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22期文献
  •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梗死诱发SIRS的调理作用

    目的 观察免疫肠内营养(EN)支持对急性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急性炎症反应的调理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诱发SIRS病例64例,随机分为免疫EN治疗组和标准EN对照组各32例.在明确诊断后开始鼻饲,研究时间共10 d.观察两组患者EN前后血清蛋白、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Ⅲ)评分.结果 研究结束时,治疗组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的APACHEⅢ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 免疫EN支持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诱发SIR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急性炎症反应,有利于控制病情.

    作者:张建平;张新颜;娄继友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同时治疗组30例加服血脂康0.6g/次,2次/d;对照组30例加服复合维生素B,2片/次,2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脂六项、FBG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脂康治疗伴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患者不仅能使TC、TG、LDL-C、ApoB下降,ApoA1、HDL-C升高,改善脂质代谢,还能改善糖代谢,使FBG下降.

    作者:王礼文;梁社生;冯学山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甲状腺囊肿囊液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囊肿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7例甲状腺囊肿的囊液经B超及针吸细胞学检查,并检测患者血清及囊液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的含量.结果 85例囊液细胞学检查为良性,2例发现可疑恶性细胞,其中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乳头状癌,另1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囊性病变.甲状腺囊液的T3、T4、TSH均高于血清值(P<0.01).结论 对甲状腺囊肿的囊液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囊肿的性质及选择治疗手段.

    作者:陈卫文;陈珺秋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血尿酸和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按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结果 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与血尿酸、TG呈现正相关(P均<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作者:周庆辉;曾胜宏;邓海君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血清水平与老年重症肺炎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SAP)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28例老年SAP患者分为存活组(13例)与死亡组(15例),另选26例老年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一旦确诊为SAP,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后5 d及治愈出院或死亡时测血清CYFRA21-1水平,并动态观察神志、血压、SaO2、白蛋白、白细胞计数、PaO2、PaC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等指标.结果 神志、血压、SaO2、白蛋白、白细胞计数、PaO2、PaCO2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血清CYFRA21-1水平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治愈后如仍高,有反复发作肺炎的可能;两组血清CYFRA21-1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老年SAP患者血清CYFRA21-1的水平升高程度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和反复发作也有一定的关系,说明血清CYFRA21-1在老年S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续华;赵锦;李再平;李正春;熊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11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TV1>TV6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评价心电图表现为TV1>TV6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静息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静息心电图表现为TV1>TV6者36例,8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中33例心电图表现为TV1>TV6.心电图表现为TV1>TV6在冠心病组发生率为38.4%,在非冠心病组发生率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图表现为TV1>TV6属一种异常现象,对诊断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有较重要价值,应给予重视.

    作者:夏斌赞;方胜先;郭盛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以核间性眼肌麻痹为单独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20例临床分析

    核间性眼肌麻痹(INO)是由于脑干中连接双侧眼运动神经核的内侧纵束受损所致的眼球协同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在静止位,双眼共轭;当眼球向病灶侧注视时,病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能外展伴眼球震颤[1].INO的病因有多发性硬化、脑积水、肿瘤、营养和代谢性疾病以及脑血管病等,其中背侧桥脑梗死被认为是INO的常见病因[2],目前以INO为单独或主要表现的脑干梗死多为个案报道.

    作者:邓晓清;郑金瓯;梁志坚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糖尿病合并无呼吸道症状肺炎22例临床分析

    肺炎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影响使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呼吸道外症状为突出表现,导致误诊、漏诊.我科2004~2006年共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炎70例,其中22例(占31%)无呼吸道症状,现将此22例的临床特点、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秀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内镜下机械碎石与药物联合治疗胃石症30例分析

    大量食用柿子、黑枣、山楂等食物后,在胃内滞留并积聚易形成植物性胃石,胃石症是个世界性广泛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尤以北方地区多见.我院于2000年1月~2005年10月经内镜诊断植物性胃石症30例.现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段秀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神经元烯醇化酶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

    小细胞肺癌至今没有找到一种特异度较高的诊断依据,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在肿瘤诊断、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1].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100例正常人、52例良性肺病患者、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4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的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翠玲;寇大庆;白洪涛;王欣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30例临床应用的再评价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作为一种急救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得到了推广应用.我院ICU自2004年8月~2005年12月采用此项技术行气管切开术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孟清利;王云辉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左侧颈内静脉置管穿入右侧胸腔1例

    我科曾经有1例患者行左侧颈内静脉置管,7 d后才经CT发现导管穿破了右侧的纵隔胸膜进入右侧胸腔,因此种并发症少见,故报道如下,以期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全福;丁邦晗;张敏州;苏学旭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21-羟化酶缺陷症1例

    患者 社会性别为女,22岁,因原发性闭经伴外阴异常就诊,曾在妇科就诊,予以雌、孕激素替代治疗3个月无月经来潮转入我科.父母为近亲结婚,足月顺产,有一兄发育正常,已结婚生子.

    作者:赵向彤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胰岛素泵临床应用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型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而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已经成为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纠正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少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持患者良好的感觉是糖尿病治疗目标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其方法主要分为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和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

    作者:张永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方法及预后

    在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目前仍呈上升趋势,并出现逐渐年轻化态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AMI患者,AMI总的病死率为5%~30%,其中半数死亡(主要由于心室颤动)出现于患者得到治疗前,25%的院内死亡发生在初的48 h.

    作者:胡洋;刘全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遗传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患者不能按一定的形式维持精细步态、完成精确动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任何累及小脑传入或传出途径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共济失调,其中多数由遗传因素所致,故统称为遗传性共济失调(hereditary ataxia,HA).HA包括一组比较接近的变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脊髓、小脑和脑干,故也称为脊髓-小脑-脑干疾病,或称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 .

    作者:耿德勤;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常见遗传性肌肉病变的研究进展

    在各种遗传病中,神经系统遗传病种类繁多,有人估计达2400种,但绝大多数病种不常见.神经遗传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发病年龄从出生1个月到60岁,以30岁前较多见,其中又以10~19岁多.但不同的病种有各自相对集中的发病年龄,死亡年龄高峰与其发病年龄高峰较相近,对患者的生命危害较大.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即使去除X连锁隐性遗传病,多数仍以男性患者为多.患者多有阳性家族史.

    作者:董万利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遗传研究概况

    现有研究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遗传有密切关系.根据遗传特性,可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遗传研究分成两部分,即伴有卒中症状的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单基因卒中病变)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本身的遗传学特征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我们将简要介绍脑血管病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及上述两部分研究内容的基本概况.

    作者:樊红彬;董瑞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多系统萎缩基础及临床研究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组罕见的、散发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因其起病隐匿,病程冗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且相互重叠,故至今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仍是不足,常造成临床诊治混乱.所幸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及蛋白质病理学的迅猛发展,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平台,现就MSA的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概述如下,以供临床诊治参考.

    作者:庄柏翔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及诊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D),是常染色体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人群中携带者频率约为0.0110,基因频率为0.0056,发病率约为3/10万.本病在神经遗传性疾病中为常见,也是少数可以治疗的遗传病之一.

    作者:杨任民;张尊胜 刊期: 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