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5 月 17 日,第十三届中国卫生信息技术 / 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交流大会暨软硬件与健康医疗产品展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会长金小桃,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市委书记王忠林,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于国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高力(Gauden Galea)博士发来祝贺视频.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通过选取10个反映基本医疗服务水平的指标,依据2015年的中国卫生统计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运用聚类方法对各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进行聚类,结果 我国各地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地区医疗水平差异大致与经济水平差异同步.结论 需要强化政府的责任和作用,因地施策,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方面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均等化.
作者:戴明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探究不同湿度分层下日均气温对成都市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2014年成都市每日居民死亡数、气象和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quasi-Poisson回归结合DLNM分析相对湿度对日均气温与每日居民非意外死亡数关系的修饰作用,并比较不同湿度下冷、热效应的不同.结果 成都市日均气温-死亡效应在不同湿度下冷、热效应的差异均有所不同.高湿度下的具有明显的冷效应且当天达到大值,持续时间约为15天;未观察到明显的热效应.中湿度下的冷效应在滞后0~1天出现,2天左右达到大值,效应持续时间约为10天;而热效应显现出较弱的急性效应和收获效应.低湿度下的冷效应在滞后1天出现,3天达到大值,效应持续时间约为5天,此时热效应表现较为急骤,当天高,然后迅速下降并表现出一定的收获效应.结论 成都市的气温-死亡效应主要表现为冷效应,且湿度越高冷效应达到峰值时间越短,效应持续时间越长;而热效应不明显,但随着湿度的降低,也可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急性效应和收获效应.
作者:张雪;赵星;吴芸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一体化医疗服务路径实践中的作用机制和实施经验.方法 利用干预研究法剖析信息化建设在一体化路径中的开发和应用.结果 医疗机构内部和机构间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优化域内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加强监督评价效力.结论 信息化建设可以对一体化医疗服务路径的有效实施提供助力.
作者:郭武栋;李雪;周瑞;赵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分析医院目前信息维护中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结合信息部门工作特点,提出开发信息维护管理平台的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建立服务请求流程、完善设备资产管理、实现知识经验分享等功能模块,摆脱传统工作中面临的被动及滞后的困境,实现信息管理主动式应对.并通过各类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对工作起到监控、预防与指导的作用.
作者:张鑫;谈永奇;唐龙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互联互通五级申报为契机,构建院内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利用、区域信息共享的门诊医生工作站一体化架构体系.该架构体系通过整合院内业务系统和区域信息平台,发挥全量实时数据中心强大的数据服务能力,融合数据利用.在保障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数据利用,让医生与患者切实感受到互联互通带来的便捷,提高了医患获得感.
作者:贾末;孙震;王欣;张沛;张晨;计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文在医疗信息隐私保护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授权访问控制的方法.首先,将患者的数据按隐私级别分类存储;然后,根据查询的内容形成一个动态树的结构从而快速计算出信息搜索的级别;后,根据不同的授权模式而获得相应的信息.结合某县级医院的一些数据作了相关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可行性,可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高效保护患者的隐私数据.
作者:陈玉凤;林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应对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从技术和管理层面介绍了苏州市卫生计生统计信息中心开展的安全运维管理建设,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鞠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阐述了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研究的背景意义、原则思路,介绍了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的结构、内容、责任与基本要求,分析了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点.旨在弥补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为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和中医药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管理提供指导和执行依据.
作者:胡铁骊;周博翔;欧阳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卫生人员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对卫生人员管理的新要求,提出了依托江苏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省级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库的思路.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全省卫生人员的管理,为新医改相关政策在江苏落地提供及时、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建立创新、高效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作者:张国明;陆家发;王俊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介绍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利用多种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出的多渠道的便民服务,包括官方网站、微信、支付宝、微博、自助终端等,在院前、院中、院后各环节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个性化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周英;何萍;张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归纳了移动医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医生资质难以审核、医疗诊断准确性偏低、参与动力不足、健康信息商业导向性明显、收费模式不清晰、安全度不够等问题.结合移动医疗应用现状与特点,提出提高问诊医生的准入门槛、开发增强用户粘性的功能、鼓励信息共享、与医保相衔接、从技术和监管两方面提高安全度等建议,旨在能多方面推动移动医疗的发展.
作者:王帆;侯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研究在医院特定环境条件下,典型无线网络设备与医疗设备之间相互干扰的情况,并根据结果对医院无线网络的部署及医疗设备的使用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议,为未来医院进一步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奠定技术基础.
作者:樊一鸣;宋炎;高涵;杨晨;张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详细介绍了对居民健康卡医院诊间结算系统架构、HIS接口、银行结算接口、第三方平台支付接口等的设计,并制订了接口建设实施步骤及管理办法.
作者:罗森;陈敏;孙鉴;钱海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为解决电子健康档案互联网查询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子健康卡的实名认证技术解决方案,即利用电子健康卡的主索引结合密钥系统生成动态二维码,通过卡管系统实名认证后对接居民健康信息系统获取健康档案,并详细说明了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和实现方式.
作者:俞建明;周恭伟;郑加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和筛选我国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评价主体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评价指标.方法 采用评价框架理论构建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结果 筛选出了我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评价体系,其中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指标涉及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建设筹资,信息化人才及信息政策、法规与标准等方面.结论 两轮专家咨询后,人口健康信息化评价指标选择方面意见趋于一致,27个指标重要性得分大于满分的80%,部分指标存在争议,需要通过进一步实证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陈荃;刘硕;雷行云;高星;谢莉琴;胡红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从openEHR模型入手,介绍了双层模型的有关概念,研究了处方信息特征和组成结构,将处方包含的信息进行抽象,提取相应的数据元素,基于我国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规范以及openEHR原型库中处方原型、用药医嘱原型建立了西医处方的openEHR模板,包括管理信息、疾病诊断原型以及用药医嘱原型3个部分,使其能够充分表达处方信息所包含的内容,为处方信息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李为;沈丽宁;熊冰;兰富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从平台总体设计、关键技术、功能实现、应用成效等主要方面,对军队电子病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胡湖;张杰;丁燕;刘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阐述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赵飞;兰蓝;曹战强;孙昊;尹新;金征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拥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全员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靠等特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区块链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机遇,有望在互联网+医疗生态的构建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医疗领域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面临诸多挑战.
作者:彭坤;冷金昌;孙晓玮;张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两步移动搜索法为基础,测算了北京市某城区居民中医药服务空间可及性.结果显示:靠近城中心的东南区域中医药服务空间可及性高,偏远的西北区域次高,位于中间的中北区域低,提示应加强该地区中北部中医药服务的建设.
作者:金冠一;武薇;沈玉卿;林燕铭;杨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