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男性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89例20~80岁健康男性的sNTX;用DE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结果 (1)sNTX与年龄呈负相关,随年龄的变化以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佳.(2)按每10岁年龄段分组发现sNTX水平在20~29岁年龄段高,为(18.2±6.6)nmolBCE/ml;随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50~59岁年龄段达低值,为(15.6±6.1)nmol BCE/ml.60岁之后骨吸收指标sNTX轻度增加为(16.0±6.1)nmol BCE/ml.(3)校正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吸烟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sNTX与腰椎正位(L1-4)及髋部总体BMD呈负相关.结论 sNTX是反映中国男性随年龄变化骨转换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强的指标,且与BMD呈负相关.因此,监测sNTX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防治,监测骨质疏松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作者:樊世江;谢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收集初诊T2DM患者86例(T2DM组),另选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血清脂联索、血脂、尿酸、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IR指数(HOMA-IRI),同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 T2DM组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OMA-IR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尿酸无相关性.WHR、BMI、脂联素和空腹血糖是影响IR显著的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IR、低脂联索血症,低脂联索血症可能影响T2DM患者IR的程度.
作者:李欣宇;高政南;卢林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可疑非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43例,无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时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股动脉的IMT和斑块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其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对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股动脉的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秩和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312、0.273、0.378;颈、股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38.颈、股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和76.47%以及53.49%、70.59%.结论 外周动脉IMT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低;外周动脉斑块预测血管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多支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成军;贾如意;姜婕;柳翠霞;虞化鹏;王涛;殷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停药前脑电图异常率.方法 对58例无发作癫痫患者在拟停药前应用尼高力癫痫监测系统实施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现19例异常,异常率为32.8%,其中出现在睡眠中12例,占63.2%,病史12个月以上者11例,三药联合治疗者13例,占68.4%,全面性发作者8例,占42.1%.结论 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停药前实施录像脑电图监测是必要的.
作者:徐懿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B超监测联合十二指肠镜行胆总管取石术的疗效.方法 60例经B超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B超监测联合十二指肠镜行胆总管取石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腹部B超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胆总管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肝功能均明显改善,并发症少且轻微,4周后复查腹部B超,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结论 对于经B超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B超监测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对人体无放射性损害的治疗方法.
作者:常廷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Ⅲa期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化疗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与序贯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以探讨NSCLC术后化疗和放疗的顺序与时机,得出NSCLC佳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同步组47例,在术后2~4周行化疗,NP方案,共4个周期,每21 d为1个周期,化疗第1天起予放疗,放疗方式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前2/3疗程常规分割放疗(2.0Gy/次,1次/d,5 d/周)40.0 Gy左右,后1/3疗程改为加速分割放疗,1.5 Gy/次,2次/d,两次间隔时间6~8 h,总量68.0~72.0 Gy,29~30次.序贯组45例,采用先化疗4个周期,每21 d为1个周期,化疗结束后2周内开始放疗,化疗方案、放疗方式与同步组一致.结果 同步组完全缓解率为14.9%,部分缓解率为44.7%;序贯组分别为6.7%、44.4%,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6.0%、42.6%,序贯组分别为53.2%、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63.8%、53.2%,序贯组分别为51.1%、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放射性食管炎和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均高于序贯组,但经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化疗同步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有提高可手术的Ⅲa期NSCLC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可能性,毒性反应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周素珠;张慕娟;李江涛;黄国富;赵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的原因和特点.方法 对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95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感染率为37.1%;其中院内感染占66.7%,院外感染占33.3%.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39例次(39.4%),腹膜感染26例次(26.3%),胆道感染8例次(8.1%),肠道感染7例次(7.1%),上呼吸道感染7例次(7.1%),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次(5.0%),泌尿道感染4例次(4.0%),血液感染(败血症)3例次(3.0%).结论 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并发感染,应尽早做出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陈迎晓;龚玲;王晓东;李骥;陈永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研究主要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糖变化的规律和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何丽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 男,47岁,因中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1 d、加重4 h于2006年3月22日入院.入院前1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胀痛,呈阵发性加剧,无放射,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
作者:黄伟;刘婷婷;薛平;王蕾;夏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男,11岁.入院前6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在当地医院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3周前开始面色苍白伴乏力.体格检查:贫血面容,体温38.8℃,血压102/73 mm Hg(1 mm Hg=0.133 kPa),胸部未见明显异常,心率108 次/min,律齐,心脏未闻及杂音,肝、脾触及肿大.多次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伴核左移;血红蛋白64~95 g/L;血小板正常.尿常规红细胞16个/HP、白细胞30个/HP、尿蛋白(++).
作者:杨莉;王景峰;伍卫;王铭辉;罗向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低钠血症是一种现象,也是一条重要的诊断线索,常见的原因都不可能时,要考虑是否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现报道2例SIADH.
作者:李澍;李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周围神经疾病在神经科疑难病例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由于周围神经疾病具有定位诊断相对容易,定性诊断相对困难的特点,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展的周围神经活检技术直到目前才被广泛应用,并作为周围神经疾病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魏光如;高旭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索抵抗(IR)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本环节和特征.有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早期代谢特征是胰岛素作用不足和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1].
作者:邱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近代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现今认为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流行性、严重危害人们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综合征,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一般认为是由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人体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疾病,除遗传基因突变和症状性糖尿病外,可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综合征.现着重阐明糖尿病诊治的现代一般概念.
作者:顾维正;官莉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间初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1].此定义有可能将妊娠前已患糖尿病但未被发现仅在此次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包括进去,这是其不足之处,但现在多沿用此定义.我们需要区分妊娠糖尿病和GDM这两个概念,前者包括GDM和糖尿病合并妊娠.
作者:孙晓方;肖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糖尿病(DM)现今分类为1型DM、2型DM、妊娠期糖尿病(GDM)和特殊类型DM(诸如基因遗传性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遗传性DM综合征、免疫介导的DM、胰岛素作用缺陷、感染、药物或化学物直接破坏胰腺以及内分泌疾病所致者).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DM,约占90%,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糖调节障碍和DM前期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和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DM.
作者:陈家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给社会医疗保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而胰岛素分泌则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因此,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保护残存胰岛细胞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出现,口服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也随之变化,糖尿病治疗理念亦不断更新.
作者:李明珍;于德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认识的加深,合理诊治IFI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1979~2000年,败血症患者中真菌分离率增加了207%,假丝酵母菌属(念珠菌属)和曲霉属是主要的致病真菌,其中假丝酵母菌属占70%~90%,曲霉属占10%~20%.IFI的诊断较困难,漏诊率高.
作者:文昱婷;赵蓓蕾;施毅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