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4年18期文献
  • 329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5年所行329例股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分析,探讨术后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方法对329例股骨干骨折患者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其中单纯股骨干骨折294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转子下骨折35例.结果远端锁钉失败21例(其中2枚远端锁钉均未锁上1例、1枚远端锁钉未锁上12例、锁钉松动退出5例、断1枚锁钉3例),骨折端劈裂5例,骨折延迟愈合12例,骨不连3例,膝关节屈曲受限23例,断主钉1例.结论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肯定,但需注意术前选钉合理、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康复及时、科学.

    作者:易伟宏;马楚平;胡培贤;林阳;马文松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探析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方法 7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相关分析.结果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出血可能性与门脉压力和门脉直径、ALB、TBI、DBI、PLT均没有直接的相关性(P>0.05),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528, χ2>χ0.01,2), 同时与Child分级也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0.424,χ2>χ0.05,2).结论门脉高压症患者的出血可能性与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和Child分级相关,定期胃镜和肝功能(Child分级)检查,有助于早期预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可能性.

    作者:张峰;谢敏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显微外科切除术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矢状窦旁或跨矢状窦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结合捆绑牵引方法,完整切除巨大脑膜瘤并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和上矢状窦通畅.结果手术治疗直径5~10 cm以上脑膜瘤26例,其中Ⅰ级切除20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和特殊并发症发生.24例经1~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能明显提高手术全切率和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防止矢状窦及中央沟静脉损伤,减少脑组织牵拉,保护重要脑功能区和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潘乃梁;黄凯;陈嘉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普鲁卡因酰胺诱导肝癌细胞启动子区甲基化的GSTP1基因重新表达

    目的研究HepG2肝癌细胞GST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GSTP1基因表达的关系,并探讨普鲁卡因酰胺用于诱导因甲基化失活的GSTP1基因重新表达的可能性.方法分别用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和普鲁卡因酰胺处理HepG2细胞后培养,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中GSTP1基因的甲基化状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GSTP1 mRNA和GST-π的表达.结果 HepG2细胞在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前, GSTP1基因完全甲基化,GSTP1基因不表达;药物处理后,普鲁卡因酰胺组和5-Aza-CdR组GSTP1基因有表达.结论肝癌细胞GSTP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抑制GSTP1基因表达,普鲁卡因酰胺与5-Aza-CdR一样能使启动子区甲基化的GSTP1基因重新表达.

    作者:杨卫富;李德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神经外科医院肺部感染易感因素及病原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肺部感染易感因素、病原体的构成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有效预防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3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对确诊医院肺部感染274例患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药敏试验测定.结果肺部感染是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首要易感部位,占院内感染的85.6%;细菌学检查共检出病原菌580株,为铜绿假单胞菌(156株,占26.89%)、金黄色葡萄球菌(119株,占20.58%)、肺炎克雷白菌(83株,占14.40%)位居前3位.结论肺部感染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耐药菌株是院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定期行药敏实验,依据药敏实验调整用药,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郑少钦;杨应明;陈伟强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对98例肝内胆管结石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分A组采用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48例,B组采用胆管切开为主的联合手术5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较B组术后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均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残石发生、结石复发和再手术率,是当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术式.

    作者:蔡旌槐;罗书强;方志潮;苏树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移植术在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 1987年10月~2002年12月共手术治疗24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经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10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瘘修补加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14例首选支气管残端瘘修补加胸廓成形术治疗.结果 10例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者皆一次性瘘修补成功,术后无复发,成功率100%.14例首选胸廓成形术者8例一次性瘘修补成功,6例复发,成功率57.2%(8/14).6例支气管胸膜瘘复发者经再次手术行胸腔内大网膜移植后4例治愈,2例再次复发后死于呼吸衰竭.瘘修补加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总的成功率为87.5%(14/16).结论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性少,能明显增强支气管残端的愈合能力,是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礼明;潘承欣;杨接辉;李政;涂秋平;徐业新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严重甲床缺损

    在手指末端外伤中,常发生甲床损伤.甲床缺损指骨外露,处理不当易发生感染,形成骨髓炎,造成伤口不愈合、手指畸形的功能障碍.甲床严重缺损而指骨、指腹完整,为保留手指长度,可采用趾甲瓣、邻指皮瓣、交臂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等修创面.

    作者:王卫国;孙建辉;蔡锦方;曹学诚;张抒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肝癌二期切除体会

    我科自1996年3月~2000年3月,应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对11例大肝癌进行了二期手术切除,提高了切除率,减少了病死率,为不能切除和难以切除的肿瘤病例提供了切除机会,并能减少复发率和提高生存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由翠珍;赵荣宇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髌韧带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9例膝关节镜下应用自体中1/3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随访2年以上纳入分析.采用Lysholm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IKDC)分级评估标准和AKT-1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稳定性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32.6个月, 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62分提高到术后94分,优良率为93.8%.IKDC功能评价24例(49%)正常,22例(45%)基本正常,3例(6%)异常.KT-1000测定优39例(79.6%),良10例(20.4%),平均移动度1.9 mm.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能早期康复锻炼,稳定性好,疗效确切.

    作者:尹东;Jeremy Brown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及预防

    心律失常作为术后常见并发症,越来越受到胸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96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生因素及综合预防.

    作者:郎贤平;刘志良;董岩松;黄波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妇科手术输尿管损伤13例临床分析

    我们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1 451例妇科手术中发生输尿管损伤的13例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建利;王文平;杨林;张文刚;郭宝峰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93例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5年10月~2004年2月,对接诊的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术,其中34例单纯穿刺抽脓,59例穿刺后置管药物冲洗引流.结果 93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91例经皮肝穿刺抽吸或置管药物冲洗引流治愈,2例中转手术,治愈率达97.8%.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安全、微创、廉价、高效、随时施治的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曹建华;刘文博;苏文智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PFN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股骨近段带锁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67例56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8例获随访4个月~2年,无螺钉松动、髋内翻、感染或骨折延迟愈合,髋功能评价优良率90.5%.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内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分配、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适合各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曹相勋;王子明;李爱民;杨东辉;郝秋彦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多模式治疗

    目的总结多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2003年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68例.其中,肝部分切除术+胆道镜应用治疗57例(83.82%),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镜应用治疗11例(16.18%),肝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肠吻合术+胆道镜应用治疗7例(10.29%),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内引流治疗4例(5.88%).结果手术后结石取净66例(97.06%),术后胆道镜取石2例,1例取净,总的结石取净率98.53%(67/68);手术并发症9例(13.24%),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病人随访6个月~2年,肝内胆管结石复发1例.结论以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应用为主的多模式治疗策略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佳方案.

    作者:徐三荣;程国祚;张建新;黄润生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核因子-κB与创伤性脑水肿治疗策略

    近年研究证明,脑外伤是在原发伤基础上继发性生化级联反应带来的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理论:(1)兴奋毒性理论,即创伤后兴奋性氨基酸(EAAs)增多,EAAs神经毒性被认为是许多神经疾病的终共同通路.(2)信号传导理论,①细胞内信号传导,如Ca2+超载、cAMP/cGMP降低、激酶类活性增高、细胞蛋白酶类下降、应激基因与早期反应基因增加;②细胞外信号传导,如细胞因子、黏附分子、一氧化氮、自由基、生长因子等的变化.

    作者:肖国民;危静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与治疗

    通过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人们期待着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及其发展趋势更加准确地判断,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及评价预后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反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因素包括:肿瘤大体类型、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恶性程度、转移扩散规律、基因表达方式及宿主的免疫状态等.

    作者:赵长林;李贞梅;吴永安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的防治

    近年胆系疾病有增多趋势,有关手术也相应增多,不可避免对心脏功能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手术中常引起胆心反射,轻者造成冠脉痉挛,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因此,临床医师有必要对此加深认识.

    作者:申捷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处理的异同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都是胆囊的急性炎症,它们在病理学及细菌学方面并无区别.都是因胆汁潴留继发细菌感染后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其感染的细菌也多为埃希大肠杆菌和克雷白菌.根据炎症波及胆囊的严重程度分为单纯性与化脓性胆囊炎,直到坏疽、穿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但两者在病因学、发病率、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及治疗的紧迫性等很多方面确又存在着很多差异.

    作者:高根五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老年人急性胆囊炎的手术适应证与术式的选择

    随着老年人人数的增加,老年人急性胆囊炎发病率亦明显增加.老年人急性胆囊炎除具有急性胆囊炎的一般规律,还在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手术适应证与手术术式都具特点,讨论如下.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胆囊炎处理的若干问题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时机、方法与效果

    1 前言过去多把急性胆囊炎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为不伴结石者,而后者则为胆囊结石后继发感染.二者虽在病理与感染方面并无区别,但在病因、发病率、性别、临床特征、病程演变和处理及预后上存在较大差异,且少有研究,尤其在国内注意更少.急性胆囊炎中以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ACC)常见,占90%~95%,另一较小的百分比(5%~10%)通常见于危重病人、严重外伤、大手术后或长期应用胃肠道外营养者,据统计约0.2%发生在入住ICU的病人,另外在AIDS病人也有一定的报道.

    作者:申耀宗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胆囊炎症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囊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影像诊断水平发展较快.在选择内科、外科或介入性疗法前多需采用合理有效的影像学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春荣;潘恩源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胆囊手术近、晚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

    近年来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系疾病增加,胆囊切除术大增,许多医院普外科因胆囊疾病住院和手术的数量已占腹部外科首位.我院普外科每年手术4 000台左右,胆系手术占65%~68%,其中胆囊手术占胆系手术的80%.每年有2 000~2 500台胆囊手术.因此,努力提高胆囊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重视防治手术近、晚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炳煌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胫前肌腱劈开移位治疗姿势性脑瘫内翻足

    近年来,我们应用改良Hoffer胫前肌腱劈开移位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姿势性内翻足17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昌;于振武;王汉林;马文校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脐旁皮瓣再造阴囊1例

    患者,男,57岁.因牛角顶及裤裆致阴囊皮肤完全撕脱58 h从外院转入.检查:会阴部皮肤前自耻骨联合上缘,后及肛门1 cm,两侧腹股沟内侧的撕裂伤口,阴茎根部为脱套撕裂.原位缝合的阴囊皮肤肿胀明显,发黑坏死,面积11 cm×10 cm,尿道及直肠无损伤,排尿、排便正常.

    作者:孙平;于雷;张伟德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4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不同方法处理,经1~10年随访,效果优良率达85.4%.结论 (1)加强技术培训和规范的技术管理是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保证.(2)术前、术中全面细致检查,充分运用各种影像学及造影检查, 详细了解胆道系统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3)根据胆管损伤类型,合理把握初次手术时机,胆管成形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胆道重建术的佳选择.

    作者:徐勇;耿智敏 刊期: 200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