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3-4904
  • 国内刊号:11-545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78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1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14期文献
  • 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细小静脉的改良处理

    目的 解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血管通道建立时静脉细小的困难问题.方法 常规显露手腕部动静脉,沿静脉走行方向分段小切口显露和分离细小静脉,结扎分支,分段液压扩张,根据需要远扩张至肘正中静脉分叉处,扩张均匀的静脉与手腕部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 本组33例,31例手术成功,2例失败.患者于术后2~8周开始应用血管通道进行透析.随访4个月至5年,20例患者内瘘使用满意且已超过3年.结论 分段液压扩张法处理细小静脉,充分利用了患者自体血管,经济、安全,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透析血管通道的好方法.

    作者:郭现辉;江宏;罗庚;晏妮;李燕山;盛名;赵湘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膝关节闭合性韧带损伤的超声诊断——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比较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在膝关节闭合性韧带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 78例临床高度怀疑膝关节闭合性韧带损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8例患者90个膝关节共450条韧带,常规二维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1.1%,三维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90.0%.结论 三维超声对膝关节闭合性韧带损伤较常规二维超声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惠;刘兰芬;董磊;张彦;王惠芳;张素阁;管一帆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原因初探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5例乳腺癌简化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水肿发生率为30.8%,较Ⅰ、Ⅱ级淋巴结清扫患者6.2%的发生率高(P<0.05),腋鞘剥除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水肿发生率为43.4%,较仅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水肿发生率高(P<0.05).结论 全腋窝淋巴结清扫及腋鞘剥除是导致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原因,避免不必要的Ⅲ级淋巴结清扫及腋鞘剥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肢淋巴水肿.

    作者:宋艳利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操作技巧.方法 对58例66处乳腺良性肿瘤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旋切术,评价其对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乳腺良性肿瘤,术后超声扫描均提示病灶消失.患者乳房上仅留下0.3 cm的微小切口,手术操作简单,平均手术时间35 min.5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轻度皮下淤血或原病灶切除处创腔积血,经处理后均痊愈.其中38例患者随访6~18个月,临床及B超检查均无肿瘤残留及复发迹象.结论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活检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具有穿刺准确、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合于直径3.0 cm以下的乳腺良性肿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术中应注意确保病灶完整切除.

    作者:霍彦平;高峰;刘寒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显微器械在直视下输精管吻合术中的应用(附1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显微器械在直视下输精管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8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显微器械,在直视下施行输精管吻合术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复通效果以射出精液中出现活精子作为依据者有128例,复通率达97.0%(128/132),以配偶妊娠作为判断标准者有81例,且配偶已获妊娠,妊娠率达81.0%(81/100).结论 采用显微器械进行直视下输精管吻合手术,可得到良好的吻合,复通率高,操作简单,费用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康颂东;王中伟;曾子健;方卫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FHIT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51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前FHIT mRNA表达和细胞凋亡指数(AI),观察2个周期FOLFOX-4方案新辅助化疗后FHIT mRNA和AI的变化.结果 化疗后结直肠癌组织中AI为9.58±3.21,显著高于化疗前6.24±2.38,P<0.01;化疗前FHIT mRNA高表达患者化疗前后平均AI差值为4.57±1.13,显著高于FHIT mRNA低表达患者的2.74±0.45,P<0.01;化疗前后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明显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FHIT mRNA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HIT mRNA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进展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作者:曹杰;王辉;杨平;张伟健;李旺林;谭明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4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四肢长骨骨折4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有限切开178例,扩髓84例,非扩髓342例.结果 术后3个月360例(84.5%)患肢关节活动恢复至正常水平,57例(13.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9例(2.1%)出现骨折邻近关节活动受限.409例术后3~8个月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6个月,愈合率达96.0%.32例行再手术治疗.结论 带锁髓内钉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有许多优点,但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作者:葛全胜;张卫国;汤欣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9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11例AMVO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AE)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AT)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2例,非阻塞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NOMI)1例.10例手术,其中坏死肠管切除一期吻合6例,二期吻合3例,1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抗凝、祛聚、扩血管治疗.结果 11例患者终治愈6例,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再发梗死,1例死于短肠综合征,病死率为45.5%.结论 AMVO发病急,进展快,早期易误诊,后期病情凶险,早发现、早治疗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谢菁;龙景培;胡铭荣;季巧金;王雄;何桦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浸润肌层膀胱肿瘤

    目的 研究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浸润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46例浸润肌层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切除肿瘤所在部位的膀胱壁全层,同时切除肿瘤基底部周围2 cm的膀胱黏膜.术后应用卡介苗及丝裂霉素交替膀胱灌注.结果 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34个月,肿瘤复发率为29.3%(12/41),死亡4例,1例死于肝硬化,1例死于术后脑出血,2例死于膀胱肿瘤复发.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浸润肌层膀胱肿瘤是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文秀华;卢学仁;朱海松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胫前区中、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5例,修复面积大为20 cm×10 cm.结果 3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水疱等静脉危象的表现,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感觉恢复,皮瓣两点分辨感觉1~2 cm.结论 带腓肠神经滋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有利于皮瓣成活,皮瓣感觉和足背外侧感觉都有比较满意的恢复,效果良好.

    作者:张朝阳;赵德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23例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

    膝关节镜手术作为微创术式,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疗效,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5年12月行膝关节镜手术发生的并发症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徐晓峰;李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体会

    由于肿瘤对全身代谢及消化道的影响,多数进展期胃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手术创伤则进一步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使脏器及免疫功能受损,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故术后及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尤显重要[1].现就我院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作一分析.

    作者:甘新君;朱尉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自制胆道支撑管在胆总管远端穿通伤中的临床应用(附5例报告)

    施行胆道探查术致胆总管远端穿通伤(DCPD),有可能导致腹膜后感染及十二指肠瘘等严重并发症,术中行胆道修复手术至关重要,我院2000~2005年应用自制胆道支撑管修复胆总管远端穿通伤5例,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守生;刘瑞荣;郭峰;盛武平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分析

    我院2001~2005年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48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10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井下埋没伤4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距手术时间1~3 d,中上段骨折7例,中下段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5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治疗.2例患者术中行植骨术.患者营养状况中等,其中1例为双侧股骨干骨折,髓内钉锁钉远近端各锁2枚.

    作者:张晓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肝细胞腺瘤3例报告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一种极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我院1999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HCA 3例患者,现报道并复习文献如下.

    作者:轩诗进;胡三元;张光永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基础和临床的若干进展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术是Fontan术的改良,适用于单心室和功能性单心室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生理性矫治.20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历经了心房内侧隧道、心房内管道、心外隧道和心外管道(total extracardiac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ECPC)等术式的逐渐发展.

    作者:陈明宝;向道康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IL-1、IL-6、TNF与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的研究概况

    应激(stress)是由被称为应激原(stressor)的各种强烈刺激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其主要特征是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机能、代谢的变化,包括免疫功能的变化.本文重点讨论外科手术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晖;吴小涛;熊传芝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直肠癌外科治疗的规范化问题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由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再加上治疗上的不规范,致使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在50%左右[1].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发展较快,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asion,TME)、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及辅助治疗已成为直肠癌外科治疗的原则,腹腔镜手术更成为关注的热点.

    作者:黄颖;池畔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慢性放射性肠炎外科治疗进展

    放射治疗(放疗)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放疗所带来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加,受到普外科、放疗科及妇产科等医师的普遍关注.

    作者:李幼生;黎介寿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直肠癌辅助放化疗(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在直肠癌的治疗中占重要的地位,是外科手术以外的重要治疗策略.直肠癌的辅助治疗包括了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adjuvant therapy).术前辅助治疗也称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

    作者:顾晋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脊髓肿瘤诊治中的教训分析

    脊髓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相邻的组织结构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其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5%[1].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现选取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所诊治的脊髓肿瘤中有一定临床意义的6例典型病例,就其诊治中的教训分析如下.

    作者:刘业;石强;杨云峰;凌成明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医学名词中常见不规范用词对照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 从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探讨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方法 对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0例贲门癌患者,测量其食管浸润长度,分析手术径路选择的合理性.结果 83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cm,其中Ⅰ型(癌灶中心位于胃食管接合部的接合线以上)25例,经腹入路1例,经胸腹入路2例,经胸入路22例;Ⅱ型(癌灶中心位于接合线及以下)58例,经腹入路50例,经胸腹入路8例.37例患者食管浸润长度>2 cm,其中Ⅰ型9例均经胸腹入路;Ⅱ型28例,经腹入路3例,经胸腹入路25例.所有患者上切缘均无癌残留.结论 当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2 cm时,Ⅰ型选择经胸及经胸腹入路,Ⅱ型以经腹入路手术为主;当食管浸润长度>2 cm时,Ⅰ型和Ⅱ型以经胸腹入路手术为主.依据贲门癌食管浸润长度,合理选择手术径路,可避免切缘癌残留,达到根治目的.

    作者:温世春;徐惠绵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