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影响因子:1.56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 中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308例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目的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IgA肾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进行新的探索.方法病例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共收集合格病例308份,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得出6个共因子,即6个类证候,它们是类气阴两虚证、类肾阳虚、类风热袭肺证、类舌脉证、类大肠湿热证,其中类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大.结论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对中医证候的探索性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聂莉芳;于大君;余仁欢;林秀彬;孙建实;张胜容;何立群;方敬爱;方芳;张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脑血管病患者舌象特征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目的将图像分析技术引入中医舌诊的研究,提高舌诊的量化、客观化以及可重复性水平.方法利用舌象形态模型对舌苔、舌质的代表性区域进行了自动分割和提取,计算了包括颜色、形态、润燥程度在内的8维特征量,并对49例脑血管病患者和39例健康人的舌象进行了分析.结果k-means聚类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分类正确率分别达到87.5%和92.0%,明显高于仅用舌苔或舌质的颜色特征量进行分类时的正确率.结论本文提取的8维特征量较为全面地描述了舌象的特征.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图像分析技术在中医舌诊中的应用及研究.

    作者:英杰;李重锡;李梢;季梁;刘德麟;马维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血脂代谢紊乱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血脂代谢紊乱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且探讨中医证候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00例高脂血症患者,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调查中医证候,记录TC、TG、LDL-C、HDL-C、ApoA1、ApoB值.结果100例高脂血证患者中,痰浊阻遏证23例,脾肾阳虚证22例,肝肾阴虚证21例,阴虚阳亢证18例,气滞络瘀证9例,无证候7例;在各组中,痰浊阻遏证组TC、HDL-C低,且与肝肾阴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各证型构成比中,以痰浊阻遏证组多,占23%;气滞络瘀证组少,占9%;痰浊阻遏证组主要表现为TG单项增高;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气滞络瘀证组表现为TC、TG双项升高.

    作者:韩丽蓓;杨惠民;崔春燕;邢兆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评价方法在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的评价,探讨中医疗效评价的方法学问题.方法采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线性加权综合法和topsis等3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对同一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就综合评价方法运用于中医疗效评价进行了具体实践,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志国;王永炎;曹洪欣;翁维良;谢雁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观察

    自2000年3月~2003年4月,我们采用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为河北工业大学医院及天津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自45~75岁(平均60岁);病程2年~10年,全部病例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有缺血性ST段改变.

    作者:贾绍春;冯丽;蔡文;钱海燕;阚耀东;纪风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舌苔厚度与应激激素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舌苔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应激反应程度与疾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在入院的第1、3、5、7、14天分别记录其舌苔厚度、症状轻重程度和测定血浆皮质醇(CO)、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表皮生长因子(h-EGF)、血清甲状腺素(T3、T4)的水平,观察心肌梗死时舌苔厚薄变化与应激急速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的CO、GAS、h-EGF水平上升,T3、T4水平下降.与此同时,舌苔平均厚度积分高,为11.56±4.64.在不同辨证分组中,痰湿内阻证的舌苔厚度积分始终居高.舌苔厚度与h-EGF水平之间呈正相关;T3与发病天数正相关;T4与症状积分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舌苔厚度与急性心肌梗塞所引起的应激激素变化密切相关.

    作者:梁嵘;朱迎春;王召平;王大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补肾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雌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膝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膝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补肾壮骨方冲剂和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骨密度、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积分、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骨密度(BMD)、雌二醇(E2)均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JOA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1),治疗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积分、BMD、E2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补肾中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综合的治疗作用.

    作者:牛维;刘海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中医药治疗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性的认识

    中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属难治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但由于近年来中风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尤其是高血压病的早期积极治疗和有效控制,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越来越轻型化的趋势.

    作者:张允岭;韩振蕴;金香兰;王玉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勃起功能障碍中医体质学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勃起功能障碍(ED)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横断面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根据1 564例横断面研究样本和962例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ED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提示,平和质体质对ED的发生起保护作用,实性体质和虚性体质是导致ED发生的体质基础;≤30岁的忧郁质者、31~50岁的湿热质者、>50岁的痰湿质者、31岁以上的瘀血质者患ED的比例较高;肝郁肾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胆怯证、肝郁化火证常见于忧郁质者,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肝阴不足证常见于阴虚质者,湿热下注证、肝经湿热证、脾胃湿热证、湿热夹瘀证、阴虚湿热证常见于湿热质者,脾肾两虚证、肝肾阳虚证常见于阳虚质者,痰湿内盛证、肝郁痰凝证常见于痰湿质者,气滞血瘀证常见于瘀血质者.结论ED与体质有关,ED体质类型与年龄有关,ED证候与体质类型有关.

    作者:秦国政;骆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模型大鼠脑内GFAP、BDNF、bFGF的影响

    目的研究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去脑皮层血管结合孤养法及慢性应激造成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灌胃给药,取脑,进行免疫组化测试.结果颐脑解郁方能够明显增强模型大鼠脑皮层及海马内的GFAP、BDNF及bFGF的表达.结论颐脑解郁方通过增强模型大鼠脑内GFAP、BDNF及bFGF的表达,促进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功能,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作者:唐启盛;司银楚;裴清华;侯秀娟;罗斌;徐向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渴颗粒剂对大鼠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渴颗粒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用高浓度葡萄糖刺激系膜细胞,加入中药含药血清后,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观察中药对高糖刺激后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刺激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而中药可抑制TGF-β1mRNA的过度表达.结论消渴颗粒剂可抑制高糖引起的TGF-β1 mRNA过度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作者:王谦;周彩虹;龚慕辛;于玫;赵晖;黄启福;李克玲;蒋玉凤;贾德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毒清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四毒清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 mg/kg)复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四毒清,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四毒清均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佳剂量为1000g/L.四毒清不但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的含量,而且同时升高血浆IL-10的含量.结论中药四毒清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α含量同时升高血浆IL-10含量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华东;李飞;陆大祥;王彦平;戚仁斌;付咏梅;黄启福;李楚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探索行为、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敞箱和Morris水迷宫研究四逆散有效部位对嗅球损毁大鼠水平、垂直运动和学习记忆等行为学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有效部位大剂量、中剂量明显增加了嗅球损毁大鼠的垂直运动.学习记忆方面,四逆散有效部位治疗组潜伏期显著缩短,中小剂量组20%边缘区域运动明显缩短,80%中心区域运动增加.结论四逆散有效部位能改善大鼠嗅球损毁4周后出现的探索行为减少、学习记忆障碍.学习记忆的增强可能与四逆散有效部位发挥抗抑郁药样作用相关.

    作者:畅洪昇;孙建宁;石任兵;王庆国;张硕峰;姬曼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薯蓣皂苷元对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元(Diosgenin,Dio)对人胃低分化粘液腺癌(MGC-803)细胞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Dio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考察Dio对MGC-803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Dio对MGC-803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Dio对MGC-803细胞的增殖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Dio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17 mg/L,Dio能显著抑制MGC-803细胞DNA合成.结论Dio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抑制该细胞DNA合成有关.

    作者:宋宇;何忠梅;李晶华;霍锐;刘大鹏;王本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湿热体质与疾病关系研究

    从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发病、辨证、治疗用药角度,研究与探讨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认为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既存在程度上的差别,又具有密切的关系.湿热体质是湿热病证发病与否的重要因素.湿热证反映了湿热体质的特征,治疗湿热证本身对湿热体质亦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湿热体质趋于正常.若使用中药对湿热体质进行调整,就可能减少湿热证的发病率.历代医家治疗湿热病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剂为我们寻找干预湿热体质的药物提供了思路.

    作者:蒋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浅谈集对分析在证候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

    由于中国古代文化对中医学的渗透,中医学中广泛存在着不确定性,其精髓也往往很难把握,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医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成为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关注的问题.集对分析是一种用联系数a+bi+cj统一处理模糊、随机、中介和信息不完全所致不确定性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作为一个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同异反系统进行辨证分析和数学处理.从量的角度去探讨中医证候,将集对分析应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是从系统层次的角度,领会中医学不确定性的本质,有可能会很大程度地推动证候规范化和中医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作者:孟庆刚;王连心;赵世初;鲁兆麟;戴汝为;王永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与思路

    在系统分析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内容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认为目前中医症状规范化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症状术语及其内涵的规范、症状严重程度量化分级表述的规范及症状的辨证学意义的规范3个方面.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症状量化分级的方法学研究、基于群体调查的症状辨证学意义研究及症状信息采集规范的研究等.

    作者:王天芳;王庆国;薛晓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焦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在既往体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体质分类系统,将人体体质分为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并对其分类依据、命名依据、体质特征的表述原则与方法以及各体质类型的内涵和文献依据进行了阐述,旨在推动和深化中医体质学的研究.

    作者:王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荆芥穗有效部位中木犀草素和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RP-HPLC对荆芥穗有效部位中木犀草素和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TECHSPHERE OD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洗脱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3 nm,室温下对木犀草素和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木犀草素和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6~0.12μg和0.27~0.9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3%,RSD=1.59%和98.15%,RSD=0.43%.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行,可作为荆芥穗有效部位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胡峻;石任兵;张援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脾虚大鼠结肠电及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病理改变研究

    目的研究长期应用大黄对结肠肌电皮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的影响,探讨Cajal间质细胞(ICC)在脾虚大鼠结肠电中的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组,3个月后测定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用碘化锌-锇酸法(ZIO)观察肌间神经丛及ICC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即壁内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ENS-ICC-SMC)的病理改变.结果长期服用大黄所致脾虚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及振幅明显下降;结肠电节律失常;慢波频率变异系数(CV)及异常节律指数(ARI)显著增加;肌间丛神经纤维分布不均匀,突起连接杂乱,视野ICC稀少;电镜下见肌间神经轴突空化,ICC细胞样变性.结论长期服用大黄导致脾虚大鼠结肠慢波频率减慢,其机制可能为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的病理改变.

    作者:李卫东;张书征;连至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艾灸预处理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HSP70的影响及保护机制研究

    目的以往研究证实艾灸预处理对随后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具有一定的阻抑保护作用.本研究进一步从下丘脑HSP70角度,探询艾灸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用AA大鼠模型,观察艾灸预处理在大鼠造模前、造模后早期及继发期下丘脑HSP70的变化,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正常组大鼠下丘脑有少量HSP70的阳性表达.与正常组相比,AA各组大鼠早期和继发期下丘脑HSP70呈强阳性表达.但随疾病进程呈缓降的趋势,与同期AA组相比,经过艾灸预处理各组可使AA大鼠HSP70异常高表达的状况得到缓解,无论早期还是继发期均较明显.艾灸预处理还可使正常大鼠下丘脑HSP70的表达增强.结论艾灸预处理对随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适度提高正常大鼠的下丘脑HSP70的阳性表达,以及明显减弱随后AA大鼠下丘脑HSP70的异常高表达有关.下丘脑中HSP70可能是艾灸预处理产生防病减病、保健强壮的重要分子之一.

    作者:李晓泓;张露芬;解秸萍;孙红梅;李学武;李辉;翟景慧;周登芳;田阳春;许红;吴海霞;郑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天灸对肺癌小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天灸对Lewis肺癌化疗小鼠nm23-1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nm23-1的mRNA表达.结果单纯化疗组nm23-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天灸和天灸配合化疗组显著促进Lewis肺癌小鼠nm23-1的mRNA表达,且天灸配合化疗组对Lewis肺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提高nm23-1基因的mRNA表达,可能是天灸增强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之一.

    作者:李南玲;赵立岩;李学武;丁良伊;张露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论《脉经》症状表述的语言特色

    <脉经>是我国早的脉学专著,由汉末晋初人王叔和编纂而成.由于该书系统总结了晋代以前的脉学资料,发展了脉学理论,被历代视为经典之作.特别是收入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大量内容,不仅在文献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诊断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作者:崔锡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方法探讨--兼论马继兴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方法

    古代中医文献研究范畴包括文献内容与文献载体的研究,文献载体研究的目的终服务于文献内容研究.中医文献研究已形成专门的学科,其研究方法的探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本文主要涉及古代中医文献研究方法.

    作者:万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自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86年成立以来,我校共有92个项目获得资助.自2000年以来,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逐年增加,项目获资助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通过对我校2000~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情况的回顾,从宏观上分析了我校基金项目的科研现状,总结了经验和不足,明确了今后改善和提高的方向,旨在为高等院校进行合理的科研布局,建立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提高我校科研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作者:闫兴丽;刘铜华;王庆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