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早搏发生部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经同步12导联心电图诊断为房性早搏(48例)及室性早搏(51例)的患者,检测心功能,并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早搏桡动脉图计算积分面积.结果 在早搏提前率相同的情况下,左房与右房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与右室早搏桡动脉图积分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早搏的发生部位无关,室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与早搏的发生部位有关.
作者:李中健;邢适颖;徐金义;潘运萍;苑帅;李世锋;井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科室分布、高危因素及病死率.方法 对血培养阳性的262例临床确诊的血流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2例血流感染病例血培养共分离出292株病原菌.发生血流感染前5位科室依次是ICU 76例(29.01%)、血液科40例(15.27%)、感染科40例(15.27%)、普外科22例(8.40%)、肿瘤内科21例(8.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血流感染在ICU、血液科、感染科分离率较高,分别为34株、18株、17株;大肠埃希菌致血流感染在血液科、ICU、感染科分离率较高,分别为11株、7株、10株.血流感染的病死率为17.56%.46例血流感染死亡病例前3位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株(40.74%)、肠球菌8株(14.81%)、热带念珠菌5株(9.26%).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热带念珠菌是引起血流感染的常见致病菌.ICU是血流感染高发科室.
作者:陈平;王莉;褚云卓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联合卒中单元模式在急性脑梗死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213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三组,A组73例,接受联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B组78例,接受正规康复治疗;C组62例,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入院时和治疗8周后比较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组的FMA评分、MBI评分和康复效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A组的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康复效率A组略高于B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卒中单元模式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钟裕;华何柳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炎性反应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与脑梗死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CPn-IgG和IgM、IL-6.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颈动脉超声检查血管内膜增厚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CPn-IgM(+)率和CPn-IgG(+)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Pn-IgG(+)者,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发生率、hs-CRP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CPn-IgG(-)者(P<0.01).结论 CPn慢性感染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其参与脑梗死的可能机制是CPn感染诱导hs-CRP和IL-6的产生,刺激机体免疫炎性反应,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迟兰芹;王平;张晨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男性动态心电图记录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特点,探讨诱发老年男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可能因素.方法 76例老年男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心房颤动发作时心率的变化、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与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6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共记录153次阵发性心房颤动.(1)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高峰时间是上午6:00,其次为上午9:00,低谷时间在凌晨1:00.(2)148次阵发性心房颤动由房性早搏诱发,5次阵发性心房颤动由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诱发.(3)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1 min平均窦性心率较前1 h平均窦性心率明显增快,而未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前1 min平均窦性心率与前1 h平均窦性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诱发心房颤动的早搏联律间期为(428.61±44.96)ms,早搏指数为0.43±0.17;未诱发心房颤动的早搏联律间期为(509.52±97.11)ms,早搏指数为0.52±0.1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联律间期的房性早搏是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诱发因素,老年男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有关.
作者:邓玉;李别非;江亚文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和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5例IPF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和CT征象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于CT检查前后1周内行肺功能测定.观察IPF患者的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 35例IPF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等均下降,而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正常或升高,1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中5例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患者其CT征象亦不相同;肺功能轻度损害5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损害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损害18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论 IPF患者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与CT征象存在相关性.CT扫描能准确反映IPF的病理变化,肺功能测定与CT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评估其进展、预后以及疗效.
作者:徐淑凤;陈良安;方向群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联合维生素治疗与血管性痴呆(VD)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3例VD合并高Hcy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采用智力低下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痴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维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痴呆程度.
作者:丁旭东;李晨旭;罗韵文;黄本友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 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 ml,以后200~300 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 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留置时间也缩短(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应用持续引流法引流心包积液更安全、更有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作者:王津生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68例胃镜诊断为CAG的患者进行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168例患者中胃镜诊断CAG 116例,CAG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2例;病理诊断CAG 103例,CSG 34例,CAG合并CSG 31例.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76%.胃镜下黏膜粗糙不平,部分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与病理诊断CAG的符合率为83.33%,而与黏膜红白相间并以白为主,血管透见,黏膜变薄,皱襞变平并存时,对CAG的符合率高达100.00%,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47%和41.18%,并且CAG主要伴随Ⅲ型肠上皮化生.结论 CAG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胃镜和病理检查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CAG的确诊率.
作者:董来华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比较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按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分为两组(有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均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C肽、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能明显下降,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有家族史组[(40.7±7.1)U]要高于无家族史组[(32.9±6.3)U],治疗后1个月HOMA-IRI有家族史组(2.14±1.20)高于无家族史组(1.78±1.06),P<0.05.结论 有无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时在胰岛素用量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秦春梅;刘波;沈轶;吴广飞;陆强;尹福在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评价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在常规脑卒中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睡眠障碍发生率、1个月内脑卒中再发率、2个月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后常并发抑郁症,及时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化贤;王东生;吕建周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 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作者:滕才钧;廖明壮;宾怀有;李学东;赵海波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FGNB)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患者感染NFGNB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NFGNB的51.6%、25.2%、19.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结论 根据细菌病原学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控制感染,可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
作者:徐珊玲;丁福全;卢松;熊冠泽 刊期: 2007年第25期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8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有无缺血的改变分为五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Ⅰ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为91%、Ⅱ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67%、Ⅲ组(心绞痛伴心电图及运动试验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39%、Ⅳ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V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 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旻;李楠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消化道结块38例,现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成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经验.
作者:温艳惠;费学萍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ic cell,EC)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引起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嗜酸细胞浸润、水肿及增厚.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做出诊断,极易误诊.现对我院2000年5月~2006年8月收治的6例诊断明确的EG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作者:刘英圣;孙刚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在我国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合理膳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膳食中蔬果摄入不足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更好地预防冠心病,我们对足量摄入蔬果改善血管顺应性、延缓血管重塑进行临床观察.
作者:董振宏;李旭丰;董志科 刊期: 2007年第25期
患者女,24岁.于2004年11月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胸闷,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能自行缓解,多在活动或精神紧张时诱发.于2005年3月4日上午在行走中突然晕倒,无抽搐及二便失禁.心电图示多源性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门诊口服苯妥英钠(苯妥英)0.1 g,每日3次口服.
作者:张之栩;黄丽娟;肖志中 刊期: 2007年第25期
POEMS综合征是集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器官肿大(organomegly)、内分泌疾病(endocrinopathy)、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或M-蛋白血症(M-proteinemia)和皮肤改变(skin changes)5个主要临床特征的英文首字母而命名,又称Crow综合征、Crow-Fukase综合征、PEP综合征、Shimpo综合征、Nakanishi综合征、Takatsuki综合征或PASEDOO综合征.
作者:崔海燕;李真;刘俊;姜一农 刊期: 2007年第25期
低血糖昏迷伴偏瘫是一种暂时性偏瘫,常伴有意识不清,与脑卒中很相似,极易误诊.低血糖严重者可引起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尤其老年人突发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时,常先考虑到急性脑血管病.现就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36例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病的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吴明瑞;叶鸿 刊期: 2007年第25期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大肠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和漏诊.为了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现收集我院1997年2月~2007年2月资料完整的被误诊和漏诊的大肠癌患者93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峰 刊期: 2007年第25期
自从2001年初双气囊小肠镜问世以来,此项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有关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涉及双气囊小肠镜的临床应用、适应证、对小肠疾病的整体检出率、小肠镜下治疗、操作并发症等[1].2006年8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双气囊小肠镜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上,小肠镜的发明者日本的山本博德有鉴于此项技术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建议将双气囊小肠镜改名为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作者:钟捷 刊期: 2007年第25期
IgA肾炎(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和C3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单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进性新月体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预后相差甚远,4%~20%的患者可自行缓解,每年有1%~2%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作者:赵颖丹;宣怡;路建饶 刊期: 2007年第25期