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中药(康莱特、榄香烯、华蟾素)动脉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0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中药动脉灌注)52例、对照组(化学药物动脉灌注)50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为25.0%,临床获益率(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病情稳定患者)为73.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1年、2年生存率为67.3%、32.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动脉灌注既能保护患者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中药动脉灌注治疗转移性肝癌疗效肯定,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青;王笑民;迟惠昌;杨国旺;赵文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补肾通络疏肝方治疗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2月~2005年10月男科门诊经雄激素部分缺乏问卷评分、血清总睾酮(TI)测定筛选出雄激素部分缺乏症患者69例,平均年龄61.77岁,无器质性病变.36例作为治疗组予口服补肾通络疏肝方3个月,33例作为对照组未予特殊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和性激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3个月,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总分、构成评分和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雄激素部分缺乏评分总分、构成评分及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补肾通络疏肝方治疗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症安全、有效.
作者:胡海翔;马健伟;陈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以2型糖尿病证型为基础,初步探讨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以IDF2005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为标准,选取北京医院中医科住院病人回顾性资料254例,分别从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讨论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气阴两虚和血瘀脉络证在数量上有优势,但并未体现出与代谢综合征有统计学相关性;脾虚湿聚证则显示出与男性、成年、中期病程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气阴两虚证仍是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主流证型,某些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有关,提示脾虚湿聚证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主要证候之一.
作者:赵展荣;闫小光;黄飞;张剑;刘震;李晔;李秋贵;李怡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进行缺氧缺糖再给氧处理,观察党参总皂苷对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 d龄Wistar大鼠乳鼠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含连二亚硫酸钠的无糖Earle's液进行缺氧缺糖处理造模,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和PI原位双染法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坏死、凋亡率,比色法测定LDH漏出率,评价药效.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党参总皂苷Ⅰ、Ⅲ组均能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党参总皂苷Ⅰ、Ⅱ、Ⅲ组均能显著降低细胞坏死率(P<0.01),党参总皂苷各组对细胞凋亡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能显著降低细胞LDH漏出率(P<0.01).结论 党参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坏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凋亡过程无保护作用,提示党参总皂苷是党参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效应成分.
作者:闫彦芳;张壮;韦颖;牛福玲;崔巍;王硕仁;孙塑伦;朱陵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肉桂主要成分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桂皮醛对NIH3T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桂皮醛作用NIH3T3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增殖率为15%(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桂皮醛作用24 h后NIH3T3细胞S期比例上升了3%(P<0.05),G2/M期比例无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指数(PrI)增加了3.5%(P<0.01).结论 桂皮醛可促进NIH3T3的增殖,这种促增殖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使更多细胞进入S期而实现的.
作者:赵京霞;李萍;黄启福;梁代英;盛巡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丹酚酸B(SalB)对小鼠脑缺血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NIH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SalB组和尼莫地平(Nim)组,测定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MMP)、脑能荷(EC)、磷酸肌酸(PCr)含量和Na+-K+ATPase、Ca2+-ATPase的活性.结果 脑缺血组脑缺血20、30 min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1),SalB组和Nim组可明显缓解脑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升高(P<0.01);脑缺血组脑组织EC、PCr的含量在缺血30 min显著降低(P<0.05~0.01),SalB组和Nim组可升高EC及PCr的含量(P<0.01);脑缺血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在脑缺血20、30min时显著下降(P<0.01),而SalB组和Nim组可缓解Na+-K+ATPase、Ca2+-ATPase活性的下降(P<0.05~0.01).结论 SalB改善脑缺血能量代谢可能与其调整不同的环节有关.
作者:王秋华;蒋玉凤;汪芸;王文荣;张宇忠;刘世静;刘智勤;黄启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中药对软骨细胞活性及代谢反应的调节规律,探讨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从细胞增殖(MTT法)、细胞DNA合成(3H-TdR掺入率)、蛋白多糖的形成(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的合成(3H-脯氨酸掺入)观察兔膝骨关节软骨细胞代谢变化.结果 鹿茸多肽及维骨力对细胞增殖及蛋白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益气通络方对细胞增殖及蛋白多糖合成起抑制作用.益气通络组、鹿茸多肽组及维骨力组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鹿茸多肽组及维骨力组对软骨细胞DNA及Ⅱ型胶原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气通络组对软骨细胞代谢起抑制作用(P<0.05).结论 益气通络方阻断分解代谢细胞因子,防止胶原纤维转型而促进细胞增殖;鹿茸多肽促进软骨细胞合成代谢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维骨力保护软骨细胞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
作者:胡敏;杨军平;邱丽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方法.方法 对近年来的中国中医期刊有关中医证候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汇总,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 目前用于中医证候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关联规则、集对分析、粗糙集理论、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网络等.结论 中医数据具有非线性、模糊性、复杂性、非定量等特征,针对具体的医学数据和不同的挖掘目标往往要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应用,以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
作者:龚燕冰;倪青;王永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医体质学认为,痰湿体质是由于津液运化失司而痰湿凝聚表现的以黏滞重浊为主的体质状态[1];形体特征是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有面部皮肤油脂较多、胸闷、痰多、喜食肥甘、舌苔白腻、脉滑等[2];其发病倾向是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证.
作者:董静;王琦;王东坡;吴宏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以安宫牛黄丸为对象研究中药原粉制剂均匀度的控制方法.方法 采集原料不同点的近红外光谱(NIRS),并对光谱进行相似度计算,比较相似度和均匀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料不同点近红外光谱的相似度能够反映其均匀度.结论 该方法能够用来控制安宫牛黄丸原料的均匀度,并为利用NIRS技术对中药材原粉的均匀度测量和对中成药原粉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依据.
作者:马群;乔延江;郝贵奇;张卓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四逆散不同药味组合与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煎出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四逆散不同配伍中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煎出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方组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煎出量较高,而甘柴组中两者的煎出量较低(P<0.05).结论 四逆散不同药味配伍的甘草素和异甘草素溶出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军;石任兵;刘斌;姜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RP-HPLC法研究和建立卷柏药材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卷柏药材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利用RP-HPLC法,采用Zorbax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结果 建立了卷柏药材的指纹图谱检测标准.结论 该实验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卷柏药材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作者:郑玉胜;刘永刚;张宏桂;乔延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门脉压波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CCl4肝纤维化模型大鼠以及用秋水仙碱治疗大鼠的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肝功能、肝病理变化、门静脉压力和波形,分析门脉压波形反映病理状态指标的敏感性.结果 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肝功能和肝病理变化等模型指标显示CCl4肝纤维化造模成功,秋水仙碱治疗有效.造模组大鼠门脉压的大值、小值和平均值分别比对照组升高3.9、4.1、4.1倍;秋水仙碱组分别比对照组升高4.8、5.3、5.1倍,比造模组降低19.2%、21.9%和20.5%.门脉压波形上,造模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峰面积比正常组分别升高5.1、4.3倍,而秋水仙碱组比造模组降低了15.8%;秋水仙碱组大鼠峰峰值为造模组和对照组的2.3倍;大上升速率和大下降速率数值十分接近.模型组和秋水仙碱组大变化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作为反映门脉循环状态的指标,门静脉压力和波形较为稳定和敏感,能准确地反映中医药的功能调整作用.
作者:任丽薇;张晓晶;邓秀兰;刘树峰;刘燕南;蔡大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对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栓线法大鼠缺血3 h再灌注21 h模型,观察银杏内酯B对模型大鼠神经症状、梗死范围及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钠-钾ATP酶(Na+-K+-ATPase)、钙-镁ATP酶(Ca2+-My2+-ATPase)活性及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 银杏内酯B注射液8、4 mg/kg组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症状,减轻梗塞程度,抑制率分别为29.6%、23.4%(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银杏内酯B注射液8、4 mg/kg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侧大脑的SOD、GSH-PX活性,提高GSH、CAT含量,降低MDA、NO含量,明显升高缺血再灌侧大脑的Na+-K+ATPase、Ca2+-My2+-ATPase的活性(P<0.05,P<0.01).结论 银杏内酯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本作用与银杏内酯B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O含量、抗自由基损伤以及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张硕峰;黄贱英;王晶;孙建宁;梅世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达纳康(EGb761)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所致类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神经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25~35造成类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莫里斯(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研究类AD大鼠神经元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APP mRNA表达;观察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的变化以及EGb761的影响.结果 类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出现空间记忆能力下降,皮层、海马APP mRNA的表达上调;海马、皮层GFAP阳性胶质细胞和IL-6 mRNA以及海马IL-1β mRNA表达增高.EGb761能够提高模型大鼠定向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海马、皮层GFAP阳性胶质细胞表达,降低海马部位APP mRNA的表达.结论 EGb761能显著改善Aβ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降低海马APP mRNA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炎症和免疫联级反应.提示有效控制AD患者脑内Aβ免疫联级反应是EGb761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戈;林水淼;赵伟康;徐品初;周如倩;郁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的海马区基因表达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梗模型,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大鼠心衰10 d和心衰60 d,海马区和皮质区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心衰10 d大脑的基因变化明显比心衰60 d时活跃,心衰10 d时海马区的阳性差异基因为24条,而心衰60 d时为14条,主要涉及到的有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神经鞘脂、信号转导、应激和免疫反应等方面作用的基因.其中,能量代谢类基因丙酮酸激酶3(NM_053297)和3-羟3-甲基辅酶A裂解酶(NM_024386)基因在心衰10 d时下调;神经递质代谢类基因烟碱型ε乙酰胆碱能受体(NM_017194)、alpha Endosulfine(NM_021842)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2(NM_013177)基因在心衰10 d时下调.结论 心衰初期大脑海马区的能量代谢类基因和神经递质代谢类基因发生了变化.
作者:秦英;王硕仁;王伟东;赵明镜;朱陵群;吕浠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透针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操作规范,综合分析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阳陵泉透阴陵泉、外膝眼透内膝眼、膝阳关透曲泉、梁丘透血海4组穴位,采用透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间临床综合疗效评定对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疼痛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透针组优于针刺组.结论 透针法与常规毫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止痛、综合疗效等方面均有效,但透针法比常规毫针刺法效果更好.
作者:李学武;赵吉平;汤立新;王麟鹏;孙彩霞;王燕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诸多疾病中的常见证候,多年来在气虚血瘀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中,前人分别从血液流变学、血管调控物质、组织形态学改变等微观角度初步揭示了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然而由于受当前研究思路、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限制,气虚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缺乏相应的客观评价标准和方法.为此我们提出气虚血瘀证动物表征研究的新思路.
作者:扈新刚;张允岭;柳洪胜;娄金丽;郑宏;闫妍;黄启福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