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影响因子:1.56
  • 创刊:1959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 中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16年12期文献
  • 近10年针灸治疗痛经的同功穴选用规律的文献分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近10年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的同功穴选用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2006—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和维普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结果得到相关文献128篇。治疗痛经的同功穴有49个,其中十四经腧穴47个,经外奇穴2个;主要穴位为三阴交、关元、中极,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所在部位主要是胸腹部和腰背部。按照使用频率将腧穴分为3级:一级谱腧穴9个、二级谱腧穴13个、三级谱腧穴27个。结论同功穴的概念进一步诠释了腧穴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对针灸处方的选择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起到指导作用。

    作者:于宏君;赵晋莹;赵春海;许荣根;赵春强;王富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沙苑子对肾阳虚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沙苑子水提取物对肾阳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调脂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周龄雌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沙苑子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实施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术后,正常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雌激素组灌胃戊酸雌二醇(0.2 mg/kg),其余各组分别灌胃沙苑子提取物(136、68、34 mg/kg),持续给药8周。测量各组大鼠的体重,检测血清 TC、TG、HDL-C、LDL-C,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及肝脏雌激素受体(ERα与ERβ)mRN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给予高脂饲料后第3周开始体重显著增加(P <0.001),血清 TC 与 LDL-C 从第5周、TG 与 HDL-C 从第7周开始明显增高(P <0.001,P <0.01,P<0.001,P <0.05),血清 E2显著降低(P <0.01),血清 FSH 显著升高(P <0.05),肝脏 ERαmRAN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沙苑子高剂量组从给药第7周 TC、TG 显著降低(P <0.05,P <0.001),中剂量组从给药第7周 LDL-C 显著降低、HDL-C 显著升高(P <0.05,P <0.01),低剂量组在给药第8周 HDL-C 显著升高(P <0.05);沙苑子各剂量对血清 E2和 FSH 含量均没有明显的作用(P >0.05),但均显著上调肝脏 ER-αmRNA 的表达(P <0.05)。结论沙苑子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放大受体传导的信号而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激素水平的不足,从而达到治疗围绝经期脂代谢紊乱的目的。

    作者:刘静;王景霞;高飞;唐潇然;李思明;孙天恒;张春光;张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益精方对腺嘌呤不育症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和闭合小环蛋白表达的作用

    目的:观察益精方对腺嘌呤不育症肾阳虚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JAM)及闭合小环蛋白(ZO)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8只健康的 SPF 级 Wistar 雄性大鼠,2月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玄驹组、益精方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20 d。然后处死大鼠,摘取睾丸和附睾,采用计算机精子分析系统计数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 JAM及 ZO 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JAM及 ZO 表达均显著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玄驹组和益精方组精子活动率、精子密度均显著升高(P <0.05),益精方组 JAM及 ZO 表达显著增加(P <0.05)。结论益精方能够通过调控 JAM及 ZO 的表达,修复腺嘌呤法诱导的肾阳虚模型大鼠的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损伤。

    作者:郑小挺;陈东;尹申;马玲;王家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枳实总黄酮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枳实总黄酮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0日龄雄性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实总黄酮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碘乙酰胺灌胃联合夹尾刺激的方法,建立 FD 大鼠模型。大鼠8周龄时,开始灌胃相应药物,共14 d。检测胃扩张刺激时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颈斜方肌肌电(EMG)及胃顺应性,评价枳实总黄酮苷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并筛选出优剂量进行下一步研究。将另15只10日龄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枳实总黄酮苷优剂量组,每组5只。造模方法及干预方法同上。检测大鼠胃及脊髓中5-羟色胺(5-HT)含量及脊髓中 c-fos mRNA 的表达。结果大鼠胃内球囊压力在40、50、60 mmHg 时,枳实总黄酮苷高、中剂量组 AWR 评分及颈斜方肌 EMG 均方根变化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胃顺应性高于模型组(P <0.05),而枳实总黄酮苷中、高剂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因此,枳实总黄酮苷中剂量为优剂量。枳实总黄酮苷中剂量可明显减低5-HT 的含量、c-fos mRNA 表达(P <0.05),且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枳实总黄酮苷可以改善 FD 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 及c-fos 表达有关。

    作者:李培彩;张声生;吴震宇;卢小芳;汪正芳;王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泻药性便秘与衰老相关指标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便秘大鼠模型,检测其衰老相关指标,探讨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方法在饲料中加入大黄,通过观察大鼠24 h 粪便形态、重量、数量(粒数)以及测定肠道传输功能,确定泻药性便秘大鼠造模成功。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计算胸腺、脾脏指数以及大脑海马体中 klotho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24 h 粪便重量、数量,肠道活性炭推进百分比,血清 SOD 水平,胸腺指数,大脑海马体 klotho 蛋白浓度、klotho 目的蛋白光密度值和 klothoβctin 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P <0.01或 P <0.05)。结论便秘与大鼠衰老指标有相关性,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费文婷;黄斌;王华超;刘建乔;刘仍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清金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模型大鼠肺组织 Foxp3和 RORγt 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金化痰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P3(Foxp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 SPF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金化痰汤组、克拉霉素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采取气道滴注脂多糖(LPS)联合烟熏的方法建立 AECOPD 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并同时连续30 d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清金化痰汤(8.4 g/kg)、克拉霉素(50 mg/kg)灌胃。实验第31天,提取大鼠肺组织,制作病理切片,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黏蛋白5AC(Muc5AC)、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表达,观察 Foxp3和 RORγt 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 Foxp3和 RORγt 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 Foxp3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RORγt、Muc5AC、NE 表达显著升高,Foxp3/RORγt 显著下降(P <0.01);清金化痰汤组与模型组比较,Foxp3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 >0.05),RORγt、Muc5AC、NE 表达显著降低,Foxp3/RORγt 显著升高(P <0.01或 P <0.05)。清金化痰汤组与克拉霉素组比较,Muc5AC 显著降低(P <0.05)。结论清金化痰汤可显著下调模型大鼠肺组织中 RORγt 蛋白表达,上调 Foxp3/RORγt,这可能是清金化痰汤调节 AECOPD 黏液高分泌的机制之一。

    作者:杜建超;冯淬灵;葛东宇;张前;陈东梅;张晓雅;贾蓓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共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川芎嗪治疗冠心病的机制

    目的:基于共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川芎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数据库(STITCH 与 Chemprot)检索和药效团的虚拟筛选获得川芎嗪的靶点及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信息,在 Cytoscape 中构建川芎嗪对应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合基因表达谱分别构建疾病与正常2种状态下的共表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运用基于边聚类系数的快速凝聚算法(FAG-EC)和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对疾病状态下的共表达网络进行模块聚类和功能注解,将获得的功能模块映射到正常状态下的共表达网络,得到相对应的功能模块,并对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功能模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川芎嗪主要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血液循环、血红素代谢以及基础代谢等途径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而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可能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靶点。结论从分子网络水平探讨了川芎嗪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和关键靶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霍梦琪;张燕玲;郑世超;乔延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侯氏黑散中风药、补虚药对脑缺血大鼠轴突生长抑制信号通路Nogo-A/NgR与RhoA/Rock2的影响

    目的:探讨侯氏黑散方中风药、补虚药以及风药补虚药联用对脑缺血大鼠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NgR、RhoA、Rock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AC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风药组(7.70 g/kg)、补虚药组(2.59 g/kg)、风药补虚药联用组(10.50 g/kg)。术后每12 h 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2 h。运用 Western blot 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 CA1区 Nogo-A、NgR、RhoA、Rock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Nogo-A、NgR、RhoA、Rock2蛋白的表达均升高(P <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 NgR 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 <0.01);RhoA、Rock2蛋白的表达均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只有联用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侯氏黑散中风药、补虚药可能通过对脑缺血大鼠轴突生长抑制信号通路 Nogo-A /RhoA /Rock2的调节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修复。

    作者:陆跃;赵晖;姚晓泉;常佳慧;张秋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伤寒论》辨治心阳虚三方证治解析

    心阳虚证由心阳虚衰、鼓动无力、阴寒内盛所致,以心悸怔忡、胸闷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为主症,严重者可见心阳虚脱之危候。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的主要方剂。既往多认为,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损之轻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心阳虚损较重者,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心阳虚损更重者,甚则达到了亡阳之危候。但通过解析心阳虚三方证治特点,提出以上三方证当皆属急症、重症,所不同者,桂枝甘草汤重在补心通阳,兼能温营养血、化气行水、平冲降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重在潜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则兼表邪不解、痰热内迫。

    作者:郑丰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模拟临床支气管哮喘肝气郁结证致病特点,运用卵清蛋白(OVA)混合液致敏和束缚制动建立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通过宏观表征、行为学、肺功能、外周血炎症细胞、支气管组织病理等客观指标进行评价。方法32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正常组、应激组、哮喘组、应激哮喘组。应激组及应激哮喘组每天在不同时间束缚制动1次,第1天2 h,以后每天均比前一天多10 min;哮喘组及应激哮喘组第1天腹腔注射含 OVA、氢氧化铝佐剂的混合液1 mL 致敏。2周后每天雾化吸入1% OVA 20 min 激发,连续14 d。正常组致敏和激发均用生理盐水,且不做束缚刺激。28 d 后观察各组大鼠宏观表征、行为学、肺功能、外周血炎症细胞分类、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应激哮喘组大鼠表现为兴趣减退、毛发晦暗无光泽、便溏、饮食量减少、体重增加缓慢;激发过程中有抓咬口鼻、体腹部皮肤,呛咳、喷嚏及喉中哮鸣音等表现。与正常组相比,应激哮喘组垂直运动得分明显下降(P <0.05,P <0.01);蔗糖水偏好程度、悬吊实验翻动次数显著下降(P <0.01);悬吊实验静止时间明显增加(P <0.01);呼气峰流速(PEF)、吸气中期峰流速(FEF 25%~75%)、用力呼气时间(FET)、0.3 s 用力呼气量(FEV0.3)/用力肺活量(FVC)下降(P <0.05,P <0.01,P <0.01),吸气平均气道阻力(平均 Ri)、呼气平均气道阻力(平均 Re)明显升高(P <0.05,P <0.01);外周血中性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及嗜酸粒细胞比率均升高(P <0.01);肺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与应激组或哮喘组比较,应激哮喘组大鼠宏观表征、行为学、哮喘症状及体征、肺功能、支气管组织病理,外周血炎症细胞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 OVA 混合液致敏和束缚制动成功建立了心理应激哮喘大鼠模型,符合支气管哮喘肝气郁结证临床特征,可用于情志哮喘的基础研究。

    作者:李长安;胡晓玲;崔红生;王谦;张淑静;单敏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频率电针及刺激次数对心肌缺血大鼠内关穴与非经非穴点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低频或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后内关穴及非经非穴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规律及治疗次数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00只雄性 Wistar 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次治疗组和3次治疗组,各组再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5个小组,每组10只。电针组大鼠左侧内关穴每日接受针刺1次,于第1天或第3天治疗结束60 min 后,应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双侧内关穴和非经非穴区域的皮肤血流灌注量,HE 染色观测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显著降低(P <0.01),且3次治疗模型组较1次治疗模型组内关和非经非穴皮肤血流量皆显著降低(P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3次治疗后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内关穴区皮肤血流量均显著升高(P <0.01)。结论内关穴区皮肤血流灌注量较非经非穴能相对特异地反映大鼠心肌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尤其是低频或高频治疗后随次数增加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血流灌注量下降的情况,且3次治疗后以高频电针作用更为明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路雅雯;嵇波;戴健;赵国桢;王丹;严明娜;白红新;孙晓敏;郭孟玮;毛颖秋;李志刚;程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镇痛效应特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颊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镇痛效应的特点,为颊针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诱导关节炎兔模型。造模成功后,体针组家兔在双侧膝眼和足三里、颊针组家兔在颊针“膝”穴每天接受针刺治疗1次,连续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 时的热痛阈值。结果颊针与体针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颊针治疗5 min 即开始显示明显的镇痛效应,30 min 时到达峰值,60 min 时镇痛效应开始下降,240 min 时的痛阈值降到与0 min 时相同。而体针在治疗15 min 时开始显示明显镇痛效应,30 min 时到达峰值,60 min 时镇痛效应开始下降,但240 min 痛阈值仍高于0 min 时的痛阈值。结论颊针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效关系,其时效曲线与体针时效曲线相似,但颊针起效快于体针,效应持续时间短于体针,且颊针镇痛效应不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变化。

    作者:蒲瑞生;方晓丽;杜小正;颉旺军;秦晓光;苏成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服药不饮茶”的文献考据

    所谓“服药不饮茶”之茶,特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而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次将“茶水”列入核心推荐内容:“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1],服药期间可否饮茶问题也由此引起公众关注。笔者试从传统与现代角度对此作一辨析,以就正大家。

    作者:奚茜;廖艳;林殷;张聪;张玉苹;潘诗霞;李冰;王晶;马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温病学形成发展与乾嘉学术思想演进关系的研究

    温病学说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部分,研究的对象是温热病。《素问》是早记载温热病的著作,从病因、病机、发病到对临床表现的描述,说明当时对温热病已有初步认识。从两汉到宋早期,温热病的著作几乎不见。到金元时期,河间学派创始人刘完素提出“火热论”,论述对热病的辨证治疗,初步奠定了温病学说的基础[1]。明代温病学说发展几近停滞。直到吴又可著成《温疫论》,温病学说才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清初,吴又可、戴天章、叶天士为温病学说奠基;清中,吴鞠通、王孟英踵武前贤,使温病研究渐臻完善;清末,众说纷起,温病学研究渐趋多元。

    作者:肖毅;黄作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诗经》本草名物训诂研究

    本草名物训诂又称为本草释名,指运用传统训诂学的方法推究中草药名称的来源,解释名称的形、音、义与药物的关系。本草释名的材料多散存于经书、小学书以及一些本草典籍中,并无专书。

    作者:包蕾;王育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第39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