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一种对中晚期前列腺癌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05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临床病例78例,采用综合治疗:经尿道等离子束腔内微创手术加双侧睾丸白膜下切除去势,术后应用抗雄激素药物阻断治疗,对伴有骨转移者同时行核素89Sr内放射治疗.与同期用单纯膀胱造瘘加双侧睾丸切除的45例病人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48个月,综合治疗后下尿路梗阻症状明显改善,血清PSA水平下降,骨痛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对于中晚期前列腺癌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颖;宋希双;姜涛;车翔宇;迟辉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TVBt)加电切术(TURBt)治疗表浅膀胱癌(SBC)的疗效.方法对52例表浅膀胱癌患者行TVBt+TURBt术,其中8例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PH)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结果本组52例膀胱肿瘤一次切除.平均手术时间TVBt+TURBt为30min;TVBt+TURBt+TVP为90min.无输血.术后随访0.5~5.0年,肿瘤复发13例.结论 TVBt+TURBt具有操作简便、止血效果好、汽化深度可靠、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SBC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向伟;王旭红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年5月~2003年6月收治的35例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无急性胰腺炎,无上腹部手术及外伤史.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肿块和疼痛不适较为多见.影像学检查胰腺肿块为囊性、囊实性或不规则分叶状.肿瘤位于胰头部12例,胰体尾部23例.行不同术式的肿瘤切除30例,内引流3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2例.随访囊腺瘤19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14例仍生存;囊腺癌12例,生存时间<12个月2例,12个月~2年3例,2年以上7例,长1例已生存6年.结论提高对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认识、减少误诊和积极的手术切除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措施.
作者:黄鹏;熊炯炘;王春友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回顾分析闭合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经验.方法对1976年6月~2004年10月所收治的闭合创伤性膈疝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合创伤性膈疝的病因以交通事故多见,占77.3%,术前诊断明确15例,确诊率68.2%.全组治愈20例,治愈率90.9%.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9.1%.随访15例,随访率为71.4%,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诊断的措施包括提高对闭合创伤性膈疝的认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查胸部平片,电视辅助下胸、腹腔镜诊断性检查.
作者:朱水波;殷桂林;张殿堂;胡健才;张晓明;刘勇;王荣平;谭焱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回顾评价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4年6月采用该技术治疗152例四肢骨干骨折,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30个月.分析手术创伤、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程度、关节功能恢复等,总结其优缺点.结果与其他内固定方法比较,骨折愈合时间缩短2~4周,平均3周,综合平均各关节恢复情况:优良率85%,一般12%,差3%.感染率为5.6%.其他并发症为2.4%.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手术创伤少、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成人四肢骨干骨折中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作者:韦勇;程志安;刘尚礼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讨论15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例,并回顾部分国内外资料.结果 15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例中,9例误诊.均手术治疗,其中小肠切开取石11例,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囊十二指肠内瘘修补3例,小肠切除1例.全组均治愈,无死亡.结论胆石性肠梗阻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并且绝大部分结石是经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进入肠道的.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详细了解病史,熟悉其X线、BUS及CT的特征性变化,误诊是可以避免的.本病应根据病情及病变局部情况,分别采取肠道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及内瘘修补术进行治疗.
作者:邱云峰;任重;许海民;孙飞;宋兆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术式为:楔形胃部分切除术11例,其中经胃镜引导线型切割缝合器行楔形切除2例,腹腔镜下经胃镜引导直线型腔内切割缝合器行胃楔形切除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13例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 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大出血并非罕见,其破裂出血常为致命性,但病灶隐匿,易造成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献义;刘宁青;吕鹏飞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经解除梗阻,去除病灶后如何选择引流术,降低结石复发率.方法对1996~2003年术后无残留结石的86例肝胆管结石病例,所采取的不同引流方式和结石复发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胆肠Roux-y吻合组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高于保留Oddi括约肌的T形管引流组.结论胆肠Roux-y吻合术本身不符合胆道生理,使肠液返流,致胆管慢性炎症,促使结石复发,选择该引流术应持慎重态度.
作者:张成忠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4例,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前行局部动脉栓塞,手术前后常规化疗.结果 4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保留患肢功能的目的.结论采用肿瘤切除旷置术治疗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可以大限度地保留患肢功能.
作者:胡彤宇;李建衡;扈文海;韩永台;陈燕;李会杰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方法、围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慢性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全组12例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跳中切开肺动脉取栓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全组12例无一例近期死亡,其中1例活检为平滑肌肉瘤,术后化疗,2年后复查无复发,其余11例均为血栓,术后临床症状减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凌庆;温定国;赵萍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骶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刺激骶3神经治疗2例难治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其中1例接受永久性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治疗.结果 2例患者排尿次数显著减少,尿失禁次数减少,平均排尿量增加,尿急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骶神经刺激可以显著改善部分患者难治性慢性排尿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风;吴锋;谢克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综合评价Diapason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应用Diapason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及复位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1~24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的5例无变化,其余13例均有1~2级的提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47.9%恢复至95.1%,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的78.0%提高至术后的98.5%,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2.3°恢复至术后的5.8°.结论 Diapason系统具有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作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郑凌云;朱克文;尹金铭;田华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消炎痛是一种强效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我们观察了其对膀胱逼尿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勋初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诊治中,对肠绞窄、肠扭转等并发症很难做出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腹平片或其他检查做出诊断,往往为时已晚,因此许多作者主张早期手术,以降低病死率[1].近年,随着CT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对小肠梗阻的部位、原因能做出诊断并能发现早期肠绞窄和肠粘连所致肠扭转[2].本文通过对我院粘连性小肠梗阻病例的分析,探讨CT在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粟;杨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男,68岁.因头痛头晕并右下肢无力2个月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6年,无明确外伤史.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右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无亢进,双侧巴彬斯基征(-).颅脑CT示:左额颞顶梭形高密度影,密度不均匀,边缘有钙化灶,量约40ml,中线右偏0.8cm.入院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入院后将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在局麻下行经皮钻孔引流术,术中取左额顶直切开硬膜,无褐色液体流出,生理盐水冲洗有豆渣样物质流出.近脑面腔壁呈暗黄色改变,轻搔刮颅骨下有豆腐皮样物.考虑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钙化.欲行全麻开颅,因患者家属不同意,未果.病理报道:无组织生长,钙盐沉积.
作者:郭江;甄金殿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随着近几年对神经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已有明确证据表明神经干细胞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及脑组织的修复.而且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对于一些迄今为止仍无有效治疗方法中的中枢神经疾病,有望开发一些新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宁;李小怡;王彬冲;朱丽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气管支气管破裂较为少见,绝大多数由胸部钝伤引起,半数病变为胸部钝伤的结果,其余为贯通伤和因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后的并发症,后者正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医源性损伤.
作者:申捷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医源性结直肠损伤是检查治疗过程中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结直肠组织肠壁薄,血运差,容易出现肠管破裂乃至肠瘘,是较易导致医源性损伤的腹内脏器之一.
作者:喻德洪;王汉涛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在妇科、泌尿外科和普通外科手术中由于局部病变引起泌尿器官解剖位置变异,解剖层次欠清晰,或肿瘤包裹等原因,易造成泌尿系统损伤,如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均较严重.现结合文献报道就其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阐述如下.
作者:陈刚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医源性胆道损伤大多发生在腹部手术中,尤其是胆囊和/或胆管手术,但也偶见于胃、十二指肠及胰腺手术.胆管损伤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并可对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引入,作为胆石症的首选疗法,选用腹腔镜手术后医源性胆道损伤成倍增长[1].据国外资料报道,美国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3%~0.5%,西欧和北欧为0.1%~0.2%[2].近报道较大的胆管损伤为0.25%~0.74%,小的损伤为0.28%~1.70%.致伤原因常难以得到确认[3].俄国的一篇报道则为0.25%~0.68%[4].Marcado等[5]也认为胆道损伤的发生率即使在有经验的中心也可为0.1%~0.3%.
作者:申耀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医源性食管损伤是一种十分少见但却是极其严重的疾病.内镜检查、食管扩张术、食管置管术甚至其他胸部手术如纵隔肿瘤摘除或肺叶切除均可因操作不慎或食管潜在病变而导致损伤[1].如未能及早诊断并及时正确治疗,病死率极高.
作者:孙全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失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54例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经过不同措施处理的40例患者中有37例取得较好效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已较广泛开展,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选择假体,提高手术技巧.术前的髋关节CT应作为了解髋臼底厚薄的常规检查.
作者:田晓滨;赵筑川;李波;邱冰;胡如印;彭智;罗春山 刊期: 2005年第18期
2005年4月30日~5月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召开了每年一度的美国结、直肠外科医生学会年会.1 100多名医生参加了此次会议,聆听了有关结、直肠恶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的报道.为了让国内同行了解美国乃至世界结、直肠癌诊治现状,我们将会议资料总结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程树杰;魏希亮;杨季红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