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补肾疏肝中药对早期青光眼肝郁气滞证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筛选2010年-2013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眼压控制至靶眼压3个月后的早期青光眼患者80例(136只眼),辨证属肝郁气滞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补肾疏肝中药干预3个月,配合青光眼相关知识宣教,对照组予腺苷钴胺片口服3个月.观察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视觉生活质量的变化,及2组干预前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有效率.结果 药物干预后,补肾疏肝中药能有效改善早期青光眼患者的视野、视觉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且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肾疏肝中药对早期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保护作用,及视觉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优于腺苷钴胺对照,停药6个月后补肾疏肝中药对早期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欣;尹连荣;高健生;张丽霞;刘健;王民秀;杨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整群随机分为八段锦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八段锦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持续180 d.分别在第1天、第180天进行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肺功能检查、急性加重次数等评测.结果 健身气功八段锦可以明显改善CAT评分的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P<0.05);健身气功八段锦可能增加A级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延缓B级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下降速度(P<0.05).结论 在慢阻肺稳定期,于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缓解患者症状、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薛广伟;冯淬灵;姚小芹;齐莹;王燕宁;马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齐握热”一词,始见于《伤寒论·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原文:“诸外实者,不可下,下之则发微热,亡脉厥者,当齐握热.”论表实误下之变证.其中,对于“当齐握热”的理解,历代医家认识不一.多数医家认为这是一种表证误下后邪热深陷于内的证候表现,也有医家提出不同看法.
作者:刘妙;李宇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强调望诊是诊断的第一要务.《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完全”进一步指出了望诊的重要性.
作者:张红梅;陈雪功;胡建鹏;刘凯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了通过心象思维而获得的养生治病的理论和案例.根据获得心象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有待之观的心象养生和无待之观的心象养生,从源流、方法、应用、机理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作者:范逸品;张志斌;王永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不同采收期唇香草中5种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初步确定唇香草的佳采收期.方法 采用20%二甲基亚砜甲醇溶液提取唇香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3%甲酸甲醇-0.3%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290 nm为检测波长,同时测定不同生长期唇香草中咖啡酸、迷迭香酸、地奥司明、蒙花苷以及胡薄荷酮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5个化学成分的线性关系、分离度、重复性以及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不同采收期的唇香草中均是蒙花苷和地奥司明的含量较高,胡薄荷酮的含量居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含量较低;5种化学成分在唇香草不同采收时期的含量存在差异,但在开花前期和开花期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均较高.结论 可初步确定唇香草的佳采收期为开花期,其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可为唇香草的规范化种值(GAP)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周晓英;丁文欢;张雪佳;田树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合成柴胡皂苷a(SSa)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为柴胡皂苷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分别合成柴胡皂苷a免疫抗原(SSa-BSA)和包被抗原(SSa-PLL);用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法鉴定人工抗原是否偶联成功,并免疫小鼠,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通过间接竞争ELISA(ic-ELISA)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 薄层色谱法检测结果显示柴胡皂苷a与BSA/PLL偶联成功.小鼠经SSa-BSA免疫后,体内可产生抗柴胡皂苷a抗体,效价1:80 000以上.结论 与其他人工抗原的鉴定方法相比,薄层色谱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成功合成的柴胡皂苷a人工抗原可用于下一步的单克隆抗体制备以及相应免疫方法的建立.
作者:冯会宾;赵琰;赵灵灵;单文超;赵妍;张越;王庆国;屈会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清毒活血化痰复方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连续5d每天灌胃清毒活血化痰复方(12 g/kg),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制备药物血清和正常血清.OGD/R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复氧复糖过程中添加清毒活血化痰复方药物血清,并以正常血清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后复氧复糖组(模型组)、清毒活血化痰复方药物血清组(中药组)分别于复氧复糖后4、24、48、72 h提取基因和蛋白用于检测.以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RT-PCR检测NF-κB和STAT3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清毒活血化痰复方药物血清作用24 h即显现出明显的促ECV304增殖的作用,于48 h时作用明显.在各个时间段对NF-κB和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清毒活血化痰复方药物血清可以有效改善OGD/R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STAT3的表达相关.
作者:骆殊;邵佳;吴颢昕;陈刚;刘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常用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丹皮)煎剂对银屑病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及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灌胃雌激素刺激小鼠阴道上皮组织增生的方法制作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直接利用小鼠尾部鳞片模型,给予不同剂量(1.93、3.86、7.72 g/kg)的3种清热凉血药进行干预,14 d后计数小鼠阴道上皮有丝分裂指数和小鼠尾部颗粒层鳞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丹皮的各剂量组对银屑病样表皮过度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均能促进表皮颗粒层形成(P<0.05),但3味药之间的作用效果无明显差异,同一味中药不同浓度之间亦无明显量效关系.结论 清热凉血药生地、紫草、丹皮可能通过抑制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和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作者:杨皓瑜;王金平;李梦琳;陈璐;李锘;孔原;白彦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柴胡皂苷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2~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柴胡皂苷组,每组15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复制大鼠抑郁模型.从造模第2天开始,氟西汀组(1.2 mg/kg)及柴胡皂苷组(25 mg/kg)进行灌胃给药,每日1次.于实验21 d,分别进行敞箱实验及糖水消耗量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区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21 d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与柴胡皂苷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及PCR检测结果显示,海马区Caspase-3、Caspase-9蛋白及基因表达,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强(P<0.05),氟西汀组及柴胡皂苷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胡皂苷可有效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区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蔡珍珍;徐广有;温秋婷;王绍清;张晓杰;张静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组织形态、谷氨酸(Glu)、一氧化氮(N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芍药苷的干预作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采用辐照结合束缚制作血虚肝郁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另设正常SD大鼠为空白组,每组14只.造模第1天开始芍药苷高、中、低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40、20、10mg/kg的药物,模型组和空白组灌胃等量的纯净水,共21 d.采用大脑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海马中Glu含量;格里斯法(Griess法)测定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3区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CA3区神经元胞体收缩、染色质加深、细胞核深染、核收缩呈三角形、核仁不明显;海马组织中Glu、NO含量显著升高(P<0.05),iNOS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核未见明显异常,神经元形态基本完整;芍药苷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芍药苷高、中剂量组海马组织中NO含量显著降低(P<0.05),iN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血虚肝郁证模型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出现萎缩等病理状态,Glu、NO含量升高,iNOS蛋白表达增多,而芍药苷对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具有改善作用,其发挥神经保护的功能可能是通过降低Glu和NO含量,降低iNOS蛋白的表达等多途径实现的.
作者:王景霞;张建军;屈胜胜;王淳;李艳霞;葛阳;蒋晔;冉从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凉血活血中药对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模型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IL-23/IL-17)炎症轴的干预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凉血活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动态变化;光镜观察皮损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血清及皮损中细胞因子含量、mRN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凉血活血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皮肤红斑的出现、色泽及浸润范围、鳞屑面积、鳞屑厚度、皮肤增厚均小于同期的模型组改变(P<0.01或P<0.05).HE染色显示:凉血活血中药组小鼠皮肤表皮层较平整,角化不全的细胞明显减少,表皮层厚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皮损蛋白及mRNA检测显示,凉血活血中药组小鼠皮肤中IL-17、IL-23蛋白及IL-23 mRNA、IL-22mRNA、孤独核受体γt(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 凉血活血中药可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爆发的强度及银屑病样皮损的形成,可能与降低IL-23/IL-17轴相关细胞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并抑制Th17细胞分化转录因子RORγt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京霞;底婷婷;王燕;刘欣;梁代英;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合二陈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皮下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组织、血清中内脏脂肪素等脂肪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脂饲养方法复制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依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即血府逐瘀汤组、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合二陈汤组、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前3组分别给予血府逐瘀汤(13.00 g/kg)、补阳还五汤(23.75 g/kg)、血府逐瘀合二陈汤(19.67g/kg)灌胃,后2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酶联免疫法检测皮下脂肪组织、内脏脂肪组织、血清中的内脏脂肪素(PBEF)、脂联素、瘦素(Lep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皮素-1(血浆ET-1)的含量.结果 ①模型大鼠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血清中PBEF含量均升高,血府逐瘀汤组、血府逐瘀合二陈汤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血府逐瘀合二陈汤组较血府逐瘀汤组下降更显著(P<0.05).②模型大鼠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血清中脂联素含量均降低,各活血方组皮下脂肪组织、血清中脂联素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组较血府逐瘀汤组、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组均显著升高(P<0.05),而且补阳还五汤组较模型组内脏脂肪组织脂联素含量也升高(P<0.05).③模型大鼠皮下脂肪中Leptin含量降低,内脏脂肪、血清中含量升高(P<0.05).三活血方均可降低血清中Leptin含量,血府逐瘀合二陈汤组内脏脂肪组织Leptin含量也有降低(P<0.05).④模型大鼠内脏脂肪中TNFα含量降低(P<0.05),血清浓度和皮下脂肪中TNFα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组、血府逐瘀合二陈汤组内脏脂肪中TNFα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⑤各组大鼠皮下脂肪、内脏脂肪、血浆中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模型组内脏脂肪、皮下脂肪中PAI-1含量均升高(P<0.05).血府逐瘀汤组、血府逐瘀合二陈汤组内脏脂肪中PAI-1含量下降(P<0.05),血府逐瘀汤组皮下脂肪组织中PAI-1含量也下降(P<0.05).结论 内脏脂肪、皮下脂肪组织分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模型大鼠脂肪因子分泌紊乱,活血化瘀药物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杨仕权;陈贵海;邓巍;陈焕新;陈娟;蒋筱;臧知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丹栀逍遥散对广泛性焦虑(GAD)大鼠脑Papez环路区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西药组)4组,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采用不确定空瓶饮水刺激方法造成广泛性焦虑大鼠模型.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以丹栀逍遥散(10.5 g/kg)和盐酸丁螺环酮(2 mg/kg)水溶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7d.模型组蒸馏水灌胃7d.取脑组织,光镜、电镜观察海马、杏仁核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法检测海马和乳头体组织的早期细胞凋亡率.结果 光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海马、杏仁核区域出现明显的染色质边集,核固缩等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中药组和西药组能够有效的改善这些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海马及乳头体组织的早期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有明显的升高(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较明显的降低(P<0.05或P<0.01).结论 GAD大鼠脑内Papez环路区域存在着广泛且明显的细胞凋亡,丹栀逍遥散能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和防止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组织.
作者:董宁;唐启盛;赵瑞珍;徐硕;杨歆科;毛颖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模型大鼠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遣模组50只.空白组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采用以120 mg/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每只5 mL/kg,1次/d为主,配合自由饮用0.1%氨水溶液及进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3种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28周末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中药组),每组各10只,均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并且每天灌胃1次,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2 mL/kg(即维酶素0.3g/kg),中药组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3 mL/kg(含生药9 g/kg),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L/kg.12周后即实验第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选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胃窦部黏膜组织中EGFR、ERK1/2、p-ERK1/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模型组EGFR蛋白表达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RK1/2蛋白表达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维酶素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益气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抑制EGFR的高表达及EGFR/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这可能是其治疗CAG伴Dys、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防治胃癌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魏玥;杨晋翔;王再见;彭继升;安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