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神经阻滞术和直肠内灌注2%利多卡因凝胶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 160例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13点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84例,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于前列腺基底部,左、右两侧精囊与前列腺交接处分别注射1%利多卡因5ml;B组患者76例,于活检前5min直肠内灌注2%利多卡因凝胶10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在穿刺活检术中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t=0.73)、PSA水平(t=0.34)和前列腺体积(t=0.5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VAS评分0~3分者76例,4~5分者6例,6~10分者2例.B组患者则分别为48例、18例、10例.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值分别为1.2分、2.6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4.73,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的不良反应.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神经阻滞术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直肠内灌注2%利多卡因凝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柳平;胡建波;邓军洪;魏鸿蔼;王良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与病理方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9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7/9)、消化道出血(2/9).病变部位为胃7例,小肠1例,直肠1例.9例均行手术治疗.9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6例.免疫组化CD+11778%,CD+3478%,SMA(-)78%,S-100(-)67%.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结论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常规组织学与平滑肌(肉)瘤、神经鞘瘤有时易混淆,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龚军;彭彬;黄义明;李兴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在气管插管全麻下,于第12肋骨前方行4~5cm的手术切口,应用电视光源录像系统,在30度胸腔内镜直视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4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相符.手术时间65~90min,平均80min;术中失血30~80ml,平均失血量5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5~7 d,平均1~2 d即可下床活动.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均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与常规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相比,使用微创内镜技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视野清晰、低侵袭性、入路简捷、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杰翔;缪克红;李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小儿膈肌膨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0~2004年收治的33例小儿膈肌膨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3例,均行膈肌折叠手术,1例新生儿术后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并发膈疝,32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10年,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无症状复发等现象.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膈肌膨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和适时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杜杰;胡型锑;王胜利;赵琦峰;赵子牛;章岳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降低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4年手术治疗的83例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结论 (1)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防治心律失常.(2)根据房间隔缺损心脏畸形病理解剖正确选择手术方案.(3)重视肺动脉高压的处理.(4)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5)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等均为提高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手术成功率的诸因素.
作者: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MIPPO)内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胫腓骨骨折是否加重胸部症状.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胸部损伤的胫腓骨骨折22例,在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经此隧道将钢板放置在胫骨内侧骨膜上,骨折间接复位,少数螺钉固定.术后当天即行膝、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结果随诊22例,随诊时间10~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未出现脂肪栓塞等加重胸部损伤的并发症及骨折不愈合、感染、断钉板等并发症.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功能,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91%.结论在合并胸部损伤的胫腓骨骨折中,MIPPO内固定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冯和林;李增炎;张英泽;吴春生;赵昌平;李志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血糖,随机分成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观察1个月后的疗效.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水平显著升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预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石云;张守满;冯爱萍;李传忠;孙涛;王凤;李梅;李滨;陈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食管穿孔的效果.方法应用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6例食管穿孔患者.结果经过3~6周治疗,4例患者痊愈;1例改行食管旷置结肠带食管颈部吻合;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节段性食管旷置治疗食管穿孔符合食管穿孔的治疗原则,手术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作者:苏彦河;汤小江;黄壮士;王旭广;尹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胫腓骨远端骨折较为常见,临床上如治疗措施不当易发生骨不连.我院自1998~2004年6月,用小切口简单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39例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吕复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我们从1999年6月~2005年2月共收治女性出口处梗阻性便秘191例,其中耻骨直肠肌肥厚、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三者并存61例,占31.9%;61例病人均采用联合术式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师丙帅;刘元宝;王春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治的外科疾病,尤其迟发性创伤性膈疝,表现多样,受伤史多被忽视或遗忘,早期诊断多困难,甚至发展到出现脏器绞窄坏死才明确诊断,大大地增加了危险率、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并提高了病死率.我们自1974年6月~2005年3月,共收治创伤性膈疝78例,其中迟发性创伤性膈疝19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孙红文;周华;毛文;亚俊 刊期: 2005年第22期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残余直肠过少,甚至缺如,超低位及结肠肛管吻合术往往导致肛门括约肌、肛垫及盆腔植物神经丛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保肛之后,常伴随控便能力的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的方法以改善病人术后的排便功能问题.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结肠成形重建直肠壶腹治疗低位直肠癌,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舟;杨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我国直肠癌发病中以低位居多,随着对直肠肿瘤远端浸润的重新认识,器械低位吻合的技术成熟,使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增多.另外,早期病例发现增多、术前应用放疗、病人对生存质量的重视等,使保肛手术范围更为扩大.但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增多,直肠阴道瘘则是其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处理困难,单纯保守治疗难以奏效.我们总结此类病例,以探讨其防治措施.
作者:王贵英;何景利;李广 刊期: 2005年第22期
自1991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后尿道断裂29例,全部行一期尿道吻合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松川;苏宏树;苏华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胸骨后甲状腺肿是指体积在50%以上位于胸廓入口以下的甲状腺肿或肿大的甲状腺原发于纵隔内[1],前者为继发性胸骨后甲状腺肿,后者称为原发性胸骨后甲状腺肿,1999~2005年我院共手术治疗胸骨后甲状腺肿25例,报道如下.
作者:郑勇;黄晓星;黄进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男,80岁,因胸闷、憋气3 h于2002年10月19日急诊收入院.患者于中午进食柿子1枚、白酒50ml,于3 h前出现上腹胀痛不适,恶心伴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期间突然出现胸闷、憋气,无其他重要病史检查.查体:体温37.2℃,脉搏92次/min,呼吸35次/min,血压150/105mmHg(1 mmHg=0.1 33 kPa),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自动体位,巩膜无黄染,颈软,双肺未触及干湿性啰音,左侧肺呼吸音低,心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腹平坦,上腹压痛,以左侧为重,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作者:赵松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男,15岁.因阴囊左侧肿物伴隐痛、发热2d入院.6d前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4天发现阴囊左侧有一核桃大肿物,伴隐痛、发热.查体:体温37.4℃,血压112.5/67.5mmHg(1 mmHg=0.133kPa).患者发育营养状况良好,阴囊皮肤未见异常.
作者:刘峦松;张亚正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颅脑创伤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了提高和规范我国颅脑损伤的救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阐述颅脑创伤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相彤;戴钦舜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在颅脑创伤救治过程中,如果手术入路选择不当、暴露不充分、血肿清除和减压不够彻底,则直接影响到疗效和疗程,甚或提高致残、致死率,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手术技巧至关重要.常规额颞入路虽已广泛应用,但在处理部分颅脑创伤患者时,仍存在暴露不够充分,减压欠满意,清除一些深在血肿时容易出现遗漏等情况,各种改良翼点入路的应用可以改进这些弊端,使重型颅脑创伤救治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李增惠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小脑幕切迹疝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危急重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预后差.单侧瞳孔散大的病人病死率在40%左右[1],双侧瞳孔散大的病人的病死率在60%~90%[2].多数学者认为,入院时GCS评分为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死率超过60%,而GCS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的病死率接近100%[3,4].
作者:叶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现代科技的发展及交通的发达,使得创伤发病率不断上升,尤其是脑创伤已成为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要病因,其病死率占整个创伤病人的85%[1].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已成为神经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要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有三个重要环节: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和院内治疗.
作者:曹德晨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