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方法观察44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证候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正虚证中气阴两虚型出现率高.畏寒肢冷、夜尿清长等反映脾肾阳虚的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各占61.36%,在失代偿期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之时,上述症状即出现且在50.00%以上.邪实证中血瘀证型出现率高,在失代偿期血瘀型的出现率即远高于同期其他邪实证型,在50.00%以上,并随疾病发展进一步升高.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证候特点是:在一般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的气阴两虚基础上阳虚与血瘀症状出现早而重.
作者:王耀献;王翚;孙鲁英;刘尚建;李晓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补肾法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益气养血补肾法合康力龙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33例,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证候学积分较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在改善症状方面有效率为90.9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24%,患者的血色素从疗后第6个月开始较疗前升高(P<0.01),白细胞计数比疗前升高(P<0.05),疗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较疗前有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益气养血补肾法合康力龙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伟;陈黎;朱跃兰;冯嵩;何玲;李仝;郎海燕;陈信义;孙颖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存期的优越性和优势环节.方法对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生存期在2年以上的晚期NSCLC患者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应用以含铂类方案为主的化疗同时,中医的益气养阴法及理气化痰法是该组患者为常用的治法;在所应用的中药静脉制剂中,以康莱特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使用频率高;中药汤剂中以茯苓、陈皮、白术、黄芪、沙参等药物为常用.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延长晚期NSCLC生存期的优势环节可能在于中医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以及中西药物间的协同与叠加作用;益气养阴治法及理气化痰治法在晚期NSCLC的中医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姜苗;侯丽;李忠;陈信义;花宝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药膜治疗下颌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病例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自制的中西医药膜,对照组予蘸有甲硝唑粉、诺氟沙星粉、丁香油的消毒棉捻.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13.446,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药膜治疗下颌智齿冠周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欧阳东;雒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自2002年7月~2004年6月,以通调三焦、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便秘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仍海;薛雾松;张燕生;徐建华;王立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越鞠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收集了9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中药越鞠丸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用西药西沙比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5例,占41.7%;显效18例,占30.0%;有效10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8.3%.在疗效和症状积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越鞠丸是针对气、血、痰、火、湿、食郁结而设,重在行气解郁,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作者:史成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 dele Tourette Syndrome,简称TS),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率表现度变异的疾病,属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以头部、躯干、四肢不自主抽动,喉中发出奇特叫声或詈言不避亲疏为特征,呈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的表现.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性激素、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尤其是多巴胺)异常及神经系统某些特殊部位发育异常等有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多将其分为肝亢风动、痰火扰神、脾虚肝旺、阴虚风动等证型,但总体疗效不甚理想.刘弼臣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辟蹊径,从肺论治,疗效颇佳.笔者有幸跟随刘弼臣教授抄方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刘弼臣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及相关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田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学说不怕讨论,甚至争论,越争越明,越讨论越深入.到现在为止我还感觉到中医的底我还没有完全摸清.文革前有同学问我,他说老师你自己知道你自己学了多少吗?我说充其量来说,中医的知识我学到了40%吧.不过我要告诉你一点,另外也有点自己的东西.中医的东西非常深、非常广,我称之为道,是形而上,但不是形而上学,它是用古代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直接地从大动物到人,并在人身上经过相当长时期和难以数记的医疗实践积累出来的,其内涵比较深.
作者:王绵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李素卿教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教师.李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孟繁东;尹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中医药诊疗风湿病存在的问题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有关文献早可以追溯到<内经>和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两千年来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近年来经临床研究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方药,如用活血化瘀药以减少滑膜细胞的增生和类风湿血管翳的生成,用补益肝肾药改善骨质修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且中药毒副作用小,有利于长期服用,明显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但在临床研究中,由于在研究方法学上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诊断与疗效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不规范,疗程长短不一,观察疗效不够严格,样本数不够,缺乏对照,缺少定期随访,所以,尽管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在诊断治疗中得以完美体现,然而在疗效总结时多以个案报道、病例总结、回顾性研究为主,前瞻性研究缺如.
作者:赵新秀;秦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耳、枕部神经痛常见的病因为颈椎病所引发,其次为带状疱疹[1].但笔者近年来发现少数耳、枕部神经痛乃由咽部炎症所致.现将2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并对其发病过程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
作者:房纬;赵雪圆;刘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观察病例共102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40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无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淑华;杨云惠;张淑琴;周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医学中的外治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儿科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我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中药贴敷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郝宏文;王素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全身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小儿哮喘的机理.方法利用幼龄哮喘豚鼠模型,在迟发相哮喘反应阶段,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白细胞介素-5(IL-5)的影响.结果中药穴位贴敷可使豚鼠血清MDA含量下降而SOD升高,可以降低IL-5水平.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具有全身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可阻断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
作者:王明明;陈四文;汪受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8例患者在行保守治疗无效后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并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优15例,良3例.结论该病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发育缺陷及椎间盘突出共同作用的结果,保守治疗通常无效,手术减压效果优良.
作者:黄承军;苟凌云;张贤;娄宇明;王力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