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育泡饮对促排卵周期夫精人工授精( AIH)患者卵泡周围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AIH助孕并符合小卵泡排卵诊断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26例。对照组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组在氯米芬促排卵同时加服育泡饮。比较2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注射日卵泡周围血流参数之搏动指数( PI)、抗性指数( RI)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CG注射日卵泡周围血流明显增加( 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为34.61%(9/26),周期妊娠率19.56%(9/46)、对照组分别为11.76%(4/34)和6.0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肾法配合氯米芬明显提高AIH患者临床妊娠率,可能与其增加卵泡周围血流灌注、改善卵子质量有关。
作者:李楠;金哲;刘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中草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试验逐渐增多,本文就中草药治疗该病的文献发表质量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选择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NSORT报告条目、草药制剂质量补充条目及专业设计要求,对文献发表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纳入文献29篇,其中英文11篇,中文18篇。6篇(20.7%)CONSORT条目报告数超过50%,中文平均10.94条(30%),英文平均20.27条(55%)。 Jadad评分3分或以上文献共9篇(31%),中文1.67±0.77分,英文(3.18±1.66)分。草药制剂质量报告条目评分2.5分及以上者共7篇(24.1%),中文(1.58±0.39)分,英文(2.61±0.93)分。1篇(3.4%)中文文献对纳入病例证候进行了评价,并对治疗前后证候变化进行了比较。结论英文文献发表质量相对较好,中文文献主要不足表现为随机和盲法设计细节欠详细、疗程相对较短、对照药物及结局指标选择欠妥。
作者:倪敬年;魏明清;时晶;张学凯;田金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明确证候分布及症状表现,为甲状腺癌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结合文献研究和中医理论,制定“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学调查表”,对18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中医证候横断面调查。结果183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气阴两虚证63例(34.43%),肝郁气滞证48例(26.23%),痰瘀互结证45例(24.59%),脾肾阳虚证27例(14.75%)。不同年龄与不同病程的甲状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辨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芷乔;吕萌;周玉;夏仲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的远期预后差别。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191例,采集其住院时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相关数据,出院后进行长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获取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率)的发生及时间。结果5种证候要素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预后比较,从优排序依次为痰阻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阳虚证(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痰阻证者预后优于非痰阻证者(P=0.017);气虚证预后优于非气虚证(P=0.011);阴虚证预后与非阴虚证差异不显著(P=0.633);血瘀证总体预后与非血瘀证差异不明显(P=0.182),但在500 d后预后差于非血瘀证;阳虚证预后差于非阳虚证( P=0.002)。结论慢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较差,不同中医证候预后差异显著,其中气虚、痰阻可能为其早期常见证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阴虚可能贯穿于CHF的发展过程,血瘀在病程早期可能作用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血瘀证者预后较差,且晚期常表现为阳虚。
作者:徐峥;张并璇;宋庆桥;田瑜;黄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柴芪汤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 IR)的影响。方法5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16只,模型组16只,柴芪汤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持续喂养方式复制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柴芪汤各组从第9周开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低剂量组为1.90 g/(kg· d),中剂量组5.71 g/(kg· d),高剂量组17.13 g/(kg· d)。实验第8周末,模型组与正常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采血,实验第12周末,各组大鼠均行腹主动脉采血。用生化法检测血脂( TG、TC、HDL-C、LDL-C)、空腹血糖( FBG),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 FINS),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结果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芪汤低剂量组FINS、TG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高、中剂量组FINS、TG、TC、IRI明显下降(P<0.05), HDL-C明显升高(P<0.05)。结论柴芪汤可改善代谢综合征大鼠糖脂代谢,并能减轻IR,以中、高剂量效果明显。
作者:王颖;刘晶;王新祥;张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MRL/lpr狼疮鼠体质的区分方法,并于不同周龄观察肾脏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AFF)、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 BAFF-R)基因及蛋白质的表达,以考察狼疮鼠体质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将12周龄MRL/lpr小鼠按体质分为寒体质、常体质及热体质,随机选取不同体质的小鼠各20只为寒体组、热体组、常体组。分别于12周龄时及20周龄时取材。通过RT-PCR、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检测肾脏 BAFF mRNA、BAFF-R mRNA 及其蛋白质表达。结果寒体质MRL/lpr狼疮鼠肾组织BAFF mRNA及蛋白质、BAFF-R蛋白质的表达均较常体质、热体质低,但各组BAFF-R 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MRL/lpr狼疮鼠体质差异可能与肾脏组织BAFF mRNA及蛋白质、BAFF-R蛋白质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东建;苏励;王骁;曲环汝;茅建春;顾军花;丁之江;周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循清热化痰法组方的蒌芩止嗽煎通过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提高抗生素在肺内的药物浓度的机制。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氨溴索组、二陈汤组、蒌芩止嗽煎组,每组各10只。用熏吸香烟加气管内注射内毒素及鼻腔滴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风热刺激的方法建立大鼠AECOPD痰热证模型。模型建立后,氨溴索组腹腔内注射氨溴索6 mg/(kg· d),二陈汤组及蒌芩止咳煎组分别灌胃相应的中药3.33 g/(kg· d),共7 d。 AB-PAS染色,镜下观察杯状细胞酸性黏蛋白的分泌;病理组织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计数每个视野下杯状细胞总数,计算杯状细胞占所有上皮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肺组织黏蛋白( MUC5AC)含量及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杯状细胞分泌的MUC5AC及气道杯状上皮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蒌芩止嗽煎组NE及MUC5AC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蒌芩止嗽煎提高抗生素在肺组织内转运能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黏蛋白和气道杯状上皮细胞数量,降低血清NE和灌洗液中MUC5AC,减少气道黏液分泌,减轻气道阻塞,促进抗生素在肺组织内的正相扩散作用而实现的。
作者:李杰;王琦;张立山;邱泽计;吴珺;王林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解郁安神中药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CUS)抑郁大鼠模型神经递质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解郁安神中药小、中、大剂量组(8.2、16.3、32.7 g/kg),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应激刺激开始的同时连续灌胃药物35 d。通过敞箱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观察药物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药物对大鼠海马、皮层的多巴胺( 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药物对大鼠海马BND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在行为学测试中表现出自主活动减少;皮层的5-HT和NE的含量明显降低( P<0.05),海马5-HT及5-HIAA、NE的水平亦显著降低( P<0.05), BDNF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解郁安神中药各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改善CUS抑郁大鼠自发活动的减少;中药中、大剂量及盐酸氟西汀可显著提高皮层5-HT、NE的含量( P<0.05),中药小、大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海马NE的含量( P<0.05),中药各剂量可显著提高海马5-HT、5-HIAA的含量(P<0.05);中药大剂量及盐酸氟西汀可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P<0.05)。结论解郁安神中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神经递质的影响及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关。
作者:邹海艳;杨亦龙;屠蘅菁;姚晓泉;王雅丽;刘思思;欧阳俊;王海征;赵晖;王蕾;张弛;张秋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黏附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以生药量18 g/kg灌胃家兔,制备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同容积生理盐水灌胃制备空白血清。体外培养细胞,收集对数期生长的细胞,设10%空白血清组,2.5%、5%、10%含药血清组4个组。 Transwell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及黏附的影响;RT-PCR测定经含药血清处理后细胞中N钙连素( N-cad)及波形蛋白( viment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高,迁移到膜下表面的细胞数减少,5%和10%含药血清组迁移率仅为25.64%和13.31%(P<0.01)。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异质黏附率降低,且黏附率和血清浓度及作用时间呈负相关;同时N-cad、vimentin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呈浓度与时间相关性。结论加味生脉饮含药血清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有抑制迁移和降低异质黏附作用,其分子机制与影响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作者:陈惠;姜淼;辛丽丽;渠景连;徐慕鸽;苏垠旭;龚婕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越婢汤是一首古方,始创于何时何人难以详考,但在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成的《伤寒杂病论》中有多次运用,在唐代成书的《千金方》和《外台秘要》中也均有记述。历代以来,许多医家对越婢汤的功用、方义各抒己见,均欲推求先贤制方的本意,观点纷多,难以会通。本文梳理古代医家及现代中医学者对该方方义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新出管见,愿为具陈,以明得失。
作者:张天星;贺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索中医术语的自动识别方法,扩充中医文本的自然语言处理形式。方法采用基于条件随机场( CRF)的方法,针对《伤寒论》文本中的症状、病名、脉象、方剂等中医术语的自动识别标注问题,通过结合字本身、词性、词边界、术语类别标注的特征,分析不同特征组合对术语识别的影响,并探讨具有效性的组合。结果以字本身、词边界、词性、类别标签为特征组合的中医术语识别模型准确率为85.00%,召回率为68.00%,F值为75.56%。结论字本身、词性、词边界、术语类别标注的多特征融合的模型识别效果优。
作者:孟洪宇;谢晴宇;常虹;孟庆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牛膝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药用历史悠久。牛膝的传统功能主治收载在历代本草中,并借助古代方剂配伍应用到具体病证而充分体现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简称《药典》)收录的牛膝功能主治,主要由这些内容的归纳整理、提炼升华而来。通过检索《普济方》数据管理系统[1]中含牛膝复方的病证分布情况,再与历代本草和2010年版《药典》收录的功用相比较,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并非完全吻合,主要在于传统功用宽泛,《药典》功用局限。对比分析《药典》未曾收录的内容,可以确认其中存在业已失传的潜在功用,本文旨在分析揭示这一问题。
作者:范颖;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千金子甾醇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以及P-糖蛋白( 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2)对千金子甾醇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灌流液中千金子甾醇的含量,计算吸收速率常数( Ka )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千金子甾醇在大鼠结肠的Ka 及Papp高(P<0.05)。加入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后,千金子甾醇在结肠段的Ka 及Papp显著增加;而加入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后,千金子甾醇在大鼠结肠段的Ka及Papp普遍降低。结论千金子甾醇在肠道中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推测千金子甾醇可能为P-gp的底物,而非MRP2的底物。
作者:张秀婷;王英姿;李韶菁;段飞鹏;王晴;张春泥;李凤英;李文华;骆声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络脉是气络、血络和络脉缠绊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从络脉、病络到络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称为“络脉为病”,络脉为病出现动风征象称之“络风内动”。络风内动是“病络”的表达形式,包括络虚动风、热毒生风及外风引动3种。络风内动术语本身体现出络脉形质的易变性,络风内动与肝风内动含义既有交叉又有区别。目前,络风内动理论已用于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后、心衰急性发作或心肾综合征、快速性心律失常。以络风内动理论指导多种疑难或急危病证诊治的研究将成为中医药科研的方向。
作者:王显;王永炎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