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20期文献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 h(T2)和术后24 h(T3)时间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lb/Cr)、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组内各点相比,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m-Alb/Cr和NAG在T1时间点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可引起可逆性的肾功能早期损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

    作者:韩东吉;罗爱林;张毅;张传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皮层脑电图监测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癎患者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癎患者15例,术中采用ECoG监测测定致癎灶的准确部位和范围来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结果随访发现10例患者停药后1年以上无癫癎发作,4例以术前药量的1/4~1/3量即可控制,1例在药物控制下偶有癫癎发作.结论ECoG监测可发现肿瘤周边的癫癎棘波灶,并指导对癫癎棘波灶进行皮层电灼或多软膜下横切,对控制术后癫癎发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丹化;吴哲褒;吴近森;潘进钱;诸葛启钏;郑伟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

    目的回顾性分析AML假体在人工髋关节股骨侧翻修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ML假体对35例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股骨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Ⅰ~Ⅲb型的患者进行了翻修.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的X线表现均无明显变化,无假体下沉、移位和原有骨缺损进一步加重,Harris评分平均由37分提高到92分.结论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侧假体松动者中,针对Paprosky Ⅰ~Ⅲb型骨缺损的翻修,AML假体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作者:李玉军;张洪;周乙雄;窦宝信;殷建华;徐辉;李为;郭晓忠;张春雨;周一新;黄德勇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非手术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按治疗手段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在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强调一经诊断为胰腺感染即中转手术治疗;研究组70例,突出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特点,只针对病程后期的局限性病灶行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86%,病死率为16.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病死率为5.71%;全部患者治疗中因胰腺感染中转手术治疗15例,感染局限者手术病死率为20.0%,感染未局限者为50.0%,感染局限者明显低于感染未局限者(P<0.05).结论非手术综合治疗SAP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胰腺感染局限者中转手术效果优于感染未局限者.

    作者:王国刚;周炳刚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成人Morgagni疝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Morgagni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0年1月~2005年4月共收治Morgagni疝患者3例,分别因胸闷不适、体检发现纵隔肿块以及上腹部钝痛收入院.结果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术中矫正诊断为Morgagni疝.结论Morgagni疝为膈肌先天性发育障碍所致,术前易与纵隔肿瘤相混淆,Morgagni疝易发生脏器嵌顿或绞窄,大多需手术治疗.

    作者:肖永光;程邦昌;胡浩;王土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0例患者.结果10例患者均在1个月内成功解除梗阻,复查肾功能均正常,尿素氮(BUN)及肌酐(Cr)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输尿管镜是治疗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并可同时处理双侧梗阻.

    作者:宋健;尹菁;彭健;王健;周振宇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原发性胃癌诊断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予18F-FDGPET显像检查.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进行影像学诊断,并与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PE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7.1%(27/31),原发病灶的大小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原因,4例假阴性原发病灶直径均<1 cm(T1期).(2)18例术后证实有胃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F-FDG PET检出12例,而CT只检出8例,灵敏度分别为66.7%和44.4%.(3)31例患者中PET检出8例有肝脏、肺、腹腔、后腹膜淋巴结等远处转移,其中4例由于PET的结果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FDG PET对于胃癌是一种较灵敏的检查方法,对诊断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可能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冬;邓卫平;罗耀武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脊液漏36例体会

    目的探讨脑脊液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腰椎穿刺、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并常规静脉用头孢他啶治疗脑脊液漏36例.结果置管1~2 d后脑脊液漏明显减轻,2~5 d后停止,引流8~11 d后拔管.随访6~12个月无再漏.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脑脊液漏的可靠、有效方法.

    作者:黄建荣;黄纯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糖蛋白抗原72-4、单抗MG7相关抗原对胃癌诊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 Ⅰ)、糖蛋白抗原72-4(CA72-4)、单抗MG7相关抗原(MG7Ag)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PGⅠ、CA72-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MG7 Ag在胃癌患者血清中含量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做对比,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清PGⅠ含量为(35.79±11.16)ng/ml明显低于各对照组,CA72-4含量为(5.91±2.54)U/ml、MG7Ag含量为(7.09±4.56)U/ml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PG Ⅰ、CA72-4、MG7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9.39%,51.52%;联合检测阳性率PG Ⅰ+CA72-4为57.58%,PGⅠ+MG7Ag为69.70%,CA72-4+MG7Ag为72.73%,PGⅠ+CA72-4+MG7Ag为78.79%.结论血清PGⅠ、CA72-4、MG7Ag与胃癌诊断及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胃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宋文华;刘弋;焦贤春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上腺切除术的比较(附60例报告)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30例(A组)及开放性肾上腺切除30例(B组)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总天数、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止痛药应用次数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前抑郁与焦虑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方面低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的优点,效果优于开放手术.

    作者:唐华;黄宏;黄建成;黄世勇;陈剑;黄翔;魏怀莹;杨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闭合性肝外伤非手术治疗68例体会

    闭合性肝外伤是腹部外伤常见急腹症,占腹部外伤15%~20%.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强调肝脏外伤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并有许多成功的临床病例报道[1].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对68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伟东;张碧珍;方基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颅内血肿2例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分流术)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手术,已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我院1989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V-P分流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积水38例,其中有2例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国栋;赵强;韩学刚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腋下副乳腺的钼靶X线摄影43例分析

    我院2000~2003年采用钼靶X线摄影发现43例腋下副乳腺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军红;曹东辉;孙红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手术松解外侧支持带治疗髌股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病理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按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分为髌股骨性关节炎、股胫骨性关节炎和全膝骨性关节炎.我们总结我院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手术松解外侧支持带,矫正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紊乱治疗髌股骨性关节炎93例,获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马启东;郑华军;张连启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以135°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维成;麦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存活素与肿瘤化疗耐药

    目前手术和化疗、放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但化疗耐药是导致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耐药机制相当复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与转运过程障碍.

    作者:赵长林;李贞梅;吴永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世界范围内难治性常见病.对该病自然病程的研究显示,未经有效治疗,约80%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发病后1~4年进展到股骨头塌陷.股骨头一旦塌陷,则多数患髋会在2年左右进展至关节损坏、功能严重受损而不得不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程度[1].由于占ONFH多数的非创伤性坏死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美国为38.0岁,本中心为33.1岁),双髋甚至其他关节受累,因此对这类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会有许多顾虑,同时也将出现许多问题.

    作者:李子荣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严重骨水泥反应综合征

    近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创伤及肿瘤等髋部疾患有效的方法之一,使患者恢复了髋关节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刘尚礼;陈燕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髋臼骨折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工伤事故的增多及人口老龄化,髋臼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围绕髋臼骨折分型、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使得治疗的成功率显著提高[1-2].

    作者:张亮;周乙雄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肝门区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新进展

    肝门区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75%.由于具有发现晚、转移早、预后差、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等特点,肝门区胆管癌的治疗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难题和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在其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光动力学治疗以及肝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未能有效解决其远期生存率低和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现就近年来肝门区胆管癌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龙海;张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中英文摘要撰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脾损伤修补和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法的探讨(附42例报告)

    目的探讨脾损伤的外科处理原则和脾损伤修补及部分切除手术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5年12月保留脾脏手术42例,42例患者脾损伤Ⅰ级7例,Ⅱ级24例,Ⅲ级11例;术前休克35例;术中经网膜囊控制脾蒂、驱血法修补和部分切除脾脏.结果行单 纯脾修补14例,行部分(含半脾)切除20例,行部分切除+修补8例.全部病例临床治愈,术后2周至3个月行CT检查35例,B超检查7例,证实保留脾脏存活.结论经网膜囊控制脾蒂、驱血法进行脾脏修补和部分切除,对脾损伤手术切实可行.

    作者:于柏龙;袁权利;刘建辉;王毅刚;李岩;杨琳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