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与胃排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43例CFS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情况并对胃部症状进行评分,通过同位素测定其液相和固相胃排空功能,与38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CFS患者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胃部症状评分与固相(r=0.81)和液相(r=0.65)胃排空减慢显著相关(P<0.001).结论CFS患者的胃部症状与胃动力异常有关.
作者:赵超;肖文;彭海军;李忆琴;徐蕾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放免法检测HA、PⅢP、Ⅳ-C、LN含量并以正常健康组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组HA、PⅢP、Ⅳ-C、LN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升高阳性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以上指标检测对其肝纤维化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振玉;张予蜀;孙丹莉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96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奥美拉唑10mg每日1次和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奥美拉唑组和莫沙必利组的反酸、饱胀、上腹痛/不适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奥美拉唑组的反酸和上腹痛/不适症状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莫沙必利组.奥美拉唑组和莫沙必利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5.0%(P<0.05).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对溃疡样消化不良较莫沙必利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王振元;肖红英;唐小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为了研究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中IL-2R、IL-6、TNF-α水平,并以50例正常健康人血清IL-2R、IL-6、TNF-α水平作为对照.结果68例AP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2R、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缓解期血清中IL-2R、IL-6、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然有差异(P<0.05).结论血清IL-2R、IL-6、TNF-α在AP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病情变化的检测指标.
作者:华占楼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佳给氧方式.方法200例无痛胃镜病人,采用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依给氧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四组:Ⅰ组,静脉麻醉前后面罩均给氧,氧流量4~5 L/min;Ⅱ组,鼻导管给氧,氧流量4~5 L/min;Ⅲ组,不给氧,但SpO2下降至93%及以下时用面罩给氧;Ⅳ组,高频喷射通气,驱动压力1 kg/cm2,频率100次/min.记录病人麻醉前,麻醉后2、4、6、8、10 min时的呼吸次数及SpO2.结果麻醉后2、4、6 min所有病人呼吸频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8 min后呼吸频率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Ⅱ组SpO2麻醉后2 min有一明显降低(P<0.05),50例中有9例需改行面罩给氧.Ⅲ组SpO2在2、4、6、8 min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50例中有23例病人因SpO2低于93%而需改为面罩给氧.Ⅰ、Ⅳ组病人麻醉前后SpO2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不给氧不可取,用鼻导管给氧,存在一定风险,而用麻醉机面罩给氧和进行高频喷射通气给氧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廖志品;田玉科;张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进一步认识肾脏活检在肾脏病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地位.方法对25例具有肾穿刺适应证的肾实质疾病患者肾活检,并进行光镜、免疫荧光镜及电镜检查,结合临床特点归类分为急性肾衰组、肾病综合征组、血尿蛋白尿组、继发性肾脏病组.结果肾活检后的诊断修正率为12%,治疗方案修正率为24%,估计预后修正率为24%.结论肾脏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可靠的方法,它不仅能提供诊断、决定和修改治疗方案,还能估计预后,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临床情况下,如血尿、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情况下,肾活检病理诊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者:谭惠丽;单非易;刘丽瑾;田新军;卢春燕;张立红;李秀珍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的安全性.方法对841例行胃镜、肠镜检查并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进行镇静,了解其检查安全性.结果镇静组约97.3%患者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胃镜组中仅2.72%患者表现有轻微躁动、咳嗽等;肠镜组中仅5.7%患者出现短暂痛苦表情、轻度肢体活动等.胃镜镇静组、肠镜镇静组与对照组比较,对胃镜、肠镜检查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内镜镇静组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有一过性降低,在检查后即刻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胃镜、肠镜检查中联合应用异丙酚和咪唑安定是安全和舒适的;严密观察是操作镇静胃镜检查的安全保证.
作者:李健;李振锋;赵治国;陆敏;尚敏杰;冯常炜;唐芙爱;段芳龄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46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尿路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总体的67.8%,大肠埃希菌占56.1%,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占14.4%,葡萄球菌占13.7%,药敏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二三代头孢敏感;革兰阳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替考拉定、万古霉素高.结论尿路感染应及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慎重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张文娟;石永兵;金东华;周惠琴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右旋糖酐铁静脉注射治疗尿毒症致肾性贫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速立菲2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右旋糖酐铁100mg,每周1次,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0周,并同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9000U/周.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但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铁蛋白(FT)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Hb、Hct、TSAT、FT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01).两组治疗后的Hb、Hct、TSAT、FT对比,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01).结论静脉注射铁剂能有效补充EPO治疗中所需要的铁储备,疗效优于口服,不良反应少.
作者:袁利;赵晋媛;李雁;谢平;陈永华;黄桢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对878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对照组).每例患者详细记录ERCP指征及检查结果.结果胆石症检出率在憩室组为66.4%,对照组为41.3%(P<0.001).以急性胰腺炎为ERCP指征在憩室组为56.3%,对照组22.3%(P<0.001).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憩室组17.2%,对照组2.0%(P<0.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有关.并可以认为乳头周围憩室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之一.
作者:张宁;高峰玉;张楠;郭学建 刊期: 200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肾脏的影响.方法对18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肾损害的年龄特点、中毒程度、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肾损害189例,占同期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46.3%(189/408).其中102例为重度中毒合并肾损害,占54.0%;≥61岁者占同期老年中毒患者的81.8%(27/33).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三者同时存在18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55.6%.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肾损害易发生于重度中毒者及老年人,肾损害表现为单纯血尿、蛋白尿者预后良好,一旦合并氮质血症病死率显著增高.
作者:庄清武;刘利青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zing hyperplastic lymphadenopathy,NHL)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病,临床上以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可将本病分为单纯型和变应型两种.
作者:袁莹;谢元芳;余和平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使用特制内镜止血夹在内镜直视下对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进行钳夹止血治疗是一种近几年来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我院近4年来经内镜金属止血夹止血治疗溃疡边缘血管出血、杜氏病出血、贲门黏膜撕裂以及息肉切除预防出血穿孔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作者:谭育红;马静;葛林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肠道疾病的诊治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总结我院2001年6月~2004年2月肠镜检查的825例中,共发现结肠黑变病(melanasis coli,MC)21例,其检出率2.68%.
作者:马民禄;马芳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本病较少见,易误诊为各种肝炎,甚至进行各种手段治疗,在此总结病例如下.病例1:男,36岁.因反复总胆红素升高8个月,于2003年12月12日门诊以黄疸原因待查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8个月体检时查肝功发现总胆红素80μmol/L,间接胆红素72.8μmol/L,直接胆红素7.2μmol/L,转氨酶正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均阴性,超声检查示肝、胆、脾正常.曾在当地医院给予住院保肝治疗,胆红素恢复正常出院.
作者:李雪花;马世俊;王君和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脂肪性肝病是指以肝小叶内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大于1/3(每单位视野)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Ludwig 等[2]首次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等密切相关;继发性由某种特殊的原因造成.
作者:郭秀丽;任莉;梁丕霞;杨昭徐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原发性小血管炎及其肾损害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994年美国Chapel Hillp系统性血管炎分类命名意见按受累血管的大小将系统性血管炎分为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和小血管炎.
作者:吴华 刊期: 2005年第17期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 histiocytosis,HLH)包括原发性(家族性)和继发性(感染和淋巴瘤相关)[1-8].
作者:王学文;卢侃 刊期: 2005年第17期
肥胖是指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与身高m平方之比)超过28的一种疾病状态.肥胖不仅仅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心脏血管病、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还可直接导致肾损害即称为肥胖相关性肾脏损害(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nopathy,ORG)[1-5],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肾脏肥大、肾小球高滤过,可逐步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作者:胡伟新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主要由内脏性肥胖(体重增加,腰围增粗)、胰岛素的抵抗(高胰岛素正糖钳夹试验检测或公式计算)、糖代谢异常(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低、小而致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比例增加]及高血压组成,并能出现高尿酸血症、内皮功能紊乱(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高血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升高]及微炎症状态(C反应蛋白阳性)等.
作者:田雪飞;谌贻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公布了卫生部2002年8~12月组织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公布的如下统计资料应引起医务界高度重视:(1)肥胖: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和6 000多万.
作者:谌贻璞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