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环境是有菌环境,口腔材料的抗菌性影响着治疗效果.近年来,银系无机抗菌剂因具有抗菌谱广,安全无毒,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被应用于口腔材料抗菌性的研究,本文就其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准;杜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侵袭性根颈吸收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以牙根颈部区域吸收为特征的根颈部外吸收.本病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由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作为一类独特的牙根外吸收病变,常带来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近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侵袭性根颈吸收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刘佼佼;刘荣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楔状缺损是发生在牙颈部硬组织的缺损,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学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楔状缺损是(胎)力、机械磨损及酸蚀和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此进行回顾和综述.
作者:牛一山;孟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桩核修复技术是目前用来修复残根残冠的一种有效方法.牙体因龋坏、外伤等因素遭到破坏而导致的残根残冠,在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经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者采取桩核修复,可获得满意效果.本文就近几年来桩的种类、材料、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莉;王金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龋患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C)在酸性条件下生存的耐酸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从老年人高龋患者、无龋者牙菌斑中分离的101种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株临床分离株(血清型C),检测菌株在不同的pH条件下的耐酸能力.结果:老年人高龋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能力明显高于无龋组,与国际参考菌株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同时研究发现,在老年人高龋患者同一个体的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酸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高龋患者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C)的高致龋性,与其携带有耐酸能力强的菌株关系密切.
作者:方会清;吴补领;沈卫;邓爱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效的原代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4-6周SD成年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下颌骨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作者:鄂玲玲;刘洪臣;吴霞;王东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改进全口义齿基托的成型方法,改善全口义齿的固位力.方法:应用注塑成型基托的方法制作全口义齿526例.以临床检查、抗压强度检验及晶像图检查等方法评价注塑成型基托全口义齿固位力及其性能.结果:注塑成型基托能明显增加全口义齿的固位力.其抗碎能力远比填塞方法制成的基托强.晶像学检查显示,注塑方法形成的基托几乎无微孔存在;而填塞法形成的基托微孔较多而大.结论:制作全口义齿基托时,用注塑成型的方法优于填塞成型的方法.
作者:邵永新;刘晓飞;刘长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颌面外伤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方法:选择60例老年颌面外伤住院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和语言交流,了解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观察对老年患者医疗活动所起的意义.结果:通过对老年颌面外伤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使用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策,对患者的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对老年颌面外伤患者除了积极的医疗救助外,还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作者:刘志荣;谌儒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应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治疗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无痛局麻注射仪,对照组使用手动注射方式.分别对注射时疼痛情况、麻醉效果及麻醉注射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注射后的血压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口腔局麻治疗仪能有效的减轻注射疼痛,预防术中血压升高,麻醉效能高,是老年人口腔治疗的理想麻醉方法.
作者:范月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采用联合侧向热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以改良热连续波根充技术,通过增加根尖部的牙胶量克服该技术超充率较高,以及根尖部根管牙胶充盈率(PGFA)较低的缺点.方法:80颗离体尖牙牙根用改良双敞技术预备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单纯热连续波法和侧向热垂直联合加压充填技术根充,超充样本计数;所有样本均在距根尖孔1.5mm水平截断,体视显微镜下数码拍照,计算机测定PGFA值,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超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距根尖孔1.5mm的PGF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侧向热垂直联合加压充填技术,比单纯热连续波法具有更好的根充效果.
作者:谢方方;陈文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Nd:YAG激光辅助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颗老年患牙根管预备,治疗组用Nd:YAG激光牙科治疗仪器照射数20秒,48h后复诊观察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患者主观症状与临床症状.结果:激光治疗组出现不适症状与体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Nd:YAG对消除根尖部的炎症有一定的效果,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老年人慢性根尖周炎.
作者:贺小宁;李斌;赵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约诊问痛是指在根管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疼痛或肿胀等症状,是困扰牙科医生的难题和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影响治疗进程和效果[1],易造成患者对以后的治疗失去信心或不合作,尤其是老年患者,这一矛盾尤为突出,这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关.
作者:蔡军;戈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牙隐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4颗隐裂患牙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分别采用活髓全冠修复(5颗)、根管治疗前即刻暂时冠修复+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6颗)、大量调雅+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25颗)、桩核冠修复(6颗)及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2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追踪半年一5年.结果:修复后的成功率84.1%,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隐裂纹的深度、隐裂纹涉及的边缘嵴数、牙周袋的深度均影响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针对不同程度的牙隐裂,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闫雪冰;孙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的监护和治疗作用及必要性.方法:62例老年患者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术后转入ICU监护和治疗1至3天,其中28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余34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结果: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4例出现心律失常,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发生呼吸道梗阻.经相关处理,患者得到及时抢救,62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ICU能够对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进行及时、连续和系统的严密监护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作者:潘朝斌;叶华山;赵小朋;黄洪章;王建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老年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提高病理准确性的方法.方法:对18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老年口腔鳞癌患者,采用1%美兰示踪定位识别前哨淋巴结,随后行全颈淋巴结清扫,将SLN做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检出SLN14例,其中13例的SLN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结论:应用美兰能准确定位SLN,前哨淋巴结连续病理切片活检结果,能准确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布静秋;石怀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舌再造的护理.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有13例舌癌患者接受了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化移植修复术,对该类手术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本组病人术后无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无血管危象,无院内感染,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股前外侧皮瓣成活,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对皮瓣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对舌再造的功能指导是护理的重点.
作者:杨冬叶;廖贵清;苏宇雄;陈佩珠;黄秋雨;梁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短期扩张牙周袋后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中、重度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28颗患牙,行短期扩张牙周袋后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或常规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记录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短期扩张牙周袋后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疗效明显好于常规方法.结论:对于不愿做牙周手术的中、重度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用短期扩张牙周袋后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代替常规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
作者:韩璐;兰倩;谢倩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缺乏根治方法,虽治疗方法甚多,然疗效评价不一.1998年以来,作者采用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6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高启德;王鸿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