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23期文献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辅助通气吸痰前后不同供氧方法对SpO2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后在辅助气道吸痰前后不同供氧方法对动脉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 将提高吸入氧浓度法、过度通气法和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入氧浓度结合法吸痰进行比较,分析各种方法对SpO2的影响,选出佳供氧方法.结果 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入氧浓度结合法吸痰可明显提高SpO2,吸痰后SpO2稳定值较吸痰前基础值有明显提高,达到好水平.结论 常规法吸痰可致低氧血症,单次控制性肺膨胀与提高吸入氧浓度结合法吸痰能有效预防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辅助气道吸痰时所致的低氧血症.

    作者:闫晶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附36例报告)

    目的 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 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和腋窝淋巴结(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术.结果 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 乳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作者:白剑;严志登;刘学强;李建明;杨家恒;万恒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

    目的 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梗阻性黄疸继发肝功能损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20例进行常规治疗,另外2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GSH,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GSH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结论 GSH可以通过减轻肝脏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以及发挥抗氧自由基的作用,有效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造成的肝功能损伤.

    作者:张隽;赵建勋;乔岐禄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床边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 总结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经验.方法 6例于心脏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德国B/Braun公司生产的Diapact CRRT机,使用AV600血滤器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结果 CVVH治疗期间,血压缓慢回升,升压药逐渐减量,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中心静脉压也较稳定地维持在正常范围,血尿素氮、肌酐、血钾清除率均较满意.结论 CRRT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是更安全、有效、可靠、危险性小的治疗措施,及时应用CRRT对患者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湛守青;祁秉文;祁国荣;路霖;王黎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对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影响

    目的 评价采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肝移植受体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用药对31例肝移植受体术后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谱以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住院期间发生感染15例次,常见病原菌为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根据药敏试验,主要以泰能、他格适或特治星进行治疗.通过控制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术后感染率(48.4%)显著低于2003年之前移植病例的感染率(86.7%),P<0.05.细菌和真菌感染率明显减少(P<0.05),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可以明显减少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周载平;余元龙;胡泽民;陈宏;肖倩霞;金舒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合并肺动脉口狭窄的房间隔缺损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对合并肺动脉口狭窄(PS)的房间隔缺损(ASD)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技术和右心声学造影技术分析出15例合并PS的ASD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TTE和右心声学造影对合并PS的ASD的检出率分别是66%和100%.结论 右心声学造影有助于合并PS的ASD的诊断.

    作者:涂学军;王鸿;耿丹明;李慧忠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膀胱颈部梗阻的腔内治疗体会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TVP)术后出现膀胱颈部梗阻(BNO)患者进行尿道膀胱颈部切开术(TUIN)、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安杰;王鹏飞;孙艳;项允成;陈学刚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附30例报告)

    腺性膀胱炎近年来有明显增多趋势,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及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等有关[1].1992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晨旭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经胸膜外入路Ⅰ期手术治疗ⅢB型食道闭锁5例体会

    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在消化道畸形中较常见,患儿术前肺炎、术后加重和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及体重偏低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早期诊治、经胸膜外人路Ⅰ期手术治疗ⅢB型食道闭锁并术后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7~8 d,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滨;姜艳;宋红霞;马晶;马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体会

    2005年7月~2006年4月,我科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微创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谭秀飞;王琦;毕莹;刘春芬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肾血管畸形破裂1例误诊分析

    患者女,41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7 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量中等,以清晨为重,至夜间逐渐减轻.不伴发热,无腰痛及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曾口服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病程7 d,血尿消失,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行双肾B超示:左肾中极探及3.6 cm×3.0 cm混合回声占位,占位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左肾占位病变.

    作者:孙式伟;吕建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并文献复习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中老年、好发于四肢软组织的肿瘤,原发于肺部者较少见,我院1995年1月~2006年3月共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刘永;王晓虹;齐树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皮肤神经纤维瘤合并胸廓畸形手术切除及Prolene网状补片修补治疗1例

    患者女,42岁.主因右胸部肿物及右乳房肿物30余年,加重10年入院.患者30余年前发现右侧胸部及右侧乳房较肿胀,右乳皮下散在小结节,表面皮肤色素沉着呈浅咖啡色,肿物生长缓慢.10年前肿物较前生长加快,现在右乳房皮下小结节明显增多,柔软松弛,下垂如袋状,表面皮肤色素沉着呈咖啡色或褐色斑并有无数皱褶.

    作者:张帆;杨文生;晁怀宇;陈梦娇;宫学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现状与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治疗一直存在分歧,是内分泌、外科和内科主要争论的问题[1],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治疗和外科手术各有其优缺点,而每次探索与辩论的内容都反映出甲亢在治疗中的矛盾和进展.近年来研究者对此病的治疗意见逐渐统一,治疗效果也较前有很大提高.

    作者:苏超;王存川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异体周围神经的抗原性及预处理的研究现状

    中、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至今仍是外科领域尚未解决的难题,在临床上,以自体神经移植为金标准.但是自体神经材料的来源有限,自1878年Albert首次进行人类异体神经移植报道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异体周围神经移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异体神经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上,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下面对其研究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秦长江;王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缺血再灌注影响肝再生机制及缺血预处理保护效应

    在复杂的肝脏外科手术中(如肝叶切除、肝移植等),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再灌注会损害残肝增殖修复能力,容易诱发肝功能衰竭.因此,阐明缺血再灌注影响肝再生机制,寻找有效干预措施,增强残肝再生能力,促进肝功能恢复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现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刘志刚;钱叶本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膀胱原位癌诊治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处于第1位[1],在国外处于第2位[2].75%~85%的膀胱癌属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膀胱原位癌占10%左右心[2-4].

    作者:王寅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浅表性膀胱癌的现代诊断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以下简称膀胱癌)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恶性肿瘤中高居第4位.据美国癌症协会2005年估计,该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者63 210例,死亡13 610例[1].我国尚无膀胱癌发病的详细资料.上海市肿瘤登记处1973~1999年共收集新发老年膀胱癌患者7535例,男5709例,女1826例.男性发病率从1973~1975年的5.1/10万上升到1997~1999年的6.7/10万,女性则稳定在1.5/10万[2].

    作者:史时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浅表性膀胱癌BCG免疫治疗的现状

    卡介苗(BCG)是在1904年由Novard从一头患有结核性乳腺炎的奶牛中分离到的一株毒力很强的牛型分枝杆菌,该菌株在培养基中表现出很强的结块的特性,1908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Calmette-Guerin在培养基中加入牛的胆汁解决了菌株凝结成块的问题,经过13年230代减毒培养,培育出的具有稳定免疫原性和较低毒性的预防结核病的菌苗,此菌苗被命名为卡介苗(Bacille de Calmette et Gu6rin,BCG).

    作者:李黎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浅表性膀胱癌腔内化学治疗的现状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 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癌,包括Ta、T1和原位癌(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1].

    作者:陈捷;熊礼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高危T1G3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现代治疗

    高危T1G3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SBTCC)与一般中、低危SBTCC不同,其恶性度高,具有高度复发和进展的倾向,约占SBTCC的30%.病变初期虽仅限于黏膜,却充分显示细胞结构不良,细胞分级常为Ⅲ级.在向膀胱腔内生长的同时常向下侵犯黏膜基底层和固有层,并在短期内发生肌层浸润和转移,预后不良.但也有近半数的T1G3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与低危SBTCC相比,其临床平台期相对缩短[1].

    作者:吴永安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