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国际刊号:1672-2124
  • 国内刊号:11-4975/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2002年~2004年成都地区16家医院药物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和分析成都地区医院用药现状,以供相关部门参考.方法:对成都地区16家医院2002年~2004年的药品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2003年、2004年药品销售总金额增长率分别为19.57%、27.19%、17.84%;14大类药品排序小有变化;销售金额前15位药品金额占总金额份量大,其中有9个品种一直占据前15位;销售额前10位的制药企业占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0%.结论:成都地区用药现状渐趋合理.

    作者:杨利平;李里;肖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3年~2005年我院降血糖药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降血糖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需求.方法:调查我院3年来降血糖药的用量、品种,计算金额、DDDs、DDC.结果:降血糖药近3年来总的用量在逐年上升,品种增加,其中磺脲类药物的使用金额列第1.胰岛素制剂中,基因合成人胰岛素的用量逐年增多;口服降糖药中,阿卡波糖用药金额占据第1位;吡格列酮的构成比逐年跳跃增长;格列本脲日均费用低.结论:降糖药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基因合成人胰岛素和胰岛素增敏剂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作者:王会容;赵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骨质疏松症药物应用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西院区2003年~2004年数据及文献报道的广州和长江流域六大城市的数据,按不同类统计、排序、分析.结果与结论:各地骨质疏松用药总金额均在增长,降钙素、双膦酸盐、VitD3所占比例均有增长,性激素比例有所下降.国产药品比重有所上升,但进口药品仍占很大比重.国内应促进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临床需要.

    作者:张娜;曹艳;史亦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院2002年~2005年降糖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降糖药应用情况并作出客观评估,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2年~2005年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限定日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我院降糖药销售金额降幅较大,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每年以30.40%的速度下降;降糖药销售金额排序,格列齐特连续3年稳居榜首;DDDs排序,二甲双胍、格列齐特分列前2位,诺和灵30R波动较大、呈先降后升之势;DDC排序稳定,依次为:格列吡嗪、诺和灵30R、阿卡波糖、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甲苯磺丁脲、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结论:我院降糖药合理使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作者:吴茂林;张晓宁;吴登勤;黄晓璐;陈养花;周翠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院口服降糖药及合并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3月份含有口服降糖药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69张处方中,患者平均年龄(63.88±12.00)岁,有54.07%(578/1 069)伴有并发症和/或合并症.降糖药单一用药64.27%(687/1 069),联合用药占35.73%(382/1 069).单一用药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联合用药中居前3位的分别是: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双胍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结论:本次调查的口服降糖药用药基本合理,仅少数几例存在问题,如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及胃肠道溃疡患者的用药.

    作者:路敏;于洁;顿跃;梁雁;周颖;崔一民;郭晓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栓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抗栓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反应(UA)的临床疗效,探讨IL-6在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抗栓号对UA患者IL-6的影响.方法:5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抗栓号+化学药基础治疗)及对照组25例(化学药基础治疗),对照观察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6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测定值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L-6无显著性差异(P=0.067).结论:炎症反应物在UA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栓号治疗U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建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单方舒巴坦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预防急腹症术后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按一定比例联合应用于急腹症手术后患者预防感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急腹症及腹部外伤患者,分单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及联合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白细胞、体温及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应用舒巴坦较单独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明显地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单方舒巴坦制剂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更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华波;杜俊东;王大东;姚胜;乔治;袁石初;陆家齐;姚咏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岩舒注射液在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对肿瘤化疗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8月~2005年7月,64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患者应用岩舒注射液联合化疗,30例患者为对照组,单纯化疗.结果:实验组白细胞计数下降低于对照组,(50.00%比80.00%)(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岩舒注射液能够减少化疗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岳峥;李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美能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能联合前列腺素E1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应用美能60ml~80ml、前列腺素E1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30例,应用甘利欣30ml~40ml、前列腺素E 1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Ⅳ-C)、HBV-DNA定量、肝功能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及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HBV-DNA定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美能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作者:王艳;王建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优势与评价

    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综合征,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作用机制各异,而双胍类降糖药独树一帜,本文总结其优势和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及结论:双胍类降糖药并非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受累于胰岛功能与细胞作用,可降低糖合血红蛋白,降低血脂,减少诱发心肌梗死的风险,可作为肥胖和超重的2型糖尿病者的一线用药.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改善作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行为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收集缺血性卒中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采用都可喜片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进行MMSE-R积分、BBS积分的测评,以及卧、立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P<0.01)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认知、行为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支惠萍;任宏丽;郭小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内糖尿病治疗药物利用评价

    目的:了解随着糖尿病基础研究、治疗药物的进展,我国糖尿病用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借助CHKD数据库,检索1994年~2004年已发表的国内糖尿病用药文献,对糖尿病用药的药物利用研究性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经对35篇文献分析,发现不同年份不同省市降糖药的使用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地区应建立自己的糖尿病用药的药物利用研究数据库,定期汇总本地区各类药品使用情况,以便于国家汇总数据建立高一级数据库,便于合理用药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的实施.

    作者:曹艳;张娜;史亦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转化糖注射液对住院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转化糖注射液对各种需要静脉补充能量及体液的住院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共入选病例240例,试验组(120例)静脉滴注转化糖注射液500ml/d,对照组(120例)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500ml/d,疗程均为3天.给药期间检测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给药前后作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尿酸、电解质等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转化糖组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小于葡萄糖组(P<0.05),试验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异常变化.结论:转化糖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小于葡萄糖,其安全性与葡萄糖注射液相当.

    作者:傅若秋;蒋耀光;孟德胜;陈亮;林一丹;龚太乾;夏培元;陈勇川;陈岳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依帕司他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影响的评价

    目的:评价依帕司他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9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依帕司他50mg,每日3次治疗,服用4周,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明确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治疗4周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自主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作者:林令华;许金华;孟凡霞;李志改;于军会;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化因素在LDH神经根损害中的作用

    人们通常把腰椎问盘突出症(LDH)所出现的神经损害归于椎间盘的机械压迫.但在临床中却面临以下问题:(1)轻度的椎间盘突出可造成明显的腰腿痛,而重度的突出有时仅有轻度的临床表现.(2)有时手术解除压迫因素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反而加重.(3)采用抗炎治疗可使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但压迫接续存在.(4)部分没有任何症状的成年人影像学检查却发现有明显的椎间盘突出[1].近年研究表明,化学因素即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神经根损害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作者:陆晓生;黄湄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内分泌/代谢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纪要

    1抗骨吸收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以低骨量及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的强度和完整,取决于来自造血组织的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及来自骨髓基质的成骨细胞对骨的重建之间的平衡.随着年龄老化或由于疾病原因,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出现骨量丢失.

    作者:孙忠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新药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成本效益比较

    目的:比较TCF方案治疗48例进展期胃癌(AGC)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益.方法:全组48例,其中TCF组22例,FOLFOX4组26例.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一步计算疾病控制成本.结果:TCF组有效率是50.0%,FOLFOX4组有效率为46.1%(P>0.05).TCF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8月;FOIFOX4组的中位TTP为5.1月(P>0.05).在Ⅲ、Ⅳ级毒性中,TCF组的恶心呕吐(44.7%)、脱发(16.4%)较为突出,神经毒性明显低于FOLFOX4组(18.7%)(P<0.05).患者疾病控制期间每月所需成本为6 023.13元(TCF组)与6 150.04元(FOLFOX4组).结论:TCF方案以较少的化疗周期获得与FOLFOX4方案相似的中位TTP,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成本,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彤;杨全良;凌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003年~2005年我院降糖药应用及经济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降血糖药状况与发展趋势.方法:对2003年~2005年度消耗的降血糖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2004年、2004年~2005年我院降血糖药的用药频度增长42.46%和15.95%,销售金额上升47.05%和44.30%.结论:降血糖药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混合胰岛素和新型口服降血糖药的用量将不断增加.

    作者:康继红;郭永福;杨树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化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动脉灌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4例,治疗组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30ml,每日1次,共1周,对照组不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以及化疗后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好与对照组;治疗组Kamofsky评分提高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CD3+,CD4+,CD8+和NK细胞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毒副作用均较对照组轻.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提高近期疗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马建仓;戴社教;赵军;谢忠海;纪宗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我院2004年~2005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5年间上报的13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44.2%(6l例),以静脉给药方式为主,共涉及53种药品,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5.1%(涉及15种抗感染药).ADR发生频率高的4种药品是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ADR表现以皮肤损伤为常见,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等;较严重的ADR有1例.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张明生;王大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16例小儿全营养混合液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在小儿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小儿外科2000年2月以来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小儿216例,统计分析其使用指征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中、重度营养不良需较长期禁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儿术前、术后应用全营养混合液超过5天,能明显改善全身状况的及缩短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与输注营养液有关的并发症为感染、胆汁淤积和高血糖.结论:中、重度营养不良需较长期禁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儿术前、术后都具有应用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指征,输注过程中应当密切监测胆红素和血糖等,并及时处理.

    作者:杨安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脉传承两面出击业绩谁更骄人

    雌激素是人体中一类重要的激素化合物,当妇女进入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由此引发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症和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作者:李彬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品上市后的经济学评价

    1已上市药物的评价范围已上市的药品是指已经被药监部门正式批准,可在临床上使用的药品.经过批准的药品必须经过严格的上市前评价证明其对人是安全有效的,这种评价包括Ⅰ期至Ⅲ期临床试验以及药效和药理实验.然而,在药品上市后的实际应用中,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确保药品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邱家学;李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门诊药房零距离服务模式探讨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窗口,也是医院的形象,是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终环节,药房发药也是执行医师书面指示的瞬间服务过程[1].原有的窗口发药模式,单纯以完成配方发药为主,忽视了药品调配中和调配后的服务.药师与患者由于窗口阻隔存在一定的视听障碍、交谈困难,造成工作不便,患者不满意.而面向社会拓展服务已成为21世纪医院门诊药房改革的方向.2003年底,我院门诊药房引入零距离服务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种既能满足广大患者需求,又能充分调动药学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新型调剂模式.即药品调剂由传统的封闭式窗口发药转变为全透明、柜台式零距离服务.药学人员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也实现了药师职能的多方面转变,有利于加强和完善药学服务[2].

    作者:吴佳滨;庄淑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几度吹唤——喜睹内分泌治疗药研发新貌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防治骨质疏松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非激素制剂,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作用于不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的靶组织分别产生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由于不同结构的特点,对各种受体的亲和力可有所差异,从而在组织中发挥不同的生物效应.主要品种有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屈洛昔芬.与第1代他莫昔芬相比,雷洛昔芬抗雌激素作用更强,雌激素样作用更弱.当雌激素受体被配体如17-β雌二醇激活后,受体-配体复合物形成,并和热休克蛋白脱离后形成二聚体,二聚体和不同基因启动区的雌激素应答单位结合形成雌激素-受体-DNA复合物,刺激基因转录.雷洛昔芬与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部位相同,但两者的结合力、结合机制、导致受体结合结构的变化的差异是不同基因转录的原因.雌激素和雷洛昔芬对靶器官作用不同的其他原因尚有受体多发亚型、不同受体亚型的激活和对抗作用及受体亚型选择性表达有关.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