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人胃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淋巴管密度及胃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人胃癌组织中VEGF-C和淋巴管内皮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计算VEGF-C表达阳性率及胃癌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淋巴结阳性标本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标本组(70.05%/30.00%,χ2=9.26,P<0.05);VEGF-C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VEGF-C阴性组(29.60/21.40,t=2.17,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31.60/20.20,t=3.09,P<0.05).结论 VEGF-C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VEGF-C主要通过调节胃癌组织微淋巴管的生成而促进其淋巴结转移;微淋巴管密度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邢光明;曲明阳;张桂平;冯秉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27蛋白(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取32例骨肉瘤、20例骨软骨瘤标本的p27、PCNA表达值,以SPSS 10.0软件系统行数据处理,分析其表达的意义和相关性.结果 p27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40.63%(13/32),在骨软骨瘤中为75.00%(15/2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中为84.38%(27/32),在骨软骨瘤中为10.00%(2/20), 两者差异显著(P<0.01);在骨肉瘤中,p27与PCNA呈负相关(γs =-0.571, P<0.05).结论 p27表达下降可能是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PCNA可作为骨肉瘤增殖的一个标志.
作者:云文科;任喜存;宝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腹膜有几个隐窝,正常情况下很浅小,不至引发疾病.如果隐窝深大形成病理结构,则大部分小肠可疝入隐窝形成内疝,即腹膜隐窝疝.这种病比较罕见,为先天性腹内疝,系因胚胎发育过程中小肠旋转正常过程改变,肠系膜与后腹膜融合不全形成了隐窝所致[1].术前不易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虽简单,但陌生,容易导致错误,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我们遇到1例十二指肠旁疝病人,就其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国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腹股沟斜疝患者79例,分为2组,Ⅰ组 39例,采用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对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Ⅱ组40例,行传统修补术.结果Ⅰ组患者与Ⅱ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有显著性差异(P< 0.01),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修补术效果优越,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义;罗书强;蔡旌槐;陈建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治疗中影像学检查对显微手术的作用、显微手术技巧、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方法总结15例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验,采用Yasargil的经额颞翼点入路,夹闭瘤颈.结果术后愈合优良13例,轻残1例,死亡1例.结论影像学检查和显微外科手术对于成功的夹闭动脉瘤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博;郑伟明;鲁祥和;钟鸣;诸葛启钏;瞿宣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尿道损伤的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1例不同的尿道损伤的急诊处理资料.结果对Ⅰ类尿道损伤,无需手术治疗,根据有否排尿困难分别采取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或留置导尿管;对Ⅱ类尿道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分别采取腔内处理或尿道修补术;对Ⅲ类尿道损伤则争取早期行尿道修补吻合术;对Ⅳ类尿道损伤,采用尿道会师牵引术.结论急诊处理尿道损伤应根据尿道损伤的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作者:陈绍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大小、密度、边缘部特征、多期强化特点、分期、病理特点等,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瘤直径小于3 cm者8例,介于3~6 cm者15例, 6~9 cm者9例,大于9 cm者10例.平扫肿瘤为高密度者7例,等密度者9例,低密度者26例.24例肿瘤边缘不清,8例肿瘤边缘清晰无分叶;10例肿瘤边缘清晰有分叶.皮质期强化方式多样,皮质后期及实质期强化均减弱.本组中9例发生转移,Robson分期:Ⅰ期15例;Ⅱ期8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Ⅲc期6例;Ⅳ期3例.结论肾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肾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于宝;胡道予;叶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十二指肠旁疝临床少见,多因急性肠梗阻就诊.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常经手术证实而确诊.我院自1989-2003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旁疝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2 h~5 d,其中12 h以内4例,12 h~24 h 2例,24 h~5 d 2例.
作者:张伟;宋云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腹内疝临床并不多见,我们于1991年10月~2001年9月收治20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并就有关诊治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7~78岁,平均年龄39岁.既往有手术病史17例,无手术史3例.肠梗阻术后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2例,阑尾切除术后1例,直肠癌术后1例,输卵管结扎术后1例,宫颈癌子宫全切术后1例,食道癌术后1例.
作者:杜焕社;张景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转流术式对重度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胃十二指肠转流术式治疗24例Ⅲ度以上十二指肠损伤病例作回顾性小结.结果 24例中死亡2例,发生肠瘘3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胃十二指肠转流术式可有效降低重度十二指肠损伤的术后并发症,相比之下,Cogbill憩室化再简化术式更简单、省时.
作者:黄华容;邓予;罗小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部分病人可演变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少数病人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梗塞,可导致死亡[1].随着医院手术中常规在下肢浅静脉置留置针,术后并发LDVT的病例数也逐渐增多.本文结合两院自1998年8月~2000年5月收治的12例LDVT病人,对此作一分析.
作者:任海军;于晓辉;王利;王文俊;叶林;杨国志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自2002年12月起开始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炎合并腹股沟斜疝、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时,同时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合并腹股沟斜疝6例,均为男性,年龄7~14岁,术前均无腹股沟斜疝病史.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合并卵巢囊肿3例,畸胎瘤1例,均为女性,年龄11~16岁,术前B超卵巢未发现异常.阑尾炎发病时间10~30h.术中探查时发现卵巢囊肿,完成阑尾切除术后,在腹腔无明显炎症渗出情况下,以高频电刀切除囊肿,创面电凝止血.畸胎瘤手术方法同卵巢囊肿,切除后用标本袋取出,术后经病理证实术中诊断.
作者:张晓军;董明武;李功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大肠癌患者,30例正常人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并比较了34例大肠癌手术前后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上升,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上升明显;sE-selectin和sICAM-1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术后血清sE-selectin和sICAM-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sE-selectin和sICAM-1可以作为大肠癌一种新的肿瘤检测指标,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陈明;陈念平;缪辉来;包仕廷;徐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是肝素裂解得到的小分子片段,问世后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于1997年11月~2003年8月对45例特殊的断指再植患者术后2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张诚;冯国平;成波;孙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断及治疗各种胸部疾病的可行性.方法总结269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包括肺大疱切除、肺叶或肺楔形切除、肺癌根治、肺减容术、纵隔肿瘤切除、食管切除、动脉导管结扎、胸水处理和其他手术.结果全组除3例因胸膜广泛粘连和1例肺裂发育不全中转开胸手术外,其余均手术成功.VATS手术平均时间为53.6 min,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手术平均时间为13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 d.发生围术期并发症11例,占4.1%,死亡2例,其余均治愈.随访1~65个月,良性病变术后康复良好,无术后复发.Ⅰ期、Ⅱ期和Ⅲa期肺癌术后其3年生存率为91.9%、48.0%和33.3%.结论随着内镜器械及手术技术的成熟和发展,VATS治疗部分胸部疾病是安全可行的,它比传统开胸手术有更多的优势,已成为现代胸外科的重要技术.
作者:伍硕允;叶敏;陈志锦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失血量大的手术之一,失血也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随着献血法的实施,自身输血和药物治疗等替代疗法发展很快,但骨科医师对输血往往是凭习惯而不是临床指征,给患者增加了很多额外的痛苦.本文对减少TKA的失血、自身输血和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郭炯炯;唐天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国骨关节炎(OA)发病率2.2%~3.5%,据统计40~49岁与50~59岁人群发病率为27%和 62%.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该病发生越来越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膝关节O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临床学者的重视. 1 膝关节OA 的诊断检查 膝关节OA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早期影像检查改变亦不显著.所以,膝关节OA的早期诊断颇为困难,甚至需要治疗性诊断或手术确诊.
作者:李晓声;王家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膝关节退化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病,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为先导,继发全关节炎,以疼、肿、积液、功能障碍为其特点,大大降低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甚至丧失生活能力.随着科学技术、基础研究进展同时,临床研究也有飞速发展,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技术因为损伤少、效果好、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所观察角度不同至今对其疗效争论不休,本文在综合各家所说同时谈一谈进展.
作者:王立德;潘孝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和老年医学的进展,特别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和探讨,对退行性骨关节病(OA)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学特点等方面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1 流行病学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全球人口的3%患OA,依此推算,我国至少有4 000万OA患者,其中85%以上为年逾65岁的老人.
作者:孙材江;彭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自1988年美国批准第一个向人体转入外源基因的申请后,肿瘤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进入临床试验,并进行了深入策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策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能收到一些读者、作者的来信,要求在医学论文选题及写作方面能给予一定的指导与帮助,现仅就医学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谈谈个人体会,愿与大家共同学习.
作者:张爱礼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手术治疗术式的选择与评价.方法分析自1982-2003年松花江流域8所医院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严重肝外伤根据损伤部位及AAST分级标准、损伤程度,分别选用:清创止血加带蒂大网膜填塞缝合术;清创、止血、带蒂大网膜缝合加肝动脉结扎术或肝动脉栓塞术;肝切除和清创性肝切除术;肝切开术;肝脏网片包裹术;单纯纱布填塞术;网膜填塞缝合加肝后腔静脉修补术等.全组治愈率为91%(91/100),病死率为9%(9/100).结论严重肝外伤治疗困难,死亡率高;但合理选择术式是成功的关键措施.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贾洪波;张浩民;赵志;张建国;梁春林;孙永昌;张成;范志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