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尿毒症患者血管舒张功能,评价L-精氨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检测9例尿毒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等指标,并予L-精氨酸后再次检测相同指标.结果反应性充血前后患者肱动脉血管内径分别为(4.26±0.54)mm和(4.43±0.58)mm,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为(4.73±0.43)mm,P<0.05.应用L-精氨酸后,反应性充血前后患者肱动脉血管内径分别为(4.37±0.77)mm和(4.44±0.74)mm,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为(4.82±0.60)m,P<0.05.与应用前相比,应用L-精氨酸后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L-精氨酸未改变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作者:张欣洲;玄先法;梁海南;佘志红;贺晓蕾;杨夏敏;欧逸华;黄旋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浓度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检测符合心脏单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60例心血管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无症状组)和有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有症状组).采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浆BNP浓度,并与健康查体者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组、有症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组血浆BNP浓度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戴华;莫艳波;肖文良;张小梅;武彩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在急性肺栓塞(PE)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18例PE病人的sTM水平,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把PE患者分为大面积PE组和非大面积PE组,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分别对其sTM水平进行比较.结果PE组sTM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面积PE组和呼吸衰竭组sTM水平分别高于非大面积PE组和非呼吸衰竭组(P<0.05).结论sTM水平是评价PE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病变血管范围和病情轻重的较好指标.
作者:李欣;荆小莉;詹红;廖晓星;李玉杰;马中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病(AD)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为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应用ATB FUNGUS药敏试条上机测试.结果428例A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36例,感染率为8.4%.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53.5%)、泌尿道(20.9%)、肠道(11.6%)等.共分离出43株真菌,其中白念珠菌28株(65.1%),光滑念珠菌5株(11.6%),热带念珠菌3株(7.0%),近平滑念珠菌2株(4.7%),曲霉菌2株(4.7%),其他真菌3株(7.0%).药敏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及益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5.7%、46.4%及32.1%,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及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则较低,分别为0、14.3%、14.3%及7.1%,其他真菌的耐药性与白念珠菌相似.结论AD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应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加强综合支持治疗.
作者:刘蓬蓬;翟赞亮;徐志静;于维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ASO)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在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SO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0例,术后包括心电图和TTE在内的临床随访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TTE测定ASD直径(22.9±6.3)mm,球囊伸展直径为(23.8±6.7)m,29例患者封堵成功,置入ASO直径(25.8±7.2)mm.术后即刻超声提示48.3%患者有微量或少量分流,3 d后复查降至20.7%,1个月后无分流.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46.5±10.7)mmHg(1 mmHg=0.133 kPa),术后6个月为(30.2±9.6)mm Hg,术前右室舒张期内径(RVDD)为(48.5±7.0)m,术后6个月为(35.9±8.1)mm(P<0.01).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1.9±0.5)级,术后6月提高到(1.2±0.4)级.术后无新的心律失常出现,无血栓栓塞发生,无溶血和心内膜炎,无封堵器移位和脱落,无房室瓣功能障碍.结论经导管置入ASO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胡江飚;傅国胜;徐耕;游向东;马骥;单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应用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NYHA分级Ⅱ~Ⅲ级)住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强心、利尿、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情况,一组加用替米沙坦80mg/d;另一组加用培哚普利4 mg/d,随访6个月,分别监测患者的血压、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比较活动耐量和住院次数.结果替米沙坦组与培哚普利组相比,患者的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6)%比(7.4±3.7)%,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4.8)mm比(5.4±5.4)mm,P>0.05],血压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5±5.4)mm Hg比(11.5±3.9)mm Hg,舒张压(10.8±3.6)mm Hg比(8.9±4.3)mm Hg,均P>0.05)].结论在小样本观察中替米沙坦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疗效至少等同于培哚普利.
作者:陈欣;刘欣;陈华;孙琳;宋现涛;田锐;葛长江;吴小凡;陈韵岱;吕树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特征及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Olympus电子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经病理学或抗酸染色证实为气管、支气管结核2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检查资料.结果临床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72.7%)和间断性咯血(34.7%),缺乏典型的结核中毒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以肺内片状阴影(31.0%)和肺不张(24.1%)多见,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者占16.7%.气管镜下表现为肉芽增殖型(36.1%)、炎症浸润型(31.0%)、溃疡坏死型(24.1%)、瘢痕狭窄型(8.8%).病变部位左肺(56.2%)多于右肺(37.6%),左主支气管受累比例大(26.9%),病变遍及所有叶、段支气管.216例中经病理学诊断178例(82.4%),毛刷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学诊断68例(31.5%).结论气管、支气管结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不重视支气管镜检查是误诊主要原因.支气管镜检查是气管、支气管结核可靠和准确的诊断方法.
作者:金发光;钱桂生;刘同刚;刘春丽;傅恩清;谢永宏;吴国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方法代谢综合征(MS)患者71例,经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分为IR组(37例)和非IR组(34例),并设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30例).三组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在测定胰岛素抵抗当天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由计算机计算出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 ms的百分比(PNN50)、连续5 min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平均RR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I).结果代谢综合征IR患者与非IR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I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SI下降,HRV明显降低.ISI与HRV(SDNN)存在高度的正直线相关(r=0.89,P<0.01).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IR和HRV(特别是SDNN)之间存在正相关,及时进行IR的治疗,对于改善迷走神经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大冰;张晓媛;韩玉娟;闵祥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的情况及其对CHF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2例确诊为CHF伴SAS患者,依据多导睡眠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作为界值,AHI>5者为CHF伴SAS组(A组),36例;AHI≤5者为对照组(B组),36例.结果A组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高于B组,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更为明显.结论CHF伴SAS患者较不伴SAS的CHF患者更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而加重CHF,严重者可导致睡眠状态下的猝死,临床上在控制CHF的同时亦应重视对SAS及时干预.
作者:杜英;张旭;黄铁群;王勇;赵林;胡月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有2%~7%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可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粒细胞缺乏症而住院的病人5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郭献山;王林栋;谢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肺是常被累及的器官之一.既往常常采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但检出率不高.我们对19例SLE病人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了解SLE病人肺功能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沈跃飞;赵云娟;邬海燕;林丽;黄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胰淀素(amylin)亦称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发现于1987年,由Carth Cooper等在英国剑桥大学从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腺中提取出来,并报道了其全部氨基酸序列[1].胰淀素是同胰岛素一起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属神经内分泌激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在骨代谢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糖尿病所引起的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很受关注,而骨质疏松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通常不受重视[2].由糖尿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给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我国在骨质疏松领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不断探索,就诊断而言,目前还没有中国人的骨密度正常值,其标准还是以西方人的数值为参考.因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有效地治疗糖尿病,从而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糖尿病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裴海成;祝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肾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佳方法.为预防移植肾排斥反应,需要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别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由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易导致受者免疫力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感染机会增多,其中肺部感染为常见,也是肾移植受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3].
作者:赖永通;陈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肺空洞和肺囊肿系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肺组织破坏,形成中空无组织结构的区域,其中充满气体或液体,胸部X线有类似表现.肺空洞由肺组织坏死、液化而成,洞壁由坏死组织、肉芽和纤维组织组成.X线表现为肺野内含气体的圆形或不规则空腔,洞壁完整.肺大疱由肺泡壁破裂形成的肺实质含气囊腔,并压迫和推移周围肺组织,X线表现为大小不等含气空腔,较大透光区内有纤细条状间隔影,洞壁薄如线状,周围肺组织受压推移.肺囊肿为含液性囊肿,但若与支气管相通,则成含气囊肿,肺内空腔完全由支气管上皮覆盖,X线片表现为薄壁环状透亮区,囊壁边缘锐利,周围肺组织无受压或破坏现象,胸部CT三维成像可清晰显示相应支气管变形.
作者:邓伟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肺血管炎是指肺血管壁和其周围炎症及血管壁破坏,亦称为坏死性血管炎,多数属全身血管炎的一部分,少数仅局限于肺,几乎均为病因不明,临床和病理各具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分类尚未统一,参考Fishman肺脏病学和有关资料可归纳为:(1)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的血管炎,包括韦格肉芽肿(WG)、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稀少免疫性肾小球肾炎(PIGN)和弥漫性肺泡出血综合征(DAHS)等.(2)非ANCA相关性的血管炎,包括白塞病、高安病、川崎病、结节病和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NSG)、淋巴瘤样肉芽肿(LYG)、Henoch-schonlein紫癜(HSP)、冷凝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cryoglobulinemic vasculitis,CV)等.肺血管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现分述如下.
作者:陶仲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肺部弥漫性病变是指病变累及双肺全部或几乎全部,并在胸片或CT上形成各种影像表现的肺部疾病的统称,是一种非特异性术语.肺部弥漫性病变病种繁多,而且许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为相似,其胸片表现、CT征象也大同小异,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极大困难,所以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HRCT)的广泛应用,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肺小叶的细微结构,为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为详尽的影像信息,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经过个体间差异甚大,多数病人是轻型的,自限性的,重型坏死型占10%~15%,病死率为30%~50%.开始是胰内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蛋白原激活多肽(TAP)的裂解变为胰蛋白酶,进而蛋白酶被激活,引起胰的自我消化和被免疫系统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在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上发挥关键性作用.酶原激活和自我消化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介导细胞因子释放进入循环,细胞因子引起细胞激活.AP的严重性取决于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的程度,为严重的是引起远隔器官损害和多系统器官衰竭.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多普勒组织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又称多普勒心肌成像(Doppler myocardial imaging,DMI)是近十年来开发的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1992年由Mc Dicken等[1]提出,随后被应用于临床分析心肌的活动与功能.DTI可选择性地实时显示心肌运动的方向与速度,为定量分析心肌运动及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弥补了传统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的一些局限性.
作者:付海燕;李玉宏;杜红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