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毒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7-9718
  • 国内刊号:11-3920/R
  • 影响因子:0.62
  • 创刊:199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 药学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对广西、福建、海南三省439例海洛因成瘾者强制和自愿戒毒复发率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和分析强制和自愿戒毒 (美沙酮维持治疗) 对海洛因成瘾者复发率的差异.方法:对439例强制和自愿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强制戒毒者的操守时间90 d, 180 d, 365 d的复发率均高于自愿戒毒者 (分别为59.0%与34.6%, 38.7%与19.2%, 23.4%与10.3%, P值均≤0.01), 30 d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77.9%与67.9%, P=0.08) .结论:海洛因成瘾者复吸率高, 强制和自愿戒毒都会复发, 戒毒是长期且反复的过程.

    作者:顾悦;张锐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利用气味分子TMT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恶模型

    目的:捕食者气味影响啮齿类动物的行为, 本实验利用一种捕食者气味分子TMT并结合经典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 装置建立条件性位置偏恶模型.方法:将大鼠放置在CPP装置内, 并在装置单侧给予TMT, 探究急性暴露TMT对大鼠回避行为的影响;将大鼠放置在CPP装置单侧并暴露于TMT 20 min, 重复暴露训练4 d后, 再将大鼠放置在CPP装置内不给TMT, 使大鼠在CPP测试箱内自由探索, 通过测试大鼠在伴药侧和非伴药侧的停留时间, 观测重复暴露TMT对大鼠条件性偏恶行为的影响.结果:大鼠在急性暴露于TMT后表现显著的回避行为, 对给药侧表现位置偏恶;大鼠在重复暴露于TMT后, 建立了TMT的负性效应与CPP装置给药侧相关联的记忆, 表现出条件性回避行为, 对伴药侧表现显著的位置偏恶.结论:通过将大鼠重复暴露于TMT并结合CPP装置能够建立稳定的条件性位置偏恶 (厌恶记忆) 模型;该模型可以在学习记忆相关研究中作为条件性位置偏爱 (奖赏记忆) 的对照模型.

    作者:陈琳;王小红;张婵溪;陈磊;翟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22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HCV感染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年-2017年收治的1223名吸毒人员HCV感染现状、吸毒方式、行为特征等和HCV感染的关系, 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内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5年-2017年收治的男性吸毒人员1223名作为调查对象, 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并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CV抗体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1223名吸毒人员中总的抗-HCV抗体阳性率是18.9%, 毒品滥用的种类、方式、滥用时间长短、性伴侣数、安全套使用情况等是HCV感染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注射吸毒者的阳性率为61.4%, 显著高于烫吸17.4% (χ2=53.750, P=0.000) .共用吸毒器具者HCV感染率显著高于不共用者 (χ2=7.311, P=0.007) .有5个以上性伴侣者HCV感染率 (38.6%) 显著高于有单个性伴侣的感染率 (6.5%) (χ2=92.902, P=0.000) .结论:江苏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较高, 丙型肝炎患病率高, 肝功能损害严重, 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吸食海洛因、吸毒年限长、多个性伴侣、不使用安全套等会增加感染HCV的风险, 应当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控制HCV的传播, 降低感染率.

    作者:朱敦彦;陈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1140例物质相关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现状的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物质相关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经血液传播疾病感染流行现状, 并进行对比分析, 为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1140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输血前全套检测结果, 按疾病分组统计梅毒螺旋体抗体 (抗-TP)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 的比率, 比较上述指标在物质相关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140例患者中物质相关障碍患者456例、其他精神障碍患者684例, 共检测出HBs Ag阳性76例, TP阳性46例, 抗-HCV阳性16例, 抗-HIV阳性8例, 阳性率分别为6.7%、4%、1.4%、0.7%.分组比较显示物质相关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乙肝、梅毒感染率较高;物质相关障碍患者中TP、HCV感染率及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其他精神障碍患者,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应做好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 特别是对于物质相关障碍这一类患者, 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流程, 从而有效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及蔓延.

    作者:胡丽;陈娟;陶煜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苯丙胺类兴奋剂成瘾者人体成分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

    目的:苯丙胺类兴奋剂 (ATS) 成瘾者人体成分及等速肌力特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Biodex System 3等速肌力测试系统, 分别对有运动习惯和无运动习惯ATS成瘾者的脊柱、右肘关节、右膝关节的屈肌和伸肌进行60°/S (6次) 和180°/S (30次) 的向心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有运动习惯成瘾者在相同速度下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及稳定性力量好于没有运动习惯戒毒人员;戒毒人员的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的PT、PT/BW、W/BW随着速度增加而增加;成瘾者的腰背部、肘关节、膝关节肌肉的WF值随速度增加而增加;两组成瘾者F/E随速度增加而增加, 且变化明显;在相同速度下, 有运动习惯成瘾者F/E大于无运动习惯戒毒人员F/E值.结论:运动对ATS成瘾者的运动能力恢复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 进而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 改善身体机能, 促进身心健康水平, 增强戒毒信心.

    作者:鲁春霞;郑澜;潘建强;东伟新;文登台;谭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自我宽恕对戒毒动机的影响:自尊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自我宽恕对戒毒人员戒毒动机的影响, 以及自尊在自我宽恕和戒毒动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戒毒动机量表、自尊量表对22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测查.结果:自我宽恕与戒毒动机显著负相关 (r=-0.186, P<0.01);自尊对自我宽恕与戒毒动机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β=0.179, P<0.01), 自我宽恕仅对低自尊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有显著影响.结论:自我宽恕对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有显著负向影响;自尊可以调节自我宽恕与戒毒动机的关系.

    作者:钟伟芳;李小英;侯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吸毒对外周血生化指标、BMI及血压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外周血生化指标、BMI及血压的变化情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入南充市强制戒毒所的675名男性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等和同一时期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选取的554名对照者的人口学特征, 测量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生化指标、身高、体重和血压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毒品依赖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BMI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白细胞计数和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毒品依赖者血红蛋白量与滥用时间和每日吸毒量有关;BMI与婚姻情况、滥用时间有关;收缩压与滥用时间有关,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獉论獉:吸毒可能导致人体生理生化指标改变, 影响人体健康, 毒品依赖者应认识到吸毒的危害, 积极进行戒毒治疗.

    作者:刘环;张伟;邓小冬;马英;刘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槟榔嚼食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生物-心理-社会视角

    槟榔嚼食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的综合表现, 尽管这些症状表明由于嚼食槟榔而产生了相关的问题, 但个体仍然继续嚼食.当前, 槟榔嚼食依赖的测量工具分为结构化的临床晤谈和自陈式槟榔嚼食依赖量表.研究发现, 槟榔嚼食依赖的影响因素包括槟榔自身的药理特性, 嚼食者神经系统的生理和功能连接改变、相关认知变量、人口统计学特征、家庭环境以及同伴影响等, 涉及生物-心理-社会多个领域.考虑到槟榔嚼食依赖对公众健康的消极影响,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澄清概念, 探索其产生、维持和复发的心理机制以及开展相应的临床和社区干预实践等.

    作者:郭少聃;邓云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障碍表观遗传研究进展

    物质成瘾被认为是一种终身存在的行为异常, 即易感个体反复滥用药物而不顾不良后果.成瘾复杂的表型和行为特征可能由持续的基因表达改变所致, 尤其是犒赏脑区 (中脑边缘及中脑皮质通路) 内的改变, 即使在停用成瘾物质后仍持续存在.既往的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在改变和调节基因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机体响应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成瘾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对于认识成瘾疾病的发生发展, 开发新的诊断检测和更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目前流行的新型毒品中的中枢兴奋剂———甲基苯丙胺 (Methamphetamine, METH) 和苯丙胺 (Amphetamine, AMPH) 使用障碍的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慧茜;沈屹东;郝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磷脂酶C-β(PLC-β)在药物成瘾及其他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β (PLC-β) 是磷脂酶C的β型同工酶, 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酶家族, 并对神经元的发育以及活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LC-β在大脑的不同区域都高度表达, 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激素能够刺激PLC-β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从而影响脑区的各种活动.研究表明, PLC-β在阿片类药物、尼古丁、可卡因、大麻等成瘾性药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外, 还与精神分裂症、癫痫、亨廷顿舞蹈症、抑郁症等脑部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PLC-β在药物成瘾及其他精神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星;张朋;毛紫娟;阮焰倩;许梦杰;刘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的不足与对策

    2013年, 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办法》颁布实施.随后, 广东省公安厅、司法厅和卫生计生委联合制定了《广东省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实施细则》, 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诊断评估作出了科学的探索.本文从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需求出发, 基于强制隔离戒毒的现实情况, 提出建立一套多维度、连续性、可量化和服务于戒毒目标的强制隔离戒毒诊断评估体系.

    作者:陈进婉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