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协和医学杂志

协和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674-9081
  • 国内刊号:11-5882/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2010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719
  • 全年订价:25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4期文献
  • 妊娠糖尿病营养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营养相关危险因素,为孕期合理膳食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产科且在孕24~28周完成糖耐量筛查的25~45岁孕妇。采取多阶段连续等比例抽样,确诊GDM新发病例150例为病例组,同期就诊非GDM 150例为对照组。利用食物频率问卷对其一般情况及膳食状况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GDM营养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家族史、孕前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GDM史、水果摄入量、精制谷物所占比例、每日肉类摄入量、高脂食品摄入频率、每日食盐摄入量、每日烹调油摄入量、每日坚果摄入量、在外就餐频率、含糖饮料摄入及体力活动状况与GDM之间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 (OR=1.628,95% CI:1.079~2.456)、2型糖尿病家族史(OR=1.761,95% CI:1.001~3.096)、 GDM史(OR=7.855,95% CI:1.982~31.125)、水果摄入量(OR=1.457,95% CI:1.148~1.849)、精制谷物(OR =1.350,95% CI:1.008~1.808)、高脂食品(OR =1.398,95% CI:1.066~1.833)及缺乏体力活动(OR=1.257,95% CI:1.111~1.422)与GDM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孕前BMI异常、2型糖尿病家族史、 GDM史、水果摄入过量、主食过于精制、经常摄入高脂食品及缺乏体力活动可增加GDM发病风险。

    作者:李春微;于康;马良坤;李融融;王晓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新型人工生物补片作为主动脉瓣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胶原膜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特异结合的人工生物补片作为主动脉瓣膜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家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静脉全麻、腹主动脉阻断下分别使用仅浸泡磷酸盐缓冲液的胶原膜材料或特异结合bFGF的胶原膜材料作为人工瓣膜行腹主动脉腔内移植。于术后3个月利用超声心动图对人工瓣膜的功能进行评价,于术后6个月取材观察人工瓣膜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人工瓣膜的功能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无差别,术后6个月对照组及实验组犬腹主动脉腔内的人工瓣膜均降解。结论胶原膜与bFGF特异结合的人工生物补片在体内的降解速率较快,目前尚不能作为主动脉瓣膜良好的替代材料。

    作者:刘剑州;刘兴荣;张超纪;马国涛;李晓凤;苗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程营养管理改善乳糜泻患者结局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和膳食干预对乳糜泻患者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乳糜泻的患者17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去麦胶膳食的营养管理,并跟踪随访其中8例患者,评价其营养干预依从性以及病情变化。结果17例乳糜泻患者平均年龄(39.65±19.14)岁,男/女性别比为9/8,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慢性腹泻,6例(35.29%)患者便苏丹Ⅲ染色阳性,7例(41.18%)检出便潜血阳性,12例(70.59%) D-木糖试验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1.2 g/5 h)。就诊时患者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16.57±3.05) kg/m2。12例(70.59%)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BMI<18.5 kg/m2),6例(35.29%)为严重营养不良( BMI <15 kg/m2)。14例(82.35%)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是为常见的肠外表现(11例,64.71%)。分别有6例(35.29%)、3例(17.65%)及5例(29.41%)患者存在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有患者均接受去麦胶膳食的营养管理。8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38±8.28)个月(3~25个月)。其中7例具备良好的营养治疗依从性(Likert量表评分为1~2分),治疗过程中腹泻、腹胀症状均显著好转,体重由治疗前(44.83±9.77) kg 增至(47.17±9.30) kg ( P =0.681),血清白蛋白由就诊时(27.50±7.92) g/L上升至(34.20±3.27) g/L (P=0.102)。结论加强乳糜泻患者教育及营养管理,严格进行去麦胶膳食治疗,密切随访,监测病情变化,指导膳食调整,是减轻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结局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融融;于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

    目的:比较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菌血症与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non-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PDRAB)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探讨PDRAB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以鲍曼不动杆菌血培养标本采集14 d内发生院内死亡为主要临床结局。结果共纳入52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平均年龄(54±20)岁,其中男性30例(57.7%);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21±9)分,平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10±5)分;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发生前,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2 d (7~20 d);仅6例患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33例患者感染 NPDRAB,19例感染PDRAB。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 PDRAB患者与 NPDRAB患者比较,接受机械通气概率更大(94.7%比63.6%, P =0.031),住院时间更长(中位住院时间17 d比10 d, P=0.025)。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率为67.3%(35/52)。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性急性肾损伤(OR 7.9,95% CI 1.113~55.448, P=0.039)、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OR 9.4,95%CI 1.020~87.334, P=0.048)和降钙素原水平(OR 1.3,95% CI 1.332~1.088, P=0.005)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甚至对目前所有全身用抗菌药物均不敏感,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高。菌血症发生前接受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是PDRAB 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但PDRAB感染本身不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脓毒性急性肾损伤和降钙素原水平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隆云;郭清华;刘大为;张小江;宋连燕;何怀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切除术治疗Ⅲ期结肠癌的长期预后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长期预后。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69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5例和开腹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5年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等长期预后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171.3±43.2) min比(132.7±60.4) min, P<0.001],但是术中出血量较少[(86.3±61.7) ml比(109.8±74.6) ml, P=0.030]。腹腔镜组检出淋巴结数目显著多于开腹组(23.3±12.2比19.3±9.6, P=0.02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7%和8.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6%和58.8%;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6%和56.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Ⅲ期结肠癌安全可行,其长期肿瘤学疗效不劣于传统开腹手术。

    作者:徐徕;肖毅;林国乐;吴斌;牛备战;孙曦羽;邱辉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菊粉和金玉兰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菊粉和金玉兰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性别和体重指数匹配的方法分为菊粉组(n=25)、金玉兰组(n=25)和对照组(n=25),3组患者均给予普通糖尿病膳食,在此基础上菊粉组每天给予菊粉15 g,金玉兰组每天给予金玉兰120 g。分别于基线期、4和8周时观察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IR)、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血脂、转氨酶和肌酐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菊粉组、金玉兰组及对照组分别有23、22和23例完成研究。基线期各项观察指标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4周时,菊粉组FBG、 HbA1c、 HOMA-IR、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的变化同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8周时,菊粉组FBG、 HbA1c、 HOMA-IR、 TC、 LDL-c的降低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和8周时,金玉兰组各项指标变化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菊粉有益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并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金玉兰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血脂代谢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鹏举;马方;李明;卢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主食构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与小麦膳食纤维的主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本研究,按2∶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使用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和小麦膳食纤维的馒头替换主食,持续13周。比较不同饮食干预前后人体测量、生化检查、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舒张压(-0.05 mm Hg 比0 mm Hg, P =0.021)、甘油三酯(-0.10 mmol/L 比0.27 mmol/L, P=0.040)、空腹及餐后2 h 胰岛素水平(-1.30 mU/L 比0.62 mU/L, P =0.001;-14.82 mU/L 比-3.93 mU/L, P=0.020)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而对照组患者较研究组腰围降低幅度更大(-5.00 cm比-4.00 cm, P=0.001),两组间体重、臀围、收缩压、糖耐量干预前后变化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主食与小麦膳食纤维主食相比,可更显著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水平,添加小麦膳食纤维主食在降低腰围方面效果更明显。

    作者:张家瑜;马方;刘鹏举;何书励;方京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研究进展

    近30年来,随着促排卵治疗和辅助生育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的广泛开展,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多胎妊娠与单胎妊娠相比,围产儿死亡风险更高。多胎妊娠中双胎约占98%,双胎妊娠一胎胎死宫内( 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sIUFD)是双胎妊娠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sIUFD可以发生在任何孕周,对胎儿有着潜在的、深远的影响,如存活儿死亡率增加、围产儿高发病率及存活儿远期后遗症等[2]。笔者就近年来sIUF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高丽丽;杨剑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放疗新技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胰腺癌占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的2.2%,发病率位居第13位,死亡率位居第8位。手术是胰腺癌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在确诊时尚可手术的患者不足20%。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术后的辅助放化疗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总生存率。对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化疗是传统的治疗选择,放疗在其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有研究认为,与单纯化疗相比,放疗的加入会增加毒性,但并不能给患者带来生存的获益[1]。

    作者:王伟平;胡克;张福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先天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研究获突出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与国家纳米中心合作,在对中国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罕见类型--先天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ongenital sideroblastic anemia, CSA)患者的研究中取得突出进展。该研究鉴定出世界范围内第2例由GLRX5基因错义突变导致的CSA,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源GLRX5蛋白的生化功能,为中国患者后期治疗和发病机制探索指引了方向。

    作者:郭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靶向新生血管的新型显像剂临床价值高

    北京协和医院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联合研发的整合素受体多肽显像剂68镓-匹仑吉肽(68 Ga-PRGD2),由于其对新生血管显像精准,在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方面显现出重要价值,使得整合素受体显像成为国际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技术临床应用拓展的热点和新方向。

    作者:陈明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皮肌炎、肛周脓肿合并广泛皮下气肿一例

    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以横纹肌受累为主要病变的炎症性肌病,肺部受累是其常见并发症,纵隔气肿是皮肌炎中一种少见但致命的并发症。本文报告一例以全身广泛皮下气肿起病,合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患者,以总结皮肌炎合并多发气肿及多重感染的急诊临床诊治经验。

    作者:马帅;须晋;郭树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在医学教育中,传统的做法是学生学完基础医学课程后才进行临床学习。实践证明,这种安排容易导致知识传授与应用脱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地学习。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借鉴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经验,从1994年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程[1]。为更好地适应当代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在培养医学生能力素养方面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广泛征询学生对课程反馈与建议的基础上,我校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并从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学生开始试行。改革后的课程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临床一日游”和“如影随形”活动,并对原有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初步建立起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的系列课程。本文对改革后的“早期接触临床”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予以介绍。

    作者:徐薇薇;高小惠;杨萍;潘慧;张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免疫营养的重要性

    本书由代表雀巢营养协会第77次工作组的Maria Makrides、 Juan B.Ochoa、 Hania Szajewska三位教授联合撰写,由 Ferdinand Haschke 以及Natalia Wagemans两位教授作序。

    作者:于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输血内外科导论(第2版)

    自2005年《非输血内外科导论》(第1版)问世以来,便在业界引起广泛反响。当时《输血医学综述》( Transfusion Medicine Review)杂志给予本书非同一般的评价:“本书应成为输血科医师、麻醉师、外科医师、介入治疗师、创伤医学团队、血液科医师、护士、体外循环师和医院管理者(总之,一切与输血相关人员)的重要参考书籍”。在过去近10年里,作者Nicolas Jabbour教授敏锐察觉到近年来该领域的变化,于2014年推出了全新版本(第2版)。

    作者:张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上腹部胀痛、上眼睑肿胀12年,双下肢水肿半年

    患者男性,59岁,主因“上腹部胀痛、上眼睑肿胀12年,双下肢水肿半年”,于2014年3月9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杨毅;陈罡;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产科围产期输血的原因

    目的:分析产科围产期输血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减少围产期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分娩并输血的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科输血的主要疾病类型,计算其输血率及输血量,筛选围产期输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输血产妇平均年龄(29.8±4.8)岁,平均分娩孕周为(35.6±4.3)周。总用血量503 U,其中红细胞悬液293 U,血浆151 U,血小板59 U。输血率超过20%的疾病依次为: HELLP 综合征(61.1%)、凶险性前置胎盘(57.1%)、胎盘植入(57.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7.1%)、胎盘早剥(50.0%)、血液病(41.2%)、宫缩乏力(40.7%)和重度子痫前期(24.2%)。平均输血量超过8 U的疾病依次为:急产(15.0 U)、凶险性前置胎盘(14.0 U)、胎盘植入(13.7 U)、胎盘早剥(13.2 U)和急性脂肪肝(9.6 U)。结论多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可诱发严重的产后出血,甚至发生常规手段难以控制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对高危产妇进行规范诊治、采取预防性措施、及时发现出血、提高止血技巧,是减少产后出血量,节约血制品,并终取得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钟逸锋;杨剑秋;王涛;胡静;刘俊涛;高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全程血液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

    目的:回顾分析综合、全程血液管理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情况的影响。方法纳入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骨科手术的7082例患者,其中2013年3320例,2014年3762例;高出血风险手术2013年2178例,2014年2322例。2014年1月起,骨科开始全面采取涉及全围术期的自体输血技术、改进手术及围术期治疗技术、药物干预和科学执行输血原则四方面的个体化综合血液管理措施。将2014年异体输血情况与2013年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评估新措施对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影响。结果2013、2014两年度患者性别、年龄、高出血风险手术类型及分布情况类似。2014年总手术量及高出血风险手术量均大于2013年度。2014年所有患者异体总输血量106950 ml (713例)低于2013年121600 ml (760例),异体总输入浓缩红细胞单位数2543 U低于2013年2804 U。2014年异体输血总花费680720元,占异体输血患者医疗总费用比例0.97%(680720元/70287242.03元),占总医疗费用0.35%(680720元/196100485元)均低于2013年(分别为1.04%和0.42%)。2014年平均住院日(12.46 d比12.90 d)和并发症发生率(2.02%比5.03%)均低于2013年。结论通过执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血液管理措施,可以在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保持高效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减少骨科手术患者的异体输血量。

    作者:蔡思逸;沈建雄;翁习生;张保中;杨波;冯宾;邱贵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管外科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等指标。结果3989例手术患者中,406例(10.18%)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其中229例输注异体血,80例输注自体血,97例同时输注异体血与自体血。成分输血率为100%。43.60%的患者输注自体血,自体输血量占总用血量的20.60%。2011年至2014年用血数据显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量的增长及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与2011年相比,后3年手术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66%、9.28%、25.13%),总用血量与人均用血量也有所增加(与2011年相比,后3年的总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3.07%、12.91%、21.72%,人均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10.43%、18.56%、27.81%),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增长较明显(2014年较2011年,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分别增长96.77%与9.83%),但随着4年来回收自体血输入率的波动性增长(分别为4.32%、4.22%、4.65%、4.53%),异体红细胞的输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9.19%、7.52%、6.67%、6.31%)。结论更多采用成分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围术期用血,可以在手术量逐年增长和手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异体红细胞的输入,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作者:刘志丽;刘昌伟;宋小军;陈宇;倪冷;曾嵘;邵江;李拥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树立合理用血观念加强科学综合管理

    输血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临床输血历史已超过100年,大量患者的生命因输血而得以挽救;尤其是战争推动了输血的应用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冷藏血制品,二战期间美国红十字会成立。但输血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其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1943年报道输血传播肝炎,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接受输血的士兵发生了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更为严重的是1987年出现输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而输血的风险还远远不止这些。

    作者:庄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合理用血的影响因素

    合理用血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话题,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合理用血的观念仅局限于围术期患者。随着研究的深入,危重症患者的合理用血逐步得到关注[1-2],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血情况,如何更合理地评估成为制约进一步实施合理用血的瓶颈。本文旨在讨论临床上影响危重症患者合理用血的影响因素,以为制定更合理的用血评估体系提供依据。

    作者:翁利;甘佳;杜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情况

    目的:初步了解2010年和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概况和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和20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资料,比较其性别、年龄、输血时所在科室、第1次红细胞输注前的血红蛋白值等临床信息。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期间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2010年为174例,2013年为500例。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前平均血红蛋白2010年非手术科室为(67.71±11.31) g/L,手术科室为(78.68±15.64) g/L;2013年非手术科室为(63.75±12.41) g/L,手术科室为(81.53±17.09) g/L;2010年和2013年非手术科室患者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均为100%;手术科室患者2013年红细胞输注前血红蛋白检测率为68.6%,较2010年的47.7%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北京协和医院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启动红细胞输注的血红蛋白阈值均符合我国与国际输血指南所推荐的范围,体现本院对红细胞输注一贯严格把握输血指征,用血行为合理,并不断完善进步。

    作者:孟婵;曾学军;甘佳;方卫纲;陈嘉林;白连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本刊对来稿中名词术语的有关要求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腧穴名称与部位、耳穴名称与定位均遵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执行。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等,人名可以用中译文,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 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 DNA、 RNA、 PCR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例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中国地名以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名称为准;外国地名的译名以新华社公开使用的译名为准。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协和医学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本刊对来稿中计量单位及数字的有关要求

    本刊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应采用mg · kg-1· d-1或mg/( kg · d ),而不宜采用mg/kg/d或mg/kg-1·d-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凡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可以使用mm Hg或mm H2 O,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关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