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浅谈天然气开采技术.
作者:管丙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针对现有油水井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卡钻事故频繁,给小修作业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了更好的进行解卡打捞,提高打捞解卡成功率,本文对特殊井特别针对水平井的打捞解卡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液力解卡的思路,对国内现有的液力解卡工具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重点阐述了液力解卡打捞工艺技术在水平井的应用.
作者:秦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鉴于近年来油库遭受雷击引起火灾的情况日益严重,因此如何对油库实施切实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护油库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雷电的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直击雷、感应雷以及静电感应对油库的不同危害,采取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措施来防止油库雷击火灾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家宁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集输系统设施的具体特点,从腐蚀监测目的出发,讨论了腐蚀监测方法的选择和监测位置的确定,围绕胜利油田集输系统不同生产环节的不同特点,阐明了腐蚀监测技术的具体应用条件,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李振安;高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阐述了防砂工艺现状及探索.
作者:管丙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孤东油田是一个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油层发育程度参差不齐,油层厚度也不均匀.基本上采用套管射孔完井,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增加,为适应油层保护的需要,目前基本采用大孔径、深穿透的102枪、127枪,穿透深度在700 mm以上,孔密32孔/米,但由于薄层油藏胶结疏松易引起近井地带坍塌,给防砂、生产带来困难.因此,结合目前射孔技术进展情况,采用了井下液力割缝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邢立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借助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对孤南洼陷进行油源、沉积、构造精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成藏动力学、层序地层学、流体势分析等理论,对孤南洼陷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区沉积上其下第三系为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储层分布受相带控制,构造上为孤东、孤南、垦利、垦东6断层形成洼陷的边界断层,各种阶梯状断裂带及断层交汇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平面主要受构造控制,环带状分布,迭合连片,纵向上受沉积体系控制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作者:彭劲松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阐述了高压水射流与化学复合解堵工艺在水井中的应用.
作者:李世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重点针对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用水水质指标的要求,结合热力、真空、解析除氧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化学水质处理的方法,进行综合水质微处理技术的研究,使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供水水质参数达标,为油田专用湿蒸汽发生器水质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经济的依据.
作者:李振安;高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选煤厂在技术改造、生产管理信息化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鉴于生产的连续性,选煤厂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设备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分选效果、生产能力的大小、能源消耗的多少及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同时,设备又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是选煤厂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选煤厂设备种类、型号繁多,所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设备的科学有效的科学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齐剑秋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针对大庆油田低压易漏井固井及油井后期射孔、压裂等增产措施造成的水泥环脆裂问题,研发了DZF-1防漏增韧水泥浆体系,应用聚能射孔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水泥石各种力学性能(抗折强度、抗冲击功、弹性模量),阐述了纤维材料对提高水泥石韧性和防漏作用机理.现场试验表明,DZF-1防漏增韧水泥浆体系具有良好的防漏堵漏、增韧和抗冲击作用,水泥浆各项性能满足了固井施工的技术要求.
作者:范廷秀;郑琦铭;贾付山;姜开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煤矿巷道施工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一次成巷;二是分次成巷.本文介绍了煤矿巷道施工的方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作者:卞孝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重介选煤厂实现降低介耗,应加强磁铁矿粉的管理,改善脱介筛效果,保证磁选机的回收率,保持重悬浮液质量稳定,保持各设备液位平衡,防止堵、漏,采用稀介质直接磁选,严格控制重介系统外排煤泥水.
作者:陈兆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洁净煤技术的重要性已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对洁净煤技术的种类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罗吉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油田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针对青年职工思想活跃,社会接触面较多,外部信息畅通的特点,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心灵的交融,思想上的沟通,掌握情况,了解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作者:明玉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主要通过目前一些舆论宣传和一些认证企业存在的把GB/T19000:2000-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体系理解为国际质量认证、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就通过了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质量认证、通过认证的企业就标志着产品质量水平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及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就等于拿到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澄清了不合实际的模糊认识.
作者:邓先平;刘林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近两年来,作业系统招聘了大量季节工,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线人员紧缺问题,缓解了劳动用工不足与作业工作量上升矛盾.但如何对季节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成为作业一线的主力军,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作者:邹维保 刊期: 2007年第13期
MCAI课件的开发已成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的核心问题,本文就化工原理MCAI课件的制作工具的选择并对课件制作以实例做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师在MCAI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黄云华;李星;杨劲;杨玲;李学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在全球经济趋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从企业信息化的意义,目前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说明了压扁管理层次和企业信息化的内在联系,就如何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压扁管理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岳学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首先要保证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劳动保护正是从劳动场所、劳动时间、人的生理需要等方面保护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它包括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三个方面的内容.
作者:张乐友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煤炭洗选加工是提高煤炭综合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煤炭分选本身如浮选煤需要研究捕收剂、起泡剂、促进剂等浮选药剂性能,以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产率、改善浮选效果.而在浮选原矿中加入浮选捕收剂可改善煤粉表面疏水性,促进捕收剂在煤炭表面的吸附,可见吸附是其间相互作用的一种主要形式.
作者:刘维林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主要介绍了钒酸铵的几个重要的特性,从铀、亚铁、亚锡、磷酸根等氧化还原态的电位入手,研究钒酸铵滴定法的原理及操作条件.主要实验方法根据亚铁,亚锡将铀(Ⅵ)还原至铀(Ⅳ),通过钒酸铵滴定来测定铀的含量.参考了铀矿石中铀的测定电位滴定法,并结合氧化还原的理论来讨论钒酸铵滴定铀的操作条件,并根据各氧化还原对的克式量电位随磷酸溶液浓度的变化讨论了滴定剂和指示剂浓度的可行范围.
作者:宋虎跃;吴勇民;郝佳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将混合稀土水合物RECl3·7H2O及AICl3·6H2O先转化为活性Al2O3、RE2O3,并选择适当的担体,作为邻苯二甲酸酐与正丁醇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丁脂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其催化效果与浓硫酸相当,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合成方法.
作者:苏侯香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篇主要系统的介绍针对在循环冷却水处理行业,提高浓缩倍数后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这一问题.对水质产生不良影响的合理对策.
作者:胡生伟;李振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重铬酸钾法是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常规方法.在这个实验里,我们采用了快速测定仪测定的方法,对这种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D0了分析,并对重铬酸钾法与快速测定法进行了对比实验,以验证其相关性.
作者:陈玉红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简捷关系式,用于计算圆管内稳态湍流的时均速度分布.将圆管内湍流核心区域的流动看作粘性层流与无粘性理想流动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因而湍流的速度分布是部分理想流体平推流与层流叠加的结果.其中,粘性层流的权重与雷诺数大小有关.大量计算结果表明,在雷诺数5,000~1,000,000范围内,新关系式所计算速度分布与对数型通用速度分布基本一致,同时新的速度分布式在圆管中心处无数学奇点.
作者:任大伟;阎建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储氢合金的表面处理方法研究,简要综述了几种表面处理技术的进展,同时对新型的表面修饰方法予以展望.
作者:许妮君;朱睿;韩选利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利用正癸酸包覆磁性纳米颗粒,在一步法和两步法中得到的产物平均粒径分别为14.3 nm和17.4 nm.产物在水相中稳定分散.采用激光粒度仪、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考察了产物的粒度分布、包覆量和联接基团.比较了两种方法得到的产物的差别,建立了包覆模型.
作者:陈杰;朱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主要概述了近几年有机合成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并概括了有机合成的优先研究领域.
作者:李双妹;韩红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是青海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以钾盐为主的盐类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越来越为世人瞩目.然而,由于受资金、技术特别是发展观念的制约,以往青海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较为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综合经济效益差.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资源综合有效利用的时代要求,青海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迫切需要步入一条全面、协调、高效的可持续开发之路.
作者:胡仙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建立头孢米诺钠中3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水为溶解介质,检测了头孢米诺钠原料药中丙酮、二氯甲烷、苯甲醚的残留量.结果:3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为0.9995~0.9998,丙酮、二氯甲烷、苯甲醚的检测限分别为1.432、1.237、2.412ng,精密度RSD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为99.7~102.1%.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头孢米诺钠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田智慧;田志磊;赵菊梅;王连尧;张秀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研究选择温和型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以降低对手的刺激性,同时提高生物降解性,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产品配方,并对产品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产品去污力强、泡沫丰富、稳定性能优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永华;解田;肖锋;胡宏;田言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研究了三氧化二锑火法冶金反应炉前向多层神经网络的模型建立,及其BP算法,并利用此网络设计实时在线辨识器和神经网络控制器.通过BP算法的学习机构应用于三氧化二锑火法冶金炉,解决了多变量耦合、非线性的系统控制问题.实现了工艺过程的优化控制.
作者:胡新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介绍了竹醋液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污水治理方面的应用极其应用前景.
作者:孔倩;胡光洲;王高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盐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洗涤性能、高度的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各类洗涤用品中.本文简明阐述了脂肪酸甲酯磺酸盐制备的基本原理,并具体举例磺基脂肪酸甲酯钠盐的制备工艺过程.
作者:于朝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根据煤泥浮选药剂消耗过高的现状,通过分步释放试验分析煤泥的性质,了解煤泥中不同可浮性物料的数、质量的分布规律;并通过煤泥浮选的优化试验,确定浮选过程中的佳药剂制度,从而提高浮选精煤的回收率,减少尾煤的排放量,提高尾煤的灰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边国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针对目前在用充填工具存在套管带压、液流通道小、施工后丢手的问题,研制一种集底部筛管充填、地层挤压充填、环空充填功能于一体,无套压施工、大通道的防砂充填工具.该工具研制成功后,在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应用6口井,施工成功率1 00%,产液、产油量均提高了1倍,防砂有效期延长100d,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友洁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泡沫酸酸化具有很多优点,如:低密度、低摩阻、高粘度、低滤失、缓速性、易返排、选择性暂堵等.泡沫酸施工过程中,泡沫酸的流变性对于计算井筒和环空中的压力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到酸液的腐蚀性,成本昂贵的流变仪无法进行试验,本文利用简单的六速粘度计及其它辅助仪器,给出了泡沫酸的流变特性,为现场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赵建春;李其波;徐永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用发散法合成了以乙二胺为核的聚酰胺-胺(PAMAM 0.5-4.5代),考察了不同分子代数、不同载体浓度的PAMAM对水杨酸的包载和增溶作用,结果表明:PAMAM分子对此类药物有着良好的增溶作用,其效果高代优于低代,整代优于半代,而半代的PAMAM有着单分子胶束的性质和载药量稳定的特点.结果表明PAMAM树枝状高分子作为弱酸性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曹伟松;朱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残酸处理剂的研制是根据油井酸化后残酸液的性质研究出的具有中和、络合性能的工作液,使用后采出液对泵筒无腐蚀,矿化度达到正常水平,在油水分离器中能正常分离.使油井酸化实现了不动管柱、不排液.大大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适应油田油井酸化的需要,适应日益重要的环境保护的需要,该技术目前在大庆油田应用了11口井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永卓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劳动、资本与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中,资本向来是一种稀缺程度高的资源,资本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农村资本积累显得更加必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农村居民的储蓄无论何时都只能鼓励而不能限制.
作者:刘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近年来,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合同管理人才,合同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经营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意识不强,致使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给合同当事人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企业合同管理中暴露出来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作者:宋少君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