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盐酸纳曲酮(NTX)预防海洛因成瘾者戒毒后复吸的效果及其影响坚持服药的因素.方法和对象: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在广东、北京、浙江(宁波)等三地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入组条件为:(1)使用过NTX;(2)自愿参加调查,依从性较好,有严重身心疾病患者除外.主要调查内容:(1)NTX作为维持用药的效果与可接受性;(2)服药人员中偷吸毒品或复发情况;(3)服药期间滥用海洛因的主观效应;(4)NTX的不良反应分布及发生率.结果:共调查有效服药人员531例,其中广东、北京、宁波分别为438、83和10例.平均NTX使用时间5.1±s 7.0(0.3-84)月;平均日使用剂量45.5 mg.39.4%的被调查者在服用NTX期间偷吸海洛因无任何欣快感;在服用NTX前后滥用海洛因的欣快感分别为8.1 cm±s 2.2 cm和2.8 cm±s 2.5 cm(VAS值)(t值=38.626,P=0.000).57.6%(306/531)的服药者主诉服药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511例接受过肝功能(GPT)检测者(实际应答GPT值人数为95人)的平均GPT水平为36.2±s 26.0单位,其中大于40单位的22人,占有效应答人数的23.2%.对NTX的认知和可接受性调查显示,多数被调查对象(87.2%)表示愿意长期服用NTX.结论:纳曲酮是一个有效的预防海洛因成瘾者戒毒后复发的药物;多数服药人员有希望通过服药预防复发的主观意愿,但也存在障碍/局限持续使用的因素.
作者:刘志民;连智;孙桂宽;鲍彦平;李晓东;宋森林;刘锐克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表达的影响及此过程中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变化.方法:(1)大鼠连续6 d给予吗啡(sc,5 mg·kg-1/d)建立CPP模型,于CPP测试前20 min ip Mel(50和25 mg·kg-1),观察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CPP效应表达的影响.(2)大鼠同上建立吗啡CPP模型,d7上、下午,d8上午ip Mel 50 mg·kg-1,共3次,后一次ip后6 h,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内伏隔核、海马内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结果:Mel 50 mg·kg-1可显著翻转大鼠吗啡诱导的CPP评分升高(P<0.01),同时显著降低吗啡诱导的大鼠伏隔核、海马内p-CREB的上调(P<0.01).结论:Mel抑制大鼠吗啡奖赏效应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吗啡诱导的伏隔核、海马内p-CREB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作者:韩静;许盈;魏义明;黄静;俞昌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观察海洛因复吸大鼠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复吸组.采用递增法人为给大鼠皮下注射(sc)海洛因造成动物成瘾.给予复吸组大鼠连续注射递增量海洛因8 d,为染毒成瘾.染毒后停止注射海洛因5 d,为戒断.按染毒→戒断的方法,周而复始反复3次建立海洛因复吸大鼠模型.给予正常组大鼠连续注射生理盐水8 d,停止注射生理盐水5 d为一个阶段,反复3次.在造模前、造模后各组大鼠进行体重测量;于实验d40,取大鼠前额叶皮质(PFC)、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部位脑组织,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造膜后12 h,复吸组与正常组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正常组视野可见PFC、VTA、NAc各成分清晰,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细胞核、核膜等结构基本正常;复吸组视野可见PFC、VTA、NAc神经元变性、肿胀等超微结构改变明显.结论:模仿人类吸毒成瘾,建立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模型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探讨复吸机制的实验研究.海洛因复吸大鼠相关脑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明显.
作者:张荣军;蔡兴慧;宋小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1名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测量其生活质量.结果: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4个领域的平均得分为:生理领域13.03±s 2.54,心理领域10.68±s 2.65,环境领域11.05±s 2.53,社会关系领域11.11±s 2.86,均低于正常成人,P<0.01.抑郁、脱毒时间、CD+4淋巴细胞计数、家庭功能为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着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 AIDS 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俊;王红红;黄玲;朱章萍;周围;黄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检测吗啡精神依赖大鼠伏核和前额叶皮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调节亚基NR2A、NR2B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盐酸吗啡建立大鼠CPP.CPP形成后,每组大鼠5只灌注固定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形态学检测,3只断头处死取伏核和前额叶皮质,并提取细胞膜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定量检测.结果:吗啡诱导大鼠形成CPP时,前额叶皮质和伏核中NR2B有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R2B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前额叶皮质P<0.05,伏核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R2B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前额叶皮质P<0.05,伏核P<0.01),而NR2A则无明显改变.结论:使用吗啡建立的大鼠CPP模型中,NMDA受体调节亚基NR2B在与奖赏作用密切相关脑区伏核和前额叶皮质中均有明显变化,而NR2A则无明显改变,表明NMDA受体中NR2B调节亚基在吗啡精神依赖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宋月晗;李峰;刘晓兰;刘洋;焦莹;赵雪松;刘燕;张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编制戒毒动机测量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个人访谈、专家访谈等方法,构建了戒毒动机理论的维度,形成初始量表,对200名戒毒人群初步预测并分析后,形成戒毒动机正式量表.对1380例戒毒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后有效样本为1294例),然后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结果:戒毒动机量表包括36个条目,由5个因素组成,即趋戒-内部动机、趋戒-外部动机、避吸-内部动机、避吸-外部动机、戒毒信心,探索性因素分析各因子条目的载荷均在0.40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标较好,全问卷同质性信度为0.922,分半信度为0.837,重测信度为0.881,强制与自愿戒毒者、男女不同性别的戒毒动机总分与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该量表区分效度好.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戒毒动机的测量工具.
作者:武晓艳;曾红;李凌;陈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状况,探讨其认知功能损害与磁共振成像(MRI)脑结构测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韦氏成人智能量表和记忆量表对32例慢性酒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试验组)和30名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智能和记忆评定,使用MRI测量其海马体积和脑室颞角宽度,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智商(86.88±s 3.14)和记忆商数(59.31±s 5.69)明显低于对照组(103.00±s 5.75,80.13±s 4.05),各因子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海马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脑室颞角宽度明显较对照组大,且患者结构异常与年龄、饮酒时间、产生酒依赖的时间及习惯性饮酒开始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慢性酒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脑结构异常,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华;李传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事务办公室(UNDCP)2005年的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使用毒品,其中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使用人数估计为3400万.阿片类使用者的人数约为1600万(其中海洛因1100万).苯丙胺类滥用人数已远远超过阿片类滥用人数[1].
作者:胡敏;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患儿,男,12 a.因大量饮用可乐饮料(以下简称可乐),并反复出现戒断症状1 a7个月,于2007年4月入院治疗.
作者:何日辉;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当一个人第一次接触毒品,这个人是否会成为成瘾者,基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经过10年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基因对成瘾有影响.然而近,NIDA一个研究项目(Intramural Research Program ,IRP)组的Dr. Uhl和他的同事们宣布,使用现代新的科技手段可以识别出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他们已经找到至少89个基因与药物滥用和药物成瘾有关.
作者:赵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干预改善美沙酮病人的就业前景非常自信的外展和动机技巧能促进美沙酮病人参加职业咨询和随后的成功就业.国家发展研究所的Dr. Magura及其同事在对纽约市两个单位的211名失业美沙酮病人的研究中发现,47%接受用户就业支持干预的美沙酮病人在研究开始的6个月内参加了5次以上的职业咨询.
作者:赵成正;赵破;曾岚;刘彦红;朱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中国内地、美国、欧洲的2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瑞士、波兰等国家药物依赖领域的专家学者近30名.公安部禁毒局官员、FOSI项目部官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梁军成;赵苳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