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7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其中53例行同期化疗,23例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放疗前、放疗中每周、放疗后1周内连续采集患者血清并测定VEGF水平,VEGF的变化分为上升组、不变组和下降组.另采集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并检测其VEGF水平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全组患者1年总生存(0S)率、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7%、51.4%,中位OS和PFS分别为13.4和12.5个月,复发13例.放疗中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放疗前比较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806,P=0.001);患者各时间点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5 ~3.896,P<0.05).上升组、不变组和下降组1年OS率、1年P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11、6.602,P<0.05);3组患者局部控制(L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PFS、LC与放疗前血清VEGF无相关关系(r=-0.033、-0.056、0.090,P>0.05).19例患者血清VEGF较放疗前升高,升高时间大多在放疗第2、3周或放疗后.结论 放化疗过程中血清VEGF变化可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放疗第2、3周和放疗后1周内检测可能对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坚;汪建林;于静萍;孙志强;孙威;聂斌;倪新初;孙苏平;吴昌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视频造影吞咽检查(VFSS)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舌骨运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初治的2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使用普通X射线模拟机采集吞咽视频,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进行连续快速截图,对比放疗前后吞咽时间、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结果 25例受试者放疗后平均吞咽时间较放疗前延长[(1.38 ±0.23)svs.(1.12±0.26)s,t=-9.53,P<0.05),舌骨水平方向移动度(HHD)较放疗前降低[(0.78±0.24)cm vs.(1.01±0.25) cm,t=5.82,P<0.05),舌骨垂直方向移动度(HVD)也较放疗前降低[(0.78±0.18)cm vs.(1.01 ±0.25)cm,t=2.56,P<0.05],舌骨平均移动速度放疗后明显降低[(0.83±0.19)cm/s vs.(1.31±0.45) cm/s,t =6.46,P<0.05].喉室移动度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时间较前延长,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较前降低.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6007913.
作者:吴琼;邓翀;李夷民;郑华;楚可新;廖希一;周雨霏;王丽琛;林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开展射波刀 Iris可变准直器的研究工作,评价射束大小的可重复性.方法 在射波刀等中心800 mm处辐照胶片,扫描曝光后的胶片并使用Iris质量保证(QA)软件获取胶片上的射束信息.结果 Iris可变准直器在5~40 mm大小范围内标准偏差<0.11 mm,在50、60 mm的情况下标准偏差<0.19 mm.结论 射波刀Iris可变准直器孔径大小重复性良好.
作者:杨晶;陈秘;梁志文;胡斌;程军平;李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同期加量调强放疗对比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自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临床分期为T3/T4或淋巴结阳性且肿瘤下缘距肛门10 cm以内初治直肠腺癌患者共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强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调强放疗组66例,三维适形放疗组64例.调强放疗方案为盆腔放疗剂量45 Gy,1.8 Gy/次,共5周,同步原发病灶及转移淋巴结外放1 cm加量放疗剂量至55 Gy.三维适形放疗为盆腔放疗45 Gy,1.8 Gy/次,共5周,两组于放疗第1~14天及第22~ 35天接受卡培他滨1 650 mg·m-2·d-1口服化疗.手术于放化疗结束后6~8周进行.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分化程度以及临床分期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出现放疗终止情况,分别为调强放疗组1例3级腹泻与三维适形放疗组1例3级乏力.两组血液及非血液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出现.手术类型及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级病理降期(病理完全缓解)率调强放疗组为22.7%,三维适形放疗组为1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与4级病理降期率两组比例分别为42.4%和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06,P=0.036).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为可行治疗方案,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可进一步提高病理降期.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INR-16008004.
作者:丁叔波;胡望远;黎萍;杜金林;王建平;张天明;施红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肝脏为大肠癌易转移的器官.大部分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较困难,局部消融、介入治疗、系统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在临床起着重要的作用[1-3].大肠癌术后长期化疗易产生耐药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4],但需多次重复治疗且复发率高,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由于反复的化疗栓塞使患者肝功能受损以及肝动脉血供减少,其临床应用和疗效受到限制.
作者:孙志强;陈健;黄志成;王纯;王修;王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发生相关的临床、剂量学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6例接受胸部根治性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统计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位置、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治疗开始季节、治疗前体力状况(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放疗前化疗方案、同步化疗方案、放射性肺炎分级等临床因素,以及GTV体积、肺体积(lung volume,LV)、全肺v5、V10、V20、V30、平均肺剂量(MLD)等剂量学参数.对各因素与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RP≥2)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中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者31例,占24.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ECOG评分、同步化疗方案、GTV/LV比值与≥2级RP具有相关性(R=0.157~0.2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同步化疗方案、GTV/LV比值与≥2级RP发生显著相关(Wald=4.754、6.422和14.79,P<0.05).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部根治性放疗时,年龄增加和GTV/LV比值≥3.2%是≥2级RP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步使用单药小剂量紫杉醇也可能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危险增加.
作者:林红梅;石安辉;隋鑫;余荣;于会明;马惠明;朱广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5家不同级别医院的2 236例X射线诊断受检者为调查对象,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不同级别的医院、不同类型设备和不同照射部位受检者的体表入射剂量.结果 普通X射线摄影、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受检者体表入射剂量范围分别为0.08 ~31.51、0.11~4.25和0.05 ~35.63 mGy.腹部前后位(AP)、骨盆AP;头颅侧位(LAT)、头颅后前位(PA)、胸部PA、胸部LAT、胸椎AP、胸椎LAT、腰椎AP、腰椎LAT入射剂量范围分别为0.08 ~ 19.53、0.15 ~ 18.78、0.08~ 9.87、0.06~9.24、0.05 ~2.71、0.13 ~2.93、0.15 ~ 19.01、0.07~25.33、0.16 ~ 27.23和0.11 ~35.63 mGy.结论 广西X射线诊断受检者平均入射剂量达标,但部分DR摄影致胸部PA入射剂量超过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作者:陈掌凡;赵新春;张会敏;唐孟俭;梁挺;陈发想;董颖;马一龙;覃志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氯碘羟喹(CQ)联合锌离子(zinc)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药物组、单纯照射组、药物+照射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氯碘羟喹联合锌离子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氯碘羟喹联合锌离子对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依据单击多靶模型拟合剂量-生存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与凋亡率;单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结果 氯碘羟喹联合锌离子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F=188.00,P<0.01).单纯照射组和药物+照射组的平均致死剂量(D0)分别为3.16和2.04 Gy,放射增敏比(SER)为1.55.药物+照射组较单纯照射组相比,G2期阻滞降低(t=10.39,P<0.05),24 h凋亡率增加(t=5.64,P<0.01),药物+照射组NF-κB活性降低(t=21.42,P<0.05).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NF-κB活性降低(t=12.48,P<0.05),单纯照射组NF-κB活性升高(t=6.23,P<0.05).结论 氯碘羟喹和锌离子二者联合使用可增加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药物去除X射线诱导的G2期阻滞,增加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细胞NF-κB活性有关.
作者:鲁珊;柯元;王尤;赵红;高孝家;於海军;周福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放疗患者血浆中miR-210-3 p、miR-221-3p、miR-21-5 p、miR-150-5p的表达水平的变化,为寻找非均匀辐射致损伤的早期生物标记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3例,于放疗前(0 Gy)、放疗2、10、20和30 Gy后的24 h采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受检者血浆mi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剂量照射后miR-210-3p、miR-221-3p、miR-21-5p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50-5p 2 Gy照射后与照射前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照射剂量增加,其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分别为照射前的0.808、0.605、0.565(x2 =18.76,P<0.05).而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阴性组和阳性组中,miR-150-5p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诱导miR-150表达显著下调,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刘佳;高刚;吴世凯;朴春南;刘建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维生素D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2 Gy和5 Gy照射组、2 Gy+药物(维生素D)组和5 Gy+药物(维生素D)组.给药组小鼠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连续7d腹腔注射6 IU维生素D[1,25(OH)2D3]/g体重,于给药后第8天,5组小鼠均处死.测定小鼠体重、胸腺和脾脏指数,ConA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脾细胞IL-2的分泌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和5 Gy照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细胞IL-2的分泌量均显著降低(F =36.20、7.13,P<0.05);与2 Gy照射组相比,2 Gy+药物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增高(t=-2.54、-2.24、-2.84,P<0.05);与5 Gy照射组相比,5 Gy+药物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脾细胞IL-2的分泌量显著增高(t=-5.02、-2.64,P<0.05).结论 维生素D能够改善受照小鼠的免疫功能,但随照射剂量增大,改善作用减弱.
作者:左晓勇;宋淑军;司少艳;王莹;单改仙;任晔;戴卓捷;王宗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以核质桥(NPB)为主要指标,探索低剂量60Co γ射线是否能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及诱导剂量范围.方法 用60Co γ射线照射健康成年男子离体外周血,照射剂量分别为0、20、50、75、100、150和200 mGy(吸收剂量率为25 mGy/min),照射后间隔6h后再给予2 Gy照射(吸收剂量率为1 Gy/min).采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BMN)进行细胞培养,观察NPB及微核(MN)的发生情况.结果 0 ~ 200 mGy剂量范围内,NPB和MN数目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多,并拟合出NPB的线性平方模型y=(1.5×10-4)x2-(5.67×10-3)x +0.598 (R2 =0.893 8).提前给予75 ~ 100 mGy照射比直接受到2 Gy照射产生的NPB及MN数目均有所减少(U =2.66、2.97、3.96、5.89,P<0.05),在100 mGy照射后NPB减少多(43.2%).结论 低剂量60Co γ射线可以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适应性反应,诱导剂量范围为75~100 mGy.
作者:张梦凡;赵骅;陆雪;徐岩;封江彬;刘青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研究14-3-3σ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诱导的HaCaT细胞增殖和周期阻滞中的作用.方法 不同剂量UVB(0、10、20、30、40、50、60和80 mJ/cm2)照射HaCaT细胞和14-3-3σ稳定干扰细胞系(HaCaTKD14-3-3σ,以下简称HaCaTKD).照后48 h,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密度.30 mJ/cm2 UVB照射后,CCK-8法检测HaCaT和HaCaTKD细胞的增殖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G2/M期细胞比例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UVB照射后两种细胞的14-3-3σ-、Cdc2、Cdc25c和CyclinB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UVB照后48 h,两种细胞存活率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且HaCaTKD在10 mJ/cm2即可出现明显下降(t =8.83 ~49.63,P<0.05).HaCaTKD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HaCaT细胞(F=32.89,P<0.05);30 mJ/cm2的UVB照射后,HaCaT细胞在24 h后恢复增殖能力,但HaCaTKD细胞在72 h仍未见增殖变化.HaCaTKD细胞在各观察点G2/M期细胞比例均未改变(P >0.05);30 mJ/cm2UVB照射后,HaCaT细胞在6~18h发生G2/M期阻滞(t=7.41、9.22、9.16,P <0.05),HaCaTKD细胞G2/M期细胞比例未发生改变(P>0.05).UVB照后6、12、18、24 h和照前相比,HaCaT细胞中14-3-3σ表达量上调(=5.42 ~9.57,P<0.05);HaCaT和HaCaTKD两种细胞中的Cdc25c和Cyclin B1的表达水平在照后均下调(t=3.95 ~11.21,P<0.05);Cdc2在HaCaT细胞中下调(=4.93 ~5.37,P<0.05),在HaCaTKD细胞中无变化(P>0.05).结论 UVB照射或不照射,14-3-3σ的表达情况均能影响HaCaT细胞的增殖变化和细胞周期,UVB照射能诱导HaCaT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这种阻滞可能是由14-3-3σ的表达所介导,进而引起周期相关蛋白Cdc2、Cdc25c和Cyclin B1的表达改变而引发的.
作者:黄海波;周良;王同帅;周美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对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照射组(20只)和健康对照组(20只),照射组给予单次2 Gy全脑照射.所有大鼠均予海马区立体定向注射反转录病毒标记新生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不同时间新生神经元树突形态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在照射后2周和4周新生神经元树突总长度、长树突的长度均显著减少(t=3.10、2.07、2.94、4.02,P<0.05),神经元分支数在照射后2周显著减少(t=2.23,P<0.05).照射后4周,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量显著降低(t=8.43,P<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可抑制幼年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这可能是射线致海马依赖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奇贤;孙锐;徐美玲;刘晓倩;田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18F-氟代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计算机层析成像(18F-FDG-PET/CT)长期反复扫描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取成年大耳白兔,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以18F-FDG-PET/CT每天连续照射3个月,期间分别于第1、2和3个月,对兔免疫系统包括白细胞总数、胸腺系数与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gG、IgM、IgA含量、血浆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进行测定.结果 18F-FDG-PET/CT长期照射条件下,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增加,而脾脏和胸腺指数下降(t=3.144~72.903,P<0.05);照射1个月后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照射2~3个月后的吞噬指数与吞噬百分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出现下降(t=2.719~ 11.859,P<0.05);免疫T细胞CD4+和CD8+分别在照射2个和1个月后出现升高和降低(t=6.433 ~29.877,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在长期照射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t=2.720 ~28.775,P<0.05),血清TNF-α、IL-1β蛋白表达亦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18F-FDG-PET/CT对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长期照射对动物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上应该注意其对人体的辐射效应.
作者:张巍;罗毅;李洁清;柳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介入手术中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测量方法,调查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为降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热释光剂量计(TLD)和光激发光剂量计(OSLD),以眼晶状体个人剂量当量HP(3)刻度;选择包括单X射线管和双X射线管在内的5种型号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选择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等不同介入手术,开展介入职业人员的眼晶状体剂量水平测量.结果 调查的5种不同介入手术类型职业人员眼晶状体的个人剂量当量HP(3)之间差别较大,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剂量低,脑部支架植入术剂量高;同一介入手术类型,第一术者剂量高,第三术者剂量低;同一术者的左眼剂量明显高于右眼剂量.此外OSLD测量结果明显高于TLD测量结果.结论 建立的个人剂量当量HP(3)刻度方法可靠,使用TLD和OSLD两种剂量计用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测量可行,TLD和OSLD两种剂量计现场测量结果有差异.
作者:李文炎;范瑶华;黄卓;欧向明;岳保荣;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大孔径MRI设备逐步投入临床,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成功应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模拟定位、靶区勾画、剂量计算、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4D-MRI以及MRI引导放疗的应用潜力进行了总结.
作者:张全彬;张书旭;林生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放疗的主要剂量限制因素.射线作用于机体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活性氧/氮类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对DNA、蛋白质及脂膜的直接作用使细胞结构破坏,功能缺失,是早期肺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一系列细胞、细胞因子的作用,慢性氧化应激逐渐形成,参与细胞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细胞外基质纤维蛋白堆积的过程,终导致放射性纤维化.氧化应激学说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放射性肺损伤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一些抗氧化应激药物也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曦;赵路军;徐利明;王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双源CT研究正常成人甲状腺能谱曲线及碘图特点,为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70例受试者均经超声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男32例,女38例,进行双源CT颈部扫描.分别利用Liver VNC和Monoenergetic软件得到碘图及能谱曲线,分析甲状腺能谱曲线及碘含量.结果 甲状腺平扫碘含量为(1.35 ±0.19)mg/ml,其中左叶为(1.35±0.23)mg/ml,右叶为(1.35±0.21) m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甲状腺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左、右叶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9.98 ±2.43和9.74±1.63,男、女组分别为9.88±1.74和9.74±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为(208.29±21.80)mGy·cm,平均有效剂量为(1.23 ±0.13)mSv.结论 正常成人甲状腺双能量扫描获得能谱曲线有一定特征性,且可以测量甲状腺碘浓度,对于诊断甲状腺占位有指导价值.
作者:班允清;杨进军;刘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