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影响因子:1.56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 中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2期文献
  • 恢复期SARS病人心境障碍状态中医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恢复期SARS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等心境障碍的疗效.方法从恢复期SARS病人中选择焦虑、抑郁状态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中药治疗;选取61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定.结果中药治疗组对于HAMD总分、因子Ⅵ(睡眠障碍)、HAMA总分及HAMA因子Ⅱ(精神性焦虑)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显示出加用中药治疗后,可以明显提高对于SARS恢复期心境障碍的疗效.结论对恢复期SARS患者中存在的抑郁、焦虑症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选取中药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对加速康复,提高生命质量等具有很好效果.

    作者:唐启盛;朱跃兰;林谦;郝瑞福;曲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外感热病的瘥后调治

    <伤寒溯源集>中说:“大病新瘥,如大水浸墙,水退墙酥,不可轻犯.”外感热病后,多气血不足,脾胃不健,又有余邪未尽,隐患尚存,正如叶天士所言:炉烟虽熄,灰中有火.外感热病瘥后证候特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作者:赵岩松;宋乃光;刘景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蒲参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进一步评价蒲参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44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6例,服用蒲参胶囊;对照组112例,服用脂必妥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度脂蛋白(HDL-C).结果蒲参胶囊能使TC平均降低0.6246mmol/L,TG平均降低1.5343mmol/L,LDL-C平均降低0.5764mmol/L,HDL-C平均升高0.4406mmol/L;其中蒲参胶囊降低TG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结论蒲参胶囊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TG升高者)有较好的调脂作用.

    作者:吴圣贤;刘宗莲;高改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型初步分析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进行规范的辨证分型,同时对可能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各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30例患者分别组成阻塞组和非阻塞组,阻塞组共142例,非阻塞组88例.比较阻塞组各证型构成比,并对流产次数、盆腔手术史、腹部手术史、宫外孕病史、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输卵管阻塞的证型关系进行分析,对流产次数、病程、年龄和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气滞血瘀证的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可能导致输卵管阻塞的因素--流产次数、病程与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妇科常见病史、年龄等与病史无明显关系.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中常见证型为气滞血瘀证.

    作者:王清;赵红;李仁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愈肝灵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组101例,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龄小者3岁、大者63岁;其中1~10岁5人,11~20岁18人,21~30岁38人,31~40岁29人,51~60岁9人,61岁以上2人.西药对照组54例,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小者4岁,大者62岁,其中1~10岁4人,11~20岁7人,21~30岁17人,31~40岁15人,41~50岁6人,51~60岁3人,61岁以上2人.中药对照组52例,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小者4岁,大者61岁,其中1~10岁4人,11~20岁6人,21~30岁17人,31~40岁14人,41~50岁6人,51~60岁3人,61岁以上2人.所有患者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4年,平均病程13个月.三组性别、年龄等分布大致相同.

    作者:陈宝明;柴茂山;王国华;陈江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清开灵有效组分透过体外模拟血脑屏障的研究

    目的检测清开灵有效组分在体外模拟血脑屏障中的透过率.方法应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培养模型体外模拟血脑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方法,检测清开灵有效组分栀子苷、黄芩苷、牛胆酸、猪去氧胆酸、去氧胆酸在24h内的透过率.结果透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栀子苷、牛胆酸、猪去氧胆酸和去氧胆酸.在滤液中未检测到黄芩苷.结论清开灵有效组分在体外模拟血脑屏障中有较高的透过率,其透过机制和药理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永红;王永炎;肖盛元;叶丽亚;娄晋宁;罗国安;王硕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ox-LDL诱导内皮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及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配伍对平滑肌细胞MAPK、PKC活性和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及气血并治方有效组分D(主要为芍药苷)和E(主要为总黄酮)配伍(重量比1:2)是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MAPK、PKC活性和胞内Ca2+荧光强度有影响.方法将VSMC正常培养液、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辛伐他汀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有效组分D和E优化配伍加ox-LDL诱导VEC损伤的条件培养基等分别作用于VSMC,采用β-放射活性法测定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内的Ca2+荧光强度.结果 VEC损伤条件培养基作用于VSMC后,与正常培养VSMC相比,细胞MAPK、PKC活性明显增加(P<0.01),细胞内Ca2+荧光强度增加;有效组分D和E配伍作用于VEC损伤条件培养基培养的VSMC后,与模型组相比,MAPK及PKC活性明显减少(P<0.01)、细胞内Ca2+荧光强度降低.结论气血并治方中有效组分D和E优化配伍可以拮抗MAPK、PKC活性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的增加,气血并治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嵇波;史大卓;刘剑刚;王永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开心散对强迫游泳小鼠中枢神经递质及血浆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评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开心散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性游泳模型,评价开心散的抗抑郁作用;采用放免法(BIA)测定血中皮质醇含量;HPLC测定大脑神经递质含量.结果开心散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中剂量组作用好(P<0.01);给药5、7、14d时,开心散中剂量组的皮质醇含量有明显下降;给药3、5d时阳性药组和开心散各剂量组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开心散各剂量组在各个给药时间点多巴胺(DA)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给药1 d时,开心散低剂量组可升高抑郁小鼠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在3、5 d时,开心散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显示活性,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心散可提高中枢5-HT、NE含量,同时降低血浆皮质醇含量,从而起到抗抑郁的作用.

    作者:汪进良;刘屏;陈孟莉;王东晓;喻俊峰;邢建华;殷建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熄风静宁冲剂抗大鼠实验性Tourette综合征

    目的观察熄风静宁冲剂对大鼠Tourette综合征模型和纹状体内多巴胺(DA)和高香草酸(HVA)含量的影响.方法 Tourette综合征模型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和局部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的方法制造.DA和HVA用HPLC法测定.结果熄风静宁冲剂能对抗APO引起的定型活动和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P<0.01),且能提高纹状体内HVA含量(P<0.01),作用与氟哌啶醇一致.结论熄风静宁冲剂能减轻Tourette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脑内DA神经有关.

    作者:杨龙飞;潘思源;尹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红花黄色素缓解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下降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大孔树脂层析法制得的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缓解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下降的作用.方法大孔树脂层析法制备纯度较高的红花黄色素,大鼠每天腹腔注射此药后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致心肌缺血,第3天经右颈动脉插导管,记录给药及造模前后心室内压变化数据并进行分析;取大鼠心尖组织切片PTH染色观察.结果红花黄色素反复给药可明显缓解ISO多次注射致心肌缺血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压的上升(P<0.05),且该药可缓解上述心肌缺血大鼠心室内压大变化率(+dp/dtmax及-dp/dtmax)、心室峰压、发展压、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度、心室峰压×心率等指标下降趋势;光镜观察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对上述缺血心肌的组织变性未见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红花黄色素具缓解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下降的作用.

    作者:金鸣;朴永哲;吴伟;李金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探讨

    从现代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认为本能需求为肝主疏泄的核心,动机和情绪中枢大脑边缘系统为肝主疏泄的调控中枢;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通路和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是其信息通路;平滑肌系统是肝主疏泄功能得以实现的效应器,其通过舒缩运动引起气血津液分布的变化而使肝能疏泄,又通过感觉传入系统将这种变化传入边缘系统进行反馈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肝主疏泄功能的维持和变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岳广欣;陈家旭;王竹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眩晕证防治方药古今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古今眩晕证防治方药的频率分布规律,探寻对治疗眩晕证起主要作用的方药组合.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有关防治眩晕证的重要医籍以及1980年以来中医药防治眩晕证的文献进行整理,建立古今防治方药数据库,药物按功用分类,进行频次和频率统计,以累积频率超过50%的各类药物组成高频药物子库,对古今眩晕证防治方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古代眩晕证防治方药以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现代眩晕证防治方药以补益药、活血祛瘀药、平肝熄风药、化痰药为主,同时析出了古今防治眩晕证高频药物.结论补益阴精、解表除邪、清热化痰是古代医家防治眩晕证的主导思想.

    作者:欧阳兵;王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性味理论在组方配伍中的意义

    自古以来各种本草书籍在论述每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中药的性与味反映了药物自身属性,提示了药物主治功能,体现了疾病治则治法.以药物性味为中心,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发展形成了中药特有的性味理论.性味理论是对中药功效主治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对组方配伍有着深刻影响.

    作者:赵琰;屈会化;王庆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颈舒滴丸中天麻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颈舒滴丸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甲醇-水梯度洗脱,甲醇4%~6%,0~15 min;6%~30%,15~18 min,检测波长221 nm.结果建立了HPLC测定天麻素的条件,天麻素在0.100 4~0.502 0 mg/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均值为101.84%,RSD=1.97%.结论该方法准确、精密、简便、快速,可用于颈舒滴丸中天麻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许钧钧;王玉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野罂粟中野罂粟碱提取方法及其含量测定

    目的考察野罂粟全草中野罂粟碱佳提取方法以及确定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方法用盐酸调pH 4酸水、70%乙醇、70%乙醇(2次)+酸水及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得到4种提取物并用HPLC法测定各提取物中野罂粟碱含量并以此为指标,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酸水提取物中野罂粟碱含量高9.987%.结论野罂粟全草中野罂粟碱用pH 4酸水提取得率较高.

    作者:崔箭;狄留庆;沈红;崔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川芎药材有效成分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

    目的对川芎药材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及其含量标准研究.方法 TLC法鉴定川芎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并用HPLC法对药材中的藁本内酯和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中均能鉴定出藁本内酯,药材中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不低于1.50%和0.05%.结论 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川芎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村;李丽;耿立冬;刘元艳;肖永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对清脑宣窍方中有效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大孔树脂、聚酰胺、硅胶等层析方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清脑宣窍方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①熊果酸,②人参皂苷Rg1,③人参皂苷Rh1(R),④人参皂苷Rh1(S),⑤人参皂苷Re,⑥人参皂苷Rb1,⑦栀子苷,⑧三七皂苷R1,⑨Genipin-1-O-β-gentiobioside.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复方清脑宣窍方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作者:李霄;石任兵;刘斌;张援虎;陈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芪红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芪红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00LDso病毒悬液感染小鼠,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分组为:正常对照组、药效观察组和病毒感染对照组.每天检测动物的体重、进食量和体温变化,共观察21d,后统计各个分组的死亡率.同样分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进行眼眶取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药效观察组动物死亡率<50%,病毒感染对照组死亡率71.0%,药效观察组与病毒感染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重、体温和进食量指标上,病毒感染组与药效观察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上2组的心肌酶含量在第5天时出现明显差别.结论芪红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存在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王仑;宋晓东;嵇波;刘玉清;辛颖;惠汝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七味开心颗粒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七味开心颗粒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小鼠悬尾实验、拮抗利血平所致的抑郁症状实验,研究七味开心颗粒的抗抑郁作用.结果七味开心颗粒能使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和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显著拮抗利血平所致的体温下降作用和小鼠眼睑下垂及运动不能的作用(P<0.05).结论七味开心颗粒有抗抑郁的作用.

    作者:郑晓鹤;侯家玉;王献坤;邢建峰;丁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疏宁对颅脑创伤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脑疏宁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及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机理.方法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结果模型组创伤后24h BBB破坏,脑组织含水量增加,病灶区MMP-9蛋白表达增高,脑疏宁组BBB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及MMP-9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MMP-9表达增高,促使BBB破坏,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中药脑疏宁可以保护BBB,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作者:崔向宁;尹岭;王玉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便秘大鼠结肠超微结构的改变

    目的观察大鼠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结肠壁超微结构,揭示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中药大黄制作大鼠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电镜观察大鼠结肠壁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组表现为粘膜慢性炎症;全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肌层胶原纤维增生;肌间神经丛神经细胞空泡变性.电镜下大黄组与对照组相比,结肠肌间神经丛Ca-jal间质细胞消失,神经元、胶质细胞退行性变.平滑肌细胞的肌纤维结构破坏,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大黄组结肠壁肌间神经丛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神经递质产生及传递障碍,是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基础;以大黄为代表的刺激性泻剂可损伤肠神经系统.

    作者:张燕;李红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低、中、高剂量等7组.手术后4周处死大鼠,无菌取肾,制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TGF-β1蛋白及其mRNA表达,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其他细胞浆内,有少量的TGF-β1蛋白及其mRNA棕黄色颗粒状阳性反应物;苯那普利对照组细胞浆中棕黄色颗粒状阳性反应物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细胞浆中棕黄色颗粒状阳性反应物明显减少,不同剂量组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比,P<0.01.结论 TGF-β1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复方鳖甲软肝片可以通过下调TGF-β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对UUO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脏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宗江;张新雪;杨美娟;谷海英;牛建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森立之《素问考注》之浅谈

    森立之(1807~1885年),是江户后期日本杰出的医学家、文献学家与考据学家,主要著作尚存<素问考注>、<神农本草经考注>、<伤寒论考注>、<金匮要略考注>、<四时经考注>、<奇疾方考注>、<游相医话>;亡佚有<桂川诗集>、<灵枢考注>、<扁鹊仓公传考注>等,为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界所推崇.

    作者:郭女菁;王洪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致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近5年引证报告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59年,至今已经走过45周年的历程.在历届编辑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学报>现已经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中医药学术期刊.为了客观评价<学报>在全国科技期刊和同行业期刊中的地位,我们对1999~2003年度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作者:李岩;梁吉春;刘梅;骆斌;尤海燕;白进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