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6例,现将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崔昱春;冯刚;方兴亮;孙学征;王恩长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癌性胸腔积液排液后胸腔内注入胞必佳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晚期癌症并发胸腔积液患者,在尽量排尽胸液后腔内注入胞必佳400 μg,每周1次,连续1~3周,观察胸积液控制情况、并发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血液T细胞亚群免疫指标.治疗有效者,随访1 a.结果控制胸液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93.2%.主要并发症为中低热47.4%、胸痛15.3%和食欲减退10.2%.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百分数和辅助/抑制性T细胞(CD4/CD8)均显著升高(P<0.01).随访观察复发情况,3个月复发率为0;6个月为1.9%;1 a为4.3%.结论胸腔排液后局部腔内注入胞必佳治疗癌性胸腔积液具有良好的控制胸液作用,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副反应较轻、较少,复发率低.
作者:崔恩海;邱东华;陶德莹;王斌;陈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着重论述核医学检查方法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旁亢)中的应用.方法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原发性甲旁亢的22例患者(腺瘤19例,增生3例),均进行了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免疫放射分析检测及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15例做了99TcmO-4甲状腺显像,8例做了99Tcm-MDP全身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血清PTH(428.21±256.48)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腺瘤患者增高更显著(781.83±194.56).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检测腺瘤病灶的灵敏度初始相和延迟相分别为84.2%和100%,检测增生病灶的灵敏度仅为33.3%.13例甲状腺显像正常,2例显示冷结节.7例呈异常骨影像改变,骨影像变化程度与病程有关.结论血清PTH免疫放射检测和99Tcm-MIBI双时相显像方法是定性和定位诊断原发性甲旁亢的灵敏手段;99Tcm-MIBI双时相法检测增生病灶的能力有限;甲状腺显像和全身骨显像有助于提高原发性甲旁亢的诊断符合率及病情和病程的判断力.
作者:侯英萍;邓敬兰;乔宏庆;汪静;林国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自1983年1月~1998年1月共施行各类胆道手术1 120例,再次手术者57例,占5.08%,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李华;龚宏杰;徐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胆道手术中常会碰到一些胆道变异和复杂胆囊的手术,易造成医源性损伤.文献报道屡见不鲜.作者就20年来在手术中碰到胆道变异的一些特殊病例结合文献谈几点处理意见.
作者:童章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包括解剖因素、病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加强对每例胆囊切除术的认识,避免引起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提高手术医生的自身素质,可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结论加强责任心,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惕性,重视每例胆囊切除术,术中解剖清楚,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陈良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胸腔内应用滑石粉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价值.方法 44例恶性胸腔积液,在胸片或B超定位下行胸腔闭式引流,以每间隔2 h释放200 ml胸液的速度放尽胸水,采用滑石粉4 g、生理盐水40 ml、2%利多卡因5 ml混合而成的悬液,通过引流管注入胸膜腔,夹闭引流管,让病人反复改变体位2 h,恢复引流,至24 h内胸液引流量<150 ml时拔管.结果痊愈36例(81.8%),显效6例(13.7%),无效2例(4.5%),总有效率95.5%.并发症有胸痛21例(47.7%),发热24例(54.5%),呼吸窘迫1例,均可药物控制.结论以滑石粉行胸膜粘连,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春华;王光杰;陶岳多;马家用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是常见病,患者常常严重贫血,不能工作,甚至有生命危险,严重者多切除子宫,不少患者因惧怕手术,反复发作.本文采用小剂量醋酸棉酚服用,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商素洁;董英;冯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体液免疫、补体变化及治疗对策.方法对47例毛支患儿进行外周血体液免疫及补体含量检测,同时对20例毛支患儿进行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和常规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毛支患儿外周血IgG、C3、C4明显降低,IgE明显升高,IgM,IgA无明显变化.提示Ⅰ型变态反应和Ⅲ型变态反应在毛支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和临床变化.IVIG治疗组疗效明显,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VIG对毛支患儿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陈啸洪;孙国仙;董传昌;姚欢银;钟文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在诊断肺癌时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10例临床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针吸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查方法且结果可靠;针吸检查与外科活检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率.结论肺部疾病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块者应尽早做针吸或活组织检查.
作者:张桂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司帕沙星(sparfloxacin)治疗多耐药结核病(MDR-TB)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并选用含氧氟沙星方案作为对照.两组共治疗多耐药肺结核69例,其中司帕沙星组31例,氧氟沙星组38例.结果司帕沙星与氧氟沙星组显效率分别为96.7%和89.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0.9%和68.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和13.1%,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敏试验显示耐氧氟沙星结核分支杆菌对司帕沙星仍然敏感,全部病例未发现对司帕沙星耐药.结论司帕沙星是一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治疗肺结核疗效肯定,对多耐药肺结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冀燕民;董丽华;王琪;于维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为了提高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方法对8例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施行多肝段月牙形切除的改良式肝肠内引流术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吻合口瘘,术后2周总胆红素下降72.4%.随访6例,平均生存期19个月.结论该术式是晚期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有效且可行的姑息性手术.
作者:叶观瑞;李运福;李美荣;潘思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是常见而严重的病理妊娠,是影响围产儿死亡重要的因素之一.临床干预性治疗能否提高围产儿生存率,文献报道极少,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120例PIH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干预治疗时间对PIHS围产儿生存时间的影响.
作者:于兴江;刘桂贞;江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吸入性变应原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及脱敏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吸入性变应原对支气管哮喘病人进行皮内试验;将80例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脱敏治疗组及对照组.疗程8~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80例支气管哮喘中80例皮试阳性,占100%.脱敏治疗8~1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56例脱敏治疗2 a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95,P<0.01).结论脱敏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疗效.
作者:任继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人体外分泌腺中以CD+4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高度浸润及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大量T和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及浸润导致组织器官的免疫损伤及功能丧失,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细胞增殖,形成淋巴瘤.口眼干燥是本病常见症状,但患者多系统均可受累,临床表现多样.近年研究表明病灶处上皮细胞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上皮细胞本身也可表达不同的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分子Fas、FasL、Bax等,提示上皮细胞本身为参与SS的发病过程的一组细胞.故有人建议命名本病为自身免疫性上皮细胞炎(autoimmune epithelitis)[1].目前国际上仍通用Sjogren's syndrome.我国则译为干燥综合征.本病单独存在时称为原发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时称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ogren's sydrome).SS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其发病率高于类风湿关节炎[2,3],居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之首,但在国内仍不被广泛认识,误诊率极高.虽然SS的临床经过较缓慢,但相当一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永久性固定性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现就SS的多系统损害作一综述.
作者:李向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它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病和后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据统计放射性肺损伤的放射学改变发生率可高达50%.它不仅影响着放射治疗的效果,同时影响着病人的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目前,有关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受到关注.中医学与西医学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
作者:刘艳娥;王若雨;李曼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血清甲状腺激素的测定1.1 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测定 TT4和TT3是与蛋白质(主要为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的甲状腺激素,血清中99.96%的T4、99.60%的T3与蛋白质结合,不具生物学活性.它们是早应用于临床检测甲状腺功能的甲状腺激素,对于评价甲状腺功能可以说功不可没.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测定TT4和TT3可以反映甲状腺功能.T4和T3一般是平行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降低;有时T4和T3发生分离,例如T3型甲亢,仅T3增高,而T4正常,多在甲亢早期或复发的初期T3增高先于T4.需要注意的是TBG的变化会影响测定结果.引起TBG增高的原因有:妊娠、雌激素、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遗传性TBG增高、新生儿、传染性肝炎、甲减等;引起TBG减低的原因有:肾病综合征、雄性激素、同化类固醇、严重肝功能衰竭、肢端肥大症、外科手术刺激、营养不良、甲亢等;影响结合(TBG水平正常)的原因有:苯妥英钠、水杨酸盐、保太松、邻对氯苯二乙烷、肝素等.
作者:施珏;罗尧生;李昌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早在30年前就有人发现环境中的拟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雌性激素的作用.这些化合物可能会干扰机体内天然存在的具有维护内环境稳定、生殖、发育以及行为激素的合成、分泌、运转、生物活性以及激素清除的作用.这些外源性化合物被统称为内分泌干扰物或激素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近年来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特设立了专项委员会和基金,对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会扰乱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稳定的化学物质的危害性进行研究.由于目前缺乏理想的实验方法或动物模型(sensitile),因此,有关证据主要来源于调查报告.
作者:苏本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碘的生理意义、来源和代谢1.1碘是人体微量元素,是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成分,分别占T4和T3分子质量的65%和59%,甲状腺激素通过相应受体选择调节靶器官的基因表达,它对脑发育、肝脏、垂体、肌肉的作用尤为重要.甲状腺激素对机体的生命活力十分重要.
作者:杨维淮;张允平;成金罗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又称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是垂体有淋巴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962年由Goudie和Pinkerton初报告的罕见的垂体炎症性疾病,迄1998年有146例报告.
作者:李昌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67岁,因发现肛旁无痛性肿物1 a于2001年1月30日入院.查体:肛门左侧距肛缘0.5 cm处见一约0.5 cm×0.5 cm大小肿物,略高出皮肤,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无压痛.直肠指诊:直肠黏膜光滑,未及包块.在骶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皮下,约0.5 cm×0.5 cm大小,无包膜,质地韧,予完整切除,肿物切面呈灰白灰红致密样组织.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和体细胞样,胞浆嗜伊红,颗粒样,胞核小而圆,无异型.瘤组织呈实性条索及团巢状排列,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S-100(+)、MBP(+)、CEA+)、DE(-)、SMA(-)、CD68(±).诊断:颗粒细胞瘤(GCT).讨论:(1)GCT由Abrikosoff于1926年首先报道,其瘤细胞胞浆呈颗粒状,与肌纤维之间有过度,疑为肌肉起源,曾名颗粒肌母细胞瘤.近年来随着对GCT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工作的深入,瘤体中S-100蛋白的检出,现多支持GCT来源于神经源性的雪旺细胞;(2)GC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常见于30~60岁女性,表现为黏膜下或皮下组织内质硬、无痛、缓慢生长的单个结节状肿块,直径多在0.5~3.0 cm之间,很少有包膜.好发于皮肤和舌,其他如食管、胃、胆囊、大肠、支气管,外阴和乳腺等处也发生;(3)临床表现与肿瘤生长的部位有关,术前诊断较困难,主要靠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和电镜有助确诊;(4)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彻底切除很少再发,预后好.恶性颗粒细胞瘤罕见,具有高侵袭性,常有血路及淋巴结转移,对治疗无反应,放疗可能会缓解症状.
作者:张少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现将我院1989年~2000年收治4例青春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误诊患者予以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18岁,未婚.因经期下腹痛半年发现下腹肿块2个月于1989年2月13日入院,14岁月经初潮后行经规则4/27,量中等.半年来每于经期下腹闷痛不适,2个月前检查发现附件有肿块.B超探查右附件8.0 cm×7.5 cm×6.0 cm,低回声团块,界清,内有强回声光斑.提示右卵巢囊性.查体:子宫前位、正常大,子宫右后触及囊性肿块约8 cm×7 cm×6 cm,表面光滑,活动欠佳,触痛(±).诊断:右卵巢囊肿.剖腹探查:子宫正常大小,右卵巢囊肿紫灰色约9 cm×8 cm×6 cm,与阔韧带轻度粘连,右输卵管及左附件未见异常.行囊肿剥离时壁破,流出巧克力样囊内液.剔除囊肿,修复后卵巢约2.5 cm×2.0 cm×1.5 cm.病理报告: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性囊肿.
作者:郑秀;郑秋衡;陈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色素内镜(chrmoendoscopy)的临床应用也称染色内镜(staining-endoscopy),系指通过各种途径(口服、直接喷洒、注射)将色素(染料)导入内镜下要观察的黏膜,使病灶与正常黏膜颜色对比更加明显,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辨认及目的性活检.该法于1966年由日本学者Yamakawa倡立,至90年代后,在染料的选择、显色的生物学基础、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罗和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为常见的代谢紊乱性临床综合征.无论妊娠期DM(gestational DM,GDM)或妊娠前已患DM,妊娠对DM以及DM对孕妇和胎儿均有复杂的影响.DM孕妇易合并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和子痫,且可致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新生儿可为巨婴,也容易发生低血糖症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因此,对GDM的高血糖积极控制,密切产前监护及新生儿护理的改进可大大改善围生期母婴转归.
作者:姚尔固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