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安装使用空调逐步普及.作者指出这一现象在给人们的室内环境带来凉爽舒适的同时,也给室内空气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及健康安全隐患,应引起广泛关注.
作者:俞苏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铁路大提速后,快速列车行车密度提高、站停时间缩短、旅客客流增加,对旅行饮食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以适应铁路提速,做好旅行饮食供应安全为目标,研究了适应铁路大提速及铁路未来发展需要的旅行饮食供应对策.
作者:王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对苏州市儿童食品市场存在的卫生隐患及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儿童食品的监管工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封卫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根据一起撤销不予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决定的行政复议案例,分析指出对本案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时效问题以及法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权限问题.
作者:袁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案因某水泥公司未依法对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关于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规定,经合议决定给予警告、责令限期3个月内改正、并罚款人民币20 000万元的行政处罚.由于罚款额度较高,用人单位不服判决并提出听政申请.经过公开听证后,用人单位对违法事实有了清楚认识,按期自行缴纳了罚款.作者通过镇江市首起职业卫生行政处罚听证案提出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的观点和建议并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陈国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1996~2008年山西省的保健食品状况,并进行分析.方法 依据1996年6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卫生部和SFDA的保健食品公告和山西省保健食品注册批件,对经过山西省申报审批的保健食品数与国家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数进行比较,并对山西省正常生产的保健食品的功能分布、剂型分布、主要原料及功效成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调查申报审批的保健食品数为国家批准的国产保健食品总数的1%左右;胶囊、片剂、口服液是山西省保健食品的三大主流剂型;保健功能排在首位的是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原料中,药食同源名单中使用频次较多的依次是山楂、枸杞子、茯苓;苦荞为山西省保健食品常用的非中药原料;功效成分和/或标志性成分出现频次多的依次为总黄酮、总皂苷、粗多糖.结论 调查发现山西省保健食品业发展缓慢,保健食品剂型以类似药品剂型为主,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原料分布不均.
作者:张文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国际上儿童食品销售中营养素度量法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我国儿童食品销售的营养评价技术和方法 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网络、会议、专家咨询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 显示,符合调查标准的营养素度量模型共有8个,其中由政府、NGO和企业制定的分别为3、2、3个,构建模型的指标营养素或食品类别、标准应用范围、计算单位、模型类型等各要素间存在多样性.结论 NP模型作为儿童食品销售的良好评价工具和限制性措施,具有广泛应用的趋势.
作者:朱婧;杨月欣;张立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为调查掌握上海市学校食堂配送中心食品安全现状,以及现存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及隐患,从而针对性提出监管对策,为食品安全决策和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上海市学校食堂配送中心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学校食堂配送中心存在发证管理不健全、食品采购控制存在风险、配送食品包装标识不全、冷链配置有待完善等主要食品问题和隐患,亟待加强监管.对策完善学校食堂配送中心的发证管理,规范其检测能力、全面推行食品进货电子台账登记制度、试行食品供应商备案和大宗食品进货预报批制度、配送半成品加贴统一RFID标签、建立并完善食品冷链系统.
作者:冯乾;邱从乾;秦伟顺;经小蓓;倪盈;胡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量化分级管理模式在管道直饮水卫生监督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赋值.选择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水务行业和科研院校等领域专家以及供水企业经理级别及其以上的负责人.共44名专家参加.结果 开展3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大于90%;专家权威系数在0.5~0.95变化,中位数为0.78;9个协调系数中,7个在0.35以上,3个在0.5以上,P值均远小于0.05.建立的管道直饮水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指标体系,共计35项,其中,一级项目4项,二级项目17项,三级项目14项.一级项目中,日常操作的权重高,为32.0;而在日常操作的二级项目中,管网控制及清洗消毒的分值较高,为7.7.其它项目中,水处理工艺和设备、供水管网的敷设、水处理材料维护和水质自检等的权重相对较高,分别为10.8、8.1、7.4和6.9;应引起关注的是,预防性许可的权重为8.7.
作者:黄丽红;阚海东;陈仁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和Delphi法(又称专家咨询法),结合该系统的预期目标,确定了中山市卫生许可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方法 ,建立了卫生许可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绩效评价模型.
作者:梁锦华;张汾染;杨伟国;李翠萍;李旭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确立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三级指标的评分细则.方法 系统采用专家咨询、焦点组访谈和实证研究等方法 .结果 确立了1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说明和评分细则.结论 指标说明和评分细则具有全面性、可操作性,为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曹文妹;贾宏亮;汤宇斌;何晓燕;贾媛;罗灿;张占赛;徐艳;孙肖潇;陈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卫生审核文书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统计分析影响卫生审核文书质量的指标.结果 卫生行政审核文书质量受16个因素的影响.统计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发现审核依据合法、使用规范的术语和语言、申请人证明文书齐全、特定文书时限符合法律规定、基本文书齐全、申请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基本流程是关键因素.结论 指标执法程序、申请资料齐全、文书齐全、文书时限、文书体例的实现在工作中有待改进,卫生审核文书质量仍有较大改进余地.
作者:张战赛;何晓燕;汤宇斌;贾媛;曹文妹;罗灿;徐艳;孙肖潇;贾宏亮;陈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文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课题组积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小组讨论法确定并完善指标体系并确立指标权重;结果 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以及对应的三级指标说明的较为完善的文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通过回收率、变异系数、专家权威度等指标值可知德尔菲法的实施效果较好,证明指标体系的建立科学合理.
作者:孙肖潇;陈刚;汤宇斌;何晓燕;贾媛;罗灿;张占赛;徐艳;贾宏亮;曹文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本研究以改善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质量为宗旨,综合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以调查区县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现状为切入点,严格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等对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规范性要求,经过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卫生监督专家多次讨论、论证,并实施了3轮Delphi调查,形成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所构成的<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监督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上海市松江区2006~2008年的建设项目预防性卫生审核文书档案进行质量评价.
作者:汤宇斌;曹文妹;何晓燕;孙肖潇;罗灿;贾媛;张占赛;贾宏亮;陈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卫生监督所率先开展卫生监督运行机制改革,实施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为探索创新卫生监督运行机制打开一扇窗.作者以深圳市南山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实践为研究对象,对改革的背景、目标、思路、方法 步骤、成效、保障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意在为创建更加科学高效的卫生监督运行机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查长江;李冬梅;谭泳梓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人单位中的劳动者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运行机制.方法 参加现场评审的有64家企业,每家企业随机抽查10名劳动者,共收回有效问卷612张,调查内容包括岗位培训、防护用品的配备、获取职业卫生知识的途径等,应用EpiData 3.1建立调查结果 数据库,并应用SPSS 15.0、Excel软件进行单变量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面的统计与分析.结果 (1)9.7%的企业对劳动者进行了职业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2)企业为劳动者配备的防护用品中有93.8%得到定期维护,97.7%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佩戴企业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护用品的种类主要是防护眼镜、防护面罩等;(3)防护设施损坏后,劳动者首先会找班组长需求帮助,占调查总数的80.6%;(4)有85.0%的劳动者近两年参加了职业安全卫生活动;(5)劳动者了解职业卫生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培训和宣传栏,分别占调查总数的97.2%、77.3%.结论 (1)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情况好的企业,其劳动者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情况也好;(2)用人单位应促进劳动者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理念、技术、知识、能力,改善行为,从而可以提高整个企业职业病防治水平.
作者:张敏;王焕强;杜燮祎;王丹;金晔鑫;鲁洋;李文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运行机制.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及评估工具,通过制定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的方案和程序文件,研制了<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自评估表>,企业使用评估表开展基线评估、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再经专家审议、现场评审等程序,组织企业创建职业卫生示范企业.本研究建立了参加现场评审的64家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示范企业评分结果 数据库,并应用SPSS 15.0、EpiData 3.1软件,使用加权平均分法计算得失分率进行资料统计与分析.结果 (1)研究对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覆盖东中西部地区,涉及16个行业;(2)综合得分低于平均分的行业按得分从低到高依次是航空、有色、轻工、纺织,各行业企业的薄弱环节呈现不同分布,各经济大区企业的薄弱环节呈现不同分布;(3)排在12大项失分前五位的依次是作业场所管理、履行告知义务、作业场所监测、前期预防和群众监督;(4)排在97小项失分前八位的分别是高毒作业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按规定组织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放射工作场所配置报警装置,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载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配置冲洗设备,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结论 (1)根据评审结果 ,这些企业成功的特点是建立并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建立工会组织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机制,把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2)各行业针对失分高的大项及细目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3)重点加强五大方面的工作:作业场所管理、履行告知义务、作业场所监测、前期预防、群众监督;(4)<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所提出的技术要求及<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自评估表>所提出的量化评估与分级方法 ,均切实可行.
作者:张敏;杜燮祎;王丹;金晔鑫;鲁洋;王焕强;李文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及工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提出大型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评估工具,通过同行评议、现场验证以及全国征求意见、标委会审议等方式进行修正完善.结果 提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评估体系、评估组织、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从12个方面95个细目提出具体评分标准、要点及依据,具体包括: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前期预防、材料和设备管理、工作场所管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履行告知、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诊断与病人保障、群众监督等,并给出各细目内容的分级方法 及其管理要求.结论 就职业病防治工作评估指南能够量化反映大企业所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和薄弱环节,其评估工具可帮助指导企业采取措施解决其职业卫生问题,为改善和加强大中型企业自我管理、行业自律、政府监督和评价、工会主动参与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客观工具.
作者:张敏;杜燮祎;王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10年1月23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迎来成立八周年华诞.这一天,来自全国卫生监督系统的200多名代表欢聚北京,庆祝这个难忘而激动的日子.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李熙组长出席庆祝大会并讲话.从2002年成立至今,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走过筹备、组建、启用发展的不平凡的历程.一本精美的画册记录了八年的沧桑变迁;一部反映卫生监督中心八年艰苦创业的专题纪录片-长风破浪会有时,引发了卫生监督人无尽的感慨和振奋.
作者:《中国卫生监督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