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2095-6606
  • 国内刊号:10-1157/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9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医学
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精神障碍的脑代谢磁共振波谱变化进展

    目的 通过总结磁共振波谱(MRS)在卒中后精神障碍脑代谢中的应用现状,评价MRS对卒中后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作用和中医药治疗对脑代谢的MRS干预作用.方法 主要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在检索术语方面,以卒中和磁共振波谱为基础,分别检索精神障碍的相关词语,并从中挑选出中医类研究.结果 卒中后精神障碍会造成神经元损伤,其标志物氮-乙酰天冬氨酸(NAA)含量也会随之降低.肌醇(mI)、含胆碱化合物(Cho)以及谷氨酸(Glx)、谷氨酰胺复合物(Glu)在卒中后抑郁、血管性痴呆和广泛性焦虑中具有一定特异性.中医治疗方面常采用补肾填精、疏肝理气、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法.中药和针灸治疗可以调节脑代谢,使降低的NAA恢复正常水平.另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不同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脑代谢变化.结论 卒中后精神障碍患者有脑代谢异常,MRS作为一种反映脑代谢的无创手段,有望完善卒中后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脑代谢,修复受损的神经元.

    作者:张媛;赵瑞珍;赵子珺;曲淼;唐启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湿热咳嗽辨证论治探讨

    慢性咳嗽湿热郁肺证,可谓之为湿热咳嗽,是慢性咳嗽常见证型之一.其病机在于外感湿热之邪,或脾胃受损、内生湿热,或素体湿热内伏、复因外邪引动,湿热之邪上干于肺,湿热郁肺,阻遏气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为咳.湿热之邪黏腻难化,久而不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则为久咳.其临床表现除咳嗽、咽痒、咯痰不利外,兼见脘痞腹胀,但欲饮水不欲咽,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蕴中表现;若湿热阻滞气机则可兼见背冷症.其病位主要在肺,兼及中焦脾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治当宣肺止咳、清热化湿.

    作者:史利卿;季坤;马建岭;李扭扭;董尚娟;王丽云;温绍惠;白逸晨;罗敬月;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养心汤的方证特点与合方应用

    养心汤为临床经典名方,用之得当,疗效卓著.本文拟对养心汤的证治特点与合方应用进行总结分析,从方证阐释,明晰源流;药对药组,配伍精当;合方应用,加减化裁;以及临床治验,拓展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详实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利敏;闫军堂;王雪茜;吴凤芝;刘晓倩;黄英华;刘敏;马小娜;王庆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王嘉麟教授应用白头翁汤化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王嘉麟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从医70余年,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疑难病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总结王嘉麟教授应用白头翁汤化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对比分析王嘉麟教授自拟加减白头翁汤与《伤寒论》白头翁汤之异同,同时对临床如何灵活应用自拟加减白头翁汤的11种加减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展现其重视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用药特点,并列举典型案例以期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提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许山鹰;孙燕;周璐;李宇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杨玉华用甘淡清补法治疗小儿疳证经验

    古代儿科素有痧、痘、惊、疳四大要证,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其中疳证多由于喂养不当,或因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小儿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常规治疗多以健脾益气为主. 但首都国医名师杨玉华老师认为,小儿疳证多因脾阴不足,脾失濡养所致,在治疗过程中将甘淡滋补脾阴之法贯穿始终,并以消食导滞之法相辅,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欣;梁志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用药规律及证素分布文献研究

    目的 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用药规律及其证素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来源,统计2007年1月—2016年12月间符合要求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剂,运用SPSS Statistics 20.0和SPSS Modeler 15.0分析其用药规律及证素分布.结果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为甘草、白术、茯苓、柴胡、半夏、陈皮、枳壳、党参、白芍、厚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种类为理气药、补气药、消食药、化湿药、清热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位在胃、脾,同时涉及肝,主要的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阳虚、血瘀.常用的药对是柴胡和川芎、柴胡和郁金、白术和莱菔子、白术和枳实、白术和麦芽,常用的角药为柴胡—白芍和枳壳、白术—麦芽和六神曲、白术—麦芽和茯苓、白术—山楂和陈皮、柴胡—香附和白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主要在胃、脾,同时与肝相关,病性多为气滞、气虚和热,夹有阳虚和血瘀,用药以理气、补气为主,导滞清热化湿为辅,其基本方为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枳壳、白芍、柴胡、陈皮、厚朴、半夏.

    作者:杨一点;杜宏波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王永炎教授防治中风复发及智能损伤验案实录与经验总结

    从王永炎教授防治中风复发及智能损伤验察长达10年的验察入手,介绍了王教授根据病人病情和自身特点制定诊疗策略与方案,不同发展阶段病情演变、诊疗重点调整和巩固取得疗效的方法等,总结出取得成功的经验,即整体系统观下的个体化、中西医融通及科学人文、医疗康复护理协同等.特别关注到叙事医学理念的践行、医生与病人情感共同体的形成在长达10年的合作及取得防治中风复发和智能损伤显著疗效中的价值.

    作者:谢颖桢;任晋婷;王玉婷;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