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12期文献
  •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手术的生化学研究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时,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能量代谢情况以及血清中心肌酶学变化探讨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5例.组Ⅰ: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组Ⅱ: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各组于转机前、主动脉阻断钳开放即刻及开放后30 min(不停跳组取相应时间)取少量右心耳全层心肌置液氮中保留,备测定丙二醛(MDA)、ATP和CP;另于术前、术后8 h、16 h、24 h、48 h取静脉血查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CK及CK-MB.结果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心脏停跳组.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由于明显地减轻了低温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心肌带来的损害,具有明确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吴海波;何学志;李继良;敖定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肾脏炎性假瘤5例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对肾脏炎性假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5例肾脏炎性假瘤的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就其诊治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肾脏炎性假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发热和患肾区叩击痛,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5例患者中有2例用诊断性抗感染治疗治愈;有2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活检确诊为炎症,予抗感染治疗治愈;另1例经探查及冰冻活检确诊为炎性假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治愈.随访2~10 年,未见复发.结论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应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动态影像学检查,特别是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对比.抗感染治疗有效.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术中冰冻活检可避免不必要的肾切除术.

    作者:张科;余闫宏;黄杰;王田;杨小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人胚腺垂体椎管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垂体侏儒症

    目的探索人胚腺垂体移植治疗垂体性侏儒症的新途径.方法选用妊娠20~28周水囊引产人胚腺垂体经腰穿方法移植于Ⅰ型垂体性侏儒症患者的椎管下段蛛网膜下腔.结果治疗23例,经1~5年随访,复查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1年身高增长2~4 cm 14例,4~6 cm 9例,其中3例5年内共移植3次,身高分别增长18 cm、16 cm和13 cm,其他相应体征明显改善.结论人胚腺垂体椎管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垂体性侏儒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邱小珊;潘乃膊;黄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作者:张毅;侯赛云;赵新建;廖绪强;曾明;黄星球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经肱动脉主干对复发乳腺癌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经肱动脉主干放置静脉穿刺用硅胶管26~28 cm,压迫患侧颈总动脉、肱动脉,而后,采用 5-FU 0.5 g、MMC 10 mg、美蓝1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注入导管内.结果经1~2个疗程后,20例病人局部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提高,为进一步行二次根治术创造了条件.结论本方法毒副作用小,疗效佳,优于一般化疗.

    作者:朴京华;安伟德;李玉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后并发症原因,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86例高龄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和BHID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龄CSDH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86例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愈82例(95.3%),出现并发症12例(14.0%),死亡4例(4.7%).结论认识高龄CSDH患者的临床特点,重视BHID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进一步改善CSDH预后.

    作者:陈泽军;周岱;贺震民;吴旻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径路与方法

    目的提高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2003年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148例PRT的治疗情况.结果完整切除107例,其中联合脏器切除16例,完整切除率72.30%.部分切除12例,未切除探查活检29例.手术死亡3例(2.03%).复发再手术18例(12.16%),再手术完整切除率51.22%.恶性肿瘤2、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66%、29.51%、8.20%(P<0.000 1).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法是肿瘤完整切除的关键.复发后再手术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田兆仑;何东生;王明才;申耀宗;于世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骨肉瘤中抑癌基因PTEN、Rb、p53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抑癌基因PTEN、Rb、p5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骨肉瘤组织中PTEN、Rb、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骨肉瘤组织中,PTEN的失表达率为21.7%(13/60),在血管扩张型及复发型骨肉瘤中,PTEN失表达有增高趋势.Rb的失表达率为60%(36/60).p53阳性率为23.3%(14/60).PTEN与Rb、p53之间比较,P>0.05,缺乏相关性.结论 PTEN的失表达可能为骨肉瘤细胞生长活跃和复发的机制之一.PTEN与Rb、p53之间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骨肉瘤细胞生长的调控.

    作者:张静;李扬;李雯;梁颜笑;杜洪;丘钜世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改良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状肾结石

    目的改进鹿角状肾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改良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鹿角状肾结石20例,与传统的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0例对照.结果改良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20例取石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39 min,平均出血量395 ml,术后平均住院12.3 d,取出大的结石12.0 cm×7.0 cm×2.5 cm,术后复查B超或腹部平片(KUB)显示1例残留结石.而传统的肾实质切开取石术20例平均手术时间225 min,平均出血量1 463 ml,术后平均住院18.4 d,术后复查B超或KUB显示7例残留结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无需阻断肾蒂、出血少、术野清晰,取石便利,是治疗鹿角状肾结石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王伟;文斌;李刚;谭杰琳;叶玄旭;包坤;覃庆平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睾丸扭转诊疗体会

    睾丸扭转为急症,容易误诊,导致睾丸坏死而被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诊疗关键.我院1993年5月~2004年9月共收治26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乐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处理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诊治技术的进步,1岁以内婴儿手术逐渐增多.保证手术治疗的成功,在手术技巧、体外循环(CPB)技术水平的提高下,术后监护处理非常重要.先心病术后危重病情处理水平的提高,对婴儿先心病术后渡过危险期尤为关键.现介绍86例婴儿先心病处理经验如下.

    作者:郭成忠;文平;曹立盛;丁学前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自1998年开始,我科应用钻颅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同时行腰穿置管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12例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取得满意疗效,并提示在发病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双跃华;张士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45例治疗体会

    我院1999年9月~2003年9月应用补片治疗45例腹股沟疝,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自体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儿童肱骨肿瘤样病变8例

    我院于1990~2003年开展的自体腓骨游离移植治疗儿童肱骨肿瘤样病变8例,报告如下.

    作者:叶蜀新;刘兵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可膨胀型阴茎假体在截瘫患者中的应用

    2001年2月~2002年1月,我院使用国产三件套式可膨胀型阴茎假体治疗截瘫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项允成;王燕;安杰;张太科;韩玉娟;陈学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22例诊治体会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8.4±10.3)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2例,挤压伤6例,坠落伤4例.损伤部位:十二指肠球部2例,降段14例,水平段5例,升段1例.十二指肠前壁损伤4例,侧壁及后壁损伤18例.

    作者:刘长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右颈部-上纵隔支气管囊肿术后并发乳糜胸、霍纳综合征1例

    纵隔支气管囊肿常见,但囊肿延伸至颈部,目前国内尚未报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大新;王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腓骨骨骺滑脱移位交锁误诊误治1例

    患者男,15岁.右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畸形11 d.手法复位后用短腿石膏托制动.X光正位片显示:腓骨骨骺滑脱,近端重叠于胫骨后侧.

    作者:贺文楠;董学亮;曹鸿杰;温松江;刘卫祥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Dieulafoy病3例诊治体会

    D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经动脉破裂出血,临床极为少见,多因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就诊,我院自1995~2003年共收治Dieulafoy病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慕常松;张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缺血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肠壁血流灌注不良,引起缺血性肠道损害,使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1],多见于老年人[2].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肠壁缺血时,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自1963年Boley等[3]提出,1966年Marston等[4]报告该病以来,国外文献已有许多报道[5,6],国内报道较少.

    作者:岳伟;范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肠系膜缺血

    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AMI)是常见的血管性急症,它是由肠管动脉血供或静脉血流障碍引起的严重缺血性损伤所致,表现为肠管坏疽和穿孔或是肠管狭窄和肠梗阻[1].AMI多累及小肠,大肠缺血多可自发性消除而很少留后遗症[2].

    作者:杨春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小肠缺血的外科治疗

    急性小肠缺血(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AII)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外科急症,总病死率为60%~100%.

    作者:陈国玉;杨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介入溶栓抗凝治疗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肠系膜血管血流减少而导致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根据其病理表现又分为:肠系膜动脉栓塞(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MAE);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artery thrombosis,MAT);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MVT);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n-occlusive mesenteric ischemia,NOMI)等类型.

    作者:洪楚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机体的影响

    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IR)损伤对全身状态的影响作用已经远远超过肠道局部的损伤和破坏.通常认为,IIR是造成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始动因素;是小肠移植的大障碍;同时,肠缺血疾病又有较高的病死率.现将IIR损伤有关的概念和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作者:田晓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阑尾切除术后再手术14例分析

    1994~2004年,我院共行阑尾切除术2 189例,其中14例诊断及处理失误,致再次手术,主要探讨再手术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佩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 临床诊疗技术操作常规(VCD)出版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