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7期文献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记忆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住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echsler成人记忆量表评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发生与教育程度、神经功能缺损重、伴发症状积分高、存在智能障碍及抑郁障碍有关.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具有特定临床特点.

    作者:李晓燕;韩毅;邹飒枫;范惠珍;单淑珍;谭文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剂量脑脊液等量置换及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SAH后DCVS患者,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和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治疗,并与对照1组单纯大剂量脑脊液置换10例和对照2组单纯小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1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0例2~3 d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均未出现DCVS.对照1组10例中4例5 d,6例7 d症状减轻至消失,均未出现DCVS.对照2组2例7 d症状减轻至消失,未出现DCVS;8例发生DCVS,其中6例中度病残,2例死亡.结论应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可快速消除SAH患者之急性症状,对DCVS也有较好治疗和预防作用,而早期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椎管内注射,可以明显提高以上疗效,同时又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作者:顾金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6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CHF NYHA Ⅲ~Ⅳ级)住院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为环磷腺苷治疗组(33例),B组为对照组(32例).A组:环磷腺苷40~6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14 d;B组:未使用环磷腺苷.A、B两组基本治疗均按CHF常规方案,无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5.0%,具有显著差异(P<0.01),A组不良反应轻微,能够耐受治疗.结论环磷腺苷治疗CHF急性加重期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回皓升;梁高燕;吴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博莱霉素局部治疗29例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先对29例大量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行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再于心包腔内一次注入博莱霉素60 mg.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疗效,心包积液变化参考WHO癌性渗液疗效判定结果.结果完全缓解(CR)7/29例; 部分缓解(PR)18/29例; 无效(NC)4/29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博莱霉素局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无副作用.

    作者:吴洁清;寇小格;李小瑞;路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毕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毕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观察毕索洛尔(65例)每日2.5~7.5 mg或加双氢克尿噻12.5 mg,美托洛尔(60例)50~150 mg/d或加双氢克尿噻12.5 mg对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周的有效率.结果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4~12周毕索洛尔组血压下降值为13.8/12.3~21.5/16.4 mm Hg (1 mm Hg=0.133 kPa),美托洛尔组为13.0/12.3~17.8/15.2 mm Hg,毕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12周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和80.0%(P>0.05),加双氢克尿噻总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1.4% (P<0.05).结论毕索洛尔是一种安全、有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的长效降压药.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部分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部分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探讨其在AC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测定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8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急性期凝血因子Ⅴ、Ⅶ、Ⅷ、Ⅸ、Ⅹ、Ⅺ活性(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并与6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和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子活性水平与AMI和UAP急性期的关系.结果 AMI和UAP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水平明显升高,存在高凝状态.

    作者:洪少杰;蔡志雄;唐小玲;韩丽君;林祥伟;陈曼娜;李拱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52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探讨

    结核性脑膜炎(下简称结脑)是肺外结核中的重症结核病,病死率高,目前仍是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病.自1997年来,我院通过一般治疗、抗结核、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冲洗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江荣;唐国建;蒲德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改变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因基底动脉尖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一组症候群,常引起中脑、丘脑、丘脑下部、枕叶、颞叶及小脑梗死,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偏瘫及感觉障碍.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2例病人,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如下.

    作者:岳连贵;张彩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绞痛发病的时间节律

    本文筛选了127例左右冠状动脉不同部位存在狭窄的病人,对其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节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作者:黄士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脑卒中后所致抑郁症36例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痴呆等方面的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并增加了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治疗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京华;姚欢;王君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预防高血压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高血压病人术毕拔气管导管的刺激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使冠心病病人及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为探讨预防这种反应的有效措施,我们观察对比了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对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兹报告如下.

    作者:杨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口服异搏定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1例

    患者男,58岁.反复胸闷、心悸6年,曾多次于发作时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心房纤颤,于入院前4 d,再次出现胸闷、心悸、脉律不整,经检查为快速心房纤颤,给予异搏定40 mg,3次/d口服,服药3 d后自觉明显头晕、周身乏力,并有持续性心前区疼痛,急诊入院,无昏厥、抽搐及呼吸困难.

    作者:苏海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房颤动与房室结功能

    心房颤动(房颤)是房率为350~600 次/min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其室率主要取决于房室传导功能.房颤对房室结功能的影响早已引起临床关注,但对房颤中房室传导功能的评价至今仍是临床和心电图分析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在复习房室结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讨论房颤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和评价.

    作者:刘仁光;徐兆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脉压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脉压增大与心血管危险之间存在显著、独立的密切关系.有效缩小脉压有可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目前,高血压治疗中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是收缩压和脉压的控制相对较差,达到目标值较为困难.近有调查资料指出,在未控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3/4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因此,研究脉压并开发能长期有效缩小脉压的药物,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将近年来对脉压起源、与临床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作者:张朝香;崔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循环血液进入主动脉壁内并分离其中层所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是一种具有致命危险的主动脉疾病.

    作者:董平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偏头痛的诊断程序

    头痛是指头深部的疼痛和牵涉痛,不包括头部浅表性疼痛,后者应叫做头皮痛.过去对眉或眼水平线以上部位的疼痛称头痛,眉或眼水平线以下部位疼痛称面痛.但这样人为地划分,往往遇到不少难以解释的问题,例如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在眉、眼以上,应属头痛,而三叉神经第2、3支疼痛部位在眉、眼以下,当属面痛,那么三叉神经痛究竟归属头痛?

    作者:杨任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偏头痛的鉴别诊断

    众所熟知,头痛的病因十分复杂多样,偏头痛的鉴别诊断涉及头面部多种器质性疾患、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多种功能性疾病.现仅就偏头痛与相关常见疾患的鉴别诊断简要讨论如下.

    作者:雷征霖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新偏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为一种发作性疾病,表现为发作性头痛,有些在头痛前有眼前闪光或视野缺损、麻木等先兆症状,多数无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是世界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作者:于生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发作性神经血管紊乱疾病,重度的偏头痛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慢性病之一.按其临床表现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 MA)和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 MO).二者在急性头痛发作期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相同的,但是始动机制有所差别.近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迅速发展,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遗传、血管因素、神经因素等共同作用诱发偏头痛,本文特对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万琪;杨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川崎病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冠脉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冠脉扩张、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等[1],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9%[2].小儿心肌梗死临床少见,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金侠;宋少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不典型肺栓塞误诊16例分析

    我院心内科自1998~2004年收治冠心病数百例,其中不典型肺栓塞16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张银凤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心动过速低血压颈静脉怒张

    病史摘要患者,男,55岁.系心悸19 d伴胸闷、气促2周于2003年9月24日入院.病程中无发热.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作者:王鸣和;王骏;周磊;周赟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