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肝风夹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86例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必要的止痛剂,对照组42例服用安慰剂+必要的止痛剂;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生活质量指数及头痛发作次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及前景条目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生活质量指数总分及前景条目的 均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头痛次数差值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川芎定痛饮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
作者:慎宰莹;付彩红;刘宏伟;曹克刚;邹忆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血脂异常是指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液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异常的一种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危害甚大.本研究用自拟降脂代茶饮治疗血脂异常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型患者8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丰胜利;张学智;张月;苗房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下肢骨折是骨伤科常见疾病,由于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及行走,当发生骨折后,对其整复要求高,不仅需要患肢与健肢的长度相等,而且要求对位对线良好[1].故大部分下肢骨折选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因局部渗出、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常伴有肢体肿胀,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筋膜间室综合征、骨髓炎、甚至截肢等严重后果.笔者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6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松川;黄文凭;黄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规范化疗效评价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文献整理、专家问卷、优化论证形成初步的疗效评价方法,以普连膏治疗血热型银屑病为范例,按照循证医学要求设计并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疗效评价方法进行验证、总结,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对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调整和改良.结果 初步建立了包括疾病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的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体系.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疗效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中医药外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锘;赵文斌;张广中;张云璧;刘瓦利;李元文;史飞;刘建平;邢建民;白彦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产生糖尿病足溃疡期中医综合外治方案、技术操作规范以及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为该病诊疗指南提供临床基础.方法 采用第三方数据管理中央随机、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案,总结190例全国5家分中心共同研究得出的针对糖尿病足溃疡期Ⅱ~Ⅳ级中医综合外治方案.结果 创面临床痊愈率、创面闭合指数、疾病疗效、证候疗效中医治疗1组、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无差别(P>0.05).结论 固本箍毒、祛腐生新为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原则,中医综合外治方案是减毒、控毒、大化地保留尚有功能的组织,此方案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经科学的测量与中医症状量化评价标准检验,疗效肯定.
作者:王军;张庚扬;侯玉芬;阙华发;周涛;黄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和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应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5家中心26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散结乳癖膏,对照组采用散结乳癖膏的模拟剂,贴敷双侧乳房疼痛明显处,每侧1贴,每日贴敷7 h.每组治疗2个月经周期,经期不用药.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乳房肿块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对乳房肿块、乳房疼痛的总有效率为73.2%,对照组为31.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散结乳癖膏贴敷治疗乳腺增生能明显改善乳房疼痛等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裴晓华;樊英怡;夏仲元;张董晓;宋阿凤;刘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丁桂散敷脐联合前列安栓纳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用编码表将160例患者等分为丁桂散敷脐联合前列安栓组(A组)、前列安栓组(B组).疗程4周.栓剂睡前1粒,纳肛;丁香0.3 g,肉桂1 g,米醋调匀敷脐,每晚1次.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量表(NIH-CPSI)、中医证候评分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NIH-CPSI疗效,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68.4%,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2组总有效率为78.4%、64.5%,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发应.结论 丁桂散敷脐联合前列安栓纳肛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安全、有效.
作者:李海松;王彬;韩亮;吴必建;徐庭华;党进;李兰群;张春和;李炎风;贾玉森;杨静哲;陈胜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评价散寒止痛外用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个研究中心纳入的膝骨关节炎578例按2:2:1比例随机分配成试验A组233例(复方南星止痛膏)、阳性药对照B组230例(伤湿解痛膏)、安慰剂对照C组115例(丙烯酸酯压敏胶胶布),给予敷贴药物治疗,每日1次,连用6 d为1个周期.比较3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的治愈率、有效率,WOMAC骨关节炎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以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按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A组疗效好;WOMAC骨关节炎指数3组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以全分析集的数据分析,中医证候疗效A组好.无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散寒止痛外用贴膏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何晓瑾;潘立群;姜伟华;徐峰;江鸿杰;景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共同组成.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是全身唯一的一条横行经脉,横于腰际,位于上下之枢纽地带,与多条经脉相联系,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应对其深入研究,以便临床更好地应用.
作者:郗亚薇;杨晓倩;汤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调神针刺法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20例按研究方案的既定穴方、针刺方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对照组16例给予每日口服西替利嗪,每日1次.共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鼻部主要症状总分(TNSS).结果 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从第3周与第1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SS积分均比基线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鼻部主要症状改善的总体效果与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 调神针刺方法是治疗AR的有效手段.
作者:石志红;王朋;陈晟;付钰;王鹏;王煜明;赵吉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根据开展针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经验,对针刺RCT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独特方法学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和总结.除了遵循经典的药物RCT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以外,针刺RCT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以下6个方面加以特殊关注:①针灸师操作过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及控制;②安慰针刺对照的选用与实施;③患者依从性;④针刺的安全性评价;⑤试验人员分工安排;⑥临床监查.针刺RCT实施过程的质量优劣是整个研究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费宇彤;郭中宁;柴倩云;杨春晓;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总结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经化痰通腑治疗后出现的证候演变、相应治疗及预后转归.发现不同体质、不同发病原因及机制导致中风病并见痰热腑实证者,经治疗后,可有腑气通畅、痰热消减,腑实暂除但腑气未通或痰热未减,及腑气不通、痰热风火炽盛等不同的证候演变,临床结局各不相同.表明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源于中风病气机逆乱、痰热内蕴中焦、升降失常的共性病机,腑气通畅及痰热消减与否,与疾病向愈、病势顺逆密切相关.
作者:王永炎;谢颖桢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