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乳癖康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5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5例,口服乳癖康合剂)和对照组(50例,口服乳安片),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肿块缓解情况及治疗前后乳腺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止痛及肿块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雌二醇和垂体促乳素显著降低(均P<0.05),而孕激素和雄激素则有回升(均P<0.05),并能减少病变区的血流信号和阻力指数(均P<0.05).结论乳癖康合剂治疗乳腺增生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湘奇;孙国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脱泵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行OPCABG术,治疗组于麻醉后开始应用参附注射液1 mL/k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术后连续应用1周.2组分别于麻醉后(T1)、术后4 h(T2)、24 h(T3)、48 h(T4)、72 h(T5)抽血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清CK及CK-MB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减少OPCABG患者术中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佳祥;权晓强;张建卿;谢周良;程兆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观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中医药为主(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川芎嗪、口服通脉口服液、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口服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4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液流变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血栓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有良好的活血化瘀效果.
作者:王立新;左琪;赵代鑫;杨霓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牵正散熬制成膏药外贴治疗后天性斜视疗效满意,仅将资料记录完整的17例报道如下.
作者:施宪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治型结核性胸膜炎肥厚粘连的疗效.方法将23例复治型结核性胸膜炎肥厚粘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规抗痨配合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松解肥厚粘连的胸膜,恢复肺的生理功能.
作者:何国珍;杨敬博;杨仁和;张安兴;毛国庆;李中丽;毛会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方法用黄芪注射液于足三里处进行穴位注射配合抗组胺药物治疗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并与单纯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80.00%,对照组显愈率为51.85%,经统计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用黄芪注射液于足三里处进行穴位注射对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有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武水斗;伊书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60%~90%,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1].目前本病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控制症状、改善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就中医药治疗DPN的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姜俊玲;林寿宁;张振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喘证刘某,女,52岁.自诉喘证10余年,时轻时重,近1周加重.现呼吸急促,不得平卧,胸闷、咳嗽,咳痰稀白,咽痒,舌红苔薄,脉沉细.中医诊断:喘证.辨证:痰浊阻肺,肺气上逆,兼气阴两虚.立法:化痰降逆,益气养阴.处方:桑白皮12 g,地骨皮10 g,杭芍12 g,杏仁10 g,生甘草6 g,款冬花12 g,桔梗10g,川贝母10 g,生牡蛎30 g,太子参15 g,麦冬12g,玄参6 g,五味子3 g,法半夏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喘证明显减轻,已能平卧,咳痰减少,但仍胸闷.上方减玄参,加苏梗10g、炙枇杷叶10 g,继服7剂.三诊,诸症基本消失,已能正常工作、生活,上方略做调整,继服7剂巩固疗效.
作者:李献平;郭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戴裕光教授是全国第二、三批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复发性口疮的认识和诊治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疗效也有一定的提高.我们在跟师学习中对此有所体会,特简为记述.
作者:杨国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的病症,姜揖君教授行医50余年,对中风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诊数年,略有体会,现简述如下.
作者:杜琳;陈冬;王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李学武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余等有幸跟随李老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经验点滴小结于下,以供同道学习切磋.
作者:姜婷婷;何庆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单纯运用按摩推拿疗法治疗了40名假性近视患儿,其中男12名,女28名;平均年龄9岁;平均视力男童左眼4.6、右眼4.5,女童左眼4.5、右眼4.7.经检查均诊断为假性近视.治疗方法如下.
作者:崔述生;鲜晓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