结论 1)本研究建立的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适用于临床上打开咬合等矫治技术的研究.2)矫治力作用下下颌中切牙牙周膜上应力从颈缘到根尖逐渐减小,但在牙槽嵴顶部应力峰值明显增大.

    作者:邵玶;闫伟军;孙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分析

    目的 阐明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方法 选取12-35岁109名不同类型反(牙合)和16-30岁22名正常(牙合)个体.根据冠状面切牙点的运动轨迹将咀嚼模式分为8种咀嚼型.反(牙合)患者按反(牙合)的前后向位置和横向位置分组,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反(牙合)组与正常(牙合)及各组之间各种咀嚼型发生频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反(牙合)组,正常咀嚼型发生频率明显小于正常(牙合).后牙反(牙合)组,相对前牙反(牙合)组,反向型发生率高(P=0.002),正常型发生率小(P=0.001).当伴随下颌偏斜和或下颌前突,牙弓段反(牙合)时,后牙反(牙合)的反(牙合)侧或下颌偏斜的偏斜侧,反向及反向交叉型比对侧易发生.结论 在冠状面上,后牙反(牙合)组比前牙反(牙合)组呈现出更多的异常咀嚼型,后牙反(牙合)可能是反向及反向交叉咀嚼型的促成因素,尤伴有下颌偏斜,下颌前突及牙弓段反(牙合)时更明显.

    作者:聂琼;简野瑞诚;林久祥;相马邦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面部不对称畸形颞下颌关节盘的磁共振研究

    目的 旨在探讨面部不对称患者两侧颞下颌关节盘的形态和功能是否存在差异及面部不对称与关节盘内部结构紊乱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37名面部不对称者(10男,27女)的74个关节应用高清晰度的磁共振技术在矢状位(开口和闭口)和冠状位(闭口)进行扫描.将关节盘移位的类型分为部分前移位、前移位、旋转及侧向移位五种类型.将关节盘的功能分为正常、可复性移位和不可复性移位三组.在矢状向闭口位影像上将关节盘的形状分为双面凹、双面平、烟囱状和严重变形五种.同时对关节盘的位置、开口运动中的移位和旋转进行定量测量.对偏斜侧和非偏斜侧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样本中约70%的面部不对称患者存在一侧或两侧的关节内部结构紊乱;关节盘前移位,特别是旋转性前移位在偏斜侧较多见(P<0.01);偏斜侧和非偏斜侧的关节盘形态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偏斜侧形态异常者较多;偏斜侧关节盘的位置明显靠前、靠下(p<0,01);非偏斜侧关节盘在开口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运动幅度.结论 面部不对称患者其两侧关节盘的形态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关节内部结构紊乱与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邹冰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安氏Ⅰ类拥挤伴融合牙的矫治设计

    目的 结合临床病例探讨安氏Ⅰ类拥挤伴下颌融合牙的临床处理,以期获得比较有效的处理下颌融合牙病例的常用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本科近三年来临床上安氏Ⅰ类拥挤拌下颌前牙有融合牙者12例(男5例,女7例),根据牙弓的拥挤程度,面型突度、患者主观要求等,决定是采用拔牙或非拔牙的矫治方案,再通过计算Bolton指数的前牙比和全牙比,确定如何拔牙以及如何邻面去釉.结果 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分别采用不同的矫治设计方法 :非拔牙矫治患者,主要采用上颌邻面去釉的方法 ,磨去的量主要以Bolton指数来指导;拔牙病例中,多采用上下颌非对称拔牙(上颌两颗,下颌一颗),再通过计算Bolton指数来适当行下颌下齿的领面去釉.后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结论 对于安氏Ⅰ数拥挤伴下颌融合牙患者,根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拔牙或非拔牙的矫治方案,两者均可取得健康,美观的临床疗效.

    作者:段银钟;高原;汪银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效果的客观评价

    目的 基于完成病例石膏模型及全景片并借助某一疗效评价标准对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经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为提高正畸临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美国正畸专科医师委员会(ABO)制定的客观评分标准,对81例经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研究生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完成的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拔牙组45例,不拔牙组36例)的石膏模型和全景片进行测量记分(累计扣分,满意者为0分),统计分析整体及各分组间的客观疗效.结果 有关正畸治疗完成后的客观疗效,81例患者平均累计扣分为30.44±4.46,按照ABO疗效满意的标准(累计扣分<30),本研究中疗效满意者的比例为39.5%.安氏Ⅱ1分类拔牙组的平均累计扣分为29.80±4.76,小于非拔牙组的31.25±4.42,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矢状向咬合关系及根平行方面,拔牙组疗效明显优于非拔牙组(P<0.05);而在牙齿邻面接触方面,拔牙组疗效明显劣于非拔牙组(P<0.05)结论 严格按照ABO基于石膏模型及全景片的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经我院正畸研究生完成的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满意度尚有待提高;针对拔牙及不拔牙病例的不同特点,应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以提高客观疗效.

    作者:王飞;刘月华;齐娟;邵校;宋玮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畸治疗前后切牙区龈乳头变化的研究

    目的 调查正畸治疗前后上下切牙区牙龈乳头的变化,分析牙龈乳头发生退缩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择68名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中切牙X光片、(牙合)像以及模型等临床资料,对正畸治疗的初始年龄、中切牙的形态、牙周状况、切牙区的拥挤度、是否拔牙矫治、切牙的移动方式以及中切牙牙槽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上下前牙区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易发因素.结果 1)上颌切牙区BT发生率为19%,下切牙区高达48%;2)早期矫治患者的切牙区BT发生率较低;3)临床冠较长、牙冠切端近远中宽度与牙颈部宽度相差较大的患者BT发生率明显增高;4)治疗后牙槽骨吸收明显的患者,BT发生率高;5)前牙过度代偿的患者BT发生率较高;6)BT的形成与性别以及是否拔牙矫治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BT的形成与治疗初始年龄、牙冠形态、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刘琳;五十岚煦;三谷英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及其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正畸治疗,观察治疗后2-5年的远期疗效.方法 57名牙周炎正畸治疗后观察的患者中按时复查32名,偶尔复查20名,未复查5名.观察牙周支持组织健康状况和正畸治疗后咬合关系稳定程度和复发程度.结果 按时复查32名患者中未复发25人,轻度复发7人,无明显复发;偶尔复查20名中未复发8人,轻度复发10人,明显复发2人.结论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后经固定保持和定期牙周维护可以达到稳定的远期疗效.

    作者:施捷;朱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孪生姐妹错(牙合)畸形矫治

    病史:患者,女,孪生姐妹,12岁.主诉:牙齿不齐,影响美观,要求矫治.身体健康,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咬唇、吐舌等口腔不良习惯.青春发育高峰期.无家旗遗传病史.

    作者:明志强;宁义志;陈定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成人患者的非常规拔牙矫治

    患者赵某,男,20岁,因牙齿排列不齐求治.一、临床检查1、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直面型.2、恒牙(牙合),双侧磨牙关系中性偏近中;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上牙列Ⅲ°拥挤,下牙列Ⅱ°拥挤;上牙弓中线左偏2 mm,下牙弓中线右偏2.5 mm;14,15与43,45反(牙合),23唇向低位于22的唇侧,唇侧牙龈明显退缩,32,42舌向错位;11,21间可见一多生牙,12,44缺失;口腔卫生可.

    作者:李飒;许天民;林久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全国口腔正畸学第八届学术年会暨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情况介绍

    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28-30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本次学术会议由正畸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协办.参会人员1,300人左右.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牙槽突裂植骨与正畸

    唇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其国内的发病率约为0.82‰~1.6‰[1].由于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的影响,常形成牙颌面畸形.据唇腭裂术后统计,其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为97%[1].

    作者:杨臣杰;钱玉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正畸医师参加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d大学口腔正畸培训班

    2007年9月3日-15日,在美国风景如画的森林城市克利夫兰,5名经傅民魁口腔正畸研究中心推荐的正畸医生、8名来自北京大学口腔正畸科的研究生、1名来自希腊的医生与著名的Case Western Reservee(CASE)大学正畸科的研究生一起参加了为期二周的国际正畸培训课程.

    作者:张兴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TWEED国际正畸培训中心学习访谈录

    编者按:近年来,到美国TWEED国际正畸培训中心参加培训学习的中国正畸医师学员近十年来不断增加,本刊特邀罗卫红医师对TWEED培训中心作一简介,及联系了一些参加过培训的医师谈谈体会和感想;同时也就对TWEED理念、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访问了TWEED国际正畸培训中心的滕起民教授,以飨读者.

    作者:罗卫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种铸造固定功能矫治器的研制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固定功能矫治器.方法 矫治器由钴铬合金铸造而成,上下颌两部分均为全冠和(牙合)垫,左右分别通过横腭杆和舌杆连接.结果 矫治器具有不依赖患者的合作、可全天戴用;具有足够的强度,不易折裂;能够与预调方丝弓矫治器同期进行,缩短疗程;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等特点.结论 该矫治器兼具Twin-Block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叶翁三杰;谭忠荣;齐娟;潘登;贺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