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我校教职工健康整体状况,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方法 将2003年和2005年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患病率为83.67%,2005年为患病率87.88%;中、老年组患病率较高;高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肝胆疾患、乳腺疾患、妇科疾患均居体检异常前6位;女职工患妇科、乳腺疾患居高.结论 我校教职工的健康水平较低,特别是女职工的健康状况不良,应通过健康指导和医疗干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姚燕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运用运气学说分析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特点的方法,总结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证候在乙酉年运气中所呈现的特征.方法 调查北京地区乙酉年(2005年1月20日~2006年1月19日)发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113例,采集每个患者在急性期的症状、舌脉、辨证要素共173个观察项目.分析每个观察项目的出现率有无差别,由此判断症状或证候的发生是否受到发病时运气的影响.结果 有7个症状、6个舌脉象、5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五运各运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有7个症状、2个舌脉象、6个辨证要素在乙酉年六气各气中出现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 运气的气化作用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症状及证候的发生率有一定影响.
作者:龙子弋;邹蔚萌;崔方圆;邹忆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主要证型血清生长激素水平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慢乙肝患者分为湿热中阻证组17例、肝郁脾虚证组25例、肝肾阴虚证组58例,健康人组57例,分别采取空腹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生长激素(Hgh)水平.结果 慢乙肝各证型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较健康人组显著降低(P<0.05);肝郁脾虚证组和肝肾阴虚证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较湿热中阻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异常,且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较湿热中阻证更为严重(P<0.05).
作者:刘文兰;李秀惠;张炎;胡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并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肺功能(FEV1)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副作用的产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中西药并用治疗COPD伴抑郁症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武慧;王翼洲;张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评价鼻舒滴丸治疗急性鼻炎(外感风寒肺经郁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48例急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鼻舒滴丸及通窍鼻炎片模拟片,对照组予通窍鼻炎片及鼻舒滴丸模拟滴丸,两组均连续口服药物4 d.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鼻舒滴丸治疗急性鼻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嘉玺;刘大新;刘娇媚;赵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北京市通州区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方法 对416例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调查.结果 卒中复发者8例,占1.92%;坚持治疗但未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者29例,占6.97%;自行停药未继续治疗者3例,占0.72%;其余376例患者均坚持遵医嘱治疗并定期到社区医院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变化,占90.38%.结论 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不仅仅在药物治疗方面,而更应该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卒中及危险因素的危害,这才是二级预防的关键所在.
作者:张龙生;王新燕;窦金娟;杨贺;李庆彬;孙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肾醒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予益肾醒脑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脑复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及肾虚髓减证症状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提高患者MMSE、HDS、ADL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治疗后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倦怠思卧、表情呆板、思维迟钝、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益肾醒脑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疗效.
作者:占戈;满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极为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作者:杨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张文江;张燕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笔者临床运用五脏阴阳辨证略有心得,管见如下.
作者:张家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后期必然转归,其发病率高,预后严重,是造成心脏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心衰也正成为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西医学虽然在防治心衰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一些药物的使用,因此中医药在治疗心衰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关注.
作者:戴雁彦;张立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李济仁是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李教授行医50余载,在内、妇、儿科众多疑难杂病的临床治疗上积验颇丰,尤擅痹证等顽疾的治疗.
作者:李艳;刘永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95%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细菌以外的感染引起的,其中病毒为常见[1].轻则表现为咽痒咳嗽、鼻塞头痛等,严重者可发热、周身酸困.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无明显的界限,甚至可并发细菌感染引起鼻炎、肺炎等.
作者:刘叶;钟嘉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陈梦雷等编撰的一部大型类书,规模宏大,内容赅备,几乎包涵了当时社会的全部学问.它集传统文化之大成,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其中<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约1 000万字,520卷,单独成套,是全书切用的内容.
作者:黄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银秀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