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年8期文献
  • 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远节指腹缺损

    目的探讨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2月~2003年9月,采用邻指中近节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同时吻合神经,共治疗18例19指,术后配合康复训练.结果18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4个月,经修复的指腹丰满、耐磨,皮瓣颜色、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S4,手指活动无明显障碍.结论邻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便,并可重建感觉,用于修复手指中远节指腹缺损是较好的方法,但有一定的适应证.

    作者:朱克文;陈嵘;黄立明;谢文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无菌尿的患者行预防性抗菌的合理性评价

    目的研究无菌尿的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时接受预防性抗菌方案的疗效.方法120例TURP术前无菌尿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抗生素组(60例)根据临床经验行静脉抗菌方案预防感染(4 d),对照组(60例)则输注5%葡萄糖盐溶液.比较两组TURP术后感染相关性指标.结果抗生素组在术后第4天的菌尿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第28天的菌尿率及其他感染相关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TURP术后第4天菌尿与术后长期菌尿、菌血症或尿路感染、前列腺菌群检出率关系不密切.结论抗生素可以预防无菌尿老年患者TURP术后早期出现菌尿,但不能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验性用药对不同来源分离的病菌不十分敏感.

    作者:张小宁;刘春晓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重度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单侧肺减容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手术死亡病例.随访6~66个月,无气胸复发.肺功能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增加,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下降,动脉血氧分压上升.上述各项指标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单侧肺减容术创伤较轻,治疗重度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效果肯定.

    作者:叶敏;伍硕允;庞文广;马良赟;卢珠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16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应用去带盲升结肠做贮尿囊进行原位膀胱重建术,对术后可控性、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余均获随诊3~36个月.术后早期均尿频,4例有轻度不完全尿失禁,3~4周后明显改善,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15例患者均无尿路感染,无高氯性酸中毒,肾功能正常.无输尿管返流及积水扩张.术后3个月后新膀胱呈椭圆体,6个月后新膀胱平均容量390ml,大尿流率13.2ml/s,新膀胱充盈期内压1.41~3.38kPa,剩余尿量在30ml以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生活质量高.结论原位可控性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术具有大容量、低内压、可控性好、抗返流、经尿道排尿、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宋希双;毕波;车翔宇;张仁科;王建伯;殷积斌;王法鹏;张日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完全结扎脾动脉主干脾大部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完全结扎脾动脉、脾大部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0例.甲组行不完全结扎脾动脉、脾大部切除,残脾断面边缘被膜与胰尾、左肾门区域腹膜缝合,加断流术.乙组做全脾切除加断流术.结果甲、乙两组均明显降低了自由门静脉压.两组病人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含量比较和血清Tuftsin含量测定:甲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术后血清IgM及Tuftsin含量下降显著(P<0.01).结论不完全结扎脾动脉、脾大部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保留了残脾的正常血液循环及生理功能,维持了血清Tuftsin正常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残脾与后腹膜建立了侧支循环,降低了门静脉压力.

    作者:史乃民;刘春亮;甄春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无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

    目的探讨无引导经皮肾穿刺微造瘘(mini-PCNL)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方法对18例接受mini-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进针穿刺次数平均1.28次,均成功实施一期碎石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出血约40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ini-PCNL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操作简化、损伤小、清石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文彬;葛金山;孟宪涛;李辉;刘军平;崔书平;刘建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来探讨NCT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36例患者,术前用粗针穿刺获组织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并做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NCT采用标准CAF方案,3周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术后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理学及免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RR)为88.89%(32/36),临床完全缓解(CCR)12例(33.33%),部分缓解(PR)20例(55.56%),无变化(NC)4例(11.11%),无进展期(PD)病例.其中,有8例(22.22%)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与术前病理检查标本比较,乳腺癌化疗后出现瘤体缩小变软,甚至消失,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显示ER、PR和cerb-B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CT能使绝大部分乳腺癌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肿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和增加保乳手术的机会,同时在抑制乳腺癌微转移灶、降低复发和转移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ER、PR和cerb-B2在化疗前后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业晞;庄春柳;郑志超;李廷汉;吴祝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30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总管结石30例,胆囊管内结石3例,胆道畸形34例,胆道损伤5例.均予相应治疗,无死亡.结论腹腔镜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能显著降低胆道结石残留和及时发现胆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周明银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特有病,腹股沟疝是老年人的常见病,BPH合并腹股沟疝在外科临床上并不少见,我们自1999~2004年对合并有上述两种疾病的42例病人同期采用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和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外科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炫仲;郭宇文;邵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5例

    我们使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制造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利用CT定位法,结合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德亮;区学明;常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延迟性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系指腹部外伤48 h以后才表现腹腔内大出血症状的脾破裂,它不仅指包膜下脾破裂出血,还包括脾破裂后脾周围血块脱落继发出血和脾脏裂孔小、出血缓慢者.我院自1978年1月~1997年4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25例,其中延迟性脾破裂1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晧;周军;史炼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靠的三维固定效果,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有力地推动了脊柱外科的发展.但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螺钉位置不良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螺钉穿破椎体侧前方,可损伤侧前方大血管或内脏器官;穿破椎弓根,可损伤脊髓、神经根及使内固定强度下降.

    作者:朱长俊;王根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和肿瘤

    过去几十年大多数肿瘤研究主要致力于寻找癌细胞基因的突变或表达异常,但由于肿瘤细胞基因组结构的高度不稳定性,这些基因突变又总是处于时间依赖性、空间依赖性和个体依赖性的变化之中,如何从成千上万的突变中找出真正有意义的肿瘤共性而又是肿瘤特异性的改变,一直是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作者:曹亮;胡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和治疗

    所谓胸骨后甲状腺肿物,以胸内甲状腺肿为多见,是指甲状腺体积的50%以上位于胸骨上缘以下.其确切的发病率难以准确估计,文献报道在甲状腺切除的患者中发病率为2.6%~21.0%,在纵隔肿瘤中约占7%;常见于50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尤其多见.

    作者:龚新雷;秦叔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之一,占纵隔肿瘤的20%~47%.来源于胸腔内神经鞘、自主神经节及副神经节组织,其中以神经鞘瘤为常见.多数(75%)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为良性.

    作者:熊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胸腺瘤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25%~30%,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我们统计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1-3],MG胸腺瘤平均占胸腺瘤的31.7%.MG胸腺瘤与胸外科其他疾病相比有许多特点和不同之处,深入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手段及方法,对于提高诊治效果、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其刚;胡永校;芦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恶性畸胎瘤

    纵隔是生殖系统以外生殖细胞肿瘤多发的部位.尸检结果表明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占成人纵隔肿瘤的15%左右[1],儿童为24%.Shields[2]总结1958~1991年10个大病例组2105例纵隔肿瘤资料发现成人中生殖细胞肿瘤占14%;上海市胸科医院作为专科医院,1985~2001年对2843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生殖细胞肿瘤占18%[3],在纵隔肿瘤中列第三位.

    作者:方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泌尿系结核21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核的不典型表现,分析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1例泌尿系结核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研究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的误诊情况.结果患者抗痨治疗前被分别误诊为肾结石、肾积水、肾肿瘤、输尿管下段结石伴肾积水和顽固性尿路感染;B超误诊16例,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漏诊或不能明确诊断7例,CT误诊1例,尿找抗酸杆菌检查漏诊8例.结论泌尿系结核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过度依赖B超检查结果是误诊的首要原因,IVU检查、尿找抗酸杆菌检查使用率和敏感度不高是漏诊的重要原因;个别病例术后才能确诊.提高医护人员对不典型泌尿系结核患者的认识,重视尿找抗酸杆菌检查,适时完成IVU检查是减少误诊、防止漏诊的有效方法,必要时结合CT、膀胱黏膜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勋初;方军;谢友弟;龚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小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术式探讨

    目的探讨小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小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胆总管切开取栓术4例,术后平均生存7个月.肝局部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栓术3例,2例患者术后分别生存4、21个月,1例患者术后2个月复发再手术.左或右半肝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栓术8例次,其中3例同时行肝外胆管切除和重建,术后分别生存55、53、44(仍存活)、31(仍存活)、29、18、11(仍存活)和1个月.结论规则性半肝切除,同时切除受侵的肝外胆管,可能有助于提高小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俞可克;张百萌;刘平果;吴绍峰;李涌;熊宇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