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2005年6月采用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7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30个月,平均(13.0±0.8)个月,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为0.8%),发生对侧异时疝3例,伤口线头异物反应5侧(4例),脐戳孔大网膜疝3例,阴囊积液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减少其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术中熟练掌握腹腔镜下内环口特点及加强腹腔镜手术操作训练.
作者:王军;周欣;卞红强;罗正利;段栩飞;李爽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人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在使用胰岛素泵行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诺和锐组、优泌乐组,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诺和锐和优泌乐的用量,比较两组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血糖达标所需的天数、血糖达标时每日所需的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的频率.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血糖达标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的用量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均无低血糖的发生.结论 诺和锐和优泌乐在CSII治疗中均能有效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控制血糖.
作者:张莹;高政南;牛敏;谷晓岚;刘忠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不同糖耐量水平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糖耐量减低(IGT)者应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后的变化.方法 25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以1997年ADA定义分三组:糖耐量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2型糖尿病(T2DM)组.测定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将IGR组中的IGT及空腹血糖受损(IFG)+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卡波糖)和对照组.结果 (1)三组颈动脉IMT和血清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和糖耐量水平呈负相关(P<0.01).(2)治疗1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颈动脉IMT及血清CR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程度越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也越重;对IGT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早期干预可能有益于减缓AS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苏如婷;韩晓骏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普遍性预防方案在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预防CMV感染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对性预防组(56例)和普遍性预防组(72例).针对性预防组:针对高危病例术后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普遍性预防组:所有病例术后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对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病死率及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对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7.14%(4例)、耐药发生率为1.79%(1例),改用膦甲酸钠治愈;普遍性预防组CMV感染率为9.72%(7例)、耐药发生率为4.17%(3例),改用膦甲酸钠3例治愈,病死率为1.39%(1例).两组受者的CMV感染率、耐药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性预防组用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的人均费用明显高于针对性预防组(P<0.01).结论 肾移植术后针对性预防方案临床疗效优于普遍性预防方案,而且针对性预防方案更为经济,适合于我国的肾移植受者.
作者:陈细明;廖贤平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评价70~89岁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70~89岁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同时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5.0±12.8)min,平均术中出血(90.0±18.7)ml,术中、术后无死亡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随访7~40个月,未见疝复发及尿失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70~89岁老年人同期施行TUR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的,效果满意.
作者:李天;李逊;袁坚;曾国华;单炽昌;刘永达;钟东亮;赖维湛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联合转染p53和血管生成抑素(AS)基因对人胃癌细胞系SG7901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p53、AS基因、p53和AS基因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7901.以RT-PCR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MTT生长曲线、细胞周期检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 p53或AS基因均能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而联合转染两种基因的细胞生长抑制更明显.结论 p53和AS基因具有协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作用,提示联合多种基因可能有利于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
作者:陈祥锦;朱月永;胡震霆;张惠灏;许东坡;李明仁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分型.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4年9月36例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活检病例的临床资料、复查HE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病变部位:左侧扁桃体17例,右侧扁桃体14例,双侧扁桃体5例.其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多见(17/36),滤泡性淋巴瘤次之(9/36),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36)、外周T细胞淋巴瘤(6/36)、鼻外NK/T细胞淋巴瘤(2/36)较少.结论 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其他结外淋巴瘤相同,是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均不同的多种类型淋巴瘤.
作者:周虹;吴秋良;沈洪;范群;王嫱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对UVN光疗仪治疗带状疱疹进行临床观察,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佳方法.方法 对418例患者分别采用UVN光疗仪联合阿昔洛韦及单纯阿昔洛韦治疗,并进行临床治疗的观察研究.结果 UVN光疗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P<0.05.结论 UYN光疗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可靠,可以阻止疾病炎性细胞浸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谭开明;李伟权;陈宏辉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4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胆囊结石34例,胆囊息肉5例,胰胆管汇合异常1例.结果 48例患者中行胆囊单纯切除术27例,占56.25%;胆囊癌根治术12例,占25.00%;扩大根治术4例,占8.33%;姑息性切除及引流术2例,占4.17%;肿瘤活检术3例,占6.25%.1、3、5年生存率早期组(Ⅰ+Ⅱ期)分别为55.6%(15/27)、11.1%(3/27)、7.4%(2/27),中晚期组(Ⅲ+Ⅳ+Ⅴ期)分别为10.5%(2/19)、0、0;两组间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5.40%、0.06%、0.04%;术后随访46例,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7年.结论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及胰胆管汇合异常是原发性胆囊癌高危因素.
作者:王晓刚;谭广;王忠裕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提高对睾丸扭转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睾丸扭转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手法复位1例;手术探查16例,其中睾丸切除11例,睾丸复位固定5例.扭转180°~1080°.结论 彩色超声检查能反映扭转睾丸的血流变化,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确诊后应积极手术探查,重视睾丸扭转的严重后果,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马建国;黄青松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格拉斯琼不同给药方式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B组,缝合皮肤前缓慢静脉注射格拉斯琼3 mg;C组,格拉斯琼3 mg术毕加入静脉镇痛泵持续输入;D组为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术后四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负荷剂量为芬太尼1μg/kg,配方为:芬太尼0.75 mg+生理盐水至100ml为维持剂量.观察四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及对恶心呕吐的影响.结果 四组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对恶心呕吐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格拉斯琼不同时间给药均能较好地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朱俊峰;顾国华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初步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近期手术疗效(术后30d),客观评价本术式的优缺点,初步探讨本术式治疗适应证,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106例HICH患者分别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总结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不同病情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本组血肿清除率为79.3%,再出血率为10.4%,并发症发生率为25.5%,住院时间缩短.总体病死率为27.4%(29/106),按术前意识状态分级,Ⅰ级无死亡、Ⅱ级15.4%、Ⅲ级14.3%、Ⅳ级28.6%、Ⅴ级64.0%.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血肿清除术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方法,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根据患者病情及CT表现选择手术方式、术中细致操作、术后精心管理是提高手术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关键.
作者:左右;陈建良;赵庆锁;张少伟;杜娟 刊期: 2006年第36期
目的 比较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新诊断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格列美脲组、瑞格列奈组、二甲双胍组和噻唑烷二酮组,在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前后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胰岛素组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明显上升,瑞格列奈组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也上升,且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降糖药,而对于胰岛素总体分泌量影响很小.格列美脲对胰岛素早期分泌影响甚微,但对于胰岛素第二时相分泌的效应是强的,它使负荷胰岛素分泌值缓慢上升,高峰值靠后.噻唑烷二酮也可以提高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说明胰岛素分泌早期时相恢复.二甲双胍也可使胰岛素早期分泌水平上升.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口服降糖药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胰岛功能有所改善,特别是瑞格列奈;但早期使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比口服降糖药更有利于胰岛B细胞分泌早期时相的恢复.
作者:耿秀琴;周艳红;郭献山;王林栋;谢丽华 刊期: 2006年第36期
女婴直肠前庭瘘是较常见的肛门直肠疾患,1995年2月~2004年2月我们经直肠内手术修补女婴直肠前庭瘘2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明;关晓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Omalizumab是一种抗IgE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地与IgEε重链Fc片断的Cε3区结合.它与血循环中游离的IgE结合,从而抑制了IgE介导的免疫反应,抗IgE抗体治疗能够减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降低吸入激素量,改善哮喘症状、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章学毓;王枢传 刊期: 2006年第36期
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糜烂性胃炎等,该病是指患者在遭受严重创伤、危重疾病和其他应激情况时,出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当溃疡发展侵蚀大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而继发于颅脑损伤后的应激性溃疡又称Cushing溃疡,1932年由Cushing首先发现而得名,该并发症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颅脑损伤后的常见并发症.颅脑损伤后应激性上消化道病变的发生率高达91%,其中出血发生率为16%~47%,出血后病死率可高达50%.因此,针对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原因,积极预防及溃疡发生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降低其发生率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汤进伟;刘倩绫;李丰 刊期: 2006年第36期
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通常应用弹簧圈和支架.弹簧圈的发展经历了解脱方式的变迁和制作材料的更新.传统的铂金弹簧圈置入动脉瘤后,腔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形成血栓填塞动脉瘤.铂金为生物惰性金属,存在致血栓作用弱、瘤腔填塞不够致密、瘤颈部内皮细胞不易黏附覆盖及填塞后动脉瘤腔可以再通等问题,因而难以有效防治动脉瘤填塞后复发或再出血的可能.
作者:张春;关宁;罗俊生;刘兴波;杨允东 刊期: 2006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