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生命质量状况和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地区性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武汉市3个主城区的3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参加治疗的601名海洛因成瘾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制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会支持评分与患者生命质量相关,患者一年内复吸毒品次数、患者健康状况、参加MMT后心瘾状况以及半年内尿检阳性次数等因素也明显影响MMT患者的生命质量.结论:社会支持是影响MMT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社会支持评分越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越高.MMT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复吸毒品等是影响其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苏亚玲;张臣;李秀荣;潘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CHJLMD70E)改善去卵巢合并电刺激小鼠睡眠质量的机制.方法:采用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方法,观察CHJLMD70E延长睡眠的用药时间效应;通过酶联免疫法,观察CHJLMD70E对日间和夜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水平变化的作用.结果:CHJLMD70E(48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d,可以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协同睡眠时间(P<0.01);去卵巢合并电刺激小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和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表现出昼夜紊乱,CHJLMD70E可以纠正这种激素水平的节律紊乱.结论:CHJLMD70E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激素水平节律平衡而改善围绝经期睡眠质量.
作者:黄莉莉;耿一玄;杜纳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同伴结合专业咨询的干预模式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应用成效,为提高治疗人数和巩固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在吸毒人群中选取有影响力的同伴或其他人员为种子,应用同伴教育理论和方法,由种子转介成瘾者到美沙酮门诊接受问卷调查和健康咨询,并动员其转变为同伴参与转介活动和入组治疗;对入组病人开展干预.结果:入组人数、月在治人数、日均服药人数高于开展该工作前一年(P<0.05);首次入组病人HIV阳性率低于原门诊病人(P<0.05),来源以城郊结合部和乡镇为主.结论:同伴结合专业咨询的干预模式探索出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种子/同伴工作积极性,扩大同伴教育覆盖面;使同伴教育同医务人员专业的治疗服务、行为干预相辅相成,使美沙酮维持治疗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相结合,提高成瘾者/病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认同度,增加治疗人数,巩固治疗效果.
作者:严关明;李慎坚;张建梅;樊荣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阿片类物质作用于阿片受体可以产生吗啡样作用,但因为其特殊的药理性质极易引起躯体、精神产生依赖并导致滥用.研究发现长期滥用阿片类物质会导致依赖者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性腺、甲状腺轴在内的内分泌功能受到影响.阿片类物质对甲状腺结构、功能的影响尚未有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阿片类物质作用下甲状腺形态结构、激素水平、甲状腺素结合蛋白等改变来阐述阿片对甲状腺的影响.
作者:靳慧亚;韩全利;罗盘山;何津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吸毒人群吸食冰毒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特别是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的患病情况和现实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所收治的2010年至2014年经司法鉴定结论为精神活性物质(冰毒)致精神障碍,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的7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年来吸食冰毒人员增长迅速,伴随着人员基数的的增加和吸毒年限的增长,吸食冰毒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精神和行为障碍长期不能缓解,病程超过3个月的长病程病例不断增长,给戒毒所的日常管理和回归社会后的社区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结论:应重点加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禁毒教育,打击吸食冰毒行为;组织专家进一步加强此类疾病的病因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的研讨;法律层面也应对此类人员的管理与治疗作出专门的安排.
作者:苏俊义;桂传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注射用麻醉药品剩余情况,增强麻醉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室2015年11月-2017年5月注射用麻醉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122张注射用麻醉药品处方,其中吗啡注射液存在较多剩余现象,平均每张处方约存在半支剩余;布桂嗪注射液剩余量较少.结论:建议增加吗啡注射液较小规格品种,减少余量;应加强及完善麻醉药品的管理,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
作者:索琳;王佳;张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滥用人群中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现状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方法:基于2012-2014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的复方地芬诺酯滥用数据,利用Moran I和Get G*等空间统计分析模型,探索复方地芬诺酯滥用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热点地区.结果:2012-2014三年复方地芬诺酯滥用平均上报率2.73%,其中,滥用者的平均年龄38.08岁左右,以男性(87.60%),汉族(79.30%),初中文化水平(52.6%)的滥用者为主.空间分析提示,2012-2014年,大部分省市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率呈下降趋势,滥用热点稳定在青海、甘肃、宁夏三个省.结论:我国复方地芬诺酯的滥用热点稳定分布在西北三省,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地区的地芬诺酯滥用情况.
作者:靳媛媛;刘志民;贾忠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的丰富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进食行为不再是仅仅作为维持生命的活动,也成为了一种获取快乐和心理满足的方式.过度的进食行为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包括暴饮暴食、神经性贪食症、食物成瘾等.食物成瘾作为一种候选的成瘾行为,近年来受到不少研究关注.本文对食物成瘾的概念、诊断标准、流行率及潜在的成瘾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虽然已有研究提示,食物成瘾满足成瘾障碍的一些标准,但目前关于食物成瘾的研究缺乏大样本数据和理想的动物模型,未来研究仍需汇聚不同层面的研究证据.
作者:兰燕;李志明;严万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药物成瘾会引起大脑奖赏区域三种主要表观遗传调控的变化,即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是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抑制因子,在表观遗传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MeCP2基因突变引起Rett综合征、孤独症以及其它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这已经引起人们对神经元功能中表观遗传修饰重要性的关注.药物成瘾可以诱导行为学和心理学的持续性改变,这些持续性改变由相关神经通路中神经结构的可塑性变化所引起,而MeCP2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和短时程突触可塑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讨论MeCP2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中的作用,以及MeCP2参与药物成瘾的潜在重要作用,为药物成瘾的分子机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夏文祯;张平;李露;侯颖;刘新社;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吸烟现象普遍存在,已有研究表明药物成瘾人群中吸烟者相比较非吸烟者存在更大的死亡风险,停止吸烟可以减少伴发疾病和死亡率.同时研究也发现,在美沙酮维持治疗中戒烟并不会损伤当前物质滥用者的治疗结果,而且滥用药物复吸的可能性进一步被降低.考虑到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普遍对戒烟感兴趣,且针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戒烟干预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因此对他们进行戒烟干预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曹华;杨玲;王斌强;马雪;付亚楠;叶建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大麻是全世界被滥用多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快速增长.本文系统回顾了大麻的种植历史;重点介绍了大麻以及主要活性成分四氢大麻酚的成瘾潜力以及大麻成瘾、中毒和戒断的临床诊断标准;总结了内源性大麻和大麻受体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如镇痛、抗惊厥和抗恶心作用,并系统介绍了大麻在多发性硬化症、青光眼和恶性神经胶质瘤等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总之,对于大麻的成瘾性和危害性值得高度关注,以利于减少大麻危害;同时有必要深入探索和发掘大麻的潜在药物价值,为人类健康服务.
作者:苑佳玉;李俊旭;张汉霆;周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以后,对禁毒工作涉及的戒毒措施进行了规范.经历了多年的实践运用,四川省经过艰辛的摸索探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戒断困难、复吸率高、工作人员缺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通过文献调查、经验总结等方法探究四川省禁吸戒毒模式存在的问题,以不断完善四川省禁吸戒毒工作的实践,不断提高禁吸戒毒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本文结合四川省禁毒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四川省禁毒工作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逐渐完善和发展禁吸戒毒模式.
作者:罗毅;万凤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戒毒人员脱毒治疗3个月后稽延性戒断症状严重程度,观察在浙江省“四四五”戒毒模式下开展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所收治后的所有戒毒人员采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并将存有稽延性戒断症状者进行综合治疗—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完成脱毒治疗3个月后的4 110名戒毒人员进行评定,评定为存有稽延性戒断症状者120名,占2.92%.对120名戒毒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治疗,治愈率达到88.3%,好转率达到100%.结论:戒毒人员脱毒治疗后稽延性戒断症状长期存在,收治后有必要对其进行全员性的筛查,综合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可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首选方法.
作者:余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随着互联网发展到“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以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和速度让其无处不在,它改变着现代生产方式和思维方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同样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把握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脉搏,将“互联网+”应用到戒毒康复的管理、服务、教育,已经成为禁毒部门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以杭州市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应用“互联网+”为例,探寻禁毒部门如何搭载全国“互联网+”热潮,构建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管理、教育、服务新模式,切实提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效.
作者:李敏;王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禁毒文化作为重要的戒毒行为矫正手段,可以通过植入戒毒所内部的环境,转变成瘾人群不良的伦理、道德观念,降低戒毒机构的管理风险,有利于成瘾者个体不良人格的塑造与矫正.推动戒毒所禁毒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提高利用禁毒文化、构筑社会禁毒软环境的意识,充分积累、储备禁毒文化资源,开展丰富的禁毒文化活动来进行.
作者:张刃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问题十分严峻,滥用毒品种类的多样化趋势日益突出.除了传统的海洛因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及大麻的滥用人数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大麻滥用者5例个案的深度访谈,对云南边疆地区大麻滥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蒋凌月;宋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实践中,社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例个案说明社工需要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如需要层次理论,并通过就业帮扶、个案辅导、链接资源、社区宣传等方法去帮助戒毒人员戒毒康复,重新融入社会.1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资料冯某,男性,46岁,汉族,未婚,小学未毕业,从事保安工作,无宗教信仰,现独居.父母已逝,有11个兄弟姐妹,冯某排行小.自1993年开始先后吸食海洛因、冰毒,有长达23年的吸毒史.
作者:关永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其不断本土化的进程中发展出禁毒社会工作,并在社区戒毒康复模式中取得显著的成效,文章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视角,尝试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需求出发,结合需要为本和需求评估,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可行性.
作者:梁延志;高玉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文结合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承接社区戒毒康复服务项目十余年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关爱、乐助、自强”的服务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方法技巧,开展多元化的戒毒康复帮教服务的实践经验,试论在当前严峻的禁毒形势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禁毒专业社工队伍的必要性及提高戒毒康复帮教成效的思考.
作者:厉济民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