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住院治疗不孕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对因不孕入院手术的患者100例进行有关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0%认为不孕很痛苦,98%内心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93%被生育困扰,70%认为不孕检查和治疗带来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另外自感烦躁、自卑、绝望,认为不孕影响夫妻感情、性生活,影响与家人关系及婚姻,影响工作及生活态度.结论 心理因素是不孕诊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孕症治疗的疗效,所以在进行躯体疾患诊治的同时,应重视心理治疗以提高不孕治疗成功率.
作者:孙爱军;孙岩;周远征;丁颖;何方方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各种类型腹水脱落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并与细胞学检查及腹水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恶性腹水诊断的灵敏度为77.33%,显著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37.33%)及肿瘤标志物检查(58.67%),特异度和细胞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水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临床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作者:仲飞;张世能;向美焕;鲁令传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P-选择素的变化特点及丹参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82例AP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40例(A组)和丹参组42例(B组),同时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C组).A组用基础治疗,B组用基础治疗+丹参.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ET和P-选择素.结果 AP患者血浆ET和P-选择素增高,增高程度与AP病情程度有关.AP患者经一般治疗后ET和P-选择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后ET和P-选择素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住院天数缩短.结论 ET和P-选择素参与了AP的发病过程.丹参对AP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晓娜;常丽丽;时晓冬;刘虹芬;胡静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效应.方法 MAS患儿35例经气管插管应用外源性PS(200mg/kg),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18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B组17例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24 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明显提高,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 外源性PS与保护性肺通气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且并发症显著减少.
作者:刁诗光;邱燕玲;邹浪平;林世江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各14例.分别监测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 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血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测定.结果 于气腹后1、2、3 h时,E和NE值两组均较气腹前升高,但G组升高尤为显著(P<0.05),而组间比较,GE组明显低于G组(P<0.05);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与气腹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腹后3 h 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抑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因较长时间气腹所引起的应激反应.
作者:孙德峰;于有波;王雷;安刚;吴崇天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烧伤瘢痕癌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烧伤瘢痕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烧伤瘢痕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6例为Ⅰ级,2例为Ⅱ级.其中溃疡型6例,菜花型2例.手术植皮或皮瓣均成活.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至5年获得随访,2例烧伤瘢痕癌患者术后8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植皮,其余6例局部无复发,功能外形好.结论 病理检查结果是确定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手术仍是烧伤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汤培;李金树;黄道强;史浩锐;谢加水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美容的影响.方法 对260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中着重以美容治疗模式为主.结果 治愈229例,占88.1%,好转23例,占8.8%,无效8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结论 对能一次性切除者,首选手术治疗;对一些难治性的血管瘤应采用综合治疗;头面深部的血管瘤可用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定位诊断并对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进行栓塞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大部分颌面血管瘤采取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是很有效的手段,对外形的改变小.
作者:张瑛;周瑞庆;刘伟弘;张瑾良;葛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对减轻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异丙酚1.0~2.5mg/kg+氯诺昔康8mg,B组(30例)异丙酚1.0~2.5mg/kg+生理盐水.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手术,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及苏醒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记录清醒后1、5、10、20、30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值.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MAP、HR、RR较诱导前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清醒后1、5、10、20、30 min的VAS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诺昔康联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且能较好地缓解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的疼痛.
作者:刘中砥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PRT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肿瘤完整切除53例,其中联合器官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未切除活检2例.复发再手术6例.结果 手术死亡2例(3.51%).恶性肿瘤组5年生存率为29.03%(9/31),良性肿瘤组5年生存率为69.23%(18/26).结论 CT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对复发性肿瘤应争取再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可以提高PRT切除率.
作者:李树松;龙仁平;李启荣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小儿面神经炎为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多为单侧面神经麻痹.我院2005年2月~2006年3月采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面神经炎,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冬荣;武国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青光眼治疗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其优点是并发症少,适应证宽.但术后异常滤过泡仍是其常见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将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可导致手术失败.现将我院治疗的98例(130眼)报道如下.
作者:葛鹤立;王良玉;尹丽婷 刊期: 2006年第30期
2005年1月~2006年7月,我们应用电视纤维喉镜诊治难治性咽喉异物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马录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的研究证实血脂改变促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与增加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与增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1-2].卡马西平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可诱导肝微粒体酶活性,因此改变脂酯、胆酸、胆红素的代谢.我们于2003年5月~2006年5月,测定了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治疗的40例癫痫患儿与4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脂及肝功值,从而评价卡马西平对肝功及血脂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起运;吴清岩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妊娠分娩是绝大部分母体一个生理过程,轻率决定剖宫产对母儿远近期并非无害.剖宫产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抢救孕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的分析,以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作者:刘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肺炎支原体(MP)脑炎和脑膜炎是MP肺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国外报道约占全部MP感染的0.1%,约占MP感染住院病例的7.0%,国内报道发生率为2.6%~83%[1].MP肺炎每3~5年为一次流行周期.近年来MP感染有上升趋势,且重症病例增多并可累及多个系统,以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更明显,表现为脑炎、脑膜炎.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MP感染患儿171例,其中MP脑炎、脑膜炎12例,占MP感染的7.0%,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芳;李海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一直是麻醉手术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广泛应用,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我们应用贺斯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成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区别胸腹水为渗出液或漏出液对判断病因有重要价值,但其区别标准长期以来变化不大.且目前的方法(如Rivalta试验、细胞计数、蛋白、乳酸脱氢酶等)[1]亦有较大的局限性和较高的误诊率.本研究意在探讨利用有关生化项目的检测来鉴别胸腹水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
作者:韩青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脉压是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良好预测因子,脉压越大,心血管发病率越高[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可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使亚临床炎症的检出已成为可能.本研究探讨24h脉压(PP)和颈动脉IMT、h-CRP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钟远伦;罗昭琴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癌症疼痛是指癌症及癌症相关性病变所致的疼痛,其中因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占8%~10%.放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头颈部肿瘤,它既可以治疗肿瘤引起的疼痛,也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口咽部急性黏膜毒性,后者严重时局部黏膜溃疡伴剧烈疼痛,进食时疼痛加剧,夜间难以入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的患者治疗不能按时进行或放弃治疗.因此,我们进行了芬太尼透皮贴治疗放疗所致疼痛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红健;樊继全;马虹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苯为中等毒性油状液态,易挥发.其急性中毒多见于工业生产过程或意外事故中.人吸入含苯浓度4~5 g/m3的空气1 h可发生严重的中毒反应.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苯口服中毒少见,但其在消化道吸收完全,致死量为10~15ml.2003~2004年我院共抢救3例因误服苯溶液而中毒致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均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志明;韩静;宋桂敏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川崎病已成为儿科常见病种[1],但仍有临床医生对此不是很了解.重症川崎病及恢复期四肢指(趾)甲脱落临床又少见,本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家平;姚新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低位直肠癌病理、解剖认识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保肛术式.但目前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为达到根治目的,仍采用Miles术式.腹部人工肛门给患者带来了生活不便和精神、肉体上的打击.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众学者采取多种方法重建肛门括约肌,行肛门原位再造.现就近年来对手术方式的探索综述如下.
作者:霍新凯;张汝一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造成死亡的第3位疾病,卒中患者中20%~25%的病例是由颅外颈动脉狭窄性疾病引起的[1].颈动脉狭窄的发病率较高,60岁以上人群中患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因此,积极治疗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卒中、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忠寅;万圣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其预后十分重要.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7月~2005年7月所收治的5例结核性脑膜炎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魏莉;叶双岚;单小玲 刊期: 200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